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葉茂中為何一直唱著這首歌?

2022-04-11 03:08文/張
銷售與市場(營銷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首歌農民世界

文/張 環

《農民》

不看人家一夜蓋起高樓

不問蒼天偏愛誰多

用我一片誠心一雙手

換得平安自在生活

每個人頭上一片天

每個人心中一塊田

到底是豐收是荒年

問感覺不要看金錢

……

這是國內廣告界大腕葉茂中曾經反復吟唱的一首歌,我個人至少聽到過三次。

第一次是在2004年的《銷售與市場》創刊十周年慶典上,那是一個營銷啟蒙的年代。

他先鋪設了一個背景:一個執著于自己理想追求的日本歌手,在臺上彈著吉他唱完這首歌時,心力交瘁地倒在舞臺上,再也沒有起來。這首歌也成了歌手的絕唱。

我想,那肯定是他彼時彼刻心境的寫照。在一個完全空白虛擬的空間,他在做著一件開天辟地的事,內心交織著藝術與市場、堅守與妥協的矛盾。而這其實也正是整個中國市場營銷人處境的寫照。處在潮頭浪尖的成功者還沒有時間品味勞動的果實。社會的變革、更多的誘惑,讓許多正在路上的營銷人感到精神的迷失,面對前程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其實這就是在2003年《銷售與市場》雜志舉辦的第一屆中國營銷盛典上,由與會者在探討中逐漸明朗的主題——《轉型期中國企業營銷的新思維》,也是包政教授在演講中一語道破的:“營銷不僅僅是為了實現交易或者實現商品的價值,而是要奠定持續交易的基礎?!币簿褪窃谀菆龇鍟?,包政教授不謀而合地借用華為任正非的話說,企業做市場營銷就像種莊稼,廣育良田,撒下種子,才能大收獲。

在一個社會轉型的拐點上,一些率先突圍的人多數會成為先烈,極少數會成為先驅。

這多少有些悲壯的色彩。但彼時吟唱這首歌,是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的自我勵志暗示,有著一種勇往直前的篤定和決絕。

第二次是在2008年的中國營銷盛典上,那一年的主題是《危機中的生機》。

當主持人讓他用一句話送給聽眾時,他說“我給大家讀一首歌的歌詞吧”。依然是那首《農民》。在全球性金融危機下,國內企業、市場營銷面臨新的困局,所有人都在問該向何處突圍。葉茂中用他“先知先覺”的企業實踐總結出一個秘籍:用空間換時間。

這是于激情中趨于理智的自然流露。依然是勵志,但有了一種收獲后的淡定與高瞻,一種思考與智慧。

第三次聽到,就是10年以后了,即2018年中國營銷盛典上,彼時的主題是《大變局、新沖突、新需求、新機遇

——

如何在不確定中決勝未來》。

他在演講結束后,再一次朗讀了這首歌的歌詞。然后,昂首走出會議大廳,徑直離去。

他身上有著更多藝術人的特質與做派,不和同行交流,這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但其實,他十分清楚對誰負責。正如他演講前可以不和任何一個同行打招呼,但是對演講內容卻一字一句都仔細打磨到苛刻地步。上臺前,他還會對演講中會提到的一個典故反復核實,對PPT 更是一字一圖精雕細琢。

他是一位絕對的完美主義者,所用的更是一種幾近自虐的方式。用他制造的那句流行廣告語來說就是:“男人就該對自己狠一點?!?/p>

音樂或詩的永恒魅力即在于此,它是一種可以超拔時代的精靈,通透的翅膀在低飛高翔中,給我們不安的心靈帶來巨大的慰藉。

一首好歌常常會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一首被一個人在不同時代反復吟唱的歌肯定有它獨特的地方。

無論是堅持還是改變,無論是選擇還是等待,我們必須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

《農民》,一首可以翻唱出不同新意的“同一首歌”,承載著一個人的痛苦、歡樂與執著,也承載著一代營銷人的心理路程。

而做過農民的人都知道,無論是夏收還是秋收,都是一種更為辛苦的勞動。為給搶種留下時間,搶收就是一種幾近殘酷的強體力勞動。

因為,蒼天給人留下的時間總是有限。

一天又一天

努力耕耘不停歇

希望在心間

不怕辛酸永遠向前

……

大隱,隱于己

每個人都在用一生,與這個世界和解——從童年啟蒙那一天開始。

只是很多時候,夢想擱在岸上,乘船卻擱淺在河灘。

正應了那句話,人類歷史發展的脈絡有兩條線索:一條在河道里,充滿了殺伐與殘忍;一條在岸上,延續著燦爛文明的足跡。

葉茂中沒有去擠獨木橋,而是選擇了一條相反的路。他,選擇騰出一半心力去完成從4 歲時就扎根的夢想。

他本來生活在水上,為了認知這個世界而上了岸,又為了現實人生而下了海,最后又回歸到了岸上的藝術世界。

現在,你會猜到,那種一貫刻意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隔閡,也許正是因為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太久了。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你看畢加索描繪的人物畫像,有一半的面孔總是塌陷的——那其實屬于另一個世界。

