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血清IL-6、sICAM-1、chemerin的水平變化與意義

2022-04-02 17:52劉春輝劉兆潤董麗丁寧
中國醫學創新 2022年5期
關鍵詞:炎癥性腸病免疫系統

劉春輝 劉兆潤 董麗 丁寧

【摘要】 目的:探討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可溶性細胞黏附分子-1(sICAM-1)、脂肪細胞因子(chemerin)的水平變化與意義。方法:選擇2017年2月-2021年3月鞍鋼集團公司總醫院消化科接診的炎癥性腸病患者140例(活動期78例,緩解期62例)以及同時間段內至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者60例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炎癥性腸病緩解期患者、健康體檢者的血清IL-6、sICAM-1、chemerin、交感神經功能、迷走神經功能。分析血清IL-6、sICAM-1、chemerin與交感神經功能、迷走神經功能之間的相關性。分析IL-6、sICAM-1、chemerin對炎癥性腸病的診斷價值。結果: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炎癥性腸病緩解期患者、健康體檢者的血清IL-6、sICAM-1、chemerin、交感及迷走神經功能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IL-6、sICAM-1、chemerin與臥位立位血壓差之間均呈正相關,與握力試驗血壓差和臥位立位心率差之間均呈負相關(P<0.05)。利用血清IL-6、sICAM-1、chemerin對炎癥性腸病患者進行診斷,最佳截斷值分別為38.89 pg/mL、

154.03 ng/mL、112.21 μg/L,約登指數分別為0.271、0.350、0.471。結論:炎癥性腸病的發病以及病情波動與人體的免疫紊亂、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脂質代謝紊亂等具有一定的關系,利用IL-6、sICAM-1、chemerin對炎癥性腸病患者進行監測可能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尚需要更多的研究進行分析。

【關鍵詞】 炎癥性腸病 腸道黏膜 免疫系統 自主神經紊亂 血清學指標 菌群失衡

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Serum IL-6, sICAM-1 and Chemer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LIU Chunhui, LIU Zhaorun, DONG Li, DING N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05): -12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serum interleukin-6 (IL-6),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 and adipocytokines (chemerin)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ethod: The data of 140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78 in active period and 62 in remission period) admitted to the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of Ansteel Group General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March 2021 and 60 healthy people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within the same time period were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serum IL-6, sICAM-1, chemerin, sympathetic nerve function and vagus ner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 with remiss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healthy subjects were compa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IL-6, sICAM-1, chemerin and sympathetic nerve function and vagus nerve function were analyze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IL-6,

sICAM-1, chemerin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IL-6, sICAM-1, chemerin, sympathetic, and vagus ner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 in remiss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healthy subjects (P<0.05). Serum IL-6,

sICAM-1, chemeri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fference in supine and standing blood pressure, and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rip strength test and the difference in supine and standing heart rate (P<0.05). Serum IL-6, sICAM-1 and chemerin were used to diagnose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he best cut-off values were 38.89 pg/mL, 154.03 ng/mL, 112.21 μg/L, and the Youden index were 0.271 and 0.350, 0.471.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and fluctuation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have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bodys immune disorder,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disorder,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 etc, it is possible to use IL-6, sICAM-1, chemerin to monitor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t has a certain meaning, but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for analysis.gzslib202204021752

[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testinal mucosa Immune system Autonomic disorders Serological indicators Flora imbal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 Ansteel Group General Hospital, Anshan 11400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05.030

