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新技術支持小學書法教學中的圖像識讀

2022-05-05 07:02張玲瓏
江蘇教育·書法教育 2022年4期
關鍵詞:支持新技術

【摘 要】圖像識讀是美術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在整個書法學習和創作過程中的作用同樣重要。書法學習注重讀帖,從中獲取臨摹對象的信息,再進行書寫復制。有時讀帖會借助一些線、形等進行范字范例分析,在這種方法的啟示下,可以運用新技術手段將小學書法教學中的范字范例以圖像識讀的方法展開,以提高觀察的精準度,形成書法學習方法的系統性;同時融匯豐富的知識,強化視覺記憶,大大提升學生的書法學習效率。

【關鍵詞】新技術;支持;小學書法教學;圖像識讀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29-0022-06

【作者簡介】張玲瓏,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劉海粟小學(江蘇常州,213161)教師,高級教師,江蘇省張玲瓏網絡名師工作室(書法)領銜人,常州市美術學科帶頭人。

書法是視覺的藝術,通過墨線筆畫的組合,分割出不同的形狀空間,在黑白對比中,產生風格各異的視覺效果。書法欣賞是在墨線變化和黑白對比的觀察中,運用己有的審美規律和法則,產生視覺審美感受;書法學習是在對墨線組合和變化的分析中,掌握墨線的自身特征和組合關系,通過學習者原有的書法表達經驗,推測表現學習對象的方法,在反復書寫與對照分析后,不斷提升書法審美和書法表現的能力。

書法跟美術一樣,無論是欣賞還是表現,都需要進行視覺圖像識讀,從可視的形象中,讀取各種直觀信息,在文化內涵、審美法則和書法技能的觀照下,再進行抽象組合分析,積累審美欣賞和技法表現的經驗。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新時代,新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不斷迭代、成熟,對書法的教學也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尤其是能解決以往教學中書法圖像識讀難以或無法解決的問題。

一、書法教學中的圖像識讀

首都師范大學尹少淳教授在《尹少淳談美術教育》中說:“美術學科提出了五個核心素養——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而圖像識讀和美術表現的地位是美術學科的專擅,其他學科不會也不可能將此作為自己的核心素養?!痹趥鹘y的書法教學中通常說的讀帖,近乎圖像識讀,黃庭堅說:“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于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隨人意?!苯纭独m書譜》中說:“皆須是古人名筆,置于幾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理,然后可以臨摹?!毕荣t們介紹的學習方法都有讀帖的意思,但均講了個大概,即“觀”。孫過庭《書譜》又有:“察之者尚精?!本褪钦f讀帖要做到精細周到,這講的是標準和要求。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又說:“擬進一分,則察亦進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擬,擬既精而察益精?!彼选白x”和“寫”又緊密結合在一起,讓整個書法學習過程逐步深化。在中小學的書法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也是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讀帖上,但要讀得更深、更細,在大班額班級授課下,需要一種更科學、高效的方法。

“圖像識讀是指對美術作品、數字圖像、影視作品或生活中各種圖像符號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質、技法和風格特征等的認識、比較與辨別?!痹谥行W美術教學中,圖像識讀研究的經驗和方法已經很豐富了,從形到色,從塊面到整體,從筆觸到構成,從過程到方法……運用新技術手段對每件作品都能庖丁解牛般地進行解讀,讓學生對作品圖像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徹。

書法教學中的圖像識讀,以提高學生對書法范字范例的理解和表現為目標,通過對筆畫、偏旁、部首等個體特征的認識,通過對筆畫組合、部件組合、字字組合、行行組合等相互關系的分析,通過用筆方法和表現形態的對應關聯,通過審美觀察與眼手調控的脈絡調控,掌握書法學習方法,達成更精準的書寫表現,以促進學生自主、準確、高效地學習書法。

