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志的繼承與創新論議*
——以清代與民國“秦州志”編纂為例

2022-04-16 08:10劉雁翔楊耀斌
上海地方志 2022年1期
關鍵詞:藝文體例修志

劉雁翔 楊耀斌

這五部“秦州志”,有三部志名特意標明“新”,自身就有標新立異的意味。通過梳理“秦州志”編纂源流,可以窺見其繼承與創新之脈絡,對了解修志傳統有所裨益。

一、胡纘宗《秦州志序》談創新

《秦州志序》是明代嘉靖《秦州志》作者胡纘宗的自序,明嘉靖《秦州志》是清代第一部州志順治《秦州志》的底本,也是清代“秦州志”的“祖本”。

清乾隆之后,明嘉靖《秦州志》原刻散佚。而其主纂者胡纘宗的序被乾隆《直隸秦州新志》、光緒《秦州直隸州新志》相沿收錄。此序全文皆是主纂者和秦州知州“質庵先生”的對話,形式獨特,對了解此《秦州志》的編纂緣起及編纂思想尤其是創新意識乃至研究明代的方志學理論都很有價值。鑒于序文較長,本文節錄和主題相關的段落論說之。

嘉靖戊午暮春,郡大夫質庵先生枉駕于余鳥鼠山房,因論政教、風俗孰王孰霸、孰古孰今……復再拜,質之我侯。曰:“《安慶記》,予稍變之,然未仿古也,而覽者不以為枝?!鹅柨び洝?,予又變之,然未劣今也,而覽者不以為糜。茲《秦記》或以為今而非今也,或以為古而非古也。二泉公嘗志許昌,滸西公嘗志武功,舉世稱之,茲記敢比二志,猶夫二記爾,何以復我侯?是故,述,述乎古,以詔乎今也;表,表乎物以儀乎人也。曰地理,敷土也;曰官師,建官也;曰選舉,賓興也;曰儀制,遵憲也;曰邊防,御戎也;曰食貨,理財也;曰兵戎,紀兵也;曰災祥,記異也;曰藝文,勒實也??蓟适龅?,郡不得而紀也,其諸列傳允文允武,非程度乎,而圣政巍巍也;克忠克孝,非準則乎,而圣教穆穆也。況循足以勸,酷足以懲哉!然皆本之遷史、固書,然遷、固之罪人也。是故,范氏《唐鑒》本之伊洛,呂氏《大事記》本之獲麟,而史不徒作也。然纘宗非史也,如政教何?”

……

嘉靖戊午秋七月七日,鳥鼠山七十九翁胡纘宗書

序文從頭至尾以對話形式呈現,類似現在的記者訪談。本文節引的序文段落,涉及四位學者。

1.二泉公、滸西公。二泉公即邵寶,“二泉”其號也。邵寶(1460—1527年),無錫人,著名學者、藏書家,撰有弘治《許州志》20 卷。滸西公即康海,滸西為康海所居莊名也??岛#?475—1540年),陜西武功人,著名文學家,撰有正德《武功縣志》3 卷。許州、武功二志是名家名志,行文典雅,體例精詳,文字簡潔,在明代備受推崇。

