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堆發掘現場的年輕人

2022-05-03 00:07潘軒
意林彩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銅鼓考古學考古

潘軒

土里露出一只青銅材質的尖角。蒙萌趴伏在升降臺上,用竹扦一點點蹭去尖角周邊的泥。蹭下來的泥團被謹慎地裝入透明的采樣袋中。袋子表面,編號、時間和具體地層細致標好。三星堆開掘現場,溫度恒定地控制在15攝氏度。為了避免土樣污染,蒙萌穿著統一的白色醫用防護服。不透氣。四肢因為長久的臥伏而僵硬、酸痛。

過去兩個月,她手里那把兩指長、半指寬的挖掘用竹扦,從四川廣漢留下21世紀人類活動痕跡的地表,一直挖到六七米深處、埋藏著古蜀文明遺物的深土層。7號坑自上而下分層明晰:先是表面土層,往下是象牙層,最深處則是器物層。蒙萌所在的發掘組笑稱自己是“象牙突擊隊”,7號坑出土了約兩百根象牙,他們就重復了兩百次“噴水、保濕,再用塑料覆蓋”的保護流程。

到了器物層,蒙萌隱隱有些興奮。順著尖角往上,兩縷頭發呈Y字形交疊,蜿蜒而上?!笆羌嚆~人像”,半臂長的人像有著典型的三星堆縱目。這是2021年7月,四川進入盛夏。距1986年三星堆挖掘1號坑、2號坑35年之后,媒體把長槍短炮聚焦到形制各異的青銅器和年輕一輩考古人身上。

與媒體的熱情互為背景的是,在中國任何一所大學里,考古學都難稱熱門之選。來到三星堆參與挖掘的年輕人,在過往人生中或多或少面臨“抉擇”時刻:比如,剛進入這個“冷板凳”學科時,面臨的問題是要不要留下來。然后來到考古田野實習這道“分水嶺”,考古工地條件艱苦,重復性的挖掘不斷磨損人的脊椎和精神,一部分人選擇離開。臨到畢業的關口,考古所與博物館提供的崗位有限,薪水也微薄,更現實的問題出現了:真的要將余生和“考古”深度綁定嗎?

選擇“為愛發電”

蒙萌是四川大學文博專業的研一學生。她每天早上8點到崗工作,中午12點半左右收工,下午2點再開始工作到晚上6點?!坝袝r候要配合直播,趕進度還要加班?!泵擅葻o疑是交上了好運:第一次下考古現場,就碰上三星堆這樣的“世紀考古大發掘”。

蒙萌是甘肅人,看了“敦煌女兒”樊錦詩的傳記《我心歸處是敦煌》后,一下子被考古專業感召了。綜藝節目《國家寶藏》里的一幕也讓她印象深刻:秦始皇兵馬俑的攝影師站在臺上,哽咽著說,拍攝文物就像在和古人對話。她說,來到三星堆的年輕人,多數是因“為愛發電”而選擇了考古專業。

1990年出生的徐斐宏是上海大學歷史系講師,在考古學科浸淫了12年。2008年考入北大心理學系后,他選擇在次年降級轉專業到考古文博學院?,F在回顧這個選擇,徐斐宏笑稱有些“無厘頭”,當年,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不少學生都鬧著要往外系轉,他則純粹出于興趣,轉入了這個冷門學科。

大三上學期,學院組織去田野考古實習。對考古專業的高年級學生來說,這往往是一道分水嶺??脊殴さ卮蠖嗟靥幤?,真正要“面朝黃土背朝天”,和“燈紅酒綠”的城市生活一點都挨不上邊。田野考古結束,一些人對考古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選擇改換賽道。

徐斐宏是選擇留下來的那一批。他說,可能人本質上是有挖東西的沖動的,自己也樂在其中。他形容自己是一個相對理性的人,在考古現場幾乎沒有碰到過那種充滿戲劇性的感性時刻,但聊起大三時自己在周公廟田野實習,如何“清楚地挖出了二十多個灰坑”,語氣里有掩飾不住的成就感。選擇這個“離錢很遠的行業”

韓長君剛來三星堆時,就被滿坑滿谷的文物“震撼了”。發掘接近尾聲,坑里一點點變空,她感到悵然。韓長君是上海大學考古方向的博士,碩士念的是藝術史。她說,博士轉到考古學是為了消除做藝術史研究時,不懂考古知識所帶來的壁壘:“以墓葬為例,美術史的研究大多自墓葬壁畫和陪葬品而始,田野考古的過程能讓人更清晰地理解所研究的物品放置在什么樣的情境中,和其他物品的空間關系等,進而擴大自己的研究視野?!?/p>

韓長君對考古的一次認知啟蒙來自導師徐堅的論文《跨越邊界:銅鼓民族考古學的三個范式》。在論文里,徐堅談到,漢人對廣西一帶出土的文物“銅鼓”長期存在著認知誤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漢人認為“銅鼓”是一種樂器或者響器。但在它的使用者——“非華夏族裔”的西南土著使用“銅鼓”時的種種場景里,“樂器并不是它的主要功能”。直到中國民族考古學的開創者汪寧生提出觀點:“銅鼓”是夸富宴上的一種財富象征。

“它非常容易讓人聯想到現代社會的很多東西?!表n長君說,當一件物品極盡精美時,并不一定代表民間工藝發展得有多好,功能性有多強,“它可能僅僅是在炫耀:‘我’這個所有者,有錢。進而提升社會威望”。

但考古是一個在生活中離錢很遠的行業。韓長君讀博前,做過一段時間藝術展覽相關的工作。轉學考古后,身邊出現了一些不解的聲音:“藝術市場很賺錢,你為什么要來學這個?”但那個“銅鼓”一下子讓她抓住了考古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現代人對于文物功能的理解常常是“動態”的,有時走入了誤區,但考古學追求的,永遠是對文物、古代社會形成“更準確、更精進的認知”。

談及畢業打算,韓長君表示“很淡然”??脊艑I的畢業生對口的崗位有限,去考古研究所算是對口,去文博單位則算“小轉行”。

2020年夏天,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鐘芳蓉選擇了北大考古專業。這個選擇一度遭網友質疑:“找工作的時候就傻眼了”“考古,沒有‘錢途’”。

徐斐宏曾在央廣錄一個節目時碰到鐘芳蓉。徐斐宏對鐘芳蓉說,哪怕之后覺得考古不再適合自己,想轉行了,也不要理會“非議”,自由地做出選擇。

“鐘芳蓉(選擇學考古)最后能成為一個新聞,還是(說明)我們這個學科處在一種不被理解的狀態。它的語境就是覺得鐘芳蓉做的這個選擇是個很奇怪的選擇,甚至是非理性的一個選擇?!?/p>

那怎么辦呢?“(外面)說就說唄。(你)學就學唄?!?/p>

(孟得摘自微信公眾號“南方周末”圖/陳明貴)

猜你喜歡
銅鼓考古學考古
考古學未來的威脅與挑戰
十大考古發現
考古出乎意料的幾件事
考古簡史
漢代嶺南考古學特征拾零
《熬波圖》煮鹽盤鐵的考古學探索
中國考古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考古”測一測
廣西銅鼓的演奏形態特征研究
廣西銅鼓千年歷史的歡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