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舞墨染”中的古今之思

2022-04-21 00:43張紅霞
上海工藝美術 2022年1期
關鍵詞:中華文明煙火陶藝

張紅霞

我喜歡徜徉于博物館,在幽暗的燈光下看中國古物,感受那種來自遠古的呼喚;我最為著迷于新石器時代的藝術,那種混沌初開的大氣磅礴,那種整一樸質的淳樸力量,以及那想要與天地溝通相融的真摯情感,都讓我感到深深的震撼。于是,我選擇了來自中國遠古時代的造物之形來進行再創作,包括陶球、陶輪、玉璧、青銅戈等,試圖以此實現古今對話。

這些形式極簡卻寓意深刻的形體,既與宇宙、自然和生命的形式密切相關,又是沉淀了上萬年民族情感記憶的文化象征物,其形式本身就代表著遠古先民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我想借助這些具有中華文明原型意義的形式,來探究和表現中國文化傳統的精髓,以及中國當代文化中更為復雜多元的涵義。但采用什么樣的藝術形式和陶藝語言才能超越物質的局限,以有形表現無形、以有限表達無限呢?

在多年不斷的探索和試驗中,我終于發現熏燒,這種可以彰顯煙火神奇力量的特殊燒成技法,正是最適合的。猶記孩提時代,每到春天,我就特別喜歡看院子里堆起來燒的樟樹落葉,一邊聞著樟葉的香味,一邊看著一片一片葉子在那座晶瑩閃亮的神秘火紅宮殿中慢慢地變形、融化直至消失,簡直如癡如醉、百看不厭。不曾想,多年后我能與陶瓷藝術結緣,并能深入探索煙火藝術的千變萬化和神奇瑰麗。

采用熏燒這種既古老又當代的技藝,燒制具有中華文明原型意義形式的作品,在近年來成為我的主要陶藝創作方法。當在作品上堆起并點燃薪柴時,看著紅中閃藍的火焰騰躍而起時,仿佛看見一道道來自神秘世界的光,讓人既激動又敬畏;而當繚繞的煙火沉寂,從灰堆中清理出一件件在煙火洗禮下誕生的作品,拂去塵埃,再以清水沖洗時,那些超越塵俗的美妙色彩和獨特痕跡就一一呈現,那是煙火的繪畫,毫不造作的自然!雖然煙火已逝,卻是瞬間永恒!

正是通過熏燒這種具有原始特征又經過當代再造的特殊技藝,賦予了每個經此獨特燒成過程的作品以多種自然元素共同作用形成之獨一無二的表面,留下煙火行走變幻之痕跡,形成精微高妙之色調,視之如同宇宙星象一般變幻莫測,展現出自然造物的神秘力量。最奇妙的是可通過煙火在陶瓷上實現類似中國畫之水墨氤氳感,展現出一種水火互生的神秘現象,那份誕生于炙熱烈焰中的柔潤自然、清凈淳樸,宛若涅槃重生,讓人似能瞥見宇宙誕生那一瞬之不可思議的奇偉力量。

我入選2019年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陶藝展的作品《和光·墨衍》,在形式上采用了具有規整禮器形制的玉璧和玉玦造型,象征中國儒家禮敬天地的人文精神,而其通過煙熏火燎形成之如水墨氤氳的表面,具有道家自然天成的審美意味,二者合二為一,正是中國美學“天人合一”之精神內核與中國人“外儒內道”之存在狀態的當代彰顯。為其取名“和光”,因其雖誕生于煙火,卻氣質溫潤、謙遜不爭,如冰似玉、和光在內;又名“墨衍”,因這組具有水墨暈感的作品似波動的漣漪從中間向四周擴散衍生,正暗合中華文明萬年激蕩不息的傳承;而作品表面用金繕工藝制作之跳躍的金線,仿佛水面上粼粼的波光,隱喻著中華文明內在恒久發光的品質。

