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退役軍人擴招的價值意蘊、現狀與賦能策略

2022-04-18 18:18姚立澤?李卓?伊春雨?李佳?潘越廣
時代汽車 2022年7期
關鍵詞:百萬擴招退役軍人高職

姚立澤?李卓?伊春雨?李佳?潘越廣

摘 要:自百萬擴招計劃實施以來,全國各地職業院校積極響應號召,面向幾類重點群體開展學歷提升教育。百萬擴招計劃不僅是新時期軍隊穩定、軍民融合發展時代要求,還是軍人物質與精神追求由數量向質量轉變社會發展要求,更是社會高技能人才稀缺的現實需求。本文圍繞面向退役軍人擴招的價值意蘊、現狀進行調研分析,探討不同層次職業院校以及軍、政、行、企、校聯合賦能策略。

關鍵詞:百萬擴招 高職 退役軍人 學歷教育

2019年2月,國家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創造機會使退役軍人進入職業院校進行學歷提升與培訓,促進退役軍人特別是退役士兵群體就業創業[1]。同年3月,加強退役軍人服務與管理、維護軍人合法權益、面向包括退役軍人在內的幾類重點群體擴招100萬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與人力資源開發重要組成部分,其類型特點決定了承擔“百萬擴招”任務具有獨特的優勢與條件[2]。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現有退役軍人5700多萬人,平均每年以幾十萬數量級的速度遞增[3],面向退役軍人群體賦能既是新時期軍隊穩定與軍民融合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人們物質與精神追求由數量向質量過渡的社會發展要求,又是社會高技能人才稀缺與院校生源水平不匹配的現實需求。

1 面向退役軍人“百萬擴招”價值意蘊

1.1 提升退役軍人職業素養,促進高質量就業,維護軍人隊伍穩定

軍人是最值得尊崇的職業,軍人承擔著保家衛國、維護社會安定、保護人民利益不受侵犯侵略的職責。軍人職業雖然光榮偉大,但也有職業期限,不同的軍種、軍銜、級別的軍人,服役年限不盡相同,普通士兵少則2-3年就面臨著退役,在服役期間,軍人為保衛國家和人民流過血、出過汗,個人在學業上、家庭中都做出了犧牲,將青春的最美好時光獻給了祖國,退役之后,理應享受特有的安置待遇。通過百萬擴招計劃為退役軍人賦能,致力于退役軍人學歷水平、技術技能提升是對軍人以往學業生涯擱置的延續,能夠有效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同時還能吸引青年一心投入軍旅生涯,有效地維護軍人隊伍安穩。

1.2 有效保障退役軍人受教育權,滿足軍人群體終身學習的精神需求

原有退役軍人安置政策包含就業、培訓、住房、家屬安置方面,缺乏教育層面對退役軍人賦能的系統性政策;原有的退役軍人安置政策更多地傾向于解決退役軍人物質層面的保障,缺乏對精神需求、教育需要的投入。許多軍人士兵放棄了接受繼續教育深造的機會,只身投入保衛家園的軍人隊伍,在退役后,國家在滿足物質方面安置的同時,不斷拓寬退役軍人能力提升、學歷提升渠道,為其更加適應社會快速發展。在提倡終身學習接受教育的新時代,教育已成為每一個社會群體的精神宿求,百萬擴招計劃將軍人的學歷教育納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規劃,不僅從政策上保障了退役軍人持久職業能力,還滿足了軍人的受教育權,契合了退役軍人群體終身學習的精神需求。

1.3 解決技術技能人才短缺困局,為技能型社會建設提供人力保障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務必準確判斷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的交叉關系,以專業群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培養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通過對P省百萬擴招學生樣本調研分析得出,退役軍人群體不同于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下崗工人,具有紀律性強、執行力強、吃苦耐勞、付出意識突出等特點,面向退役軍人的賦能可以使軍人保留原有優勢的基礎上,提升文化素質與技能,為社會提供具有獨特優勢特征的人才。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轉變,產業集群效應逐漸凸顯,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隨著“職普分流”的提出,吹響了社會職業結構改革的號角,高等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開展“百萬擴招”特別是面向退役軍人群體賦能,能夠為社會培育更多優秀技術技能人才。