2.范氏、呂氏:指北宋史學家范祖禹和南宋史學家呂祖謙。范祖禹的《唐鑒》、呂祖謙《大事記》都是經世思想濃厚的編年體史書。

胡纘宗在主纂《秦州志》之前,正德十四至十五年41—42 歲時(1519—1520年) 主纂《安慶府志》31 卷(殘存),嘉靖十二年(1533年)54 歲時主纂《羲臺志》2 卷(散軼),嘉靖十四年(1535年)56歲時主纂《秦安志》9 卷(存),嘉靖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544—1545年)65—66 歲時主纂《鞏郡記》20 卷(殘存)?!肚刂葜尽肥瞧渲髯氲淖詈笠徊糠街?,他在序文落款特意注明“七十九翁胡纘宗”,兩年后在老家秦安去世。以79 歲的高齡,勇于任事,奮力完成《秦州志》,為后世秦州修志確立典范,的確難能可貴。序文中胡以自己主纂的3 部志書《安慶記》(即《安慶府志》)、《鞏郡記》、《秦記》(即《秦州志》)為例,敘說自己不斷創新調適的修志實踐和《秦州志》的特點,并提綱挈領地介紹《秦記》即《秦州志》的體例、特點及其致用目的,表明自己不斷反思修志實踐、不斷探索創新——“《安慶記》,予稍變之,然未仿古也,而覽者不以為枝?!鹅柨び洝?,予又變之,然未劣今也,而覽者不以為糜。茲《秦記》或以為今而非今也,或以為古而非古也?!辈⒎磸蛷娬{他的修志追求就是按實際需要不斷創新調適,使所修志書有實用價值,發揮志書的資政功能。胡纘宗將《秦州志》稱《秦記》是呼應《史記》之“記”,也是在說明所纂《秦州志》名為方志,其實是以“遷史、固書”為榜樣的一方之全史。

二、清代至民國“秦州志”編纂及其體例創新

1.順治《秦州志》編纂

順治《秦州志》纂成于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次年刻印問世。此志的主要策劃主持者是著名文學家宋琬。宋時任分巡隴右道,治所官署在秦州。當時的秦州知州是姜光胤,協助宋琬推進修志工作。志書的主纂是在伏羌縣令任上離職、閑居秦州南湖的王一經。王是宋琬的好友,又閑居,于是被聘為總纂。志分13 卷,編次為:卷1 述(州郡述、郡縣述),卷2 表(疆域表、沿革表、職官表、古今人表),卷3 地理志,卷4 建置志,卷5 官師志,卷6 選舉志、儀制志、邊防志,卷7 食貨志、兵戎志,卷8 災祥志,卷9 藝文志,卷10 考(皇紀考、帝紀考),卷11 列傳一(名宦),卷12 列傳二(列賢),卷13 列傳三(隱逸、流寓、文苑、群雄),卷13 列傳四(孝行、列女、節婦)。本志每卷之首都有《秦州志》纂修姓氏,標明“明資政尹大夫都察院副都御使胡纘宗纂修”“清奉直大夫按察司僉事賜蟒服加一級宋琬、奉直大夫秦州知州姜光胤重修”“文林郎伏羌知縣王一經重纂”,由此可知本志是在明胡纘宗嘉靖《秦州志》的基礎上續補而成,體例完全沿襲,于是在前面首先署胡纘宗之名。經研究,順治《秦州志》由嘉靖《秦州志》以及很少量明末內容、少量的順治十四年之前的清代內容組成。進一步說,清代王一經所謂“重纂”并非將原有《秦州志》體例、內容打亂重新纂輯,而是在嘉靖《秦州志》個別卷末添加幾個“小補丁”,分量不大,總計不足1 萬字。對此作者的《明嘉靖〈秦州志〉存佚流變考論》有詳細論述。

2.乾隆《直隸秦州新志》編纂

順治之后便是康乾盛世,社會相對安定,省府州縣大修方志。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為直隸州,轄秦安、禮縣、清水、徽縣、兩當五縣,轄區發生變化,急需編修新志書。乾隆二十六年( 1761年),秦州知州費廷珍(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在任)邀請隴上著名詩人胡 (1708—1770年)纂修新志,完成其中之八卷,胡因病辭歸。費廷珍又邀請補官路過秦州的原兩當縣令陶奕曾補修,最終完成本志。

3.光緒《秦州直隸州新志》編纂

本志分10 門24 卷,編次為:卷1 沿革山水、卷2 地域、卷3 食貨、卷4 學校 選舉一、卷5 選舉二、卷6 選舉三、卷7 選舉四、卷8 戎政、卷9 職官上、卷10 職官下、卷11 名宦上、卷12 名宦下、卷13 人物一、卷14 人物二、卷15 人物三、卷16 人物四、卷17 人物五、卷18 人物六、卷19 藝文一、卷20 藝文二、卷21 藝文三、卷22 藝文四、卷23 附錄州境內石刻古跡、卷24 附考。另,卷首有諸序、諸圖、修志姓氏。修志在乎得人,本志主纂者任其昌、王權二人“生長本邦”,既是好友,又是經史兼通的碩學鴻儒,故本志考證精到,文約事豐,一經問世,即稱譽志林。

