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關節鏡下腘窩囊腫切除術治療腘窩囊腫的臨床療效

2022-05-07 14:25孫世航高立
中華養生保健 2022年9期

孫世航 高立

摘 ?要:目的 ?探究全關節鏡下腘窩囊腫切除術治療腘窩囊腫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總醫院喀什院區收治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30例。對觀察組給予全關節鏡下腘窩囊腫切除術,對對照組給予常規術式。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手術效果、膝關節功能水平、復發情況、對治療方案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和術中出血量顯著小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效果和術后膝關節功能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手術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腘窩囊腫患者采用全關節鏡下腘窩囊腫切除術干預措施,可提高膝關節功能評分,并可縮短住院時間、促進術后恢復和降低并發癥,具有良好效果,故值得參考。

關鍵詞:腘窩囊腫;全關節鏡;腘窩囊腫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R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9-00-03

腘窩囊腫一般可分為先天以及后天兩種,常見的腘窩囊腫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較高的發病率,并會導致機械性伸、屈膝不利。腘窩囊腫是指在患者腘窩部位出現了病理性的腫塊,這種腫塊雖然不會產生明顯的疼痛感,但是依舊會造成明顯的不舒適感,尤其在患者行走之后,腘窩囊腫會導致明顯的發脹感。隨著腘窩囊腫的不斷增大,嚴重時會導致患者的膝關節伸、屈活動障礙,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治療腘窩囊腫時會根據患者的特征來進行個體化治療,如果患者是兒童,則一般不需要進行特殊的干預治療,因為兒童腘窩囊腫可以自行痊愈;如果發生在成人群體中,意味著患者很有可能存在相關的關節內病變,這時臨床上通常會對患者采用囊腫切除術,并對發生在關節內部的病變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臨床上治療腘窩囊腫最大的限制就是術后復發率較高,患者的預后情況不穩定,因此,對腘窩囊腫的臨床治療模式進行優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本文為探究全關節鏡下進行相應腘窩囊腫治療的臨床療效,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總醫院喀什院區收治的腘窩囊腫患者中開展臨床研究,具體內容記錄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總醫院喀什院區收治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3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35~67歲,平均年齡(47.57±1.51)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47.48±1.1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的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總醫院喀什院區醫學倫理委員審核并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通過超聲檢查顯示存在滑囊液性暗區,暗區的邊緣清晰;體格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腘窩處存在明顯腫塊,該腫塊質地軟且表面光滑,按壓該腫塊不會產生明顯的壓痛感,該腫塊與周圍其他組織或者皮膚不相粘連。②納入本研究的患者均為2級以上的腘窩囊腫。③均為單側腘窩囊腫。④根據腘窩囊腫的研究現狀及解剖病理,已經確定是腘窩囊腫患者[1-2]。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②關節畸形、炎癥性關節炎以及腘窩囊腫復發者。③既往具有精神病史、語言溝通障礙者。④臨床資料不完整、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干預措施。給予常規手術處理方式,輔助患者采取俯臥位,隨后進行常規全身麻醉,并在麻醉后進行常規消毒鋪巾,給予常規止血帶。最后在膝關節腘窩后方進行切口,暴露相應部位,而后進行對應囊腫切除,隨后進行有效縫合以及放置引流管并包扎固定。

觀察組患者進行全關節鏡下腘窩囊腫切除術干預措施。首先輔助患者采取有效體位,隨后將髕內下極作為切口,通過相應關節鏡進一步觀察實際病情,再次輔助患者采取適合體位,進行對應全關節鏡下腘窩囊腫切除術。同樣采取全身麻醉方式,在大腿根部進行止血帶止血干預[2-3]。使用常規消毒鋪巾于膝關節關節鏡周邊入路通道,觀察病變后,進行對應修復。建立有效膝關節關節鏡后內側的入路通道,并進行對應刺穿定位,將對應囊腫上方的內側切口長度控制為0.5 cm。最后使用射頻消融刀頭進行相應止血處理,并進行縫合以及包扎[4]。

對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護理措施,包括術前檢查、心理護理、手術措施介紹、術后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等措施,保證除手術方式之外,均給予相同干預?;緝热萑缦拢孩傩g前護理:對患者以及其家屬進行相應治療方式的講解以及成功病例的展示,讓患者能夠對相應治療有足夠的信心,從而更好地接受相應治療干預,同時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確保充分了解患者身體情況,告知患者手術完成后相應的訓練方式,囑其提前進行學習和掌握。護理工作人員以良好的工作態度與患者開展有效溝通,了解患者內心情緒,及時給予開導,讓患者以良好心態接受治療。②術中護理:術中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理指標,并輔助患者保持合適體位,準備好相關應急措施,保證患者有效完成手術。③術后護理:術后根據患者個體實際情況開展相應康復訓練。從股四頭肌等長伸縮逐漸過度到直腿抬高,再到終末伸膝訓練。注意練習時間以及練習強度,要循序漸進。在相關功能穩定后,鼓勵患者開始進行游泳或者騎車等耐力練習,避免劇烈運動。在飲食上,注意結合患者個人口味進行適當調整,同時對其家屬采取相應科普,指導患者家屬正確對待患者。

1.4 ?觀察指標

①手術相關指標。記錄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②手術效果。手術治療臨床療效通過手術前后林格倫(LindgrenR)評估對應等級,等級為0~4級,等級越低代表手術效果越優。③膝關節功能水平和復發情況。通過常規膝關節Lysholm 評分標準進行判斷,分值為百分制,評分越高,代表相應膝關節功能水平越高;在患者出院之后的3個月內,醫護人員會對患者進行回訪,通過通訊工具來與患者交流恢復情況,如果患者表示身體不適,應該立即建議其回到醫院進行復診。復發率=復診確診為復發的例數/總例數×100%。④對治療方案的滿意度。滿意度量表為百分制,非常滿意為80分以上,一般滿意為60~79分,不滿意為60分以下,分值越高代表對治療干預方案滿意度越高,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軟件系統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和術中出血量顯著小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的手術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水平和復發情況對比

