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基本經驗

2022-04-13 22:45李志明
寧夏黨校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摘要:黨領導下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探索歷經百年,始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提出和推進“四個現代化”的艱辛努力,初步形成于改革開放以后提出的“中國式的現代化”及其升級版,最終完善和發展于“開啟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時代??偨Y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百年探索歷程,我們可以得出三個方面的基本經驗:一是始終堅持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二是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三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四個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991(2022)02-018-007

作者簡介:李志明(1983- ),男,湖北通城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會政策、社會發展研究。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全面回顧了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重大成就[1]。其中一項重大成就,就是領導人民開創了一條區別于西方式現代化發展路徑的嶄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這一現代化新道路的最終形成,非一日之功,而是黨領導人民歷經百年艱辛并付出巨大代價后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也非歷史的偶然,而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辯證統一的發展過程。[2]

近代以來,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許許多多的先進人士先后提出了洋務運動、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等各種現代化方案,艱辛地探尋著中國的現代化出路。這些主張和努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現代化發展進程,但是,由于這些方案并沒有建構在堅實的國情基礎之上,最終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敗或中途夭折。[3]自中國共產黨成立,就把實現民族復興、國家現代化作為目標綱領,開始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的艱辛探索。經過百年奮斗,黨最終帶領人民成功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回顧我們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百年探索的艱辛歷程,總結其中凝結的寶貴經驗,對于進一步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繼續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一、“四個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最初探索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3月,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指出革命勝利后的總任務是在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的基礎上,使中國穩步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從“新民主主義國家”進入到“社會主義國家”[4],為新中國成立后正式開啟工業化進程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新中國成立以后,面對極為薄弱的經濟基礎以及“連一輛拖拉機都制造不出來”的工業底子,實現國家工業化成為邁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1954年9月召開的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同志提出了要把中國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在經過幾個五年計劃后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的宏偉設想[5],工業化正式成為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首要目標。周恩來同志在這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代表黨中央第一次明確提出關于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等四個方面現代化的現代化建設目標。這是中國提出的“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最初表述。1956年9月黨的八大又把“四個現代化”目標寫進黨章總綱中,提出要使中國具有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盵6]由此,“四個現代化”建設目標逐漸深入人心。

后來,隨著實踐形勢和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入,毛澤東等領導人對蘇聯工業化模式的弊端進行了反思。1956年4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強調要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總結我國經驗,尋找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獨立自主的“自己的路”,這標志著我們黨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此基礎上,我們黨進一步調整、發展和完善了對國家建設現代化戰略性目標的提法。一是將現代化的范疇拓展到科學文化領域。1957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發表著名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時提出,要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農業和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7],首次將現代科學文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目標的重要內容。二是將“現代化交通運輸業”歸入到“現代工業”。由于交通運輸業的許多領域都是內涵在工業范疇之中的,1957年8月,周恩來同志在北戴河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說明了工業是“包括交通運輸在內”的,因此“交通運輸現代化”不再被單列為一個獨立的現代化目標。三是對“國防現代化”進行重申。由于當時世界形勢總體朝著更加和平的方向發展,周恩來同志提出要把國防工業放慢一些,集中力量發展經濟。于是,在隨后幾年時間里,“國防現代化”不再被突出強調,現代化目標主要聚焦于工業、農業和科學文化等這三個領域。到了1959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中國現代化建設目標中仍要加上“國防現代化”的內容。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毛澤東同志反復研讀了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他在廣泛征詢黨內外同志意見后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要在工業、農業、科學文化現代化的基礎上加上“國防現代化”[8],這樣意義才夠完整。四是將“科學文化現代化”進一步聚焦為“科學技術現代化”。鑒于現代科學技術在實現工業、農業和國防現代化過程中所能起到的重大作用,1960年2月周恩來在學習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發言中,將原來提的“科學文化現代化”的目標表述改為“科學技術現代化”。這一調整,使得“四個現代化”的表述更為聚焦也更加科學。1963年1月,周恩來在上海提出,“我國過去的科學基礎很差”,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于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9]。