二、新技術支持書法圖像識讀的優勢

傳統的書法教學借助紙張和黑板呈現書法圖像,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呈現的載體決定所呈現的書法圖像不易變動,多數為結果性的靜態呈現,學生缺乏對動態過程性的分析;也難以對局部細節進行重點突出,學生在書法讀圖時缺乏精準信息的掌握。此外,傳統書法圖像識讀,圖例局部和整體的剖析都不便拆解,對方法學習的系統性把握有一定障礙。傳統書法圖像識讀,也局限于就圖識圖,不便于拓展和引證,所以,在知識滲透、形象記憶等方面的學習效率受到制約。新技術手段在書法教學中的便捷、系統使用,有諸多的優勢。

(一)提高觀察精準度

蘇東坡論吳道子畫說:“始知真放本精微?!睂ǖ膱D像識讀做到了“精微”,在圖例中獲取更豐富的直觀信息,才能在書寫中盡可能地進行復制表現,得到臨帖方法和學習效率的提升。在新技術支持下,能對圖像范例中的任意一處進行放大突出,能對相關信息進行動態提示強調,還能整合更多相關信息進行對比,通過局部放大、突出強調、對比分析等方法,將書法圖像的細節進行更精微觀察,這是傳統書法教學中讀帖難以做到的。

(二)形成方法系統性

新技術手段是時代的產物,小學書法教學中有了它的幫助,對傳統的書法學習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是教師在組織教學中運用新技術手段來進行圖像識讀,還是學生在學習中慢慢積累形成運用新技術進行圖像識讀的習慣,都能建立起一套書法學習方法的新系統。筆畫局部放大的認識,線條內部與外部關系的分析,偏旁和部首的組合規律分類,字字、行行之間脈絡關系的解剖,筆法、字法和章法之間衍生的變化,在新技術支持下,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重點突出、還原本質、輔助提示等方法,從筆畫細節、筆畫關系、結構特征、章法形式等方面,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圖像識讀的本領。

(三)強化視覺記憶力

書法讀圖,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認識范例的相關信息,也不僅僅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讀圖方法,還要幫助學生增強圖形記憶力,在頭腦中存儲越來越多的書法圖像信息,以備日后的臨摹和創作所需。所以,在圖像識讀中強化學生對書法圖示范例的記憶更為重要。新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便捷,對于讀圖還有突出形象、反復強調、同類對比等功能。小學生對圖示形象的強化出示,在大腦記憶區的刺激更強烈,形成的記憶更深刻持久。

(四)融匯豐富知識面

書法的圖像識讀不僅是對范例圖式的直接認識和分析,也可以結合書論、口訣等進行文字的抽象解讀,比如“點如高峰墜石,橫如千里陣云”“略微彎曲成弧形,末端順勢向上鉤”;可以以視頻形式進行動態過程性的解讀,比如用毛筆對局部細節進行書寫示范,同時講解用筆的要領;還可以綜合其他書法、美術、現實事物等圖例,進行輔助識讀。新技術手段把以上內容輕松、巧妙地整合,將書法圖像識讀與書法知識和其他學科常識相融匯,不僅豐富了書法學科知識,還拓展了其他方面的知識,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發揮大作用。

新技術支持書法圖像識讀有著獨特的優勢,能更直觀、精微、系統地對書法范例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和分析,便于學生認識、理解和識記,為書法的精準臨摹和創作提供保障。

三、新技術在教學中支持書法圖像識讀的策略

在新技術支持下,書法教學中的圖像識讀結合傳統的讀帖,可分為靜態識讀和動態識讀。突出筆畫、部件、外形等自身特點的可采用靜態識讀,突出筆畫關系、用筆原理、再現表達等過程性的可采用動態識讀。根據識讀對象的側重點不同,選擇不同的識讀類型,運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對書法圖像得到更清晰、更牢固的認識。

(一)線性輔助識讀

書法以線性的筆畫為基本的表達元素,通過筆畫、偏旁部首、單字組合、章法構成,由簡單逐漸衍變成復雜的關系。運用不同的線對書法圖像進行輔助識讀,將簡單的更直觀化,將復雜的簡單化,是新技術手段在書法教學中的常用方法。

1.方向關系。在新技術手段支持下,提供色彩、線形、長短、粗細、方向等不同的線,在筆畫的自身趨勢和運行方向、偏旁結構的重心趨勢和錯位挪讓等方面進行突出提示(如圖1),強化了方向的視覺效果和細微變化,學生對圖像的理解會更清晰透徹。

