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西人在北京

2022-04-09 07:00毛文碧
交通建設與管理 2022年1期
關鍵詞:試驗場交通部研究所

文/毛文碧

毛文碧,高級工程師,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于1999年——2000年任職交科院院長。此照片為2020年毛文碧參加交科院建院60周年慶?;顒?,并獲得“交科院60年致敬人物特別貢獻獎”。(攝像/王宇)

我出生在云南省維西傈僳簇自治縣,維西是一個綠水青山的好地方。我仍記得,當時家中有一副對聯:東魯雅言,詩書執禮,西京明訓,孝悌力田。

大學畢業后,我被分配到了原交通部交通科學研究院(2010年更名為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交科院”)工作。

關于畢業分配時的事,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我是昆明工學院6403班的學習委員,當年我們畢業分配填報志愿要求必須填寫服從分配。我當時填寫第一志愿是留在昆明并服從分配,輔導員找我談話,問我愿不愿意去北京,我回答說去。就這樣,我被分配到了北京的交科院。

一個維西人大學畢業分配到交科院工作,最后從院長崗位上退休,我覺得我沒有給維西人丟臉。在交科院60周年大慶時,現任交科院黨政院領導還給我頒發了一個“交科院60年致敬人物特別貢獻獎”。年秋天,我從昆

(一)

1964明工學院畢業分配到當年的交科院汽車保修研究室工作。

20世紀70年代,我在交科院汽車保修研究室工作期間,主持“慣性式汽車制動性能試驗臺”項目的研究和試驗,該項目于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

20世紀80年代,我先后任職原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科研室(科研處)副主任、原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在任職原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期間,1991年3月,受原交通部科技司和公路司任命,任原交通部公路交通綜合試驗場項目建設常務副總指揮(具體主持該項目的建設工作),組織編寫了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建設公路交通綜合試驗場的過程十分不易。我記得當時去北京市建委匯報,建委的一個處長說,建議我打一個銅套戴在臉上,等這個銅套磨光了,試驗場就有可能建成了。而公路所一個研究室的處長則對我說,等他們家的孫子上班了,這個試驗場項目就有可能建好了。我至今記憶深刻,公路交通綜合試驗場建設在最困難的關鍵時候,是時任首都規劃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宣祥鎏同志給了我們極大的支持,并代表北京市政府主持相關部門的會議推動項目的進展。還有時任原交通部科技司司長張德紅同志鼓勵我說:“文碧,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者,則難者亦易也;不為者,則易者亦難也?!?張德紅同志的這段話是站在現在鐵路總公司大院里跟我說的,我至今沒有忘記,并且克服困難努力工作。用我們維西人的話說就是,路再遠,只要你堅持走,就一定能夠走到頭;路再近,如果你不走,就永遠也不會走到頭。就這樣,試驗場項目一步一步推進,從立項、可行性研究到項目建議書,再到初步設計、項目設計、開始建設。

建成后的公路交通綜合試驗場主要包含高速試驗環道、長直線試驗路、坡道試驗路。坡道試驗路建設在一個試驗場中間的高地上,該高地是用土堆起的高地,站在此高地可以看到整個試驗場的結構。當年許多領導到試驗場進行考察時,一般都先到坡道試驗路的高地,曰“站在最高點看全局”,然后到長直線試驗路上跑車,曰“一直往前”,最后是在高速試驗環道轉一圈,曰“圓滿結束”。當年科技部領導去考察后說,這么大一個試驗場,應該做一些國家級項目。后來,試驗場還真做了一些國家級試驗研究項目。

公路交通綜合試驗場項目,當時是亞洲最大的試驗場項目。若干關鍵技術指標,至今仍然是世界先進水平。在進行高速試驗環道施工中,該項目還獲得了魯班獎。

(二)

20世紀90年代,我從公路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崗位調動工作,任職原交通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后來,任職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在這期間,時任原交通部副部長張春賢還來我們信息所考察調研過。在副所長楊洪義同志、宋曉良同志的鼎力支持和參與下,我們在國內率先引進了濕法噴播技術。楊洪義同志全力支持解決引進設備的資金問題,并積極聯系云南省交通廳支持該技術的施工利用。宋曉良同志先后到國外考察濕法噴播技術(奧地利菲爾德奧公司),并確定在全國率先引進奧地利菲爾德奧公司的濕法噴播技術,繼而又引進國際客土噴播技術,并將這兩項技術應用在高速公路邊坡綠化中。當年在云南省交通廳業主的大力支持下,技術率先在昆明到嵩明的昆嵩高速公路和楚雄到大理的楚大高速公路上得到推廣應用,并很快在海南、廣東和江蘇得到推廣應用。

在技術施工中,強調喬木、灌木和草結合(以下簡稱“喬灌草結合”),并按照不同地區,盡量采用當地植物,避免外來物種的入侵。喬灌草結合,草是最快生長并覆蓋邊坡的,而喬木和灌木雖然生長沒有草快,但是,喬木和灌木是公路邊坡后期穩定所必需的。應該說,在今天我們強調公路建設中的邊坡綠化的時候,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公路坡面恢復綠色技術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當今世界的一項先進技術。北京國家環境保護創面生態修復工程技術中心,就是一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公路坡面恢復綠化技術研究、開發、設計、工程為一體的中國的創新實體。

2006年,我在中國環境報上發表了文章《公路建設要與生態環境相和諧》,強調公路建設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倡議建設生態公路。

(三)

20世紀90年代,當我任職原交通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時,在原交通部副部長、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王展意同志的支持下,組織建立了中國公路學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分會,由我擔任第一任會長。期間,我們和美國運輸研究聯盟(ATR)聯合組織召開了聯合車路設計綜合運輸國際交流會,組織相關單位參加,交流會舉辦得很成功。此后,受美國運輸研究聯盟(ATR)的邀請,我有機會到美國運輸研究聯盟(ATR)進行訪問,在訪問期間,還獲得了美國運輸研究聯盟(ATR)頒發的國際合作獎。

1999年10月至12月,我受原交通部委派,擔當重組交科院籌備組組長,負責將原交通部科學研究院、原交通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原交通部標準計量研究所、原交通部廣州信息技術研究所組成新的交科院的重組工作。

完成重組工作以后,我被原交通部任命為重組后的新的交科院院長。直到2000年1月,我年滿60歲后,從交科院院長崗位上退休。從昆明工學院畢業分配到交科院工作,最后在交科院院長崗位上退休,我沒有給我們維西人丟臉。

猜你喜歡
試驗場交通部研究所
交通部公布2022年立法計劃海商法和港口法的修訂在列
汽車試驗場噪音試驗路吸聲系數研究
睡眠研究所·Arch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來研究所
加拿大交通部將開展737MAX試飛
“備戰”
昆蟲也會便便嗎?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無人系統試驗場開放
孝感汽車試驗場獲交通部認可漢陽所業務不斷延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