炎癥性腸病定義為病變累及空腸、回腸、結腸、直腸的特發性腸道炎性反應疾病癥候群,包含有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1-3]。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炎癥性腸病在歐美國家屬于人群中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4],我國之前的統計數據較為欠缺,但近些年,人群的炎癥性腸病發病人數也呈現出逐漸增高的變化趨勢[5]。這可能是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背景之下,人群的生活方式有逐漸西方化的趨勢所導致[6]。但是目前尚無法明確炎癥性腸病的具體病因,多種假說已經被提出,但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議,在醫學界缺乏權威的解釋[7-8]。目前較為主流的觀點認為,炎癥性腸病的發生同人體腸道黏膜的免疫系統異常反應和體內自主神經紊亂具有十分密切的關聯,而炎癥反應因子的生成、釋放以及浸潤等過程,也在病變的進展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關鍵的角色[9]。若干專業學者希望尋找到可對炎癥性腸病的發病以及進展連續監測的血清學指標,目前雖然獲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較大的可探索空間[10-11]。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的原則,分析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可溶性細胞黏附分子-1(sICAM-1)、脂肪細胞因子(chemerin)的水平變化與意義?,F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2月-2021年3月鞍鋼集團公司總醫院消化科接診的炎癥性腸病患者140例以及同時間段內至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者60例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炎癥性腸病患者納入標準:(1)患者處于炎癥性腸病的緩解期[Harvey和Brashow標準判定疾病活動指數(CDAI)≤4分]或活動期(CDAI>5分),診斷標準參考中華醫學會《2012年中華醫學會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中相關標準[12];(2)患者未服用對研究結果構成影響的藥物;(3)研究所需數據資料完整,滿足實際分析需要。炎癥性腸病患者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心臟、肝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障礙,對研究結果構成干擾;(2)患者合并具有先天性的腸道解剖結構異常;(3)患者為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健康者納入標準:(1)體檢結果的全部數據指標正常;(2)同炎癥性腸病患者組的平均年齡差距在3歲之內;(3)研究所需數據資料完整,滿足實際分析需要。健康者排除標準:(1)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2)具有先天性的腸道解剖結構異常;(3)服用成癮性藥物或長期服用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的藥物。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

1.2.1 血清IL-6、sICAM-1、chemerin的水平檢測 抽

取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高速離心(3 000 r/min,15 min,半徑10 cm)取血清。用酶聯免疫吸附法,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的AU8600全自動生化儀以及配套試劑盒,對IL-6、sICAM-1、chemerin進行檢測。

1.2.2 交感神經功能和迷走神經功能檢測 利用臥位與立位血壓差值和握力試驗血壓差值對交感神經功能進行檢測。利用臥位與立位心率差值對迷走神經功能進行檢測。

1.2.3 數據收集 依據所劃定的納入與排除標準,至醫院病歷管理系統中調取符合要求的患者信息。主要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診斷,病程,血清IL-6、sICAM-1、chemerin水平,交感神經功能和迷走神經功能檢測結果。

1.3 觀察指標 (1)對比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炎癥性腸病緩解期患者、健康體檢者的一般臨床資料。(2)對比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炎癥性腸病緩解期患者、健康體檢者的血清IL-6、sICAM-1、chemerin水平。(3)對比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炎癥性腸病緩解期患者、健康體檢者的交感神經功能。(4)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炎癥性腸病緩解期患者、健康體檢者的迷走神經功能。(5)分析血清IL-6、sICAM-1、chemerin與交感神經功能、迷走神經功能之間的相關性。(6)分析IL-6、sICAM-1、chemerin對炎癥性腸病的診斷價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變量間相關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利用ROC曲線的方法對診斷價值進行計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炎癥性腸病緩解期患者、健康體檢者的一般資料對比 全部納入研究的140例炎癥性腸病患者之中,處于活動期78例,處于緩解期62例。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炎癥性腸病緩解期患者、健康體檢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炎癥性腸病緩解期患者、健康體檢者的血清IL-6、sICAM-1、chemerin對比 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炎癥性腸病緩解期患者、健康體檢者的血清IL-6、sICAM-1、chemerin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間上述指標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gzslib202204021752

2.3 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炎癥性腸病緩解期患者、健康體檢者的交感、迷走神經功能對比 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炎癥性腸病緩解期患者、健康體檢者的交感、迷走神經功能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血清IL-6、sICAM-1、chemerin與交感神經功能、迷走神經功能之間的相關性 血清IL-6、sICAM-1、chemerin與臥位立位血壓差之間均呈正相關,與握力試驗血壓差和臥位立位心率差之間均呈負相關(P<0.05),見表4。

2.5 血清IL-6、sICAM-1、chemerin對炎癥性腸病的診斷價值 利用血清IL-6、sICAM-1、chemerin對炎癥性腸病患者進行診斷,最佳截斷值分別為38.89 pg/mL、154.03 ng/mL、112.21 μg/L,約登指數分別為0.271、0.350、0.471。見圖1和表5。

