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安源支部的創建和發展

2022-04-21 14:14黃領
黨史文苑 2022年3期
關鍵詞:路礦李立三安源

黃領

安源擁有厚重而獨特的紅色文化,特別是安源創造的歷史功績和孕育形成的安源精神,吸引了全國眾多的專家和學者挖掘與研究安源的歷史。中共安源支部創建于1922年,是中國產業工人中第一個黨組織。在紀念中共安源支部創建100周年之際,詳細敘述安源黨組織的創建和蓬勃發展革命歷程,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黨團組織的創建

為解決漢陽鐵廠冶煉的煤焦供應不足和質量不穩的問題,1898年3月22日,漢冶萍公司在安源創辦“萍鄉等處煤礦總局”。次年1月,動工修建萍潭鐵路(后改萍株鐵路、株萍鐵路),用以外運安源煤焦。萍鄉煤礦與株萍鐵路合稱安源路礦,安源路礦兩局發展迅速,人數最多時聚集產業工人17000余人,在中國近代工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被譽為“江南煤都”“小南京”,獲有中國煤礦“北有開平,南有萍鄉”之美譽。萍鄉煤礦以其豐富的資源、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設備、質優價廉的煤焦、蓬勃發展的形勢而蜚聲中外,被譽為中國人自辦的“第一之實業”“東亞有數之大煤礦”。

1921年10月下旬,中共一大代表、湖南支部書記毛澤東懷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肩負中共一大“成立產業工會”、開展“工人運動”的任務,以走親訪友的名義第一次到安源調查研究,開始引導安源革命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結合,親自點燃安源的革命火種,“于是要求解放之念,在此少數工友之心中,乃如雨后春筍,勃然怒放”。同年12月中旬,共產黨員毛澤東、李立三攜湖南勞工會干事張理全、青年團團員宋友生乘火車到安源考察,住在老后街劉和盛飯店。這家飯店設施簡陋,價錢便宜,是安源工人的聚集處。在安源期間,他們白天到八方井、鍋爐房等處走訪考察,晚上邀請部分工人在飯店座談,毛澤東提議創辦安源路礦工人子弟學校和工人補習學校,組建工人自己的革命團體,并親自命名為“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制定適合安源革命的方針策略,“漸談及工人受痛苦受壓迫及有組織團體之必要等情,于是大得工友歡迎”。

