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為本護理干預對腫瘤晚期患者癌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2022-05-07 14:25于海燕劉海濤
中華養生保健 2022年9期

于海燕 劉海濤

摘 ?要:目的 ?觀察并分析以人為本護理干預對腫瘤晚期患者癌痛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5月~2021年3月威海市中心醫院腫瘤三科收治的40例癌癥腫瘤晚期患者,使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2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使用以人為本護理方法進行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以及癌痛等級占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癌痛等級占比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腫瘤患者進行以人為本護理干預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其不良情緒、降低其癌痛,具有臨床使用價值。

關鍵詞:以人為本護理;腫瘤晚期;常規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9-0-04

腫瘤晚期時,隨著患者病情的進展,癌癥細胞隨著血液循環在身體中擴散,骨骼、內臟以及神經等組織會發生癌痛,癌痛發作之后,持續時間可能較長,隨著疼痛時間延長而加劇,所以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隨著腫瘤的體積增長和轉移,會產生無法抑制的疼痛。之后由于腫瘤細胞對正常組織浸潤的程度不斷增加,神經叢和神經干受到的壓迫程度也不斷增加,因此患者會感到身體疼痛越來越劇烈。疼痛會加重患者的生理痛苦,使負性情緒加重,負性情緒使神經緊張導致交感神經更加興奮,使疼痛加重導致惡性循環,令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極大地削弱患者的求生意志。因此在癌癥患者中使用心理干預和疼痛干預是非常重要的[1]。對于腫瘤晚期患者,以人為本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接受事實,對患者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意義,使患者以樂觀的心態來對抗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2021年3月威海市中心醫院腫瘤三科收治的40例腫瘤晚期患者,使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2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使用以人為本護理方法進行干預。對照組男14例,女6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9.66±5.36)歲;觀察組男7例,女13例,年齡52~69歲,平均年齡(59.34±4.2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颊咭约盎颊呒覍賹Ρ狙芯咳恐?,全部簽署同意書,且威海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次研究。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過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腫瘤晚期患者[1];②存活期>3個月的患者;③腫瘤伴有肝、骨等多處或一處轉移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具有腎衰竭疾病的患者;②心臟病患者;③具有嚴重精神疾病或嚴重溝通障礙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方法。①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說明癌癥與癌痛發生的原因以及相對應的臨床處理方法。②工作人員按照醫院營養師提供的營養表以及營養變化指標來合理安排患者飲用膳食,并且為患者補充微量元素,囑咐患者應當食用清淡食物,多飲水,盡量避免便秘情況。③囑咐患者應當注意個人衛生、盡量穿棉質衣物,通過積極體育鍛煉來增加體魄強度,增強免疫力。④多培養興趣愛好,例如:讀書、聽音樂、看報紙等,用來轉移注意力。⑤定期對患者腫瘤進行檢查,進行器官功能的檢查。根據患者的治療給予患者相應的營養補充,引導患者進行放化療等。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疊加以人為本護理進行干預。①患者入院以后應該讓其填寫健康調查問卷,及時了解患者身體情況、病情發展,以及患者對自己身體情況的了解程度。護理人員還需要引導患者積極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防護意識,讓患者了解癌癥并不是無法被治愈的疾病。②針對每個患者性格不同和個人情況不同采用不同的個性化干預,糾正患者日常不良習慣和消極的生活態度,使患者能夠從生活習慣上提升救治的成功率和恢復效果。③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腫瘤晚期患者的心態通常是消極的,主要是曾經癌癥無法治愈的說法在患者心中根深蒂固,認為自己患了腫瘤就無法得到救治,抱著等死的心態,更有患者因為不愿意成為家庭中的負擔而選擇極端的方式,還有一部分患者因為無法忍受癌癥帶來的疼痛,要求醫院給予安樂死。因此為患者做好心理疏導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員應多為患者介紹成功案例,以此來增強患者自信,加強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工作人員還可以介紹患者互相認識,做一些團隊活動,促進病房和諧氛圍,鼓勵患者家屬親朋好友多來探望,減少患者獨處時間。④鼓勵患者適當進行體力活動,通過多多鍛煉身體來強健體魄,以便提高患者自立能力,讓患者找到自己的生活價值,尋找求生欲望。⑤定期檢查患者病情,詳細記錄患者當前情況,盡量對患者報喜不報憂、對其家屬如實匯報病情,讓家屬享有知情權。如果產生異樣,應當及時將情況反映給主治醫師。定期讓患者填寫抑郁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對于疼痛嚴重的患者適量給予藥物治療。⑥與患者耐心溝通,了解其性格愛好和三觀,進行心理教育,對疼痛進行正確引導。⑦調節病房內燈光,擺放一些綠色植物以及患者喜歡的物件來吸引患者注意,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來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⑧囑咐患者飲食規律,應該多吃清淡食物,不可吃的太飽。讓患者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可以睡前深呼吸或者用溫水泡腳來排除雜念幫助睡眠。指導患者每天定時放松自己。⑧對患者家屬也要進行適當心理疏導,讓家屬配合護理工作,多開導患者、關心患者。