3 討論

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臨床表現較為典型,一般具有持續反復發作的腹痛以及腹瀉,合并黏液便或膿血便等[13]。以往的統計數據顯示,罹患炎癥性腸病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結腸癌發病風險[14]。近些年,炎癥性腸病逐漸得到了人群以及醫務工作者的重視,但對于該種疾病的病因研究仍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F有觀點認為,炎癥性腸病的病因構成十分復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最終結果,目前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同的炎癥性腸病的危險因素有遺傳易感性,環境變化,免疫紊亂,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體內脂質代謝紊亂,腸道內菌群失衡等[15-17]。其中腸道黏膜的免疫功能紊亂被認為是較為主流的觀點。動物模型的試驗結果顯示,多種免疫細胞以及細胞因子等均參與到腸道內的異常免疫反應過程之中[18]。

IL-6是活化后的T細胞以及成纖維細胞所合成的炎癥反應因子,IL-6可以經STAT-3信號傳導途徑誘導sICAM-1細胞黏附因子的表達,促進T細胞的進一步增殖以及分化過程[19]。處于疾病活動期內的患者,其腸道黏膜中的IL-6 mRNA以及蛋白表達要明顯高于正常人以及非病變腸道黏膜的患者。sICAM-1細胞黏附因子為腸道內皮細胞損傷的標志之一。脂肪因子chemerin有很強的炎癥反應趨化效果,能夠高效的促進炎癥因子合成以及分泌[20]。本研究重點探討了三種細胞因子在炎癥性腸病不同病情階段患者之中的數據差異以及和自主神經功能之間的關聯,這對于炎癥性腸病的深入病理機制研究以及治療方法探索具有一定的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的血清IL-6、sICAM-1、chemerin均明顯高于緩解期患者,而兩組的數值均同時高于健康者。從該結果可以推測出,炎癥性腸病的發病和活動性程度變化,與人體內的脂質代謝紊亂程度以及免疫炎癥反應等均具有一定的聯系。若有效抑制IL-6和其相應受體的活性,則有助于提升炎癥性腸病的治療效果。淋巴細胞的腸道遷徙也被認為是腸道內出現炎癥反應的主要機制之一,sICAM-1的濃度增高也是腸道內發生炎性病變的主要指征。sICAM-1在介導血管內皮細胞、淋巴細胞的黏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炎癥性腸病和免疫炎癥細胞的異常激活、浸潤之間具有聯系,這種浸潤能夠導致腸道黏膜的炎癥反應劇烈程度提升并出現病理性的損傷,而chemerin為近些年研究熱度較高的新式脂肪因子,chemerin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生成,能夠促進免疫系統內的效應細胞遷徙到炎癥反應部位,具有一定的致炎癥反應作用。相關研究結果認為,chemerin能夠作為早期體內炎性損傷的標志物,并且同炎癥性腸病的活動性之間的關聯性較強[21]。

研究顯示,炎癥性腸病的活動期以及緩解期患者均具有交感神經以及迷走神經功能的紊亂,而活動期患者的紊亂程度更高[22]。有研究認為,神經系統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地對免疫功能形成調節,并且在實驗中已經證明,自主神經的損傷可導致交感神經釋放大量的交感神經遞質[23],這可以使炎癥性腸病的病情持續加重,炎癥反應因子又可以直接對腸道黏膜下層的神經叢構成損傷,致使神經末梢遞質濃度降低,誘發免疫細胞的功能紊亂。正由于以上所述的病理機制,在研究中出現了各類血清學指標同自主神經功能的指標之間呈現明顯的相關性。

本研究中利用血清IL-6、sICAM-1、chemerin對炎癥性腸病患者進行診斷價值分析,結果顯示,3種指標均具有良好的診斷效果。但是在實際臨床工作中,仍然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比如患者的臨床表現、病史等。

綜上所述,炎癥性腸病的發病以及病情波動與人體的免疫紊亂、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脂質代謝紊亂等具有一定的關系,利用IL-6、sICAM-1、chemerin對炎癥性腸病的患者進行監測可能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尚需要更多的研究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何東東,姚萍.補充維生素D對炎癥性腸病輔助治療效果的研究進展[J].國際消化病雜志,2021,41(2):80-83,87.