但他的人生不是一條順延的直線,看起來他和夢想越走越遠,令人越來越難以理解。

那些年,他創制的廣告語都成了時代的流行語,但常常因為過于不合常理而在業內毀譽參半。但是,傳播效果卻總是令人望塵莫及——你得承認,無論他放下什么,他心里都放不下客戶。

當他帶著新書《沖突》從天而降般來到雜志社,向大家贈書時,始終是慈眉善目的模樣,毫無大師的做派。但是翻開扉頁,一股桀驁不馴之氣還是撲面而來。只見書頁上赫然寫著這樣的字眼:

我們拒絕平庸

我們拒絕馴化

沒有好創意就去死吧

寧做曠野里奔嘯的狼

不做馬戲團里漂亮的老虎

我們的策劃已不滿足于客戶的認可

更要求客戶的成功

好方案得不到完善地執行

我們一樣憤怒

因為我們渴望成為英雄

——

葉茂中專著《沖突

·

宣言》

一個人就是一部中國營銷史。

記得中國臺灣美學家蔣勛在《美,看不見的競爭力》一書中特意拿喬布斯做例子說,那些看起來與世俗格格不入、脾氣古怪的“天才”,其實是以失去世俗的幸福為代價,掩蓋了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

大隱,隱于己。

人的生命狀態是多元的,形是正我,影是負我;前者是實體,后者是精神。靈與肉的對話要穿過信仰的通道,猶如花開的過程。

當殘缺走過信仰的通道,就會呈現出一種美。

所以,當詩人看到花落,就會生發無限憐惜。不是矯情,而是詩人需要保持這種敏感、敏銳。

蔣勛說,我們常??吹侥切┧囆g家不同于常人,行為非常、匪夷所思。請我們能夠容忍,正因為他們這種“犧牲”,才讓我們得以保存了人類對美的敏感觸角,而他們的作品——對美的再現,則變成了滋養人類靈魂的精神給養。

你看梵高、達·芬奇無不是以殘缺的人生向往,像飛蛾撲火一樣創作出了驚世駭俗的傳世之作的。所以作者說,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的“天才”存在,請讓我們容忍下他們。

有說人的一生都是對童年的彌補。因為那是生命之初與世界的一個相約。而這決定了靈魂的這一輪打開人生的方式。

那些看似向生活妥協的方式,其實是一個必要的彎道,甚至逆反,因為精神需要過程的提煉。

反者道動。正如葉茂中做著營銷傳播的事業,他卻說實現溝通的捷徑是“沖突”。

每個人都有與這個世界對話的方式,只是實現的方式不一樣。于葉茂中而言,因為帶著靈魂,無論過程還是結果,無論是豐收還是荒年,所有的交付都是心與力的創作。這是他與這個世界的對話,已儼然一座碩果累累的精神殿堂。

營銷與藝術,孰輕孰重

營銷與藝術,孰輕孰重?

其實愛上它們誰,都是愛上虛無縹緲。

因為,它們都屬于人類學家赫拉利所說的那種“想象中的真實”,也即它們都屬于創造中的世界。赫拉利甚至說,這是人類能夠在所有物種中勝出的根本所在。

愛營銷,還是更愛藝術?則不知道是否說得清。

策馬揚鞭,對于有英雄情結的人來說,也許重要的只是一片沙場。

如果對于營銷來說,可以以空間換時間,那么對于藝術來說呢?

就是以時間換空間。

這個空間有多大?請問歷史有多久?請問腳步行多遠?請問心的海洋有多大?請問世界充滿了多少愛?

……

有些人的道路,鮮花盛開。

我寧愿相信這句話:

我本來是尋找美好世界的,走啊走啊找不到,于是,就自己創造了一個。

多少人是這么個走法?

期待,并繼續見證……

就如見證一個10 多年前自稱“營銷戰士”的人,化劍為犁,耕耘著自己的一片如詩如畫的田園。他胸中高山仰止、行云流水般的萬千氣象,在畫筆下一次次再現。

一生逐夢,兩全熱愛。英雄沒有離開,只是換了戰場。

(作品圖片來自葉茂中畫集)

猜你喜歡
首歌農民世界
對比示范,才是打開農民心結的“金鑰匙”
小酸棗打開農民就業增收路
耕牛和農民
不為我們而作的歌
鮮紅的紅旗是首歌
農民
如果還有明天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