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擊地壓礦井綜采工作面同時相向回采可行性分析

2022-04-08 10:33
能源與環保 2022年3期
關鍵詞:采動云圖峰值

李 磊

(中煤科工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沖擊地壓是煤礦井下開采過程中常見的重大自然災害之一,給礦井安全生產帶來極大威脅[1]。近年來,受煤礦開采強度和開采深度不斷增大及礦井開采布局和開采條件的復雜多變性等多種因素影響,沖擊地壓災害發生的頻次和強度也逐漸增大[2-3],特別是相向同時回采工作面,由于2個工作面同時回采時相向的應力產生疊加作用,使相向同時回采的2個工作面周圍頂底板應力強度和上覆巖層運動程度進一步增大,與常規開采工作面情況相比,受到沖擊地壓災害危險性程度更高[4-6]。因此,沖擊地壓礦井在出現工作面相向同時回采時,分析研判其回采的可行性顯得尤為必要。本文以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礦13230工作面和13200工作面為研究對象,通過應用理論分析、數值模擬分析等方法,確定13230工作面和13200工作面同時回采的可行性,并提出沖擊地壓防治技術建議,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1 工程概況

1.1 礦井及工作面概況

耿村煤礦設計生產能力120萬t/a,經多次升級改造后,核定生產能力360萬t/a。礦井主采2-3煤層,煤層埋深626~698 m,煤層厚度0.32~20.82 m,平均厚度9.12 m。2-3煤層屬半暗煤型,煤層傾角11°,煤層堅固性系數1.5,煤層具有沖擊傾向性,屬于高瓦斯礦井。煤層頂板無偽頂,直接頂為灰黑色、黑色泥巖,粉砂質泥巖;基本頂為分層厚度6~10 m、總厚度大于100 m的堅硬砂巖。煤層直接底為黑色炭質泥巖,厚度約2 m;基本底為泥巖、細砂巖、粉砂巖互層,局部有煤屑。

耿村煤礦13采區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綜采放頂煤開采工藝,全部垮落法控制頂板,該采區現采工作面13230工作面,接替面為13200工作面,工作面布置如圖1所示。13230工作面地質構造簡單,煤層賦存較穩定,煤層整體呈南東傾斜的單斜構造,工作面煤層平均厚度為17.4 m,煤層結構較復雜,局部層理紊亂,煤層破碎松軟,工作面走向可采長度971 m,傾斜長196 m;13200工作面地質構造條件中等,煤層賦存較穩定,煤層整體呈南東傾斜的單斜構造,工作面所采煤層平均煤厚19.3 m,煤層結構較復雜,煤層破碎松軟,工作面可采長度748.7 m,傾斜長245 m。兩工作面煤層沖擊危險性評價結果為強沖擊和中等沖擊。

圖1 13301工作面與13302工作面布置Fig.1 Layouts of No.13301 and No.13302 working faces

1.2 工作面同時回采方案

根據礦井采掘接續情況,13230工作面與13200工作面將在一段時間內出現同時回采,具體情況如下:①13230工作面自東向西回采,13200工作面自西向東回采;②13230工作面回采至距終采線108 m時,13200工作面開始回采,兩工作面形成同時回采,此時兩工作面間隔距離1 055 m;③在工作面同時回采期間,13230工作面推進度為每天1刀(0.6 m),13200工作面推進度為每天1刀(0.8 m);④13230回采結束時,13200工作面回采144 m,兩工作面同時回采結束,13200工作面開始進入單采階段,此時兩工作面距離804 m;⑤13200工作面單采結束時與13230工作面終采線相距200 m。

2 工作面同時回采影響分析

為研究分析兩工作面同時回采可行性,根據工作面地質條件及不同回采階段,通過FLAC3D軟件,在兩工作面中部沿走向剖面建立同時回采模型[7-11],根據工作面同時回采期間及單獨回采期間的時空條件,設計了5個模擬階段(表1),對13230、13200工作面同時回采可行性進行數值模擬分析。

2.1 數值計算模型及參數

為全面系統地反映13200、13230工作面按表1不同階段回采后,超前支承壓力的分布規律及應力的相互疊加效應,分析工作面同時回采可行性。以13200工作面和13230工作面所在區域地質條件和開采技術條件為研究背景(圖2),采用FLAC3D建立數值模型(圖3),模型范圍為1 300 m(長)×225 m(高),單元網格數為163 994,節點數為246 459。由于模型尺度有限,建模時考慮煤層上方100 m范圍的巖層,其他上覆巖層施加重力;受邊界效應的影響,模型兩側應力分布特征與實際情況出現偏差;由于模型兩側是工作面采空區,不作為研究的重點。因此,僅分析兩工作面之間的應力分布特征。

