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及質量控制

2022-05-08 20:13王艷容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3期
關鍵詞:微生物質量控制

王艷容

【摘要】微生物標本檢驗包括眾多環節,各環節均可能影響到標本質量。提升檢驗質量的關鍵就是加強對標本檢驗前的質量控制,而控制檢驗前標本質量的基礎就是確保受檢標本在檢驗前與檢驗要求相符。本文主要圍繞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與質量控制措施開展討論。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質量控制

一直以來,臨床中均有廣泛應用微生物標本檢測技術,但是受到微生物標本在運輸、采集以及保存等多個環節中因操作失誤或是環境接觸等因素,而出現變化或污染情況,很容易提升檢驗不合格的幾率。通過及時找出相關原因,并采取針對性對癥處理方案,有利于及時改善標本質量,使檢測合格率提高。下文重點就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與質量控制進行綜述。

1、微生物標本概述

人體體系十分的龐大而復雜,需要多種元素才能夠構成這個體系。人體中的各部分每時每刻都在同自然界發揮著相互作用。人體中的各部分均能夠將人體當下所處的狀態反映出來。通過采集人體不同部位的微生物標本,能夠對其是否存在傳染性疾病等情況進行有效的診斷。痰液標本、尿液標本、血液標本、體液標本、糞便標本、分泌物標本等均為人體比較常見的微生物標本,這些標本可將人體中的微生物狀態以及構成情況反映出來,通過分析、觀察這些標本,能夠幫助醫師對受檢者的身體狀態進行了解,并依據標本結果推測其機體內是否存在傳染性病毒或病菌。

2、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概述

2.1尿液標本不合格原因概述

導致尿液標本質量不達標的主要原因為標本污染,而導致標本污染的原因主要受到醫護人員未嚴格遵守無菌規定、操作不規范等因素影響。同時患者在尿液標本采集時未對尿道口、周圍皮膚進行清洗也是引起標本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臨床在采集尿液標本時,有具體的采集步驟要求,通常在采集前,規定患者應該妥善的對外陰部位進行清洗,同時應該采集中段尿。此外,標本送檢時間應控制在60min內,以確保實驗室完成接種的時間不超過120min。若出現特殊情況,需于4℃的冰箱內放置、保存好尿液標本,且存放時間不得超出8h。

2.2痰液標本不合格原因概述

導致痰液標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多為不規范的取樣操作以及送檢不及時。前者多是因為患者未完全理解醫生的囑咐與解釋,導致其不明確標準的取樣操作方法,而痰液標本有著較高的培養條件要求,需要患者取樣時必須將肺內濃痰用力的咳出。但在具體的取樣時,患者常無法對痰液與唾液進行準確的糞便,導致取樣過程中未用力將濃痰咳出。后者主要是由于醫護人員工作忙、內容多,從而使標本送往實驗室時已出現干燥情況。

2.3血液標本不合格原因概述

樣品被污染以及不規范的取樣操作是導致血液標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前者主要是由于采集時間錯誤所致。在采集血液標本時,患者不得處于抗菌藥物應用狀態,且在其發熱前的0.5-1h內也不可以進行血液標本采集。另外,采集血液標本時需要在無菌環境下操作,且消毒時必須采用3步消毒法,確保皮膚表面能夠維持無菌狀態。后者主要是由于醫護人員采集操作不當,未細致的開展消毒步驟所致。

3、微生物檢驗標本質量控制概述

3.1對檢驗環境進行改善,同時引進先進檢驗設備,并做好設備的保養與維修工作

醫院可鼓勵其他醫院的檢驗室工作人員與自己醫院的工作人員互相學習、交流,并結合自身經濟情況,引進先進的檢驗設備,同時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若發現設備破損等情況,需要第一時間標注,并將具體情況告知相關部門,請求其及時的處理和維修,若設備老化,也可以申請淘汰設備。為了進一步提高檢驗技術,醫院還可以聘請一些院外的檢驗專家,定時在院內開展檢驗知識講座。為了避免由于檢驗室環境污染所致的標本污染等情況,醫院還應定期清理、消毒檢驗室環境。

3.2適當的提高招聘門檻,對檢驗室人員加強培訓

臨床在招聘檢驗室人員時,可將招聘門檻適當提高,并對檢驗室工作人員定期開展操作技術與相關知識的培訓與考核。若工作人員考核成績連續或多次不合格,應對其進行嚴格的批評教育,并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反之,對于考核成績較好時,可給予一定的表揚與經濟獎勵,從而將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出來。此外,檢驗室還應制定科學化的規章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制度開展檢驗工作,務必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合理的儲存微生物檢驗標本,并進行相應的溫度設置,從而將標本污染等情況減少,在提升其綜合素養的同時,盡可能保障標本質量。

3.3做好檢驗室樣本的運送儲存與文件管理工作

檢驗室在采集到樣本后應盡可能立即送檢,若不能及時送檢檢驗,也一定要妥善的保存檢驗標本,并結合不同的標本情況,對保存條件進行合理的調整,避免標本出現腐爛、變質等情況,若為傳染病檢驗標本,應盡可能在遵守生物安全規范的條件下盡快送達標本。檢驗室文件主要包括外源性文件以及內源性文件這兩種,前者主要是將送檢標本資料、檢驗用途以及結果等資料進行分類儲存,后者主要是將檢驗結果、記錄資料、備份資料等進行存檔。醫院可以參考自身實際情況開發設計互聯網操作程序,并錄入文件,使工作人員能夠經互聯網刪除或錄入文件,并對檢驗室資料進行定期的更新,使文件管理更加具有規范化,且更加的方便、快捷,從而進一步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與質量。

3.4 合理選擇培養方式,分離病原菌,發現目標微生物

工作人員可以結合患者臨床特征與醫生的診斷分離培養標本,并對涂片檢查結果進行密切的觀察,結合該結果合理選擇培養條件、方式與培養基,盡可能加速病原菌分離,使工作人員盡快發現目標微生物,排除不合格標本。

4、結語

總之,多種因素均可能導致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臨床應結合不合格的的具體原因加強針對性防控措施,從而使微生物檢驗標本合格率大幅提升,避免不必要的資源與時間浪費。

參考文獻

[1]常亞平.臨床病原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的相關因素及控制措施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09):208-210.

[2]陳潔,周麗,宣世海,等.應用PDCA循環法提高區域性臨床檢驗中心標本可接受性[J].實驗與檢驗醫學,2021,39(01):88-92.

[3]陳宇寧.微生物檢驗標本不達標的標本類型、產生原因及管理方法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08):1116-1118.

猜你喜歡
微生物質量控制
淺談機車總風缸的制作質量控制
淺談在公路橋梁施工環節的質量管理及控制
淺談石灰土基層施工及質量控制
黃土路基臺背回填的質量控制
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流行病學分布分析
紅樹林微生物來源生物堿的開發利用
微生物對垃圾滲濾液中胡敏酸降解和形成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