不久,中共湖南支部和毛澤東派李立三來安源主持工作,這時安源的活動經費主要來源于湖南支部。李立三到安源后,首先“以辦平民教育的名義”入手,獲得萍鄉縣知事公署核準立案并予以保護的合法身份。在辦安源路礦工人子弟學校的過程中,他以訪問學生家長的名義,廣泛接觸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發現和訓練工人“當中的優秀分子”,很快發展一批先進青年工人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并于1921年12月成立由8名團員組成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安源支部,這是江西省第一個團組織,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17個團組織之一。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專門設有“工人學?!币还?,其中規定“工人學校是組織產業工會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工人學校應逐漸變成工人政黨的中心機構”。根據這一決議和毛澤東的指示,李立三在安源工人和青年團員的幫助下,于1922年1月創辦了安源路礦工人補習學校(又稱工人夜校),“學校的基本方針是提高工人的覺悟,使他們認識到成立工會的必要”。白天上工人子弟課,晚上上工人夜校課,宣傳馬列主義,講述工人團結道理,灌輸革命真理,啟發工人覺悟。夜校的創辦,為安源革命斗爭的興盛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夜校開辦后不久,李立三便著手在工人中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他發現8名團員中有4人思想積極進步、政治覺悟較高,于是找他們逐一談話,向他們講述和傳播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宗旨、性質和任務等知識,并進行黨的紀律教育,重點培養和發展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教育和實踐考察,李立三認為安源建黨條件已成熟。1922年2月,李立三與共產黨員蔡增準帶領這四人到安源小山坡下的株萍鐵路安源火車房一房間里,秘密舉行入黨儀式,大家排成隊,李立三作為入黨介紹人,把紅紙做成的黨旗掛在墻上,嚴肅地說:“這是中國共產黨黨旗。紅色象征革命,上面有斧頭、鐮刀,斧頭代表工人,鐮刀代表農民,它標志著工人和農民團結一心,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F在,我們向黨宣誓?!贝蠹遗e起右手,向黨宣誓:“努力革命、遵守黨紀、犧牲個人、永不叛黨?!敝袊伯a黨的入黨誓詞并不是從建黨之日就有,當時只要承認黨的綱領,并有一人介紹,經審查即可入黨。安源的入黨誓詞十分規范、簡明扼要,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史料記載、較早的入黨誓詞,比1931年1月25日共產黨員賀頁朵保存的“犧牲個人,嚴守秘密,階級斗爭,努力革命,服從黨紀,永不叛黨”24字入黨誓詞早9年,它見證了安源革命志士從建黨之日起就十分注重嚴守秘密、服從紀律,對黨忠貞不渝、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入黨儀式后,吸收4名先進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由6人組成的中國共產黨安源支部委員會,簡稱中共安源支部,它不僅是江西省最早的黨組織,更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產業工人中最早的黨組織,隸屬中共湖南支部,黨員有李立三、蔡增準、周鏡泉、朱少連、朱錦棠、李滌生6人,管轄地區為安源礦區。會上朱少連提議,由李立三任支部書記,大家一致贊成,并把安源火車房作為中共安源支部經常開展革命活動的場所。中共安源支部的誕生,標志著安源革命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安源黨組織的領導下,青年團員、黨員和一批思想先進的工人紛紛加入籌建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工作中。通過召開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三次籌備會和獲得萍鄉縣知事公署核準備案后,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舉行部員大會并游行,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向社會各界正式宣告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即工會)成立,宣讀俱樂部總章和部員公約,選舉李立三為主任,朱少連為副主任。成立之初,“俱樂部對外宣傳之宗旨,僅為”“聯絡感情,涵養德性”,4個月后罷工前,才正式“向工友明白宣告:俱樂部之宗旨,為保護工人的利益,減除工人的壓迫與痛苦”。至此,在湖南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安源黨團、工會組織得到進一步發展,安源工人逐漸團結起來,革命力量不斷壯大,初步形成了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以團組織為黨的助手,以工會為公開組織形式的產業工人革命大軍,安源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而嶄新的姿態走上中國革命舞臺。

黨組織的發展繁榮

1922年5月底,在中共湖南支部的基礎上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成立,毛澤東任書記,何叔衡、易禮容、李立三、郭亮為委員,中共安源支部隸屬中共湘區執委;6月中共中央計劃“多收工人黨員,務求居全數一半以上”。于是,中共安源支部和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果斷抓住有利機會,有計劃、有步驟地將安源路礦工人組織起來,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在中共二大召開前夕,安源黨員“發展到約10人”。同年8月,根據中共二大黨章規定,中共安源支部改為中共安源地方支部,李立三任書記,隸屬中共湘區執委,下轄若干個組,到9月罷工前夕,“有黨員10余人”。中共二大各項決議,特別是《關于工會運動與共產黨的決議案》的基本精神,對安源革命斗爭產生了積極影響,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該決議案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特別是產業工人運動的意義,指出要“切實研究工人運動的現狀,集中、擴大和正當指揮這種運動,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任務”。9月7日晚,毛澤東到安源牛角坡共產黨員周鏡泉家召開安源黨組織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朱少連、蔣先云、蔡增準、周鏡泉、李滌生、朱錦棠、楊慶仁、楊慶興等10余人,會議討論當前的形勢和對策,決定立即組織安源路礦兩局全體工人罷工。于是,在中共安源地方支部的堅強領導下,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組織和發動以“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為罷工斗爭口號的“聞名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并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斗爭,提高了黨組織在工人群眾中的威信”。罷工勝利后,安源黨團、俱樂部組織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同年11月,中共安源地方支部、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派蔣先云等赴湖南水口山鉛鋅礦開展工人運動,先后成立水口山工人俱樂部、中共水口山支部,蔣先云任支部書記、俱樂部主任。到年底,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部員發展到13000多人,團員發展到90人,一批工人骨干經過斗爭的洗禮和鍛煉,被安源黨組織吸收為共產黨員,黨員有20余人。