[2]王玉霞,李君.強化心理護理聯合飲食干預對炎癥性腸病患者免疫功能、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4):627-630.

[3]韋亞蓉,陳婷婷,楊武,等.炎癥性腸病患者血清中anti-CABP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華炎性腸病雜志,2021,5(1):55-61.

[4]張憲波,劉月皎,陳云峰.糞便鈣衛蛋白在腸易激綜合征和炎癥性腸病鑒別診斷中的意義分析[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21,36(1):124-127.

[5]陸世珉,魏舒純,董衛國.具核梭桿菌與炎癥性腸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臨床內科雜志,2021,38(4):217-219.

[6]李燦,李俊霞,韓曉寧,等.北京市某三甲醫院及社區全科醫師炎癥性腸病知曉情況和培訓需求調查[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1,20(2):194-198.gzslib202204021753

[7] ARGOLLO M,DANESE S.Novel target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Research drives clinic[J].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19,25(1):5-6.

[8] FRENKEL S,BERNSTEIN C N,SARGENT M,et al.Genome-wide analysis identifies rare copy number variations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OL].PLoS One,2019,14(6):e0217846.

[9]劉晨喆.多巴胺能系統與炎癥性腸病[J].生理科學進展,2021,52(2):146-150.

[10]潘麗雅,阮冰.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腸道真菌改變及其致病機制探討[J].臨床內科雜志,2021,38(4):220-222.

[11]任夢婷,季峰.3型固有淋巴細胞在炎癥性腸病中的研究進展[J].國際消化病雜志,2021,41(2):75-79.

[12]邵文妍.潰瘍性結腸炎影響因素與中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D].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2015.

[13]蔡小莉,趙豫鄂.微視頻形式的延續性護理教育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生命質量、心理狀態和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10):738-743.

[14]趙亦雯,張紅,張曉嵐.炎癥性腸病相關肺部病變的研究進展[J].中華內科雜志,2021,60(3):269-273.

[15]陸游,陶丁霞,和明麗.炎癥性腸病患者血清脂肪細胞因子、內酯素、IL-33表達及與腸道菌群的相關性[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1,26(1):85-90.

[16]劉雨,郝才帥,徐子媛,等.姜黃素對炎癥性腸病的作用研究進展[J/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1,21(6):61-63,71.

[17]劉曉舟.血常規檢驗對炎癥性腸病的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3):28-30.

[18] STEWART A,SOWDEN D,SLOSS A,et al.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asquerading as travellers diarrhoea[J].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2019,49(6):789-791.

[19]桂孟玹,黃彬,王瑞國,等.齊墩果酸通過調控IL-6/STAT3信號通路影響結腸癌細胞的增殖和凋亡[J].中南藥學,2021,19(3):444-449.

[20]王煉,解巧麗,王迅,等.脂肪因子Chemerin拮抗劑對白介素-10基因敲除小鼠結腸炎和腸系膜病變的影響及其可能機制[J].中華炎性腸病雜志,2020,4(1):40-46.

[21] 周露,高一雯,路國濤,等. 脂肪因子Chemerin與代謝綜合征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21,27(3):417-421,427.

[22] 成家飛,張露,馮皖,等. 迷走神經抗炎通路及迷走神經刺激在炎癥性腸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山東醫藥,2020,60(33):99-102.

[23] 王松,陳霞.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神經系統不良事件:從機制到治療[J].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21,28(1):61-66.

猜你喜歡
炎癥性腸病免疫系統
行為免疫系統對個體就醫行為傾向的影響*
植物免疫系統“合作”御敵
飲酒欲望可在大腦中被關閉
血清抗體檢測在炎癥性腸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益生菌治療炎癥性腸病的臨床療效分析
過敏癥的新希望
過敏癥的新希望
360例炎癥性腸病及缺血性腸炎臨床與病理診斷分析
免疫抑制劑在炎癥性腸病治療中的應用
炎癥性腸病患者肝膽腸外表現的檢出及治療情況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