?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嘗試

2022-03-30 21:48周媚覃國亭
廣西教育·A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滲透實踐德育

周媚 覃國亭

【摘要】本文認為語文學科與德育具有天然的融合性和較佳的結合點,建議教師從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滲透德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 滲透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4-0030-03

教育性原則是教學過程應該遵循和體現的重要原則。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失去了一種手段的目的?!碧K霍姆林斯基曾強調:“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總目標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边@說明語文教師必須把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培養與思想道德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

小學語文與德育具有天然的融合性,教師應注重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中國共產黨、愛自然、愛生活、愛他人、愛勞動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使學生在習得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同時,切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愛心的偉大、文化的精深及理想的崇高。下面,我們以統編教材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為例,論述在課堂教學及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熱愛生活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態度和素養。熱愛生活的人,他的心態往往比較陽光、積極,感覺比較清新、敏銳,情緒比較愉悅、昂揚,其感受力、學習力、行動力比較旺盛;反之,則常常表現出對眼前的日子比較麻木,感覺生活無趣、情緒不佳,對生活得過且過,對未來也不抱希望,或者沒有憧憬和向往,做事缺乏激情。對小學生進行熱愛生活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同樣包含著關愛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豐富學生感知和體驗,增進學生知識和技能,厚植學生共情和愛心的育人目標。

統編教材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展現了春天的美景和人們的活動,盡顯春天的美好。教學《找春天》時,教師讓學生先說說春天都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在春天里,你和爸爸媽媽或者其他小朋友去過哪里,進行了什么活動。因為要表達的是學生自己的生活,所以他們說的內容非常豐富。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訓練了他們的思維,又強化了他們對親情、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情感。受到其他同學講述春天里進行各種各樣活動的啟發,學生在課后實踐中更愿意豐富自己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并因之更加熱愛春天、熱愛生活。

教學《開滿鮮花的小路》,在學生閱讀、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設計了“美好的禮物”口語交際環節,讓學生發散思維,分享美好經歷,感受給別人帶來快樂和自己收獲快樂的情感:通過提出問題“什么是美好的禮物?你有沒有收獲過美好的禮物,或者給別人送過美好的禮物?”,引導學生開心地、自由地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體驗和想法,從中認識到“能讓人感到開心、快樂的禮物就是美好的禮物,不單是有形的禮物,有時一個微笑、一句禮貌用語、一首歌,也是美好的禮物”。

二、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中小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茖W素養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對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對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對科學技術、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是必要的,而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過程中,學校教育的責任最大。學校要通過教育、教學、實驗、實踐,使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學會觀察、善于思考,崇尚真知、勇于探究,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規范行為等。

在執教《最大的“書”》這篇課文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朗讀表演、設問對話、圖片投影、板書梳理等教學環節,使學生感受課文知識的有趣,以及領略大自然所蘊含的科學道理,體會地質工作人員不辭辛苦為祖國發現寶藏資源的獻身精神。上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結合板書提問:“為什么說巖石是最大的‘書’?”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因為巖石一層層的,像一頁頁的書一樣?!庇械恼f:“因為巖石上有圖案?!庇械恼f:“巖石上面有知識?!薄S后又提出問題:“川川通過問問題,學到了許多地質方面的知識,你學到了哪些呢?”(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最后提問:“川川學到了那么多知識,他高不高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你們猜猜,川川長大后想干什么?你呢,你長大后想干什么?”(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暢所欲言)

