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期健康管理在有不良生活習慣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對其生活質量的改善評價

2022-05-08 01:38王華華岳蘭芝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3期
關鍵詞:應用價值

王華華 岳蘭芝

【摘要】:目的:分析定期健康管理在有不良生活習慣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了解定期健康管理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控制、改善、作用效果,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定期健康管理;不良生活習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應用價值

如今,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與生活條件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與飲食習慣發生巨大的轉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病率呈明顯增高趨勢。同時,由于社會文化水平不斷的提升、經濟水平顯著提高,使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要求也逐漸上升,但是因為缺乏自身生活習慣的長期約束與管理,無法改善并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不利于其健康管理。

1資料及方法

1.1資料

以100例來本院接受健康體檢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展開分析,所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均存在不良生活習慣,對其展開定期健康管理,糾正患者生活方式與不良習慣,將管理前后效果進行對比。

1.2方法

首先,采集所有參與者的基本信息,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家族病史以及自身危險行為,并記錄其體格指標包括血糖、血壓等,設計出合理問卷調查,了解患者健康行為、健康知識了解程度,對所有患者展開定期的健康管理,并根據調查資料與結果,為其制定期健康管理內容。

此外,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個人愛好、口味,對其進行飲食指導,通過合理膳食、營養搭配等方式,合理控制高血壓、高血糖各項生理指標,促使患者的體重逐漸降低至正常范圍。

最后,延續性健康管理,在患者首次體檢結束后,對其展開藥物監督,每周通過電話或者微信方式聯系患者,及時的了解患者用藥情況,并告知堅持用藥、合理飲食、隨訪配合的重要性,每個月為患者建立一次檔案,及時安排患者復診,并在隨訪6個月后對比管理效果。

1.3觀察指標

將100例患者管理前后不良生活習慣、慢性病病情、生理指標改善情況進行比較。不良生活習慣包括:飲酒、吸煙、不良的飲食習慣、運動不足、心理壓力大等。

1.4統計學

SPSS22.0,計量資料“ ”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以“ ”檢驗;2組有效資料,以P<0.05認定有統計差異。

2結果

2.1 比較管理前后不良習慣改善情況? ?實施定期健康管理后,100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明顯下降,與管理前對比:P<0.05(見表1)。

2.2對比管理前后慢性病改善情況? ?管理后,觀察組慢性病達標率明顯提升,與管理前對比:P<0.05(見表2)。

2.3 比較管理前后生理指標變化? ?與管理前相對比,管理后慢性病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逐漸趨于正常范圍:P<0.05(見表3)。

3討論

有關研究顯示,人們的健康狀態和生活方式有著密切聯系,隨著生活壓力、競爭壓力增加,越來越多人處于不健康的生活狀態,包括酗酒、吸煙、熬夜、長期體力勞動、進食大量高熱量食物等。在上述危險因素的影響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逐漸提升。在本次研究中,實施定期健康管理后,有不良生活習慣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不良習慣有所改善,而且管理后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逐漸達到正常值范圍,病情控制效果理想,與管理前對比:P<0.05。

參考文獻:

[1]張煜,曹薇薇. 健康管理對社區老年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影響的研究[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12):12-14.

[2] 汪麗琎. 護士在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中如何實施健康干預[J]. 科學養生,2020,23(3):136-137.

[3] 毛阿燕,石菊芳,邱五七,等. 2015—2017年中國城市居民腫瘤早發現意識現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20,54(1):54-61.

[4] 王煒華.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與健康管理[J]. 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3):1688-1689.

[5] 王葉子,席艷君,吳曉冰,等. 醫聯體模式跨理論改變模型慢性傳染性疾病健康管理體系構建與評估[J]. 社區醫學雜志,2021,19(3):186-190.

[6] 王俊,許凱薇,王志紅. 智慧醫療背景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探討[J]. 中國醫療管理科學,2020,10(2):52-56.

猜你喜歡
應用價值
企業金融管理應用價值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