2 P省參與“百萬擴招”計劃職業院校及退役軍人現狀

自國家實施百萬擴招計劃以來,各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2019年,P省共有20余所中高職院校參與了百萬擴招招生工作,2020年百萬擴招招生院校數量略有下降,而受政策影響,預計2021年P省招生院校數量會有小幅上升。

2.1 “百萬擴招”計劃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現狀

對P省部分中高職院校百萬擴招情況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教學模式方面,25%的院校面向擴招學生開展全日制課程教學,25%的院校面向擴招學生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教學,50%的院校采用其它類型課程教學形式;在困難與阻力方面,75%的院校都認為招生宣傳渠道不暢和學生學習參與度不足為面向百萬擴招教育教學的主要困難;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方面,50%的院校雖有百萬擴招單獨人才培養方案,但也需要進一步完善,25%的院校有較為完善的百萬擴招單獨人才培養方案,25%的院校缺少單獨的百萬擴招人才培養方案,擴招學生同普通學生一同培養;在教學形式方面,75%的院校認為退役軍人群體與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下崗失業人員、普通高中畢業生有一定差異,應分開組班教學,同時,也有部分院校認為,退役軍人學生入學時間晚于普通學生組班時間,學業進度不一致,退役軍人年齡普遍偏大,和普通學生融合較慢,將退役軍人同普通學生混班教學存在著多種問題,應該將退役軍人與普通學生獨立開實施人才培養。

調研結果表明,高職“百萬擴招”盡管如火如荼地在職業院校推行,但在院校實施層面仍然存在差異與爭議,“百萬擴招”人才培養經驗尚不成熟。

2.2 退役軍人群體現狀

為了深入分析P省退役軍人群體現狀、心態、特征與期望,面向P省退役軍人部分群體開展調研,樣本中多數退役軍人年齡都在18-23歲之間,正值青春美化年華。在學歷層次方面,48.48%的退役軍人具有大專學歷,42.42%的退役軍人具有職高、中?;蚣夹W歷;在參軍目的方面,63.64%的退役軍人為豐富人生歷練經歷,27.27%的退役軍人為響應國家號召,6.06%的退役軍人為了復員后得到工作安置,僅3.03%的退役軍人為獲得繼續深造的機會;在就業主要矛盾方面,退役軍人在就業時遇到的最普遍的問題依次為:缺少社會關系、崗位信息少、政策不了解、求職技巧欠缺、專業不對口;在深造意愿方面,78.79%的群體有繼續深造的意愿;在深造目的方面,73.08%退役軍人表示是為了學歷提升,15.38%的退役軍人表示是為了解決工作,7.69%的退役軍人表示是為了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3.85%的退役軍人表示是為了重新折業;在深造需求方面,絕大多數退役軍人表示專業技術、社會知識、人際交往、計算機能力是首要賦能需求;在參加培訓、學歷提升制約因素方面,制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興趣與積極性、經濟原因、工作時間難協調、路途問題。

在對退役軍人群體的調研發現,61.54%的退役軍人希望采用線下方式學習,73.08%的退役軍人學生希望接受全日制授課,42.31%的退役軍人希望和普通學生混合組班學習。由此可見,退役軍人群體希望得到和普通學生一樣的學習權利、學習條件、學習經歷,這與我們在院校調研中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3 面向退役軍人擴招的賦能策略

3.1 深入研究退役軍人獨特學情,實施屬地主導的學歷提升策略

退役軍人與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與新型職業農民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征,退役軍人服役期間接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普遍身體素質突出,吃苦耐勞,執行力、組織紀律觀念極強,而后者卻不具備退役軍人獨有的身體、心理素質,因此,要充分研究退役軍人群體的特殊性,為退役軍人量身打造學歷與能力提升計劃。面向退役軍人的學歷提升計劃有二重屬性。一是補償性,軍人服役過程為國家提供了國防產品,產品全社會共享,而服役過程中卻消耗了成本,如消耗了適齡期間接受教育的成本,消耗了與社會、學校相融合的機會成本。因此,面向退役軍人群體學歷提升應然補償成本消耗。二是屬地性。退役軍人安置工作由原戶籍地負責,不同地區因經濟、政治等因素影響會出現不同的安置策略,就業崗位因城市定位、產業結構差異也存在不同。面向退役軍人的百萬擴招應堅持屬地主導,院校在充分調研分析退役軍人學生學情基礎上,有的放矢地實施退役軍人學歷提升。

