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中式庭院設計中自然因素的應用

2022-04-07 14:46張凱張奇
科技資訊 2022年23期
關鍵詞:水景中式庭院

張凱 張奇

(1.北京市西山試驗林場管理處 北京 100093;2.北京建王建筑環境設計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5)

1 解讀中式庭院園林

1.1 中式庭院園林簡史

庭院是指附屬于建筑物的外圍場地。中國傳統觀念上,把堂前屋后的空地叫作“庭”,把由建筑圍合而成的活動空間稱作“院”[1]。庭院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在歷史長河中有著豐富的設計思想和保存完好的傳世作品,其展現的不僅僅是山水的縮影,更是體現庭院主人的情趣和志向。雖然庭院曾經的擁有者早已離去,但當人們身臨其中,細細品味一花一草,慢慢尋覓幽深小徑時,仍能感受到其昔日園林主人的心境。因為庭院主人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將自己的思想追求表現在不同的設計中,表現出自身的思想追求和生活態度。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庭院,皆是沉淀著厚重中國文化的“深井”。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庭院文化的記載,那個時期的人們稱房屋四周的邊界為“戶庭”?!兑住は缔o上》有記載:“不出戶庭,無咎”,意思是,人在這個地方是最安全的。而東晉大詩人陶潛也在其詩詞中寫道“戶庭無塵土,虛室有余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這些都是對自家庭院的描述。白居易詩中“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也都是把院墻圍繞的住處,視作為一家一戶的久居之所。

盡管在近現代我國受西方文化影響滲透,歐美庭院風格一度受到偏愛,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發展和底蘊深厚傳統文化的挖掘,中式庭院風格又逐漸回歸到國人的視野中,比如:近年來涌現出的杭州“桃李春風”“江南里”等優秀的中式庭院項目[2]。究其原因,這是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認同,這是中國文化的傳承和沿襲,不斷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1.2 中式庭院與新中式庭院

中式庭院,即該文所述的傳統庭院,是在我國特定的傳統歷史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庭院風格。中式庭院注重將自然寫意的景觀融入生活場景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韻味。相比于中式庭院,新中式庭院是指傳承了傳統庭院的營造精髓,但又結合了當代文化審美和生活需求,將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流行因素相互融合而產生的一種風格。也就是說,當代的中式庭院是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風格進行融合升華,從而在親近自然的同時,又不失現代人的風格。新中式庭院是對傳統庭院文化的再設計,在空間上打破了傳統園林的思維模式,其景觀環境更加實用和理性。

中式庭院風格是根據中國傳統園林景觀形成與發展階段的時代特征,采用傳統造園手法及現代技術與材料,因地制宜地表達中式意境,因此相較于新中式風格,傳統中式風格重“意”而輕“形”。按照傳統的規制與特點營造搭建山石、流水、建筑、植物,其意境也常與詩詞、繪畫等傳統文化相呼應[2]。新中式庭院風格是根據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及審美需求[3],借鑒傳統私家庭院的設計理念,本質上仍沿用障景、借景等營造手法來表達設計意圖,空間上還會保留有傳統韻味。新中式庭院風格汲古用今,在細節上簡化,旨在打造更符合當代人審美的精致簡約的中式庭院風格,并沿用傳統風格的美好寓意[2]。

1.3 研究目的

在庭院設計營造手法理論方面,國內外園林大家都比較注重自然因素。比如:明末造園家計成提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美妙意境。明朝李漁認為園林景觀的營造應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模擬自然之態,以小見大,在園林小小空間內便可以體會自然萬象。日本小川治兵設計的庭院多以流水、池泉等水景為景觀中心,并借用遠處的森林、山岳等自然景觀營造開敞明亮的庭院景觀。英國杰出的園藝師杰基爾(Gertrude Je‐kyll)認為庭院應該運用自然材料;美國杰里科(Geoff‐ery Jellicoe)認為,建筑不應該再是庭院的核心,而自然景觀則是超越建筑的存在。

但是涌現出的新中式庭院項目其效果卻良莠不齊,主要原因在于,設計者在借鑒傳統庭院園林景觀營造手法時,只是消極模仿和重復,未能深入領會其精髓,也未能進一步探索和創新與現代元素的有機結合。因此,該文以傳統庭院的自然因素應用為出發點,梳理出其應用要點,以期為新中式庭院的良性發展提供基石。