在上《蜜蜂引路》時,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側重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和認真思考的態度和習慣。這篇課文講的是列寧小時候利用蜜蜂作向導,找到養蜂人的故事,表現了列寧具有非凡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說明列寧是個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人。在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蜜蜂在花叢中飛舞,它又不會說話,為什么能夠幫列寧找到養蜂人?列寧是怎么找到養蜂人的?”在問題的啟發下,學生開動腦筋,積極發言:“他遠遠就看見園子里有房子了?!薄安粚?,他是看見那些蜜蜂采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才知道的?!薄傲袑幙蟿幽X筋,看到蜜蜂飛的方向,就知道了養蜂人住的地方?!薄瓰榱俗寣W生加深理解,教師讓他們在本子上畫出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圖,并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想象,畫上花叢、園子、小房子等。在學生畫完以后,教師讓前后桌學生展示交流,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圖意有條理地說一說,以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各有特色。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全社會的共同使命,更是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幫助學生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從而熱愛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語文課文類型多樣、內容包羅萬象,歷史故事感人。單說節日文化,就有許多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中國傳統節日留存了悠久的歷史記憶,傳承著豐富的民族文化,體現了親情團聚、民俗禮儀、民族精神等。如《二十四節氣歌》一文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探討中國傳統節日的興趣。鑒于小學二年級學生年紀尚小,知識儲備欠豐富,對傳統節日的了解和感受相對較少,甚至城市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情感逐漸淡漠,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看電視、上網、向大人請教等方式搜集有關重大節日的時間、習俗,加深對節日的印象;教學中,則選取春節、中秋等主要節日,播放學生熟悉的過春節、度中秋的現實生活場景視頻,用學生熟悉的節日風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討論自己搜集到的其他節日的相關知識,然后派代表上臺匯報本組交流的情況,從中了解更多的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這樣,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升,情感也進一步豐富,更加熱愛中華文化和本民族文化。

四、教育學生珍惜物品

在生活中,不珍惜物品的現象普遍存在。吃早餐時,有的孩子把沒有吃完的饅頭、面包、蛋糕扔到了垃圾桶里;有的孩子對學校的圖書、設施、花草不夠愛惜。我國古代圣賢比較重視教育孩子珍惜物品,如《朱子治家格言》里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备嬖V人們人類所享用的一切物品,包括吃、穿、用、住、行,都凝聚了無數勞動者的心血和汗水。浪費了它們,就等于無視、踐踏乃至破壞了眾人的勞動付出。

在《千人糕》一文中,爸爸循循善誘,向孩子講述了制作千人糕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里面凝聚了許許多多人的勞動,讓孩子體會到米糕的來之不易。這正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珍惜勞動成果教育的最好資源。通過學習,學生懂得要做成千人糕,需要許多的人來共同完成,缺少哪個環節,精美可口的千人糕都到不了我們的口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領悟這一道理,教師布置了一個課后任務:請找一找自己的食品、衣服、文具,有哪些人參與了勞動,他們分別付出怎樣的辛苦和汗水,并在第二節課進行分享和交流。將課堂學習遷移到生活觀察之中,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所有的吃、穿、用等物品都來之不易,都需要大家多個環節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使學生學會愛惜各種物品,不隨意損壞物品。隨后,拓展背誦《憫農(二首)》《詠蜂》等古詩,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勞動的辛苦,學會節約糧食,珍惜勞動成果。

五、讓學生學會關愛他人

關愛他人、助人為樂是一種傳統美德,是令人贊賞的可貴品質。中外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例子不勝枚舉。然而,我們也不難發現,社會上有這樣一些人,包括大人和小孩,他們的自我中心觀念比較重,凡事只求滿足自己的欲望,要求周圍的人都以他為中心,看不到他人的需要或困難,體察不了他人的悲傷和痛癢,言行上表現為任性、自私、冷漠。在集體中,他們只要集體照顧,不講集體紀律,否則就感到委屈、受不了。有的還發展為自我封閉和自我隔絕。

