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發展格局下鋼鐵企業的轉型發展

2022-04-04 16:05薩仁高娃
中國市場 2022年11期
關鍵詞:新發展格局轉型發展鋼鐵企業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給我國鋼鐵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文章分析了鋼鐵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針對新發展格局下鋼鐵企業轉型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補足短板,提升綜合競爭實力;疏通堵點,強化資源保障能力;筑牢根基,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關鍵詞:新發展格局;鋼鐵企業;轉型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1-0107-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1.107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著眼于我國長久發展、長治久安的戰略部署,也是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大沖擊和不穩定風險的情況下,應對錯綜復雜國際環境的戰略舉措。新發展格局下,機遇與挑戰并存,鋼鐵行業作為構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傳統產業,應充分利用戰略契機,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不斷補足短板、疏通賭點、筑牢根基,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安全、更為穩定、更可持續的發展。

1 鋼鐵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1 發展機遇

第一,對內持續拉動內需。新發展格局下,構建強大的內需體系是前提和基礎。國家提出支持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在內的“兩新一重”建設,使國內鋼材需求仍將在高位保持一段時間;同時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以及新西部大開發、雄安新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協同合作一體化建設,將帶動建筑、機械、汽車、能源、家電、鐵道、集裝箱等行業的用鋼需求,為鋼鐵行業描繪了美好的市場預期。

第二,對外不斷深化合作。2020年11月15日,我國與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東盟十國等十五個國家簽署了RCEP條約。RCEP的簽署,將更有效率地實現國內國際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特別是對于我國鋼鐵行業而言,既能促使其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價值鏈,構筑安全和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有助于提高原料供應保障水平;又能通過激烈的國際競爭,倒逼我國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加快往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1.2 風險挑戰

第一,外部環境存在不確定性。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深刻影響,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傳統的國際經濟循環明顯弱化甚至是受阻,這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也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我國鋼鐵行業原料供應鏈不穩定、產業集中度偏低等短板也尤為凸顯,成為制約我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第二,資源保障問題凸顯。我國每年鐵礦石進口量達10億噸以上,占全球鐵礦石貿易量的70%以上,2020年鐵礦石進口量創歷史新高,鐵礦石價格更是創8年來的新高,國際鐵礦石供給已呈現寡頭壟斷格局,并有進一步增強的趨勢;焦炭價格也出現“十連漲”,一度飆升到3000元/噸,我國鋼鐵企業的成本壓力大幅度增加。作為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定價話語權,高價礦困境成為影響我國鋼鐵行業產業鏈供應安全的“掣肘”,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設尤為迫切。

第三,去產能成果亟須維護。近幾年來,我國鋼鐵行業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清理大量落后產能和僵尸產能,行業的生產經營環境逐步得到凈化,企業競爭逐步趨于公平,為優質產能騰挪了大量空間。但是,隨著鋼鐵行業效益好轉,一些地方和企業違規新增產能的沖動仍然存在,“地條鋼”死灰復燃的苗頭仍需警惕,合規企業產能釋放過快的壓力依然不小,鞏固去產能成果面臨著新的挑戰。

第四,生態環境約束趨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重申了中國對《巴黎協定》的立場和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鋼鐵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量約18%,是除發電外,整個工業生產活動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業。因此,加快低碳轉型、降低碳排放,鋼鐵行業責無旁貸。

2 新發展格局下鋼鐵企業的發展方向

2.1 補足短板,提升綜合競爭實力

我國鋼鐵企業集中度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短板已經成為阻礙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因,需從補足短板、增強綜合實力方向發力,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結構升級,推進智能制造。

第一,優化產業布局。鋼鐵企業要以區域市場需求空間和資源環境容量為雙底線,基于能否充分聯動產業鏈上下游來考慮整個產業布局的均衡性。國務院辦公廳曾在《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到:在減少或不增加產能的前提下,加快調整鋼鐵產業布局。首先,抓緊設沿海鋼鐵基地;其次,推進城市鋼廠搬遷,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和集聚發展。綜上所述,就是應打破地區間在資源、生產、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流動方面的體制障礙,推動資源在更廣空間(區域)、更大深度(產業鏈)、更寬范圍(所有制)內由市場作用進行配置。同時應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改變原來“東多西少”的產業布局,消除企業分布畸形問題。