2 主要的自然因素

中式庭院居住環境的構景元素分為物質元素和文化元素兩種類型:(1)物質元素,即人、建筑、構筑物、水體、植物、道路、小品等實體要素;(2)文化元素,即環境的歷史、文脈、特色等。庭院中自然因素的合理利用,不僅能夠改善景觀質量,還能夠讓居住者更容易與自然因素相處,從而改善和調節居住者的身心健康[4-5]。

2.1 丘陵地形對中式庭院設計的應用

當高度低于500 m 的山體,相對高度低于200 m,坡面體是由多種的巖石組成,即丘陵。通常情況下,坡度較小,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丘陵本身是山地被自然侵蝕的風貌,因此不會有清楚的脈絡,適合種植林木。在中式庭院的地形因素運用中,丘陵地形給人層次感,既不是一馬平川,也不波瀾起伏,若是與自然式水體組合,更能展現出自然靈動之感。不過,因為地勢起伏較大,會在設計的過程產生一定的限制。合理運用丘陵,會使整體園林景觀產生使之“有高有凹,有曲有伸,有峻而懸,有平而坦”的設計美感[6]。

在傳統庭院園林中疊山是不可缺少的景觀元素,山水骨架成為庭院空間的景觀構架,這是中國自然式園林最突出的特點,明代計成的著作《園冶》有一章節論述內容為《掇山》,可見疊山在園林元素中的具有中重要的位置。其所論述核心的理念有“巧于因借,精在體宜”“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等思想[7],基本也是傳統造園疊山的核心設計原則,提倡自然主義掇山原則,就近取材,反對使用名貴的奇異怪石[8]?!澳I椒端笔钳B山的重要思想,但也不是一味地簡單臨摹,而是在自然界真山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升華到藝術層面的一種造園理法。計成提到:“世所聞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意思是不要簡單模仿真山的外形,而是吸取自然山之“勢”,之后再創作其庭院內的假山,方可達到“出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園林藝術境界。在計成著作《園冶》中將“真山”和“假山”的關系歸納為“有真為假,作假成真”,充分體現了計成的造園之道,也體現了“師法自然”的造園傳統[9]。當假山及地形把整個的大空間分割為小空間時,那么空間就會豐富很多,進而使人們感知同樣的空間會增大,也就是“小中見大”,在有限的園林庭院中造園者把小中見大的手法運用得淋漓盡致。首先是增加空間層次,即在人和觀賞的對景之間增設“障景”,如河流、連廊、漏窗、山石等。其次是曲折之變,同樣的一段距離,蜿蜒曲折的路比直線的路要長,能夠看到的景觀越多,而且視線變化更大,“步移景異”正是在這個理念上實現的。

2.2 平原地形對中式庭院設計的應用

海拔低于200 m,相對高度較小,通常情況下,平原上的山丘都低于500 m,相對平坦。這種地形應用于庭院設計中會使人感覺缺少視覺中心,缺乏私密性,觀賞性略顯單調。但這種平坦開放的空間穩定性強且設計限制性小,可更多地用于創造發揮,視覺常給人寧靜致遠的景觀感受。

平原的空間特性在庭院中的應用較少,但其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正所謂中國書畫論中“疏可跑馬,密不透風”,那么“疏”的區域就是平原的體現,在傳統庭院中“空”的空間一般是在整個庭院的中心位置處于主建筑正門,其可以保證視野的開闊,建筑三面均為景觀觀測面,這樣也會形成一個四周圍合內向型的空間。

平原與傳統園林的“留白”有著同一空間概念[10]。在傳統造園中“留白”是一種特殊的營造手法,不僅給觀賞園林者留有遐想的空間,同時也是造園者抒發情懷的思想映射。留白從繪畫藝術角度就是“空白”,是中國繪畫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表現技法,如八大山人、馬遠的畫作中都有妙用,意趣悠遠。在傳統庭院園林有形的“留白”如白云、草坪、藍天、白墻等,還有一種無形的留白既是古人情感的寄托,是文人品格修養和審美情趣的一種高境界表現。大多蘇州庭院園林展現的是古代文人隱逸脫俗、清雅自如的思想情趣,“留白”更是一種世間處事的智慧。

