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豬養殖生產中常見細菌性疾病的防治

2022-05-05 02:02龍木措
中國動物保健 2022年1期
關鍵詞:豬丹毒病原學細菌性

龍木措

摘要 豬群細菌性疾病的發生是阻礙當前生豬養殖發展的制約性因素之一,為減少該類疾病的發生,列舉了在生產養殖中常見的細菌性傳染病,對常見疫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以及防治方法展開論述,并提出了綜合性的防治措施,以期為生產一線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 豬;細菌性;疾病防治

隨著畜牧業結構不斷調整與改革,我國生豬養殖業得到了合 理有序的發展,各省市的養豬業朝著集約化、標準化和融合化方向 發展,生豬養殖數量進一步得到提升。但在生豬養殖生產中,豬群 疫病的發生是阻礙當前生豬養殖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豬的細菌性疾病時有發生,病情也較為復雜。因此,摸清生豬養殖生產中常見細菌性疾病的病原學特征、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等對于豬群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1 常見細菌性疾病概述

1.1 豬丹毒

1)病原學 本病的病原為紅斑丹毒絲菌,是一種纖細的小桿菌,革蘭氏陽性,不運動,也不產生芽孢,有莢膜。該菌在 2%甲醛溶液、1%碳酸氫鈉溶液中會很快死亡,但在 0.5%石炭酸溶液中會存活 99d,對熱和光較為敏感,70℃經 5~15min 可被完全殺死。

2)流行病學 不同年齡、不同日齡的豬均會感染本病,尤其是架 子豬較為多發。在豬群中健康帶菌現象較為普遍,當其受多種因素影響而致使抵抗力降低或細菌的毒力突然增強時,可引起內源性感染發病,病豬和帶菌豬是本病主要的傳染源,主要經消化道傳播,呈地方流行性,但以氣候炎熱、多雨的季節較為多發[1]。

3)臨床癥狀 病豬體溫上升至 42℃以上呈稽留熱,虛弱,常臥 地不起,飲水和食欲明顯降低;前期糞便干硬呈栗子狀,后期發生腹瀉;發病后的 1~3d,在胸、腹、背、肩、四肢外側等部位皮膚出現 大小不等的疹塊,突出于皮膚表面;慢性型的患豬還可發生漿液性 纖維素性關節炎,心內膜炎和皮膚壞死等癥狀。

4)防控 發病初期可在患豬的皮下或耳靜脈注射豬丹毒高免血清,效果較好。在發病后的 24~36h 內用抗生素治療也具有良好的效果,首選藥物為青霉素。對于該病的預防,可使用豬丹毒滅活苗、 豬丹毒弱毒活疫苗、豬丹毒 - 豬肺疫 - 豬瘟三聯活疫苗等類型疫苗 進行皮下注射接種免疫。

1.2 豬梭菌性腸炎

本病是由 C 型或 A 型的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 1 周齡內的仔豬高度致死性的腸毒血癥[2]。

1)病原學 產氣莢膜梭菌為革蘭氏陽性菌、有莢膜、芽孢。對外界抵抗力較強,80℃經 15~30min、100℃經 5min 可將其殺死。

2)流行病學本病主要侵害 1~3 日齡仔豬,主要經口感染,初生仔豬通過吮奶或吞入被病原污染的飼料或飲水而遭受感染發病,發病 率最高可到 100%,病死率在 20%~70%,豬場一旦發生,不易清除。

3)臨床癥狀 仔豬排出含有灰色組織碎片的紅褐色液狀稀糞, 日漸消瘦和虛弱,持續性腹瀉,一般在 3~5d 即可死亡。

4)防控 本病發病急,傳播迅速,病程較短,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對受威脅豬群口服抗生素或注射豬紅痢血清可作為緊急預防。目前預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給妊娠母豬注射 A、C 型產 氣莢膜梭菌氫氧化鋁滅活苗或仔豬紅痢滅活疫苗[3]。

1.3 豬支原體肺炎

本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豬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臨 床上以咳嗽和氣喘為主要癥狀,病理特征是肺的尖葉、心葉和膈葉 前緣呈肉樣或蝦肉樣實變[4]。

1)病原學 豬肺炎支原體無細胞壁,革蘭氏陰性菌,對自然環境 抵抗力不強,在圈舍內一般在 2~3d 失活,對青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敏感,常用的消毒劑均可將其殺滅。