第二,提高產業集中度。鋼鐵企業應圍繞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戰略整合步伐。通過開展產業鏈橫向整合,緩解同質化競爭嚴重、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局面,使鋼鐵產業從同質化競爭轉向差異化發展;通過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著力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不斷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通過“控股、參股、合作”等資本運作方式,推動集約化產能提升、市場化聯合重組。打造不同層級優勢企業集團,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區域號召力、專業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是我國鋼鐵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第三,加快結構升級。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快速發展,鍍層板、冷軋薄板帶、熱軋薄板帶、電工鋼和無縫鋼管等中高端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這些行業的興起與發展,勢必將拉動高性能、高附加值鋼鐵產品的市場需求,拓展鋼鐵行業在高新技術產品市場中的需求空間。鋼鐵企業應抓住這一市場紅利,通過加大對“高、精、尖、深、?!碑a品的研發投入,為結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通過強化標準引領,建立健全質量分級體系,健全完善技術標準體系,不斷培育優質優價的市場環境;通過強化對標趕超能力,進一步提升技術指標與產品質量,尤其是高端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

第四,推進智能制造。發展智能鋼鐵,是鋼鐵行業適應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但目前我國鋼鐵行業離全產業鏈、全流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此,有條件的鋼鐵企業應加快智能制造步伐,推動完善基礎自動化、生產過程控制、制造執行、企業管理、決策支持五級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促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產品研發、質量管控、生產協同、能源及環境管控、物流倉儲、營銷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集成應用,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賦能,使鋼鐵企業實現質量成本最優、資金高效利用、物流高效協同、環境安全友好。

2.2 疏通堵點,強化資源保障能力

第一,強化國內供給能力。我國鐵礦資源豐富,選礦技術穩步提升,業內專家也提出應鼓勵國產礦開發和增產,減少在成立新礦山和擴大礦山規模時需要進行的審批環節;注重保護環境,在開發鐵礦項目時需要以環境保護為前提,杜絕出現“一刀切”的現象,注重以綠色方式開發和運營礦山;應在政策上降低國產礦稅負,提升國產礦競爭力。增強國內鐵礦的供給能力,能有效降低鋼鐵企業對國際鐵礦供給商的依賴性,同時提高我國鋼鐵企業在鐵礦及相關產品進出口價格的議價權。

第二,有效盤活外部資源。我國鋼鐵企業應充分利用RCEP協定的簽署和逐步落實的契機,增強自身國際市場資源配置的能力,在統籌已有海外資源的基礎上,逐步在海外建立長期、高效、穩定可靠的鐵礦石基地。整理和合并海外市場的鐵礦所有權,利用權益投資、加大溝通合作、產品報銷等方式增加在境外市場的份額,同時通過學習和利用國際先進的鐵礦開發系統,安排和設置交易優質焦煤及輔料的方式,降低鐵礦石、焦煤等原料成本,進一步增強我國鋼鐵企業的話語權與議價權。

第三,強化鐵素供給能力。我國從2021年1月1日起將符合《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的產品不再納入固體廢物的范圍,并重新開放合規廢鋼鐵的進口。這一政策的出臺,將最大限度挖掘國際和國內再生鋼鐵原料對鐵礦石的部分替代作用,能夠有效調節國際國內市場的鐵素供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鐵礦石國際價格的上漲,降低鋼鐵企業的原料成本。再生鋼鐵原料的提取精煉,與鐵礦石處理相比,不僅可以節約原料成本,減少二氧化碳、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降低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還可以推動廢鋼鐵資源的回收利用,提高鐵素資源的循環利用率。我國鋼鐵企業應充分利用好這一有利政策,強化鐵素回收能力,進一步降低生產原料成本。