2.3 水體景觀

水是景觀的靈魂。上善若水,因為水具有靈動的特質,既能為增添庭院活力,營造自然舒適的居住環境,又能與其他各類構景元素有機地結合,相映成趣,也能夠將庭院內各個元素聯系起來,成為統一的整體。

中式庭院水景的營造原則,是尊重并保護場地內原有的水體生態環境,依據地貌特征,靈活地引導和取舍,構建生態水景。中式庭院水景多是模擬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溪瀑泉流的形態。因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水景大多離不開山石,所以大多結合山石而營造山環水繞、依山傍水的水體景觀。此外,造園學家陳從周在《說園》中指出“水曲因岸,水隔因堤”,說明水體的駁岸形態由山石圍界,水景的曲直體現自然山水隨意而趨的美感?!按髨@宜依水,小園重貼水”指水體面積與應結合庭院自身的體量來決定,大體量庭院需要大面積水體,以營造鄰水之體驗;小體量庭院需要小面積水體,以營造親水之體驗?!皥@林用水,以靜止為主”意為靜態水在水景營造中占主要地位,營造開闊平靜的水面,以達寧靜清幽之感[11]。

不同的水景形式呈現不同的景觀效果,動態水景的流動感充滿活力,靜態水則擁有寧靜安逸的景觀氛圍。從水景的體量來看,水有曠奧之分。曠者令人舒朗,奧者感官精致。水面闊大,則追憶“東臨碣石,以觀滄?!钡暮陚ゾ跋?;水體小巧,則以揚州片石山房為例,能夠濃縮自然山水,精妙得宜。此外,水體應當被作為“空間”來看待,由庭院中的其他元素如橋、廊等形式進行劃分。

因為技術和材料的發展,傳統和現代水體景觀應用也發生了延續和演變。中式傳統庭院園林中,大多以水池為中心,其余建筑物、構筑物等元素圍繞水體景觀營建。傳統的水池形式多為自然式,以假山石作為山體,點景石作為駁岸,以減少人工營造的痕跡,再現自然式山水景觀。新中式庭院中的水池也是大多以自然式為主,傳統的置石駁岸仍是營造主流,外觀效果上也基本延續了傳統的水景做法,最大區別在于施工營建上,混凝土等新材料被運用到水池營造中。此外,傳統動態水景的營建大多依靠地勢及特殊自然地理條件而營造,如涌泉與跌水?,F代水景則是利用水泵,打破了地形限制,大大地普及了動態水景營建。所以,在現代設備和材料的應用中下,水景營建應用更加廣泛。

2.4 常綠喬木對中式庭院設計的應用

常綠喬木株型冠幅較大,通常喬木能夠活百年以上,并且一年四季都會有新的葉子生長出來,老的樹葉就會自動落下,因此這種喬木一年四季都綠意盎然,比如常見的華山松和油松。因為一年四季都是常綠的,所以在庭院中重要開敞的區域去布置這些喬木,保證4個季節都有綠色的存在,特別考慮冬季的景觀效果。在庭院設計的應用中,這一種類的喬木調節了四季的氣候,一般用作遮蔭納涼之用,樹形高大,枝繁葉茂,不僅美觀而且實用性強,由于其良好的適應性,易于栽植養活。

在庭院的設計歷史中,以針葉喬木綠色基調的案例比比皆是。不少在江南園林,以致北方故宮的傳統園林中,松柏的身影無處不在,其植物應用的普遍性之廣,北方尤為突出,提到的針葉喬木就非松柏類莫屬。庭院中的松柏多植于丘壑,雖是假山,模山范水具有真山之精神。松,其美學思想有“比德”之意。如蘇州網師園的“看松讀畫軒”,軒前有松,則取其松之意[12]。松柏在現代居住區中也有大量的應用,特別是造型松與具有傳統元素的建筑一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更能發揮出文化的底蘊其厚重、樸拙的特質,兩者相得益彰。