表1 13200與13230工作面同時回采可行性分析數值模擬Tab.1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easibility analysis for simultaneous mining of No.13200 and No.13230 working faces

圖2 區域地質條件與開采技術條件模型Fig.2 Model of region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ining technology conditions

圖3 同時回采可行性分析數值模型Fig.3 Numerical model of simultaneous mining feasibility analysis

2.2 13200與13230工作面同時回采可行性分析

(1)階段1:13230工作面正?;夭?,13200工作面開始回采。13200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峰值點位于工作面前方37 m,采動應力集中系數1.59,超前影響范圍157 m;13230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峰值點位于工作面前方25 m,采動應力集中系數1.50,超前影響范圍165 m;兩工作面之間733 m未受采動影響。13230工作面正?;夭?,13200工作面開始回采的應力云圖如圖4所示,數據分析如圖5所示。

圖4 13230工作面正?;夭?、13200工作面開始回采應力云圖Fig.4 Stress nephograph of normal stoping at No.13230 working face and starting coal winning at No.13200 working face

圖5 13230工作面正?;夭?、13200工作面開始回采應力分析Fig.5 Stress analysis of normal mining at No.13230 working face and starting coal wining at No.13200 working face

(2)階段2: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正?;夭?。13200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峰值點位于工作面前方33 m,采動應力集中系數1.97,超前影響范圍170 m;13230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峰值點位于工作面前方21 m,采動應力集中系數2.00,超前影響范圍206 m;兩工作面之間428 m未受采動影響。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正?;夭傻膽υ茍D如圖6所示,數據分析如圖7所示。3條下山距離13230工作面終采線60~137 m,小于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壓力影響范圍,將受13230工作面回采的影響。

圖6 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正?;夭蓱υ茍DFig.6 Stress nephograph of completion of mining at No.13230 working face and normal coal wining at No.13200 working face

圖7 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正常開采應力分析Fig.7 Stress analysis of completion of mining at No.13230 working face and normal mining at No.13200 working face

(3)階段3: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繼續向前回采400 m。13200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峰值點位于工作面前方37 m,為31.25 MPa,采動應力集中系數2.26,超前影響范圍164 m;兩工作面之間124 m未受采動影響。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繼續向前回采400 m的應力云圖如圖8所示,數據分析如圖9所示。

圖8 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繼續向前 回采400 m的應力云圖Fig.8 Stress nephograph of the completion of mining at No.13230 working face and continuing coal wining 400 m forward at No.13200 working face

(4)階段4: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繼續向前回采500 m。13200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峰值點位于工作面前方36 m,為31.93 MPa,采動應力集中系數2.30,超前影響范圍164 m;兩工作面之間30 m未受采動影響。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繼續向前回采500 m的應力云圖如圖10所示,數據分析如圖11所示。

圖9 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繼續向前回采 400 m的應力數據分析Fig.9 Stress analysis of completion of mining at No.13230 working face and continuing coal wining 400 m forward at No.13200 working face

圖10 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繼續向前 回采500 m的應力云圖Fig.10 Stress nephograph of completion of mining at No.13230 working face and continuing coal wining 500 m forward at No.13200 working face

圖11 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繼續向前 回采500 m的應力數據分析Fig.11 Stress analysis of the completion of mining at No.13230 working face and and continuing coal wining 500 m forward at No.13200 working face

(5)階段5: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峰值點位于工作面前方26 m,為36.81 MPa,采動應力集中系數2.65;兩工作面之間的平均垂直應力為19.38 MPa,為原巖應力的1.39倍。3條下山距離13200工作面終采線的距離為66~143 m,小于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壓力影響范圍,將受13200工作面回采的影響。13230工作面回采完畢,13200工作面回采完畢的應力云圖如圖12所示,數據分析如圖13所示。

圖12 13230、13200工作面回采完畢的應力云圖Fig.12 Stress nephograph of completion of coal wining at No.13230 and No.13200 working faces

圖13 13230、13200工作面回采完畢的應力數據分析Fig.13 Stress analysis of completion of coal wining at No.13230 and No.13200 working faces

3 兩工作面同時回采可行性分析及沖擊地壓防治

3.1 可行性結果分析

13200工作面與13230工作面不同回采階段數值模擬結果匯總見表2。

(1)工作面同時回采期間13230工作面應力模擬結果。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的最大值為20.74~27.65 MPa,應力峰值點位于工作面前方21~25 m,采動應力系數為1.50~2.00,超前影響范圍到工作面前方206 m。

