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劃設計視角下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
——以江山市上余鎮李坪村為例

2022-04-12 01:44江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吳志軍祝彥飛何建偉
浙江國土資源 2022年3期
關鍵詞:江山市村落人口

□江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吳志軍 祝彥飛 劉 舒 何建偉

新世紀以來,浙江省以城鄉統籌、美麗發展為理念,大力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及升級版的美麗鄉村建設。江山市深入謀劃、搶抓機遇,先后培育了幸福大陳、書香清漾、古韻潯里、秀美耕讀、養生興墩、哲學勤儉和森林龍井等一批富有韻味、個性十足的美麗鄉村。

在這一輪的美麗鄉村建設中,擁有獨特地理環境、人文底蘊或歷史資源的村莊脫穎而出,借助文旅市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有競爭力的鄉村休閑游產業和特色文創產業。然而,更多資質“普通”的村莊卻難以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只能將政府專項撥款投入到有限的村民生活設施“硬件”里,而提升村民收入、盤活整村活力,促進村集體產業發展等“軟件”環境無法升級,多數停留在對村莊進行表面的“裝修”。本文通過對江山市上余鎮李坪村進行調研,從規劃設計層面分析思考這一問題,探索對資源稟賦一般的村莊進行規劃與設計的有效途徑,實現鄉村長效良性發展。

一、現狀調研情況

(一)“百里須江,美麗長廊”建設大背景下的節點村

李坪村位于江山市北部距市區約六公里處,是“百里須江,美麗長廊”風光帶西岸的重要節點,緊鄰村莊的濕地將建設千畝生態濕地公園。作為沿江旅游通道上的重要節點,李坪村被定位打造3A 級景區村,發展市郊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

(二)現狀調研情況

1.村莊概況

李坪村坐落于地勢平緩的須江西岸,行政村成立于2008 年1 月,由原李家村和平坦村合并而成,含6 個自然村,分別是周家、李家、洪家、平坦、湖沿、浮橋頭(部分),以李家為中心村,全村分為7 個村民小組,村域面積2.28 平方公里。

▲李坪村濕地自然景觀

2.人口組成

截至2020 年12 月的現場調研數據,全村共656 戶1847 人,其中,男性人口921 人,女性人口926 人,性別比接近1 ∶1;60 歲以上老齡人口369 人,占比約20%,多數留守在村。據座談了解到,外出務工的輕壯年人口占比近35%,呈現較明顯的人口外流趨勢。

3.產業發展

主要產業為農業種植業,輔業為水產養殖。全村耕地面積1423 畝,水產養殖塘170 畝,甘蔗種植100 畝,葡萄種植200 畝,花卉苗圃50 畝。經濟作物主要是甘蔗、葡萄,這也是留守村民最適宜的種植選擇。當地還保留著傳統土法手工制糖技藝,在江山市有不錯的口碑,年加工土紅糖總量約4.5 噸,產值近百萬元。有一處高塬紅農莊,可提供容納千人的餐飲接待服務,屬村內少有的服務行業。

4.村莊建設情況

根據現場踏勘,李坪行政村共有房屋建筑約900 棟(含簡易建筑),原生產與部門辦公建筑集中在李家中心村,其余村落有少量的商鋪農莊,多數為2 至4 層民房,超過2/3的建筑為70 至80 年代新建,整體建筑風貌一般,傳統民居形式已不復存在,街巷空間肌理部分尚存。原各部門單位搬遷后,所屬建筑均處于空置狀態,沿江公路界面進行過環境景觀的改造,整體風貌尚可。村落道路通達較好,主路鋪設瀝青路面,設有公共停車場。但存在設施位置不合理,公共活動空間少的問題。

二、主要發展問題

綜上所述,李坪村歷史底蘊不算悠久,沒有省、市級文保單位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周邊自然地理資源較普通,在須江沿岸濕地公園建設的條件下,得到了外部休閑旅游資源的加持;人口總體呈流出態勢,留守人群多為老人兒童,缺乏勞動力和服務人口;產業發展較慢,農業未能擴大生產,形成規?;N植,帶動村民增收;村落風貌缺少特色,沒有歷史建筑,大量原有民居已被更新為磚瓦水泥小樓。根據筆者在江山市走訪調研的經驗來看,大多數資源稟賦一般的村莊與李坪村現狀情況類似,通過對李坪村發展問題與矛盾的分析,能夠揭示同類型村莊所面臨的共性問題。

(一)鄉村產業發展規模小,缺乏動力

甘蔗與葡萄種植是主要的經濟作物,深入走訪農戶了解到,甘蔗榨糖附加值較高,村民有擴大種植的意愿,但受困于紅糖銷路,擔心廣泛種植后出現滯銷;其次,村里僅有兩處榨糖作坊,采用統購統銷形式,也制約了整體種植規模??傮w來說,村民和村集體缺少銷售渠道與市場化運作、加之生產設施不完善,導致經濟作物難以形成規模種植,更不用說形成地方特色和品牌附加值。