2.分割關系。書法的表現本質上就是一種分割的藝術,由墨線的黑分割成留空的白。線與線之間建立起交接時,就形成了復雜的關系,交接的角度和分割的長短變化,如果不經過細致的圖像識讀,學生只會用已有的一種經驗簡單地去理解,也就忽視了圖像分割的真實性。比如:歐體中寶蓋頭的寫法(如圖2),豎點把橫分割成了左右兩段,通過技術支持提示出左右兩段的長短關系,學生就能一目了然地理解了。

3.穿插關系。穿插挪讓是漢字結構中運用很廣的一種審美法則。它增強了獨立部件組合的整體性和書寫的連貫性,但對于審美和書寫經驗不足的學生來說,往往容易各自為政,削弱穿插關系。在新技術支持下,運用線的提示(如圖3),從動態和形態上,把穿插的特征、原理及微妙變化進行過程性呈現,學生能準確識讀范例的穿插特點,才能在書寫過程中更準確地表達。

4.對應關系。單字和作品的美觀和整潔程度,與漢字內部筆畫和章法中的對應有密切的聯系。通常將筆畫的延伸相對和呼應相對稱為脈絡,它決定了一個字、一幅作品的氣息流動和精神面貌。所以,寫作品時需要做到左顧右盼、寫下看上。而學生的經驗和視野往往局限某處,對某個筆畫以外的筆畫很少去進行主動關聯,也就對字的整體把握偏失較大。在書法圖像識讀時,通過不同線條的貫穿提示(如圖4),延伸學生讀圖的視覺,對整體掌握筆畫、部件、外形上的對應有很大的幫助。

(二)幾何形輔助識讀

有人說書法也是建筑的藝術,它由眾多的形狀不斷互生、堆砌而成,形成了書法圖像識讀的另一要素。新技術手段支持下,可以從整體中剝離出單個的形,通過改變色彩、同形放大、形狀提示等方法,強調識讀對象在外形上的特征。

1.筆畫外形。抓準筆畫外形是寫好筆畫的前提。因為受其他筆畫的干擾和固定經驗的習慣影響,學生對筆畫的外形特征觀察會顯得粗略。通過新技術手段突出重點識讀的筆畫,運用描邊、筆畫顏色替換等方法(如圖5),在幾何形的提示下,讓學生輕松掌握范例的形狀、方向等筆畫細節特征。

2.部件外形。單個漢字由若干個部件組成,每個部件的優劣又對整字的美觀起重要作用。清楚認識每個部件的點以及部件與部件的組合關系,對寫好一個字至關重要。通過新技術手段,將部件的外形進行描邊(如圖6),把各部件中的筆畫形成一個個小整體,對判斷部件筆畫的長短、方向、位置以及字內各個部件組合關系很有效,能更高效地解決對字形結構的識讀。

3.余白外形。計白當黑是清代鄧石如論書法藝術美的創造法則之一,留白部分襯托出黑的形,學生關注的是墨線,通常對留白視而不見。通過新技術手段,將對筆畫和字形有重要襯托意義的留白部分,用第三種顏色的線形或塊面,進行突出顯示(如圖7),能反襯出字形和筆畫的明顯特征,對識讀字內空間關系和字形結構有大幫助。

4.單字外形。漢字的象形性,也成就了漢字變化的豐富性。不同筆畫組成的字形,因位置、長短、方向的變化,每個單字在結構外形上也變化多端。小學書法教學中以臨摹為主,對臨摹對象的外形必須有精準識讀。如在教學“善”字時,在新技術支持下,用直線呈現長橫的方向和整字的重心線,將“善”字的體勢特征展現得淋漓盡致;又用一個描邊的豎長形,把整字的大部分筆畫框在其中,再一次強調主要部件的體勢,同時也提示出了橫向筆畫的長短關系(如圖8)。