鞏秦階道姚協贊《重修秦州志序》有言:“于舊志之缺者補之,誤者正之,枝者剔之,而自乾隆癸巳下迄光緒丁亥百一十三載之兵戎、食貨、官師、人物纂述尤為明備。余嘗謂近世修志者有五弊:見聞未廣,邊幅窘促一弊也;網羅雖富,短于裁制二弊也;鋪張景物,濫登題詠三弊也;貌為古簡,刪落事實四弊也;摭古跡則侵越鄰境,敘人物則掠材他山,附會牽扳,事同攘奪,五弊也。余不諳史學,此書與古史義法離合微眇之分,誠不知何如,若其辭晰事該,堪資考鏡,決然一洗五弊敝之錮習,則覽者盡知之矣?!?/p>

本志“諸序”標題都是“重修秦州志序”,強調“重修”,書名則特地標明“新”,稱《秦州直隸州新志》。旨在說明,雖然是重修,但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續編,而是打破原有結構的新著。由原來的12 卷改造為24 卷之后,志書體例更加明晰合理。

4.民國《秦州直隸州新志續編》編纂

民國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調整行政區劃,廢秦州,改設天水縣。民國九年(1920年),天水縣長熊遠猷(字子儀)到任,準備續編光緒《秦州直隸州新志》。熊聘請秦州名儒原清內閣中書任承允(1864—1934年)主持此事。但由于“地方多故,幾經停頓”,修志一直沒有進展。民國十七年(1928年),甘肅省政府通令全省各地新修地方志書,任承允被正式聘為總纂。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秦州直隸州新志續編》最終完稿,在志稿完成當年,任承允仙逝。又過了5年,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志書由蘭州國民印刷局出版付印。該志編印前后歷時20年。

該志分8 卷,編次為:卷1 沿革第一、山水第二、地域建置第三、食貨禮俗第四、學校第五(選舉附),卷2 戎政戰防第六、職官第七(名宦流寓附),卷3 人物第八,卷4 秦安縣等屬縣人物,卷5 列女,卷6 藝文第九(藝文一),卷7 藝文二,卷8 附考第十(附考一災祥、附考二方技)。

三、“秦州志”繼承與創新列表解析

5 部“秦州志”,其中康熙《秦州志》是為一統志提供資料的官輯應征之書,不分卷,平列門目,志成即抄報國家一統志館,不為后世修志者所見,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另,民國《秦州直隸州新志續編》之編目和光緒《秦州直隸州新志》完全相同,表內也不再羅列。茲將順治《秦州志》、乾隆《直隸秦州新志》、光緒《秦州直隸州新志》體例編目之異同列表如下(見表1),以進一步探討其繼承與創新之情形。