1.4 ?觀察指標

同時給予兩組患者威海市中心醫院腫瘤三科自創生活質量評分表,滿分100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分數越高表明護理效果越好。采用焦慮自評表(SAS)和抑郁自評表(SDS)進行評分,總分均為80分,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評分標準50分以下者為無抑郁;50~59分為輕微至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至重度;70分以上為重度抑郁。對比兩組患者癌痛等級占比,1級最輕,5級最重。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明顯降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癌痛等級分級占比

觀察組患者癌痛1級占比25.00%,2級50.00%,3級10.00%,4級5.00%,無5級癌痛患者。對照組患者無1級癌痛患者,2級25.00%,3級30.00%,4級30.00%,5級15.00%。觀察組患者癌痛分級占比相比對照組較輕。見表3。

3 ? 討論

癌癥致死率高與負性情緒和癌癥疼痛有很大關系,負性情緒與患者對癌癥的認知不足、認知錯誤、擔心治療效果、擔心治療安全有關,會影響患者的依從性。腫瘤晚期患者常常因為腫瘤的生長和轉移感到疼痛,甚至還會引發全身性的疼痛,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還會讓患者加重心理負擔,產生消極情緒,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復。

常規護理的過程主要以治療護理為主,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常規護理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和病程,保證治療方案的順利實施,但是此法對患者的心理關注較少,常常使工作人員和患者無法共情,對患者心理關注度少,導致患者長期處于壓抑低沉的負性情緒中,由此使患者對治療的積極度降低,以及產生極端情緒而做出無法挽回的事。以人為本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方法,隨著我國臨床護理體系的不斷發達和完善,人們對臨床護理的要求度變高,由此衍生出“人性化護理”,該護理方法以人文觀念為本,針對患者薄弱方面加以干預,來使患者能夠從被動變為主動[2]。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腫瘤患者也越來越多,根據不同年齡段的患者應該給予不同的臨床護理模式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5]。有專家研究指出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非常重要,這有助于患者了解疾病知識、治療流程、治療狀況、疼痛評估以及止痛處理。很多癌癥患者因顧慮家人感受和家庭經濟支出經常在初期選擇忍耐,導致病情惡化,寢食難安,降低生活質量,使機體抵抗力更差[6]。以人為本護理中,對患者采取健康宣教的方法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使患者初步理解癌癥,明白癌癥所引發的并發癥,認識到癌痛的可控性,這不光能提高患者依從性還有助于患者對癌痛的評估,從而進行針對性處理。癌癥晚期患者由于疼痛劇烈對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容易產生不良情緒,甚至拒絕治療,工作人員要多傾聽患者想法,便于展開針對性護理[7-9]。癌癥的特殊性在于癌癥目前屬于不可治的,其衰竭、疼痛等表現與普通疾病只有程度上不同,本質并無差異,死亡是使癌癥患者特殊化的根本,所以改善癌癥患者不良情緒,加強患者依從性是非常重要的[10-13]。在本實驗觀察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兩組數據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以人為本護理能提升患者依從性,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療。治療環境的改善能提升患者舒適度,從而提升生活質量。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工作人員與患者的交流中,能降低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用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而且良好的環境也能影響患者心情。觀察組患者癌痛占比比對照組低,說明以人為本護理可以降低患者癌痛情況。人性化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干預了解患者疼痛原因與心理變化,根據不同患者的病程制定不同的針對性方案,該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癌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不良情緒,讓患者產生對抗癌癥的信心,明顯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腫瘤晚期患者對自身的自信,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治療效果,其護理效果顯著,可以使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提高患者的求生欲望,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林曉珠,李延俠,朱遷波,等.寶石能譜CT在腫瘤診斷中的初步應用[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0,9(2):155-160

[2]邵琨,王倩.“以人為本”理念在威海市中心醫院腫瘤三科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172-174.

[3]王文靜,周濤.以人為本的護理干預在急診科患者及家屬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3):253-254.

[4]楊揚.基于“以人為本”護理理念的護理干預對直腸癌放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3):384-385.

[5]劉慧革,張莉,胡榮臻.疼痛護理聯合臨終關懷對晚期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生存質量及死亡態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 18(21):3277-3280.

[6]彭鋒,章曉霞,柳鎮玉.直腸癌放化療患者護理中應用以人為本的價值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20,17(9):105-108.

[7]張媛.“以人為本”理念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8,22(03):364-365.

[8]常燕.以人為本柔性管理對婦產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30):38-39.

[9]金華怡.“以人為本”的產后護理對純母乳喂養率及長期療效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07):77-79.

[10]任乃媚,劉苗苗,魏紅英,等.以人為本護理干預對腫瘤晚期患者癌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9,26(2):227-230.

[11]徐君秋.以人為本理念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實施與探討[J]. 中國衛生產業,2017,14(03):79-81.

[12]李丹.以人為本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4):8-10.

[13]余紅云,張妮.“以人為本”的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模式對產褥期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J].浙江醫學,2018,40(17):1976-197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