表2 13200、13230工作面同時回采數值模擬結果Tab.2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simultaneous coal mining at No.13200 and No.13230 working faces

(2)工作面同時回采期間13200工作面應力模擬結果。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的最大值為21.98~27.24 MPa,應力峰值點位于工作面前方33~37 m,采動應力系數為1.59~1.97,超前影響范圍到工作面前方170 m。

(3)工作面單采期間13200工作面應力模擬結果。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的最大值為31.25~36.81 MPa,應力峰值點位于工作面前方23~37m,采動應力系數為2.26~2.65,超前影響范圍到工作面前方200 m。最大應力值位于13200工作面終采線附近。

(4)13200工作面停采時應力模擬結果。13200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的最大值為36.81 MPa,應力峰值點位于工作面前方26 m,采動應力系數為2.65。超前支承壓力與13230工作面支承壓力相互疊加。

(5)3條下山距13230工作面終采線60~137 m,距13200工作面終采線66~143 m,小于兩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壓力影響范圍,3條下山均受到兩工作面回采的影響。模擬結果表明,同時回采期間兩工作面距離1 055~804 m,未受采動影響距離733~428 m;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相關規定[12];單采期間兩工作面距離804~200 m,未受采動影響距離428~0 m。13200工作面單采期間的采動應力和影響范圍均高于同時回采期間,13200工作面單采期間沖擊地壓危險性進一步增大。兩工作面的同時回采期間相互影響很小,不是引發沖擊地壓的主要因素。13200和13230工作面可以按計劃進行回采。根據工作面回采期間沖擊地壓危險性評價結果,制定專項防沖措施,加強工作面的沖擊地壓防治工作。

3.2 沖擊地壓防治建議

(1)沖擊地壓發生受多因素影響,沖擊危險存在于13200和13230工作面整個回采階段,13200工作面單采期間沖擊地壓危險性進一步增加,鄰近3條下山區域沖擊地壓危險性更大,建議加強回采全過程的監測和防治工作。

(2)工作面回采期間,沖擊地壓防治以工作面兩巷超前施工卸壓鉆孔、煤層超前深孔注水、提高支護強度等作為常規措施,以底煤卸壓、深孔爆破等作為特殊卸壓措施;同時根據工作面鉆屑法效果檢驗、應力監測和微震監測等綜合監測結果,對工作面有沖擊地壓危險的重點區域及時優化調整卸壓措施相關參數和支護方式及工藝。

(3)兩工作面同時回采期間嚴格執行錯時生產,避免同時相互擾動。為避開13230工作面回采擾動與13200工作面回采擾動時間疊加,13230工作面和13200工作面嚴格執行錯時生產,13230工作面四點班進行生產,13200工作面零點班進行生產。

(4)降低回采強度,嚴控推進速度,保持勻速推進。13230工作面末采期間,堅持每天1刀煤,即0.6 m/d;13200工作面回采期間,嚴格按照每天1刀煤,即0.8 m/d。兩工作面均保持勻速回采,堅持“既定”工作面循環,嚴禁隨意調整工作面推進度。

4 結語

(1)根據13230、13200工作面同時回采方案,將工作面劃分為5個回采階段,結合工作面地質條件和5個回采階段的情況,利用FLAC3D數值模擬軟件,建立工作面同時回采期間不同階段回采模型,綜合分析研判兩工作面同時回采是可行的。

(2)通過對13230、13200工作面不同階段回采情況進行數值模擬分析,結果表明,兩工作面同時回采期間相互影響很小,不是引發沖擊地壓的主要因素;13200工作面單采期間的采動應力和影響范圍均高于同時回采期間。兩工作面回采期間需制定沖擊地壓專項措施,加強回采全過程的監測和防治工作,同時根據工作面鉆屑法效果檢驗、應力監測和微震監測等綜合監測數據結果,對工作面有沖擊地壓危險的重點區域及時優化調整卸壓措施相關參數和支護方式及工藝。

猜你喜歡
采動云圖峰值
“四單”聯動打造適齡兒童隊前教育峰值體驗
結合模擬退火和多分配策略的密度峰值聚類算法
利用精密衛星星歷繪制GNSS衛星云圖
320排CT低劑量容積體部灌注成像強化峰值時間對孤立性周圍肺病變診斷價值
工作面過多斷層支承壓力演化規律研究
天地云圖醫藥信息(廣州)公司
黃強先生作品《雨后松云圖》
煤礦采動頂板“上三帶”分布規律研究
受動壓影響的運輸聯絡巷修復技術研究
煤礦底板采動誘發突水機理研究進展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