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傳統工藝與當代科技審美于一體

2022-04-21 20:05施森彬
上海工藝美術 2022年1期
關鍵詞:琉璃幕墻工藝

施森彬

琉璃,以其晶瑩清透、色澤絢麗、造型多樣而引起人們的獨垂青睞,它具有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美感。我國的琉璃工藝始于西周,盛于清代,有春秋戰國的“蜻蜓眼珠”、魏晉南北朝的佛教器皿、明朝的花器、清朝的鼻煙壺……古人常以“光凝秋水”“色混晴煙”等詞句來形容它。

在而今的改革開放新時代,如何將這項傳統工藝融入時代的發展,適應現代人審美的需求,拓展其文化功能,筆者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起就對這項傳統工藝藝術進行了不懈的探索。這就是琉璃的藝術價值不限于供人把玩的小裝飾件,它真正的魅力在于與室內室外裝飾、建筑裝飾等大工程項目相結合,成為建筑環境裝飾的一部分,甚至成為建筑本身。通過琉璃藝術的空靈多變,打造起璀璨壯觀的大視覺藝術,使其成為一張絢麗多彩的城市文化名片。

這些年來,筆者與康宇集團同仁一起努力踐行做大琉璃藝術,有不少亮眼的大視覺藝術作品問世,如:上海中心大廈的琉璃藝術系列——大堂的長卷竹簡幕墻《心相山水》、126樓的《上?;垩邸?、J酒店的大漆藝長廊與琉璃包間;無錫靈山梵宮的《華藏世界》;南京報恩寺新塔的琉璃塔翼;倫敦大英博物館琉璃外墻等。這些充滿人文色彩和海派文化內涵的作品均在國內外廣受好評。本人也于2009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一、琉璃幕墻,開辟建筑裝飾的全新空間

使琉璃藝術應用于建筑物的幕墻工程(用琉璃作為建筑材料制作帶有藝術性的琉璃幕墻板,應用于建筑物的幕墻工程),這是我公司一項成功拓展。上海中心大廈是目前國內最高的建筑,我公司承擔了大廈內的多項工程設計和制作任務。被譽為“上海中心”第一景的大堂琉璃幕墻就是一項奪人眼球的杰作。該幕墻位于進門的大堂內,本人的設計理念是要與這“中國第一樓”的氣魄相符合,融入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元素,生動詮釋出上海城市精神。

這幅竹簡長卷長160米,高4米,呈半透明狀,表面是深淺錯落的浮雕,光線透過浮雕將空間浸染,顯示出水墨畫般的意境:山巒起伏、林木崢嶸、煙波江流、云海流嵐,這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文徵明的“春湖落日水拖藍,十里青山行畫里”的“江南春詞意圖卷”;也有陸儼少筆下“清幽深山開奇景”的水墨詩意。游客見之無不點贊其氣勢磅礴。

在上海中心大廈J酒店的長廊內,走廊的幕墻則被紅色的牡丹花元素所包裹,琉璃幕墻層層遞進,形成的倒影和反射,使人產生一種夢幻和優雅的感覺,美不勝收。

室外琉璃幕墻的建造,則以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世界自然保護和展覽中心”幕墻為代表,對我們設計的要求是,彰顯大英博物館的當代角色與世界頂級地位,又要與周邊建筑遺產相配套。這段3000平方米的琉璃幕墻有多塊琉璃拼接,每一塊都有似木似石的肌理造型,既有獨特的藝術創意,又有歷史的滄桑感,充滿了人文色彩。

二、大型藝術件,塑造琉璃藝術“大之美“的氣韻

在本人設計的大型藝術件中有無錫靈山梵宮的大型琉璃壁畫《華藏世界》、以及南京報恩寺的塔翼等經典之作。

靈山梵宮南向太湖,與寶相莊嚴的靈山大佛比鄰而立,是一座世界級的佛教藝術殿堂。琉璃是佛教界七寶之一,形如“琉璃”,被視為佛家休養最高境界,有語云:“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本人的設計也從這一理念出發,七彩琉璃壁畫“華藏世界”在梵宮長廊深處,長8米,高16米,由40多塊色彩不同的浮雕琉璃構成,壁畫上方祥云飄浮,中間是佛祖端坐在蓮花寶座上講經說法,佛祖表情慈祥,兩手輕握,四周的菩薩正在聽講,每位菩薩神態不一,祥云飄過處,似乎傳來梵音陣陣……作品塑造的是一個充滿光明祥和的佛國世界。業內人士說:此幅作品有現存于敦煌莫高窟、唐代最有名的經變畫《觀無量壽經變圖》的意境。此件作品成為靈山梵宮的鎮宮之寶。