隨著黨員隊伍的發展壯大,1923年春,中共安源地方支部根據黨章規定,選舉產生執行委員會,成立中共安源地方執行委員會,簡稱中共安源地委,李立三任書記,下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機關組、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組(組長林育英)、萍鄉煤礦隆內組(組長劉昌炎)、萍鄉煤礦隆外組、湘東永和煤礦組、株洲轉運局組、湖南水口山鉛鋅礦組等,活動地區分布在安源礦區、紫家沖、湘東、株洲鐵路全線、常寧等地。同年4月下旬,李立三調離安源,5月朱少連任書記,林育英、黃靜源等為委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前夕,安源黨組織有黨員約30人;8月發展到40人,占全國黨員總數420人的近1/10;11月“同志增加者……安源二十余人”,安源黨員“增加到六十人,組織方面比較有進步,小組會議除俱樂部一組因工作太忙,難于按期開會外,其他各組,都能按時開會。月費去年八月以后亦能按時繳納”;12月23日,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株洲分部主任黃靜源在株洲培養發展袁文俊、譚明德、王福生、張桂秋、易茂林、汪泉益6名黨員加入中國共產黨,建立株洲境內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株洲轉運局支部,隸屬中共安源地委,為第七黨支部,黃靜源任書記。1924年由陳潭秋介紹入黨的李延瑞由原來的工人學校調到中共安源地委從事組織工作;8月中共安源地委改組,寧迪卿任書記,黃靜源等為委員,下設黨小組,黨員發展到85人;9月12日,中共安源地委發展易春庭、汪先宗、汪洪勛、汪興堂、汪春華5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們在八迭鄉開展農民運動,發動平糶斗爭,發展一批黨員,成立中共八迭鄉支部,易春庭任書記,隸屬中共安源地委,為第八支部,是湖南農村最早的黨支部之一;10月留學蘇聯的汪澤楷任中共安源地委書記,留學蘇聯的任岳任委員、組織部部長;11月汪澤楷到醴陵開展工作,逐步在醴陵縣立中學、開元中學、女子中學發展10名黨員,在此基礎上建立中共醴陵支部,李石溪任書記,隸屬中共安源地委。

中共安源地委重組后,立即按照1924年8月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宣傳部部長惲代英巡視安源團組織工作的要求,開展黨團分化工作,至12月140余名超齡團員轉為中共黨員,安源黨員發展到198人。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開前夕,安源黨員發展到約200人,占全國黨員總數994人的1/5,中共安源地委成為中共四大前夕全國組織規模最大、產業工人最多的地方黨組織。因安源黨組織在全國的重大影響和特殊地位,這時的安源成為中共中央的工作重點區域之一。

中共四大后,1925年2月安源黨組織改為中共安源地方黨部,“安地現有工人同志一百七十八人”(僅為工人黨員),其領導機關仍稱中共安源地方執行委員會;6月,被中共安源地委派往韶山開展農民運動的毛福軒,發展毛新梅、李耿侯、鐘志申、龐叔侃4名黨員,成立中共韶山支部,毛福軒任書記;8月,下轄黨組織由小組改為支部,下轄組織有中共安源地委黨校支部、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機關支部、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支部、萍鄉煤礦隆內支部(書記劉昌炎)、萍鄉煤礦隆外支部、湘東永和煤礦支部、東橋支部、株萍轉運局支部、八迭鄉支部、醴陵支部、湖南水口山鉛鋅礦支部、韶山支部等10多個,活動地區擴展到安源路礦、紫家沖、湘東、萍鄉城鄉、醴陵縣城、株洲鐵路全線、八迭鄉、韶山、常寧等地;9月,安源地委黨員“增加到約230名”,同月安源發生九月慘案,中共安源地委慘遭破壞,工作停頓;11月中共湘區執委改為中共湖南區執委,李維漢任書記。1926年2月,經過黨員、工會干部努力,中共安源地委組織活動恢復,劉昌炎任書記,隸屬中共湖南區執委。中共安源地委活動廣泛,派人深入各地傳播革命真理,發展新的黨組織。同年春,將萍鄉中學學生中一部分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成立中共萍鄉支部,鐘邦武任書記(10月改為萍鄉特別支部,陳赤任書記);4月,安源黨員袁德生、趙國城分別被派往株萍鐵路沿線、衡山岳北開展農民運動和發展黨組織,袁德生發展王開明、楊潤芝、晏方賢等6人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立萍鄉農村第一個黨支部——老關支部,張連瑞任書記,這是萍鄉農村最早的一批黨員,趙國城創建中共衡山縣岳北支部,任書記;5月至9月間,楊駿、朱少連、周懷德、石作珍分別當選為中共安源地委委員。此時的安源黨組織有支部20多個,分布在安源路礦、紫家沖、湘東、街市、學校、老關、醴陵、萍鄉全縣城鄉、株洲鐵路全線、八迭鄉、韶山、常寧、衡山岳北等地,并組織人員深入湘贛兩省開展如火如荼的農民運動,被漢口《民國日報》評價為“萍鄉安源黨務及工農運動,極形發達,素稱江西之冠”。