根據毛澤東同志建議,1964年12月周恩來同志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代表黨中央、國務院首次確定了“四個現代化”目標的規范表述,即“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10]。除了目標錨定,這次會議還明確了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步驟——“兩步走”的戰略構想。第一步是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經過15年左右的時間,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是再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努力,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值得指出的是,這次會議并未明確實現第二步走的具體時限要求。1975年1月,遵照毛澤東同志的指示,周恩來同志在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了分兩步走、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略,并將第二步即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時限正式明確為20世紀內[11]。這樣,“四個現代化”的口號就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傳播開來,成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目標,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成為團結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初,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全部理論與實踐,都是圍繞“四個現代化”這個主題來展開的?!八膫€現代化”本質上可以歸為物質文明范疇內的一維現代化,或者說是停留在器物層面的現代化[12],其內核還是工業化。為什么說“四個現代化”的內核是工業化?這需要從當時人們對“現代化”一詞的認識來理解。一般來說,現代化主要被用來概括16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社會急劇變革,其內涵極其豐富并且呈現出動態發展態勢。例如,在經濟學家看來,現代化即工業化,指稱的是人類社會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過程。20世紀60、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依靠第三次科技革命實現了經濟和科技的突飛猛進后,大大改寫了現代化的內涵。因此,雖然“四個現代化”在文明的維度方面主要指向物質文明這一單一維度,但是其筑構于這一時期中國經濟基礎較薄弱、物質財富也不豐富、工業化水平不高的現代化的國情基礎之上,是黨領導人民自主做出的貼合實際選擇的結果,同時也符合當時全世界范圍內對于現代化的普遍認知,是對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最初探索。

二、“中國式的現代化”及其全面升級: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初步形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當時,黨最為關切的根本問題,是社會主義中國要搞什么樣的現代化。經過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中國共產黨人以開辟現代化建設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最終選擇“走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13]

鄧小平同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開創者。他對“四個現代化”目標做出了符合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校正,提出了“小康社會”這個“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新目標[14]。鄧小平曾經在許多不同場合中提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15](P237)?!艾F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盵15](P163)“我們擺在第一位的任務是在本世紀末實現現代化的一個初步目標,這就是達到小康的水平?!盵15](P416-417)“翻兩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盵16]“小康社會”思想的提出,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按照鄧小平的設想,小康社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將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和標準放低一些,調整為實現“雖不富裕,但日子好過”的“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無法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二是其性質是社會主義的,是共同小康,追求的是“沒有太富的人,也沒有太窮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過”的美好生活狀態。這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現實國情以及中國與西方國家發展水平相差較大的具體實際出發,對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內涵和標準所作的符合客觀事實的重大調整?!爸袊降默F代化”與“小康社會”建設目標有機統一、相互促進,深化了中國推進實現現代化的戰略規劃、發展步驟和階段目標,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實現現代化進程中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境界。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正式將“小康”確立為從1981年開始到20世紀末推進“中國式的現代化”的目標——到2000年“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并要求前十年“打好基礎,積蓄力量,創造條件”,后十年“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振興時期”[17]。黨的十二大以后,鄧小平提出在實施黨的十二大“兩步走”戰略、到20世紀末實現“翻兩番”目標后,在21世紀再奮斗“三五十年的時間”,使得中國在經濟上“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人民生活在“不窮不富”的“小康水平”基礎上再有大的發展。之后,鄧小平將用“三五十年的時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的規劃明確為至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的水平”的發展戰略,并在1987年4月會見西班牙客人時作了系統表述,初步形成了“三步走”戰略。1987年10月,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社會”思想和“三步走”戰略在黨的十三大上得到確認,由此中國正式形成了從“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到“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再到“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三步走”現代化發展戰略。它成為這一時期中國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指導思想以及接續推進“中國式的現代化”的重要指路標。到了20世紀末的世紀之交,“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目標即將實現。于是,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將“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的第三步進一步細化,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并選擇2010年、2020年、本世紀中葉三個關鍵時間節點,進一步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到了21世紀初,中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是,當時實現的小康生活“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18],屬于總體小康??傮w小康以溫飽為主要參照物,以衣食有余為基本體現,人們的生存性消費(如物質消費)得到極大改善,但發展性消費還未得到滿足。于是,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分別在黨的十六大、十八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設”和“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叭嫘】瞪鐣笔青囆∑教岢龅摹靶】瞪鐣钡娜嫔壈妗私洕l展以外,還包括了民主法治、文化建設、人民生活、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內容和要求。從“小康社會”到“全面小康社會”的飛躍,是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不斷進行調整和細化的過程,是對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以及“中國式的現代化”設想的重要發展和邏輯延伸。它直接體現在從黨的十六大到十九大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的主標題中,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縱跨世紀的探索歷程。

改革開放以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都轉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并且在現代化理論和實踐上先后實現了從“小康社會”到“全面小康社會”的“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梯度躍升,并提出了基本實現“更具普遍意義”現代化的發展目標。這三個現代化發展階段的躍升,不是單純經濟體量的擴容,而是從注重推動實現物質文明向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性轉變,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轉向內涵式發展的深刻變化?!爸袊降默F代化”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相結合,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內涵,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認識的深化。[12]

三、開啟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完善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瞄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進行了艱辛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最終發展完善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即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始朝著基本實現現代化以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并使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全局出發,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從此,國家治理現代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標桿,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添了新的內涵,是繼“四個現代化”之后中國提出并追求的“第五個現代化”。如果說“四個現代化”主要是從生產力和物質基礎的層面探索現代化,旨在極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那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則主要從上層建筑和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的層面探索現代化,旨在從上層建筑層面減少“四個現代化”在新時代進一步推進和實現的阻礙,也成為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核心特征和重要內涵之一。[19]