位于南京中華門外的報恩寺是明代金陵最大的寺院,寺中的琉璃塔因其壯觀精美被譽為與古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并稱的“中古世界七大奇觀”。該塔已毀于太平天國的戰火之中,僅存遺墟。2008年在遺墟上發現了地宮,出土了“七寶阿育王塔”等一大批國家級文物與佛教圣物,被列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為了使文物保護少受干擾,當地決定在原址上建一座采用先進的鋼結構和超白玻璃等輕質材料構成的琉璃塔以恢復當年的景觀。我公司承擔了這座九層寶塔塔翼部分的設計和制作。本人在設計中將塔翼外挑翼板用超白玻璃包封,內側的超白玻璃經過圖案蝕刻,手工上釉、高溫燒制、夾膠合片等多道工藝,將當代琉璃藝術與建筑幕墻技術相結合,于2015年完成此項工程。入夜,琉璃塔金碧交輝、流光溢彩,成為南京市的新地標。

三、琉璃幕墻和大型件制作的工藝技術創新

琉璃幕墻和大型件的制作用于建筑裝飾、環境裝飾,是創意理念的一個突破,也是琉璃藝術從工藝品到景觀建筑藝術轉型的一項成果,當然在設計及制作中也遇到了不少難題。本人和公司同仁利用現代技術從藝術設計、工藝配方、進窯燒制等多方面進行了創新,從而實現了大面積大體量的定制生產。

首先是在琉璃幕墻工程中從設計到燒制的技術創新。上海中心一樓大堂的琉璃長卷《心相山水》開創了室內建筑裝飾之先河,這么長的幕墻中間有間隔,本人在設計中采用竹簡形式來連接,使其有“一步一景”的古風韻味,也和這第一高樓大堂的氣派相吻合。為呈現出幕墻內的山水水墨景觀,本人經反復試驗采用了特殊的工藝技術方成。此外,在琉璃幕墻燒制中如按以前小段琉璃拼接,會造成厚薄不勻、肌理和色彩受影響,整體效果不佳,這就要求必須一次燒制成型。為此我們在車間內專門開發了長度達100米的專業隧道窯,用科技含量高的大型琉璃糟沉工藝進行燒制,窯爐的縱向高度達4.2米,使巨幅幕墻一次燒制成型。在燒制過程中爐內溫度全部用電腦控制,因而成型后幕墻的表面圖案、肌理、光透性和折光流暢度均達到理想的效果。倫敦大英博物館近3000平方米的室外幕墻制作中則采用了中國獨特的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琉璃砂雕工藝,歷時3年方成。

其二是大型件澆鑄中進行工藝創新。無錫靈山梵宮《華藏世界》是佛教藝術與工藝美術創新的經典之作,8米×10米的琉璃壁畫幕墻由40余塊色彩、浮雕各不相同的琉璃構成,每塊琉璃重達200公斤,從手工泥塑塑形、制作硅膠模、蠟模、耐火石膏模、到最后窯燒鑄造、手工打磨,工藝煩瑣復雜。由于每塊琉璃都有精致的浮雕,所以厚度也有差異,在燒制中,一旦爐溫控制不好,整塊琉璃就會碎裂。為此本人在澆鑄工藝上進行了不少嘗試,最后通過燒制爐內多點溫控工藝,提高了琉璃燒制的成功率。按傳統的燜爐燒制,這么多琉璃塊進爐燒制要好幾個月,時間長、成本也高,為了縮短生產時間、提高效率,本人獨創了隧道窯流水線工藝,將放好原料的模具通過流水線形式燒制,使大型琉璃澆鑄件能成批生產。

猜你喜歡
琉璃幕墻工藝
傳統琉璃文化的現代表達
善思篇之瓷藝·琉璃彩作品
LNG加氣站工藝危害分析
新型廢熱鍋爐的制造工藝
船舶上層建筑建造工藝探討
“超齡”的幕墻
賞工藝,看杰作再現
琉璃的精工之美
碎琉璃
探討建筑幕墻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