5.形勢動態。字形動態展示出書法的神采美。小學生有先天的稚拙筆勢和體勢,但那是一種無意識狀態,在書法的不斷學習中,要將書寫的無意識逐養成有意識。在書法圖像的識讀中,技術手段突出整字外形,結構的體勢隨即清晰呈現,再通過不同塊面和線條的重心、方向等進行動態提示(如圖9),一個看似靜態的字,馬上動態鮮活起來,并且還能從審美力學的角度來解析,加深學生對書法審美和表現原理的理解。

6.章法組合。小學書法課堂中的章法教學是個難點,正文、落款和鈐印看似簡單,匆匆幾句話就講完了,但其中有很多細節卻是難以在課堂中講清楚的,學生也不一定都能記下來,并用于指導自己的實踐。在新技術幫助下,在呈現最終作品章法效果的同時,再運用不同色彩的線形顯示對各部分名稱、位置、大小等要求,配以文字說明,用抽絲剝繭的方式,解析作品章法的特點和要求(如圖10)。

(三)對比性輔助識讀

圖像的識讀單從個體上來讀,可能對特征不容易或不能精準地讀出,比如說“一”字是長橫,它到底有多長?不能更準確地描述,當把它和短橫放在一起時,有個參照,這個長橫的長度特點就更明確了。傳統的書法教學難以綜合豐富的資源,新技術支持下,不僅能夠對圖像重點、難點部分輕松識讀,還可以綜合更多、更有針對性的資源,通過相互對比,把圖像的各自特點進行一覽無余的襯托。

在書法風格、字形結構、筆畫筆法等教學中,如果觀察的個體局限在某一處、某一方面,往往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為識圖而識圖,不易察覺它本身的特點。用新技術提供與所讀圖像特征相反的圖像,結合線、形突出輔助的方法,再加上一些文字核心詞句的點撥或歸納,即使教師不作任何語言引導和講解(如下頁圖11),學生也能很快抓住圖像中各自的特點,讀出意欲讓學生掌握的信息。這種對比輔助性識讀,大致可以分為同類比較、同字比較、同形比較、象形比較等。

(四)糾錯式輔助識讀

小學書法教學中圖像識讀不僅是對學習對象的識讀,還不能忽略對自己書寫的字進行圖像識讀。學生書法學習的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對自己書寫的認識不夠,所以通常能看到學生書寫離范字近的寫得最好、第一遍寫得最好,后面就一遍不如一遍。運用新技術,教師從學生練習中采集有代表性的圖像,運用即時投屏或經過前期加工,在大屏幕中突出識讀,通過臨寫字與范例字的具體比對,通過學生個體橫向與縱向的比對,從圖像識讀中找出具體的優點和問題所在,指導學生的書寫向一遍更比一遍好的方向前行。糾錯式圖像識讀,還可將例字之間比對,從風格迥異、正相反相等的例字中(如圖12),突出學生需要掌握的識讀內容,在電子字帖中或運用書法類APP,整合所需要資源。

(五)動態書寫輔助識讀

讀帖通常都是靜態的,對著圖像范例進行觀察,從中獲取圖像的直接信息。讀帖的目的是為了臨寫,其中要經過一個用筆法和結體構思的轉換。在小學書法教學中,根據靜態的識讀對象特點,運用PPT動作、小動畫、錄制視頻、展臺演示等方法,讓靜態的圖像在動態的輔助下識讀以發現認識范例的特點,從中掌握具體的表現方法和過程。

新技術手段的運用,為小學書法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書法的圖像識讀上,解決了很多傳統讀帖所無法解決和難以解決的問題,幫助學生大幅提升書法臨帖的效率,促進學生對書法科學、高效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尹少淳.尹少淳談美術教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2]雷實,張鳳民.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解讀[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沃興華.書法技法新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4]邱振中.中國書法167個練習[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21.

[5]鄭明瑜.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圖像識讀能力培養中的應用與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1(1):138-139.

[6]傅如明.中國古代書論選讀[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支持新技術
從市場需求前景出發支持生豬養殖
綠色建筑煤矸石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應用分析
新技術讓我們不斷接近新聞真相
當傳播遇上新技術,媒體人需怎樣的新聞堅守?
金融支持遼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對策
英國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支持模式研究
印媒稱中國“支持”印度斡旋馬局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