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庫學研究”欄目主持人語

2022-04-08 16:22何宗美
貴州文史叢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四庫注疏學術思想

何宗美

當與新一輪春光孕育而生的2022年第一期《叢刊》面世的時候,我們的“四庫學研究”欄目屈指算來也已是春秋四閱了。如同四歲的孩子,她就像一道春光,生機勃發,前景不可限量。

過去的一年,我們曾經對未來的四庫學研究提出過一些展望,概括為“大數據”“大文獻”“大思考”三個研究向度1,而今又欣逢新年,新的期待和新的愿景,同樣在我們每一個研究者心中萌發和滋長。2022年的四庫學研究應該要有總體的構想,也應該要有共同的步伐。為此,我們也嘗試著談一點四庫學研究的“虎年愿想”,概而言之,叫做“新四庫學”,以供四庫學愛好者、研究者參考與共勉。

之所以對今年的四庫學研究著力提出一個“新”字,作為我們學術研究努力的方向,是因為當下的四庫學研究面臨一個基本的事實,即我們的研究正處在新舊交替的重要關頭,是否能真正意義上把四庫學推向新的階段或新的高度,關鍵在于能否在舊有的四庫學研究基礎上取得最根本的突破,而這種突破又取決于我們是否具有推陳出新的開拓力。

“新四庫學”,是相對于舊四庫學而言的。舊四庫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積累了有益的經驗,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方法,恰因如此,也極容易使研究者因循守舊、亦步亦趨。雖然研究的因襲有其必要性,意義也不可全然否定,但若以此成了研究的主流,特別是若以此助長了那種討便宜的消極的因循守舊、亦步亦趨,就必然帶來學術研究“后出轉劣”的不良后果——這在今天的學術研究中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令人堪憂的較普遍的現象。所以,凡四庫學研究者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即怎樣在前人奠定的深厚的研究基礎上開拓四庫學的新篇章,或者說如何在舊四庫學之上建立新的四庫學。

四庫學是傳統學問和傳統學術最集中的體現。所謂新四庫學,并不是與舊學問、舊學術的完全脫離,而是需要對作為傳統學問和傳統學術集中體現的四庫學給予當代學術背景的重新定位,使它成為既植根于深厚的學問傳統和學術傳統之中,又在新的思想、理論和方法的引導下,并借助現代技術手段而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四庫學問和四庫學術。這意味著,新四庫學還應該通過四庫學研究達到對現代中國學術思想和文化創新之作為,不只是埋頭于被動的四庫文獻學、四庫考證學和四庫詮釋學,而是致力于包括文獻學、考證學、詮釋學而又超越它們的文化、學術思想和學術體系的重構或建構。為此,新四庫學將大大提升四庫學研究的學術價值和思想、文化意義。而這恰又是四庫學本身內容的深廣性、體系的宏大性所決定的。領域的得天獨厚,使它具備一般傳統學問和傳統學術所不具備的這一重要特性。

當然,新四庫學并非一個虛空的概念,新四庫學研究也不是憑玩弄虛空的概念就可以輕易標榜,它首先要求研究者應樹立一種切實的觀念,由此帶動一種研究的自覺,而更需要的是為之作出艱辛的探索和卓絕的創造,在一點一滴的探索和創造之中逐步筑建起“新四庫學”的宏偉大廈。

本期發表的三篇論文,分別為劉術《〈四庫全書總目〉宋代書畫著作提要辨正》、李花蕾《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十三經注疏〉著錄問題辨析》和陳必應《〈四庫全書總目〉對朱熹的學術批評》。劉文考證的對象集中于宋代書畫著作,就《翰墨志》《五代名畫補遺》等十三則提要遺存未考之疏誤,條條開列,引據以辨;李文針對十三經《周易注疏》《尚書注疏》等著錄信息的混亂不一,細加比對辨析,并一一給出應有的著錄做法。此二文皆屬考證之作,為《四庫全書》和《總目》考證做了有益補充。陳文從“‘ 集大成觀點下的總體認同”“清學視野下的局部批判”“朱熹學說在清代的地位與處境”三個方面,探討了一個較為宏大且又深刻關聯《總目》官學思想和學術思想的朱熹批評問題,雖細密深厚尚待加強,但大開大闔,立意已具要領,識力有可稱之處。

本欄目由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張曉芝副教授擔任組稿人。

猜你喜歡
四庫注疏學術思想
層裂化、碎片化、邊緣化:百年四庫學景觀論略
《張道一學術思想研究》簡介
《皇帝的四庫——乾隆朝晚期的學者和國家》簡介
《爾雅注疏》點校零識
清代浦鏜《周易注疏正字》“盧本”發覆
四庫學研究專輯
《論語》注疏之西方傳承:從理雅各到森舸斕
陳陽春研究員學術思想略論
方慎盦及其學術思想考略
朱鼎煦與顧?!秲x禮注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