語文教學有著豐富的關愛他人的素材,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關愛他人的教育。例如,統編教材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就適合對學生進行關愛他人和助人為樂的教育。這首詩歌贊頌了雷鋒叔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課前,教師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向大人咨詢等方式了解雷鋒的事跡。課堂上,教師先讓學生講一講自己了解到的雷鋒事跡。有的說:“我奶奶告訴我,雷鋒叔叔愛學習,堅持寫日記;愛勞動,不但能完成自己的任務,還總是幫別人干活?!庇械恼f:“我看了講雷鋒故事的圖畫書,他在部隊里,總是做好事,也不留名?!庇械恼f:“我知道雷鋒叔叔很關心老人,有一次,雷鋒叔叔出差,看到一個老大娘拄著拐棍,還背個大包袱,走路很吃力,就上前問大娘去哪里,知道大娘和自己是同路時,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扶著老人往前走?!?/p>

當學生被雷鋒叔叔的精神感染時,筆者不失時機地問道:“對啊,孩子們,雷鋒叔叔做好事的故事說上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呢。請你回想一下,你當過雷鋒嗎?你看到身邊有誰做過哪些關心他人的好事呢?”由此及彼,學生很踴躍地舉手發言。通過這樣的學習和交流,雷鋒精神就深深地烙印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上,久而久之,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幫助別人解決難題,就會成為學生的主動意識和良好習慣,道德品行得到了提升。

六、引導學生樹立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奮斗的目標,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曾經有一名初中教師對其任教的班級展開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該班53%的學生有遠大但模糊的理想,30%的學生有長遠而清晰的目標,7%的學生有近期或短期目標,10%的學生沒有自己的目標、只有父母對他們的要求。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理想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而是后天不斷學習和教育的結果。筆者認為,小學階段處于理想啟蒙時期,教師在小學階段就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在第三單元的口語交際中,有一個學習主題是“長大以后做什么”??紤]到小學二年級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感知大多是從身邊大人所從事的不同職業中獲得的,比如父母是做什么的,爺爺奶奶是做什么的,親戚朋友是做什么的,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和朦朧。為此,教師可利用口語交際課,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的啟蒙教育。課堂上,先讓學生列舉自己知道的現實生活中的職業,最好能說出不同職業有哪些特點,自己長大后最想做哪一種工作。學生列舉了很多職業,也能大致說出不同職業的一些特點。說到長大后的理想時,有的說想當醫生,有的說想當科學家,有的說想當老師,有的說想當像劉洋姐姐那樣的航天員,有的說想當解放軍,有的說想當警察……這時,有的學生對職業進行了好與不好的判斷。有一名學生說:“我最不喜歡清潔工,因為清潔工阿姨很臟,她的車經過我身邊的時候我覺得很臭?!边@時,馬上有其他學生附和:“我不喜歡當交警,因為交警天天都要站在馬路上,很辛苦?!薄拔也幌矚g當醫生,因為我爸爸經常加班不帶我去玩?!?/p>

聽了這些學生的發言,筆者及時進行引導:“如果沒有清潔工,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如果沒有交警,街道上的交通會怎樣?如果沒有醫生,生病的人們會怎樣?”促使學生認識到:沒有清潔工,我們就會生活在垃圾堆上;沒有交警,街道上交通事故就會增多;沒有醫生,生病的人們會很痛苦,甚至會死。經過交流討論,學生自然而然得出結論:任何職業都很重要,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人來做,做哪一樣工作都是光榮的!正是有了這許許多多在不同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我們的生活才能如此幸福。所以,我們要尊重每一種職業,尊重每一個勞動者。長大后,我們肯定會做不同的工作,要想做好這些工作,從小就要樹立理想信念,還要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潤物無聲的工程,它能使學生在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同時,得到情感的升華、心靈的凈化。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往往蘊含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實踐的動靜之中,需要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感知。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滲透意識和融合技巧,通過教材中刻畫的一個個鮮明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事例,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

注: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兒童文學課程‘互聯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立項編號:GXGZJG2020B039)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周媚(1980— ),廣西貴港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覃國亭(1962— ),廣西貴港人,高級教師,廣西特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小學語文教育、兒童文學。

(責編 黎雪娟)

猜你喜歡
滲透實踐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