(二)村莊青壯年人口流出,缺乏活力

李坪村多數青壯年人口在周邊縣市務工,不再從事農業生產,從規劃層面看,主要導致三個問題。首先,人口流出形成村莊空心化。李坪村是典型的城市近郊村莊被城鎮化所吸納而形成的空心化現象,農村人口非農業化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舊”,使得村莊用地難以整合、房屋閑置廢棄加劇。其次,人口流出導致勞動力數量下降,老齡化嚴重,進一步制約農業種植業規?;l展的道路。第三,人口流出大大降低村落公共空間價值。公共空間活力來自人群活動的多樣性,人口大量流出的同時也削弱了農村公共空間的使用價值與環境美化與維護的意義,形成鄉村“破窗效應”,村落空間持續衰敗。

(三)村落空間風貌一般,缺乏特色

各自然村以李家中心村建設情況相對較好,風貌調研以李家為主要對象。從建筑風貌角度看,整體呈現出雜亂與混搭,建筑立面色彩不協調,歐式中式元素堆砌,多數裝飾構件沒有起到美化的作用,除極個別老式木構建筑有一定美學價值外,多數民房還是以經濟實用為主。從景觀風貌來看,沿江公路界面以老火車站為主題的環境美化品質較低,難以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其余如停車場墻面彩繪裝飾,也過于簡單,與環境不協調??傮w來說,村落空間自身缺乏特色,后續缺少設計,沒有給村民帶來更好的體驗,也難以助力鄉村旅游和產業發展。

三、規劃對策與實施路徑

筆者認為,城市規劃中的“產、城、人”三要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映射鄉村規劃中的“農業、農村、農民”。從新的角度審視三者的關系,農業產業是抓手,農村風貌是吸引,農民要賦予新內涵。規劃應發揮其空間資源組織和空間環境設計的作用,助力三者形成良性循環,使鄉村保持長效健康發展。

(一)以產業發展為抓手,謀劃特色

要多方面、多角度挖掘鄉村特色產業,可以是原有產業的發揚和擴大,也可以是借助外力形成新的產業。鄉村只有以產業為抓手,才可能實現農業結合二三產,進而拓展出鄉村休閑、觀光旅游等項目。在產業發展策略上可通過土地和財政政策支持,引入適合的、有實力的企業和資本進駐。一是可以為農村產業提供銷售網絡和市場運營管理,建立品牌形成特色農業,提升產品附加值。二是通過專業化管理實現科學種植,拉長產業鏈,形成細分產品。三是能擴大種植規模,吸引就業人口。規劃設計應整合空間資源、完善基礎設施、營造優美環境,充分發揮鄉村自然生態優勢,為企業入駐提供優質空間平臺。

(二)“輕介入,微改造”的精準規劃

村莊的精準規劃旨在找出鄉村發展過程中村民、村集體、入駐企業等利益相關方關注的重點問題,發揮規劃設計配置空間資源的作用,促成鄉村發展良性循環的第一步,然后持續關注,陪伴式規劃。具體設計手法強調“輕介入、微改造”,即以解決重點問題為核心,針對性地對重要節點、重要界面、重要建筑和設施進行改造,形成獨具魅力的村落空間形象。

對于整體資源普通的村莊來說,采用這種手法有幾點好處:首先,可以集中財力物力解決關鍵問題,避免資金浪費;其次,在形象塑造上易于形成單點突破,在網絡傳播與宣傳上更有優勢;第三,這種小范圍、低沖擊建設對村民日常生活擾動小,且能很好地保留村落場所記憶;最后,由于是輕微介入,能及時調整規劃與建設方向,避免走彎路。

(三)“共同締造”理念的共建共享

2019 年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指導意見》,正式開啟了全國層面鄉村共同締造的議題。該理念以人居環境科學為基礎,倡導以人為核心共同創造有序空間和宜居環境,遵循“政府主導、村民主體、市場參與”的原則。

通過設立村莊建設平臺公司,實現多主體共謀,聯合規劃設計團隊、專家顧問、村民代表、工匠代表、鄉賢代表,以及投資、品牌宣傳、實施建設、運營管理等機構,統籌推進規劃設計、建設實施、產業發展和運營管理各環節,全過程陪伴村莊發展,全方位培育村莊活力,全身心帶動村強民富。

四、結語

通過對上余鎮李坪村的多次實地走訪考察,總結出同類型村莊在鄉村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共性問題,主要從產業發展、人口態勢、空間資源、村落風貌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并嘗試從規劃設計層面提出對策和實施路徑,以特色產業謀劃為抓手,精準規劃為手段,村民、集體、企業共建共享,由依靠政府“輸血”變為自身“造血”,構建鄉村良性、長效發展的環境。

猜你喜歡
江山市村落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鄉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人口最少的國家
1723 萬人,我國人口數據下滑引關注
毛佳穎??《春》
江山市城南小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