第四,維護良好市場秩序。作為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重要地位逐漸凸顯,我國鋼鐵企業在國際鋼鐵市場中的占比已經達到60%。國內鋼鐵企業若想獲得更全面、更長效的發展,必須著力維護市場秩序,謀求更公平、穩定的交易規則。首先,應協調好期貨和現貨市場的作用,在輸入鐵礦石的主要港口,成立國家級和區域級的交易場所來專門負責進行鐵礦石現貨的買賣工作,根據期貨市場價格,同時整理和分析現貨市場對于鐵礦石的供給和需求情況以及現存數量,從而制定出以不同類別為核心的價格,其類別主要有層級、品種、規格;其次,制定專業的發布制度,確保公示的信息和價格更加權威和準確,鼓勵行業領先企業認真仔細地研究市場發展趨勢以及可能遇到的風險,搭建起符合國內實際情況,以現貨影響期貨,進而影響具體價格,公開透明、穩定有效的鐵礦石期貨和現貨價格系統,從而幫助中國境內生產和開發鋼鐵的公司進一步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2.3 筑牢根基,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第一,優化能源工藝結構。鋼鐵企業應通過深入研究分析產品結構、成本構成、能耗及排放指標,實現能源結構、工藝流程和工藝流程的低碳轉型。應積極采用可再生能源,加大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大投入進行非化石能源替代技術、生物質能技術、儲能技術等的研發和推廣,促進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化;應優化現有燃料產能結構,開展高比例球團礦冶煉、降低高爐燃料比冶煉、提高轉爐廢鋼比等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此外,應在電弧爐短流程煉鋼、直接還原鐵、氫冶金等工藝改革上下足工夫,降低冶煉過程中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第二,加快低碳技術創新。2019年以來,我國鋼鐵企業圍繞“以氫代煤”技術啟動了多個頗具前景的研發項目,包括河鋼集團計劃建設的全球首例120萬噸規模氫冶金示范工程、寶武集團的“核能制氫”技術、酒鋼集團探索“煤基氫冶金理論”等。在此基礎上,全國鋼鐵企業應密切跟蹤鋼鐵行業及相關產業鏈的降碳策略和技術進展,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尤其要積極研發源頭氮氧化物控制、低溫 SCR 等超低排放技術,以及氫冶金、碳捕集等先進低碳技術,強化鋼鐵企業低碳化轉型升級的技術支撐能力。

第三,持續推進環保升級?!笆奈濉逼陂g,開發和生產鐵礦的公司需要將工作的重心放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處理方面,預計2025年年底,全國80%的鋼鐵企業將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國內鋼鐵企業正在不斷完善已有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的同時,積極推進超低排放改造,目前部分企業正圍繞煙氣治理、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節能降耗等重點領域自主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拓展節能減排新途徑。

第四,推進碳交易市場化。為更好監督和推進我國鋼鐵行業的綠色發展,環保部門和鋼鐵產業相關部門應共同制定鋼鐵行業的全國碳交易市場規范:一方面讓優勢企業獲得將減排能力變現的渠道;另一方面增加在環保方面投入不夠的企業的運行成本。相關部門也可以研究出臺一系列約束碳排放的相關政策法規,并依此建立相關的管理體系,形成用碳控鋼的法治化、市場化長效機制,鼓勵鋼鐵企業節能減排的同時,推動鋼鐵行業的產能升級。

3 結語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鋼鐵企業應牢牢抓住時代賦予國家推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補短板、優結構、促轉型、強創新,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張龍強:碳達峰 碳中和——開啟低碳鋼鐵新征程[N].世界金屬導報,2021-02-15.

[2]劉航.關于控制中國鋼產量的幾點思考[N].中國冶金報,2021-03-18(4).

[3]何文波:推動鋼鐵和鐵礦石產業鏈可持續健康發展[EB/OL].(2019-09-29).https://www.mycoal.cn/news/157446.html.

[4]鄒紅,李靜.關于鋼鐵企業基于新發展格局的發展思考[J].山東冶金,2021(2).

[5]周維富.我國鋼鐵工業“十三五”發展成就和“十四五”發展機遇與挑戰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20(11).

[6]駱鐵軍.2021年鋼鐵行業展望及“十四五”應關注的問題[N].中國冶金報,2020-12-22.

[7]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李新創:新發展格局下RCEP對我國鋼鐵行業的影響分析[EB/OL].(2021-02-07).http://www.mpi1972.cn/xwzx/tpxw_449/202102/t20210207_95264.html.

[作者簡介]薩仁高娃(1984—),女,蒙古族,青海海晏人,本科,研究方向:碳排放、碳中和背景下公司綠色轉型。

猜你喜歡
新發展格局轉型發展鋼鐵企業
長流程鋼鐵企業廢水零排放實踐與探討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新發展格局
在新發展格局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煤炭企業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態下鋼鐵企業的轉型發展以及建議
試論“央視新聞”公眾號的成功運行對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借鑒意義
鋼鐵企業設備環保發展趨勢探討
1~5月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扭虧為盈
關于鋼鐵企業轉型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