與此同時,黨的十八大確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不僅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一維”到“五維”維度的增加,還以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貢獻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重新界定了質的規定性。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之后的接續發展作出了新的戰略安排,提出將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時點提前至2035年,并提出到21世紀中葉實現更高水平的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宏偉目標的五個前置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實際上分別對應著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五大文明”建設,充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既追求全面發展、又注重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發展道路,開啟了超越單純工業文明、“五大文明”協調發展的人類現代文明新形態。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從人類發展道路新開拓和人類文明新創造的高度,深刻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20]。

對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核心特征,習近平總書記也做出了最為精辟的概括。他指出,“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21]??倳浀倪@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所具有的鮮明特征和獨特優勢,這就是突出自主性,堅定走自己的路,探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突出開創性,帶領14億多中國人民共同邁入現代化行列,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格局,成就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突出普惠性,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全體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突出協調性,不僅要求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而且要求精神文化生活豐富,進而創造“五大文明”協同發展以及社會全面進步的文明;突出可持續性,避免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將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突出和平性,徹底顛覆“零和博弈”思維和國強必霸邏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四、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基本經驗

一是始終堅持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黨對一切工作的全面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我們之所以能夠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歸根到底,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現代化探索正確方向的結果。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探索的局面因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而為之一新,自此迎來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正確的目標引領。經過二十八年的浴血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為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奠定了根本前提。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順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并圍繞“四個現代化”目標開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曲折探索和豐富實踐,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形成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在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創形成了與“小康社會”緊密關聯的“中國式的現代化”發展道路。進入新時代,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越走越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不斷發展完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也得以完善發展。

二是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稕Q議》指出,“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1]。同樣,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以及思想精髓。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能夠亦步亦趨地踩著別人走過的路順利實現現代化。那些選擇西方現代化發展模式的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并沒有最終成功躋身現代化國家行列,反而要么受到外部限制、需要讓渡全部或部分主權,要么被鑲嵌到西方現代化體系中承擔著不同分工而實現依附性的“現代化”[22]。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在方法論層面的核心要義,就是把“走自己的路”作為理論和實踐的全部立足點,這同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形成的歷史邏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力戒對蘇聯經驗的迷信,努力尋找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獨立自主的“自己的路”,開始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努力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并實現全面升級;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創造出了現代化新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三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不同于西方國家資本主導現代化、現代化成果為少數精英或者利益集團所占有,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從一開始就著眼于為全體人民的利益服務,這既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本質屬性。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并推進“四個現代化”旨在通過實現生產現代化促進生活現代化,進而“使我國的人民能夠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23]。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并推進“中國式的現代化”旨在使人民生活從溫飽達到小康進而實現全面小康。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奮力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瞄準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不斷創造美好生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繼續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正是因為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以及更高層次的美好生活需要,推進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才能廣泛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實現后發趕超型發展以及現代化跨越式發展的共同意志和協同行動。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

[2] 李 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形成的邏輯理路[J].國家治理,2021(31).

[3] 阮 博.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深刻內涵[J].黨建,2021(11).

[4]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210.

[5] 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6]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9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315-316.

[7]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7.

[8] 毛澤東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9] 周恩來選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12.

[10]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483.

[11] 周恩來.政府工作報告(一九七五年一月十三日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1975-01-21.

[12] 新征程上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學者縱論現代化的基本格局、演進歷程、基本脈絡、核心目標[N].北京日報,2020-12-14.

[13] 韓慶祥.“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學理闡釋[N].新華日報,2021-07-27.

[14] 顧海良.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的科學闡釋及其意義[J].鄧小平研究,2015(02).

[15]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4.

[17] 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266.

[18]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事記[N].人民日報,2021-07-29.

[19] 許耀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02-07.

[20]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

[21] 習近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J].求是,2021(09).

[22] 姜 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鮮明特征和重大意義——深入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創造”的重大論斷[J].財貿經濟,2021(08).

[23] 周恩來.政府工作報告(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六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1957-06-27.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of a new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has lasted for a century. It began in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period when the CPC made a big effort to put forward and promote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since the launch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its preliminary results have formed in the initiatives of“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its updated version; finally, the new path will be improved and developed for the new era of “starting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The basic experience can be drawn in three aspects from the century-long exploration of the new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led by the CPC. First, it is about always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Second, it is about always remaining committed to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and to going our own way.?Third, it is about always following the people-centered philosophy of development and aiming to achieve well-rounded human development.

Key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New Path of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Four Modernizations”

責任編輯:孟 筱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
廣東各地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法作品選
領航!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勝利閉幕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名單
不忘初心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永葆朝氣
曲青山:從三個維度看中國共產黨的偉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