術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膝關節功能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對治療方案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的手術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腘窩囊腫主要是由滑膜炎和滑膜腔中滑液逐漸增多導致囊包形成。相關專家研究得出形成腘窩囊腫的主要病因是后內側關節發育薄弱,目前臨床大多專家認為單項活瓣機制是導致該疾病形成的根本原因,而單項活瓣機制主要是關節腔內液體流入囊腔后無法回流而形成的。因此,治療腘窩囊腫解決單項活瓣機制非常重要[5-6]。目前臨床上治療腘窩囊腫的方法有很多,但主要都是開放性手術切除,沒有處理關節腔內的病變,這會導致患者術后出現一系列并發癥或者短時間內復發。

隨著醫學研究發展,關節鏡微創手術逐漸在臨床中應用。該手術雖然較復雜,但使用全關節鏡下腘窩切除手術不僅能去除囊腫,還能在鏡頭多角度旋轉下了解囊腫節后,處理關節腔病變,擴大內口,保證腘窩囊腫和關節腔之間的滑液能雙向流動,降低復發率。該方法與傳統開放式手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①對患者機體創傷小、出血量小、術后能較快恢復;②在關節鏡下能清晰查看關節內病變,可準確分辨囊腫和周圍組織的關系,減少血管和相關神經的損傷;③后方組織清理后,如果能觀察到囊腫和關節腔之間通道,可以擴大通道;④實施關節鏡微創手術時不必變換體位,能減少手術時間,但是也會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使用小角度關節鏡檢查時視野不開闊等[7-8]。傳統開放式手術需在患者腘窩處做“S”性切口,但是囊腫位置深,使手術切口變至大約7 cm長,而且術后容易發生瘢痕粘連,這種情況不僅對膝關節造成影響,還會導致外形不美觀。有專家認為治療腘窩囊腫的關鍵就是全部或部分切除囊壁,治療關節腔內病變或者改變關節腔和后方滑囊的單項流動機制。使用關節鏡微創手術后,能夠使關節腔與囊腫間的連接孔在通常情況下直徑達到5 cm不等,這種條件下關節液能雙向流動,并且還能處理關節病變,減少內液積存,從而減輕癥狀[9]。

在本次研究觀察中,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以及出血量都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示關節鏡下腘窩囊腫切除手術具有創口小、出血量小、恢復快的特點。觀察組患者術后效果比對照組好,膝關節功能情況評分比對照組高,觀察組患者復發率為0.00%,低于對照組的16.67%,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ysholm評分經常被用于膝關節評估的重要評分標準,通過對患者術后是否能負重、有無枷鎖、是否關節不穩、是否跛行、有無關節腫脹等了解相關功能。先前臨床專家研究認為腘窩囊腫會嚴重影響關節活動,傳統開放式手術容易損傷神經和血管,所以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治療腘窩囊腫[10-12]。關節鏡下微創手術術后不易形成瘢痕,符合當代人審美標準,能減少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減輕患者預后痛苦和所承擔的風險,并且從本次研究結果看觀察組復發率低,治療效果好,所以觀察組患者對治療方案的滿意度高,兩組滿意度評分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關節鏡下微創手術相對傳統手術來說能在有效治療囊腫的同時還能清除關節腔病變,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降低出血量,促進患者關節功能恢復,進一步降低復發率。

綜上所述,對腘窩囊腫患者的治療方案上,采用全關節鏡下腘窩囊腫切除術干預措施具有良好效果,患者相應治療效果顯著,并可縮短住院時間,促進術后恢復效果以及提高相關膝關節功能水平和降低并發癥,該方法在臨床對于腘窩切除中有重要意義,故值得參考。

參考文獻

[1]朱敏,丁晶,徐永清等.腘窩囊腫形成的解剖學因素[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1,29(5):506-507.

[2]朱敏,丁晶.腘窩囊腫的研究現狀[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7):565-567.

[3]劉志華.關節鏡下通道擴大術治療繼發性腘窩囊腫效果[J].外科研究與新技術,2020,9(1):42-45.

[4]張葉兵,陶海兵,劉銘,等.全關節鏡下與開放式手術治療腘窩囊腫療效研究[J].創傷與急危重病醫學,2019,7(5):274-276,280.

[5]林任,邱俊欽,林偉.關節鏡手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腘窩囊腫的臨床療效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29):22-23.

[6]何小龍.關節鏡下后內側入路微創切除腘窩囊腫的臨床療效[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4):135-136.

[7]邱宗雨,崔衛國,楊靜會,等.關節鏡下有限清理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9,32(2):55-59.

[8]吳李闖,周海波,張超,等.膝關節鏡下半膜肌腓腸肌囊通道擴大內引流囊壁剝除術治療腘窩囊腫41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骨傷,2017,30(4):304-308.

[9]何磊,顏廷衛,何崢峰.關節鏡下切除與傳統后路切除治療腘窩囊腫的對比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16,22(2):146-150.

[10]于延東,黃輝,楊林,等.關節鏡下雙后內入路腘窩囊腫全切術的療效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21,27(4):370-373.

[11]韓芃,彭嬌,冀肖健,等.膝關節鏡下滑膜切除術治療難治性膝關節炎及合并腘窩囊腫153例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19,58(6):439-443.

[12]張波,唐凱,周敬瀟.囊腫切除聯合關節鏡下有限清理術治療成人腘窩囊腫[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25(1):122-1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