2021年我又開始創作《戈璧》系列作品。玉璧這種在古代中國認為具有通天地之神性的器物形式,在我的理解中既象征著周而復始的“道”、浩瀚無垠的宇宙與生命的起源,也代表著智慧、形而上的沉思和無限的創造力,同時還喻示著和平、女性、圓滿和生生不息;而青銅戈的形式則象征著無上的權力、世俗的力量,喻示著征伐、破壞和毀滅的鋒芒,同時也代表著男性、堅韌的毅力和中流砥柱般的脊梁。當將經由煙火再造重生的“戈”和“璧”組合在一起之時,就以相反相成、剛柔并濟且映射古今的方式,凸顯出人類文明中始終存在的對立沖突與交流融合,從而賦予這些作品由多種自然與文明力量激蕩交融形成之復雜多元的涵義。

在我入選2021年第三屆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大展的作品《戈璧·寓言》中,被烽火狼煙浸染的雙戈,如雙翼一般托起中間似旭日一樣升起的玉璧,璧上如穿透重重烏云包圍傾瀉流溢而出的燦爛光色,與那些躍動的金線一起揭示出自然或歷史之毀滅與重生、破壞和再造的不朽力量。該作品正是以這樣一種戈與璧之相反相成、富于意味的組合形式,以熏燒形成之似烽火繚繞的色彩與光影流變的獨特表面,揭示出“戈”所代表的“戰爭”與“璧”所象征的“和平”之矛盾復雜的雙生關系,并隱喻著“戰爭與和平”“瞬息與永恒”“過去與未來”等關乎人類命運的恒久主題,從而賦予這兩種中國古代禮器以跨越時空的新意義。

《戈璧·關山月》作品則通過獨特的熏燒技術,為兩塊“古戈”染上斑駁暈染的藍、紫、黑、紅色,渲染出烽火連天、狼煙四起之感,隱喻戰爭的殘酷和慘烈;而兩戈相對之處,卻出現如遠山山坳一樣優美的曲線,托起一輪冉冉上升的“明月”,構成一幅重重關山之上明月初升的美好畫面。這輪“明月”既有絢爛如大漠玫瑰般的紫紅色,又有深沉如巖石般的濃重墨色,還有宛若山巒之上遙遠夜空的淡雅灰色。在此,“戈”與“璧”的形式具有了雙重寓意,既有其自身作為禮器和武器的意味,又以其新的組合形式融入了“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滄桑意境,將激蕩的戰火烽煙與寧靜的山巒月色并置,形成一幅既沖突又和諧的畫面,而其上跳躍的金線仿佛劃過天際的閃電,似乎正在打破這份特別的安寧和平靜。正是基于這多重形式和意義的復合,令這輪優雅平靜卻富于陰晴變化的“明月”似能穿越時空、照耀古今,勾起對浩瀚宇宙和蒼茫歲月之思憶,折射出富于歷史感的深邃思緒和心境。

我近年來創作的熏燒系列陶藝作品一方面充分體現出“土”與“火”的魅力,彰顯出東方藝術崇尚偶然性和不可預知之美的審美特質,正是通過金、木、水、火、土等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及其相互間復雜的張力關系,令這些作品得以跨越時空,將遠古與當代緊密相連,并喚醒生命的內在之力。另一方面,我將從遠古時代中華文明造物中獲得的靈感,通過當代創作手法以新的藝術語言將其再次呈現出來,通過相生相克、富于寓意的對立統一形式,發掘出遠古器物形式背后內隱的當代意義,實現了藝術語言和文化涵義的當代創造性轉換。與此同時,我也在試圖展現中華文明“大道流轉、生生不息”的文化內涵與“天人合一、大巧若拙”之美學追求的同時,為其注入當代人文關懷和時代感悟,從而通過與自然物質元素和古今歷史文化的對話,創作出富于深厚中國文化意味并具有當代反思精神的陶藝作品,從形式、色彩到意蘊為作品賦予鮮明獨特的當代東方氣質。

猜你喜歡
中華文明煙火陶藝
煙火氣
那抹熟悉的煙火氣
漢字三千年
人類挑戰自然的傳說
Fun in Spring Festival
說算籌
飄飛的煙火
俄羅斯漢學研究400年:與中華文明對話
進入后現代陶藝
當代陶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