表1 三部秦州志編目情況比較表

順治《秦州志》 乾隆《直隸秦州新志》 光緒《秦州直隸州新志》說 明卷3 地理志卷3 建置(寺觀附)卷3 食貨(禮俗附)“順治秦州志”卷3《地理志》,在“乾隆秦州志”為《山川》,在“光緒秦州志”為《山水》。卷4 建置志卷4 食貨(物產附)卷4 學校選舉、卷5 選舉二、卷6 選舉三、卷7 選舉四“光緒秦州志”將“選舉”卷目提前。卷5 官師志卷5 武備(歷代兵事附)卷8戎政(歷代戰防附)卷6 選舉志、儀制志、邊防志卷6 風俗 (災祥附)卷9 職官上、卷10 職官下“順治秦州志”卷5《儀制志》,“乾隆秦州志”摒棄?!扒∏刂葜尽敝讹L俗》,“光緒秦州志”或入卷3《食貨》、或入卷24《附考》。卷7 食貨志、兵戎志卷7 官師 (封爵附前、武備附后)卷11 名宦上、卷12名宦下“順治秦州志”卷6《邊防志》、卷7《兵戎志》,在“乾隆秦州志”中合為《武備》。卷8 災祥志卷8 選舉(學校附前、武選附后)卷13 人物一、卷14 人物二、卷15 人物三、卷16 人物四、卷17 人物五、卷18 人物六“順治秦州志”卷8《災祥志》,在“乾隆秦州志”入《風俗》,“光緒秦州志”不單獨設卷。卷9 藝文志卷9 名宦(流寓附)卷19 藝文一、卷20藝文二、卷21 藝文三、卷22 藝文四“光緒秦州志”之“藝文”將清代內容單獨列出,因此卷目較多。卷10 考(皇紀考、帝紀考)卷10 人物(列女附)卷23 附錄州境內石刻古跡“順治秦州志”卷10“考”,在“乾隆秦州志”“光緒秦州志”中入《人物》,不單獨設卷?!绊樦吻刂葜尽钡?1 卷以后各列傳,“乾隆秦州志”“光緒秦州志”統一標目“人物”按時間先后排序記述,不再分類。卷12 列傳二(列賢)卷11 列傳一(名宦)卷11 藝文卷24 附考卷12 雜記 假號、偽官 不臣 酷吏等)卷13 列傳三(隱逸、流寓、文苑、群雄)卷之末補遺“乾隆秦州志”之“補遺”是綴補志書刻版完工后新發現的重要資料。卷13 列傳四(孝行、列女、節婦)“順治秦州志”出現兩個“卷13”。

1.從順治《秦州志》到乾隆《直隸秦州新志》

從表中可以看出,“乾隆秦州志”和 “順治秦州志”有沿革關系,但卷目、各卷名稱都有變化?!扒∏刂葜尽笔且浴绊樦吻刂葜尽睘榛A纂修而成。前者對后者有繼承,更有變革,而且變革很大。具體體現在:一是卷首設置諸多精美線刻圖;二是摒棄“順治秦州志”卷1《述》、卷2《表》、卷6《儀制志》、卷8《災祥志》等諸志,繼承部分內容編入其卷1《沿革》、卷3《食貨》、卷6《風俗》等卷;三是將“順治秦州志”的卷10 考、卷11 至卷13 各“列傳”全部歸并成卷10《人物》;四是增設卷12《雜記》,以輯存難以以類歸并的史料。另外,志書之名稱突出“直隸州”并標之以“新”。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為直隸州,直隸于甘肅布政司,其轄縣在原有的秦安、禮縣、清水三縣之外,增加徽縣、兩當二縣,在領屬上有很大變化,于是特意突出“直隸州”。志書在體例、編次上都較“順治志”有很大改變,于是特意標明“新”。

“乾隆秦州志”的主纂者胡 ,在每卷之前均留有討論志體的敘論文字,并交代改革“順治秦州志”(“乾隆州志”稱之為“舊州志”)體例的原因。比如其卷1《沿革》起首即說:

這段開門見山的卷首議論文字,將為何摒棄“舊州志”卷1《述》之《州郡述》《郡縣述》、卷2《疆域表》《沿革表》的原因,說得有理有據、清清楚楚。其余各卷凡改革“舊州志”卷目之處也都有類似的議論,限于篇幅,不再列舉??梢姟扒≈葜尽睂?“順治州志”的繼承是批判的繼承,結果是使“乾隆州志”有了全新的面貌,志名標之以“新”,名副其實。

2.從乾隆《直隸秦州新志》到光緒《秦州直隸州新志》

從表中可以看出,“光緒秦州志”基本繼承“乾隆秦州志”的體例,但也有變革。一是摒棄“乾隆秦州志”卷6《風俗》,相關內容或入卷3《食貨》、或入卷24《附考》;二是將“乾隆秦州志”的卷1《沿革》、卷2《山川》、卷3《建置》3 卷調整為卷1《沿革·山水》、卷2《地域》,將“乾隆州志”卷12《雜記》改造為卷24《附考》;三是根據內容多寡在卷內再細分,如《人物》分為6 卷、《藝文》分為5 卷等,成24 卷,每卷都將清代內容獨立成卷,以示詳今略古,較“乾隆秦州志”層次更加清楚;四是增設碑石著錄成卷23《州境內石刻古跡》,將卷目調整為24 卷,卷名也有改易。志名還是突出“新”,將“直隸秦州”改換為“秦州直隸州”以示區別。