1927年中共五大后,中共湖南區執委改為中共湖南省委員會;7月初,中共安源地委奉命改組為中共安源特區委,隸屬中共湖南省委,下有支部約30個,“共有黨員600名左右”。八七會議后,中共安源特區委奉命改組為中共安源市委,蔡以忱任書記,楊駿、寧迪卿、廖保庭為委員,下有“區委三個”(紫家沖等)、“直轄支部十七個”,“支部已劃分小組,分別召集小組會,除第四支部外,大概尚好”,共有黨員“同志約計七百人”,其中安源礦區黨員有549人;8月,組建新的黨組織——中共株洲區委,陳永清任書記,朱少連任工運、宣傳委員。同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爆發,安源黨團組織動員1000余名安源工人參加起義,其中有400多名青年團員,組建以安源工人糾察隊、萍鄉煤礦礦警隊為主力2000余人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在黨代表蔡以忱、團長王新亞的帶領下,第二團先后攻萍鄉、克老關、打醴陵、戰瀏陽、會師文家市、激戰山口巖,血戰幾百里……安源工人始終以一個領導者和戰斗者的身份沖鋒陷陣,浴血奮戰,上演了一場新型人民軍隊最為壯觀的歷史活劇,成為秋收起義中的“領導者和先鋒”。起義后,安源黨員“此次在瀏、醴一帶死傷失業者,將近百人外,并失散若干”,中共安源市委工作停頓1個月左右;9月底,江華被中共湖南省委派到安源,任中共安源市委秘書,負責宣傳教育工作;10月,湖南省委派向鈞到安源,組建中共安源臨時市委,所屬3個區委恢復兩個,17個直屬支部恢復16個,共有黨員約600人;11月,向鈞被調回中共湖南省委工作,李運鈞奉調到安源召開臨時市委擴大會議,選舉委員和候補委員共11人,正式組建中共安源市委,郭炳坤任書記;12月5日,中共安源市委改組,選舉郭炳坤(書記)、廖保庭(常委、組織部部長)、顏南山(常委、軍事部部長)、李運鈞(宣傳部部長)、張碧池(工人部部長)、鄧貞謙(湘關區委書記)、王德甫、汪帛海、譚道云9人為委員,王瑞德、袁曉祥、羅桂生等5人為候補委員,組成新的市委;12月11日,遵照中共湖南省委關于奪取全省政權的部署,安源市委領導工農發動萍安總暴動,郭炳坤等4人不幸犧牲,廖保庭接任書記。次年2月,中共安源市委改組,廖保庭任書記,易禮容參加改組后的市委工作一月余,下屬組織有1個總支,上栗、湘關(湘東和老關)、蓮花、蘆宣(蘆溪和宣風)4個區委,共有黨員700多人,隸屬中共湘東特委(書記滕代遠)。