2)流行病學 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均可感染本病,但乳豬 和斷乳仔豬易感性最高,發病率和死亡率也較高。病豬和帶菌豬是 本病的傳染源,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帶病母豬傳染給仔豬,病豬在臨 床癥狀消失后,在相當長時間內不斷排菌,感染健康豬。傳播方式 為病豬與健康豬直接接觸,或通過飛沫傳播[5]。

3)臨床癥狀 患病豬病初精神萎靡不振,頭下垂,呼吸次數增 加,呈明顯腹式呼吸,咳嗽次數少而低沉,有時也會發生痙攣性咳 嗽,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食欲飲欲減退,病期較長的仔豬身 體消瘦衰弱,生長發育停滯。

4)防控 對于發病豬可選用土霉素、青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 素等藥物進行治療,拌料或注射都可使用。預防本病可使用弱毒苗 或滅活苗進行免疫接種。

1.4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本病是由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引起豬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形成“淚斑”。

1)病原學 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呈兩極染色,有鞭毛,需氧。

2)流行病學 不同品種、不同日齡的豬均可感染本病,但以仔豬的易感性最高。病豬和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傳播方式為飛 沫傳播,主要經消化道感染[6]。

3)臨床癥狀 患病豬早期表現為鼻炎、打噴嚏、流鼻涕和呼吸困 難,鼻液為漿液、黏液膿性滲出物,病豬常因鼻炎刺激黏膜而表現不安,出現搖頭、拱地等癥狀,繼而出現鼻甲骨萎縮,致使鼻梁和面 部變形為本病的特征性臨床癥狀。

4)防控 臨床上可通過控制母仔鏈傳染,在母豬妊娠后的最后 1 個月內給予預防性藥物,可選用磺胺嘧啶和土霉素;預防可使用滅活苗進行免疫接種。

2 綜合防治措施

2.1 提高飼養管理水平

對生豬按照生理生長階段做好分群飼養,注意掌握合理的飼 養密度,保證圈舍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和通風,注意初生仔豬的護 理。圈舍內外要定期消毒,對于堆積的糞便要及時清理,不可隨意 丟棄或堆積。要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引進的種豬要嚴格進行隔離檢查,確保沒病后方可混群飼養。

2.2 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迄今為止,疫苗免疫接種是預防豬細菌性疾病發生的最有效 手段,要有針對地選擇疫苗對仔豬、妊娠母豬、種豬做好免疫接種 工作。要選擇來源可靠的疫苗,按照說明的劑量和方法進行科學有 效的操作。對于接種后的豬要定期開展抗體效價監測,對于抗體不 足的豬及時進行二次免疫。

2.3 加強喂養管理

對于不同生理階段的豬,要有序、合理地在飼料中加入適宜的酶 制劑、酸制劑、中草藥制劑,提高生豬的機體免疫力。尤其對于仔豬和架子豬,要將蛋白質飼料、維生素飼料、能量飼料進行合理的搭配,滿 足正常的生長發育需求。禁止飼喂發霉、變質、冰凍的飼料,以避免影響豬的腸道功能,降低豬的免疫力,還要定期做好驅蟲工作。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生豬養殖生產中細菌性疾病是較為多見的,且類 型多樣,病情發展也較為復雜。在生產養殖中一定要樹立“養防結 合,防重于治”的意思,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從 提高飼養管理、做好免疫接種等方面做好生豬的疫病防范。

參考文獻:

[1] 楊宏巖.豬丹毒診斷與治療的探究[J].飼料博覽,2021(1):86-87.

[2] 翟慶賀, 臧傳佼. 豬群常見細菌性疾病的防控 [J]. 北方牧業,2020(15):21+24.

[3] 肖勝南,楊龍峰.仔豬常見細菌性腹瀉病的防治[J].養殖與飼料,2019(10):73-74.

[4] 曾輝. 仔豬常見細菌性腹瀉的臨床癥狀和防控措施 [J]. 現代畜牧科技,2021(7):88-89.

[5] 魯慶泉. 豬常見細菌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J]. 國外畜牧學 (豬與禽),2021,41(2):54-55.

[6] 翟慶賀, 臧傳佼. 豬群常見細菌性疾病的防控 [J]. 北方牧業,2020(15):21+24.

猜你喜歡
豬丹毒病原學細菌性
歷史上那些駭人的細菌性傳染病
視頻宣教結合回授法對肺結核患者病原學陽性率的影響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調查與預防淺談
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調查研究
豬丹毒的鑒定與防治
豬丹毒病的檢疫要點及防控措施分析
淺談豬的疾病防治技術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學狀況分析
老年糖尿病醫院獲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學與危險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