“光緒秦州志”其突出的特點就是考證精到。茲舉兩例:其一,“乾隆秦州志”卷11《藝文中》著錄題名馮奉世撰《趙壯侯墓表》,“光緒秦州志”卷19《藝文一》棄置不錄,理由“舊志載馮奉世趙壯侯墓表,無論墓表之文西漢未有,且其文鄙俚,款式稱謂皆宋以后俗也,其為‘贗鼎’何疑?!绷攘葦嫡Z,指破偽狀;其二,“乾隆秦州志”卷11《藝文下》著錄題名李白的《南山寺》詩,“光緒秦州志”卷22《藝文四》因循收錄,但加有按語“太白未至秦州,詩亦不似。故老云從土中得詩碣,如此姑存之?!敝荚谡f明,既然有從土中挖出“考古”資料為證,就姑且錄存,但要指出“太白未至秦州,詩亦不似”,必須質疑。即此兩例可見主纂者的學術功力和嚴謹態度,“光緒秦州志”有名志之譽,確實名不虛傳。

3.從光緒《秦州直隸州新志》到民國《秦州直隸州新志續編》

民國《秦州直隸州新志續編》主纂者任承允是“光緒秦州志”主纂者任其昌的大公子,也是“光緒秦州志”另一位主纂者王權的入門弟子,本人進士出身,由他來續補“光緒秦州志”,再合適不過了。其編纂原則在序言中有說明:“體例敘次一依《新志》,有可續者續之,無可續者仍存其第幾之標目,務使分之為兩,合之為一,前編、續編無或抵牾也。惟人物微繁,則以近世之故。雞鳴風雨強半,故交九原有知,忍不為之傳信。藝文則錄今者半,補遺者亦半,雖不復義主嚴修,抑未敢事同濫竽也?!?/p>

由于是續志,又是續乃父、乃師之作,在體例上“一依《新志》”,合情合理。但實情也不是亦步亦趨,完全賡續“光緒秦州志”。比如編次合并為8 卷,而非原來的24 卷;記事上限也突破“光緒秦州志”印行的光緒十五年,補充“光緒秦州志”遺漏的光緒以前資料,同時加大人物、藝文記述分量(約占全志四分之三),以盡可能保全晚清秦州的資料,這些無疑也是創新。

四、結 語

縱觀秦州清代與民國修志歷史,其創制始于方志學家胡纘宗的嘉靖《秦州志》,順治《秦州志》完全繼承之,在體例上不做任何改變,只在某分志的末尾補充少許清初內容。到乾隆《直隸秦州新志》,則在體例上如卷目、標目、資料歸類等方面大膽革新,使“乾隆秦州志”有了全新的面貌。光緒《秦州直隸州新志》在大體繼承“乾隆秦州志”基礎上再繼續革新,使卷目、分類等更加合理,并在考證史料上下足功夫(如專設《附考·地辨》對舊志記載混亂的有關歷史地理重大問題予以考證),糾正了不少“乾隆秦州志”的錯誤,終成一代名志?!懊駠刂葜尽眲t在“光緒秦州志”基礎上合并編次,補充遺漏資料,加大人物、藝文記載。由上可見清代與民國秦州的修志有繼承,更有創新。有繼承就有了根基和傳統,有創新則就有了調適和進步,從而也就有了方志事業的連續發展、歷久彌新。古今修志,繼承與創新都是主旋律,修志需要繼承,也需要符合修志本質和時代要求的創新,只有處理好二者關系,才可能修出高質量的志書。

猜你喜歡
藝文體例修志
幼兒圖畫⑥
小陳老師來上課
節日影像志創作實踐初探
《詩經學史》書評
論漢代歷史敘事模式的確立
河東區地方志第二輪編修工作動員大會召開
河北區第二輪修志工作中期推動會召開
淺談在第二輪修志過程中的實踐與認識
2013年河北區二輪修志工作扎實推進實現良好開局
百科全書體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