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鴨坦布蘇病毒的研究進展及綜合防控措施

2022-04-13 13:37曹陽趙海
新農業 2022年6期
關鍵詞:鴨坦布蘇鴨場

曹陽 趙海

我國是養鴨大國,在眾多鴨易感疫病中,鴨坦布蘇病毒是最新發現的疫病,該病毒快速傳播,導致養鴨業經濟受到巨大損失。鴨坦布蘇病毒是由黃病毒科的坦布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該病具有傳播快、發病急、死淘率高等特點。肉鴨和蛋鴨是該病毒的主要受感染群體,肉鴨感染后會出現站立不穩、倒地不起、頭部震顫等神經癥狀,淘汰率為15%~30%,高者可達到80%;蛋鴨感染后會出現產蛋量下降的情況,產蛋率短時間內從90%下降至10%以內,嚴重者會出現絕產的狀況。

鴨坦布蘇病毒的病毒粒子呈球形,表面有囊膜,主要在感染細胞的胞漿內復制。坦布蘇病毒抗熱能力較弱,在50℃高溫條件下24小時可導致病毒粒子滅活,50℃、15分鐘條件下即可失去活性。其病毒在低溫條件下穩定性良好,溫度越低保存時間越長,4℃可保存7天左右,-15℃以下可保存30天左右,-80℃以下保存時間可長達1年,該病毒對氯仿、乙醚敏感,可快速破壞坦布蘇病毒的活性和感染性。

2.1 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

鴨坦布蘇病毒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減蛋、減料,發病后期會出現神經癥狀,例如癱瘓、行走不穩等,還會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發病鴨各臟器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例如,皮下肌肉出現彌散性出血;心肌出現壞死的狀況,心臟大面積腫大、出血;肝臟表面呈現點狀壞死灶,小范圍塊狀出血,并且呈土黃色;腎臟及肺臟腫大并伴隨著明顯出血點和壞死點;脾臟出現瘀血、腫脹,嚴重會出現破裂,表面呈大理石紋;卵泡膜出血、卵泡變形。雛鴨腦部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或樹枝狀充血。

2.2 診斷方法

2.2.1 臨床診斷 首先,根據其病毒的臨床表現進行初步診斷,觀察產蛋鴨的產蛋量是否驟降,是否出現排綠色稀糞便的情況,或者觀察是否出現精神萎靡不振、共濟失調等現象。其次,在初步判斷的基礎上通過剖檢病理進行輔助判斷,其主要判斷方式是是剖檢產蛋鴨的卵巢和輸卵管部位,可明顯看出卵巢內部萎縮、出血或發育畸形,輸卵管萎縮或壞死;各大臟器出現不同程度的腫大等病變。根據上述對該病兩方面的全面分析,可初步診斷是否為鴨坦布蘇病毒病,接下來可以利用實驗室檢測方法進一步確診。

2.2.2 實驗室檢測 隨著對鴨坦布蘇病毒的不斷了解和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完成,研究人員建立了多種檢測該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方法,其中包括熒光定量RT-PCR、RT-PCR、套式RT-PCR等。這些診斷方法的大面積應用實現了鴨坦布蘇病毒快速檢測的目標。對該病毒的診斷還可進行血清檢測,最為經典的血清學檢測方法包括中和實驗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

鴨坦布蘇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瑞普生物及甘肅健順生物聯合研制,鴨坦布蘇病毒病滅活疫苗(HB株)和鴨坦布蘇病毒血凝抑制試驗抗原相繼問世,解決了鴨坦布蘇病毒“無疫苗可預防”“無試劑可診斷”的防控難題。另外,我們需要做好前期工作,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養殖環境,加強消毒防疫和衛生管理。

在鴨子整個生長發育的周期內,需要對其提供營養均衡的優質飼料、干凈衛生的水源;在飼養環境方面,需要提供優質的飼養環境,其溫度和濕度控制在適宜鴨子生長發育的區間,減少因環境問題影響鴨群的生長發育,也應結合天氣變化及時通風換氣,避免蚊蟲滋生而引發的傳染疾??;適量給未發病鴨群飼喂高質量維生素,提高其免疫力。

養殖場需要制定并實施以衛生、消毒、預防為主題的綜合防控措施。定期組織飼養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深入了解鴨坦布蘇病毒。在養殖場整個飼養周期內,需要對飼養環境、器具及運輸車輛多次消毒,禁止健康鴨場直接接觸發病鴨場病禽和養殖器械,發病鴨場應單獨處理,并且全面消毒,切斷所有傳染源。做到就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防治結合,科學飼養。

猜你喜歡
鴨坦布蘇鴨場
鵝坦布蘇病毒病的診斷與防治
鴨、鵝坦布蘇病毒病的防控
寒地鴨場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
安徽農業大學王桂軍教授課題組首次在我國鵝群中發現新型鴨坦布蘇病毒變異株
鴨場疫病綜合防疫措施及消毒管理
鴨場的環境控制
鴨坦布蘇病毒對雛鴨的致病性研究
小型鴨場暴發鴨病毒性肝炎病的診治
鴨坦布蘇病毒抗體間接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和應用
中國農科院研制成功“鴨坦布蘇病毒病活疫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