3.2 緊跟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步伐,促進退役軍人學歷提升分層落實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大力提升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質量,推進中、高職院校教育提質培優的同時,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在現代教育體系構建大的教育背景下,不同學歷層次的百萬擴招學生,其深造的院校、學歷層次追求也是不同的,面對職高、技校、中專、高職學生,教育部門應引導高職、職業本科、應用性本科、專業碩士學校專業投身到百萬擴招院校行列中,百萬擴招為退役軍人群體賦能是高職院校、職業本科學校、應用型本科學校共同的責任與義務。面向優異的職高、中專、技校學歷退役軍人,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創建高本銜接招生與人才培養工作機制,擇優選出一批優秀退役軍人接受高本貫通教育;面向大專畢業的學生,職業本科學校、應用型本科學校要積極探索本碩連讀招生與人才培養機制,讓杰出的退役軍人學子享受應用型本科與專業碩士連讀學歷提升教育。

3.3 針對退役軍人個體現狀差異,實施多樣化的人才培養策略

調研結果表明,部分退役軍人群體已經結婚成家,一些退役軍人已參加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制約其參與全日制學習生活的。退役軍人群體學歷層次與知識基礎差異也非常大,“一刀切”實施再教育顯然不符合退役軍人教育需求。為了滿足不同退役軍人的獨特需求,可以給他們提供多種就讀形式的選項,院校在普通學生教學班中也增設百萬擴招名額的同時,開設半工半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班,兩種教學形式可在特定條件下雙向流動,退役軍人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就讀,兩種教學形式并存以滿足退役軍人差異化需求。兩種教學班均采用彈性學制,加快“學分銀行”和書證融通制度的建立,實現學生在彈性學制的基礎上將學習過程、學習成果實時記錄,解決學習、工作與生活沖突的同時促進全面發展。

3.4 建立退役軍人教育培訓聯盟,實現縱橫交錯的立體化賦能

在產教深度融合的社會背景下,為促進軍人角色轉型,實現退役軍人與社會工作崗位需求柔性銜接,解決退役軍人群體社會資源不足、信息不對稱、政策不了解、求職技巧欠缺、專業技能匱乏等問題,應創建縱橫交錯的賦能技能,一方面,構建以學歷提升為主的高職、本科“各司其職”的學歷提升招生計劃,另一方面,構建以非學歷提升為主的培訓賦能教育計劃,建立軍、政、企、行、校協同的退役軍人教育培訓聯盟。退役軍人教育培訓聯盟的構建,有助于整合社會資源,為退役軍人提供暢通的政策、就業信息,提供優質的學習培訓機會;有助于實現退役軍人資金管理、就業管理一體化跟進,解決培訓和就業“兩張皮”的問題;有助于促進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軍、政、企、校緊密配合,實現各級聯動,保障退役軍人能力提升與就業創業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可持續。

4 結語

百萬擴招計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廣大勞動者素質、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解決社會技術技能人才短缺、推動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更是新時期解決退役軍人安置、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4]。2020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公布,本法律從教育培訓體系、繼續教育與培訓、學歷教育與資助等多方面出發,為退役軍人群體再教育提供法律保障[4]。職業院校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更應抓住百萬擴招歷史機遇,不斷創新四類重點群體培養模式,創新合作育人模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基金項目:2020年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科研項目(高職百萬擴招專項)(2020KZ02)。

參考文獻:

[1]孫仕祺.軍事人力資源再社會化對策研究——浙江退役軍人教育培訓聯盟建設構想[J].研究與探討,2019(9):78-80.

[2]姜輝,李偉威,丁飛.擴招視閾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建設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12):38-39.

[3]呂春楊.百萬擴招與退役軍人學歷型職業教育[J].教育與職業,2020(5):28-33.

[4]黑寧.退役軍人安置問題研究——以F區為例[D].山東財經大學,2016.

猜你喜歡
百萬擴招退役軍人高職
中高職教育銜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評《中高職教育職業能力培養有效銜接研究與實踐》
“百萬擴招”形勢下高職院校的改革路徑
百萬擴招政策下高職教育的應對與轉型
高職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高職“百萬擴招”任務的責任分解
美國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對我國的啟示
關于建設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的若干思考
淺析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現狀、困境與對策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主動出擊,借退役士兵培訓之東風,創交通職業培訓新局面
wolframalpha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