黨組織的轉隸

1928年3月中旬,中共安源市委改為中共萍鄉縣委,管轄原市委所屬區委和支部,隸屬關系不變;5月,恢復中共安源市委,與萍鄉縣委同屬中共湘東特委,袁文卿任市委書記,盛得親任市委軍事委員,管轄安源路礦,彭商人任縣委書記,管轄路礦以外全縣城鄉;8月中旬,湖南軍閥何鍵率軍隊襲擊安源,駐安源的中共湖南省委、湘東特委、安源市委、萍鄉縣委等9個黨的機關遭破壞,黨的許多重要干部被捕犧牲,安源市委、萍鄉縣委等一度停頓,共產黨員艾春發、陳功佩、張德勝等臨危不懼,開展游擊活動,狠狠打擊敵人。1929年2月,中共湖南省委派人恢復安源和萍鄉黨組織,安源僅有黨員6人,萍鄉有8人;9月,湖南省委派黎兆寅到安源主持工作,黨員恢復到10余人,分3個黨小組,另有數十名黨員未與黨組織取得聯系;10月,安源市委所屬安源礦區的黨支部恢復到3個,共有黨小組8個,黨員約40人,市委加緊恢復萍鄉城鎮和農村的黨組織。1930年年初,中共安源市委改為中共安源特別區委,直屬中共湖南省委;3月,安源黨組織蓬勃發展,管轄安源路礦、萍鄉縣白區、醴陵、株洲等地黨組織,其中安源有10個黨支部、黨員48人,醴陵有35個黨支部、黨員220余人;同年春,中共萍鄉縣委恢復,相繼發展南溪區委、新安區委、大安區委、上埠區委、萍北五區區委、萍北六區區委、萍北七區區委7個區委,30余個支部;8月至10月,萍鄉、醴陵、株洲黨組織從中共安源特別區委劃出,各自成立縣委,同屬中共湘東特委,是年紅軍三次到安源擴軍,安源特別區委大部分同志參加紅軍,安源特別區委只管安源礦區,僅剩4個支部、54名黨員。1931年3月,僅有7個支部,30多名黨員。1932年7月,安源僅剩1個支部。隨后,安源煤礦生產蕭條,安源革命斗爭中止,安源黨組織隨之消失。1934年7月,萍鄉、蓮花、安福合并成立蓮安萍中心縣委,石堅任書記。1935年年底,萍鄉、宜春、安福成立萍宜安中心縣委,周道益任書記。1936年10月,原萍鄉煤礦工人何德彪任中共攸醴萍中心縣委組織部部長,先后赴醴陵南鄉、攸縣泊田一帶恢復和發展地下黨組織。1937年11月,何德彪任中共攸醴萍中心縣委書記。安源黨組織從1922年2月成立開始,一直由湖南黨組織領導,直到1938年才移交給中共江西省委領導。

安源黨組織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和特殊地位。正因為如此,株萍鐵路工人朱少連作為安源黨組織代表赴廣州出席中共三大,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后來他又出席中共五大;萍鄉煤礦工人朱錦棠作為安源黨組織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共四大,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后來他又出席中共五大;萍礦工人胡德榮作為安源黨組織代表和原安源工人或干部劉義、蔡樹藩、陳永清、湯正清、丁繼盛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參加黨代會的安源工人黨員還有中共七大代表楊得志、晏福生、韓偉、吳烈,中共七大候補代表余益元……從中共三大到中共七大、從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到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從全國鐵路工人第一次至第四次代表大會……處處都有安源代表的身影。

安源黨組織在發展黨的堡壘、強化黨的建設、加強宣傳教育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及奮斗、拼搏、開拓、互助、自治精神,促使安源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從而引起黨團中央對安源革命工作的高度重視,為中國革命早期的探索及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提供了豐富寶貴的經驗?!?/p>

基金項目:2018年度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移民、地方社會與中共革命——以江西省萍鄉縣為例”(編號:2018LS10)。

責任編輯 / 馬永義

猜你喜歡
路礦李立三安源
紅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歲月靜好,安源
安源紅
愛在安源山
安源路礦工人證章:凝聚組織和團結的力量
李立三活著被開三次追悼會
李立三活著被開三次追悼會
焦作路礦學堂創辦時間考論及其他
李立三三次追悼會之謎
安源工人運動時期的革命斗爭文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