2.5 芳香植物對中式庭院設計的應用

芳香植物是具有芳香氣味和可供提取芳香油的栽培植物的總稱。芳香植物也是兼有藥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共有的屬性植被類群。該文主要從氣味方面來進行討論,香氣與人們情感產生的連接。中國傳統庭院造景應用香氣相比西方具有獨特的一面,我們稱之為“香景”。在此基礎上再融入古文詩詞賦予了“香景”豐富的人文內涵。這種審美情趣在傳統園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清朝時間建成的蘇州園林滄浪亭有一處景點名稱為“見心書屋”,出處即是“數點梅花天地心”詩句中,傳遞了梅花暗香浮來的無形景象,體現了人與自然界密切的哲學意蘊。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香景的營造手法有以下3種[13]。

一是適地適樹,植物的選擇是營造園林香景的核心要素。植物種類的選擇不同,所散發的香味也就不同,所營造的香景效果也各不相同。配置形式的不同,其香景效果也不一樣,配置形式主要有孤植、對植、叢植、群植等。群植如蘇州藕園儲香館中,種植了多叢桂花,滿園彌漫著濃郁的桂香味。但是在栽種植物時,也要注意對“度”的把握,并不是越多越好。比如:在庭前植桂兩株,是傳統的“對植”方式;如果將其“孤植”零散地分布在植物之間,可達到“何處桂花發,秋風昨夜香”的意境。另外,從芳香植物種類上看,過多的芳香植物在一起容易造成芳香混雜。二是巧與因借。香景是虛景的構成形式之一,主要以“借香”手法為例進行研究,試圖以小見大,觸類旁通。蘇州網師園中的“小山叢桂軒”,可以說是以“味”入境的經典之作,小山叢桂軒其形為一個四方廳,廳的南邊桂樹叢植,另有臘梅、海棠、丁香、竹子等花木;北面是高大渾厚的“云崗”假山,周圍的建筑被南面圍墻隔斷,圍合成一個密閉空靈的空間環境。當面花朵盛開的季節,香氣縈繞其中,久久很難散去,誘發人的聯想。完美地將人的思緒牽引到園景中,并與園景互動到合二為一,園林妙境聞名于此。借香,根據園林的空間方位的不同,可以借園內的香氣,也可以借園外的香氣。宋之問的在《靈隱寺》中說“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指的是在靈隱寺借月桂峰的桂香[14]。柳永《望海潮》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香”,荷香則指的是園外香氣。需要注意的是,香景不能孤立存在營造,而借景也要講究配合。香景不能脫離實景借鑒而存在,只能依附在實景的基礎上虛借而升華意境。三是利用四季時分變化。在歷史植物造景“朝夕不同,四時變態”的多維度思考中,應時花季散發之芳香有很多展露。園林之香,除了夏荷、秋桂和春蘭、冬梅之外,名目繁多、舉不勝舉。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營造園林香景不可能離開季相時分的變化而孤立存在,因為沒有時間的變化,也就沒有香景的產生。香景隨著時間變化,香景的變化又存在于時空變化之中,并因時間而存在,兩者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同一園林在同一季節不同時相所觀賞的園林香景也是各不相同,如“暗香浮動月黃昏”“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15]。

在中國傳統園林中香氣不僅可以聞,而且還可以“聽”?!奥犗恪钡囊饩硨⒏由钸h,“聽香”這組詞語在宋代的文字記載中就有學者所使用。如宋代紹興年間“聽香亭”,“臨香亭”等。到清代愛新覺羅氏德誠的園林中有“聽香讀畫山房”。在述現存完好的蘇州園林中拙政園中有一處景點叫“倚玉亭”,亭子立面開敞,與四周渾然一體,荷花池塘環繞于此[16]。亭子懸掛匾額題名“聽香深處”。所見“聽香”是古人普遍同的觀點,是超出物質時間的限制,追求更高精神追求的典范,意境非常深遠。

3 結語

基于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特色與現代設計理念的庭院是未來庭院設計領域發展的新方向。因此,這就需要人們以獨特的眼光去認識和解讀中式傳統園林文化,以現代人的角度來分析傳統園林文化中的優勢和劣勢,從而進行探索和研究,將中式園林中的自然元素進行細致的分析、探究,摸索出其各自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總結古人的經驗與現代科技的嚴謹性,使其融會貫通,滿足當今時代人們內心對大自然的期望,從而實現人們在大城市的一角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更迭。

猜你喜歡
水景中式庭院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回到庭院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新·中式生活美學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過幾個?
中式烹飪營養與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