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022-05-10 05:24楊紋霖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0期
關鍵詞:老齡化

楊紋霖

關鍵詞:老齡化;醫養結合問題;服務主體

【中圖分類號】G6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0--01

2013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再次明確提出,“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2017年在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1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性

1.1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7%時,即進入老齡化社會[1]。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5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4386萬人,約占年末總人口的10.47%。從衡量老齡化社會負擔指標———老年撫養比來看,從2000年至今,老年撫養比加快增長,截至2015年上升到14.3%。

1.2養老機構缺乏專業的醫療服務

目前,我國的養老機構多是提供老年人的集體住所,及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服務,并不具備專業的醫療技術與護理服務,醫療水平相對較低。

1.3醫療機構未能提供到位的養老服務

老年人患病后,不得不從養老院轉移到醫院接受治療,而我國的醫療機構并不能提供細致到位的養老服務,不僅使老年人自身的養老需求得不到保障,老人“押床”問題也妨礙其他真正需要住院的人群。

2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2.1主管部門職責模糊,對接困難(誰來提供)

我國醫療機構屬衛生部門管轄,涉及醫療保險費用報銷事宜由人社部門主管;而普通養老機構屬民政部門管轄,社區居家養老由老齡辦負責。將相互獨立的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結合起來,必然會導致不同部門之間職責模糊、對接困難,互相推托會降低辦事效率,不利于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發展。

2.2收費水平高,定位于高端市場消費人群(為誰提供)

由于“醫養結合”型機構將更專業、更高水平的醫療技術與更細致的養老服務結合起來,所以其收費要高于普通的醫院或養老院。然而大多數老年人并不具備高消費能力。高收費水平使得只有高端市場消費人群才可以享受該服務,而真正有需求的老年人卻難以享受醫養結合養老服務。

2.3服務內容單一,服務主體參與熱情低(提供什么)

目前,無論是內設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還是提供養老服務的醫療機構,都只關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與疾病的治療與護理,很少涉及老年人的精神交流、社會活動與文體娛樂活動等。服務內容應多元化,兼顧老人的身心健康。首先,目前我國醫患關系緊張,醫護人員承受的壓力非常大,而在醫院設立養老機構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糾紛;其次,醫養結合無疑會使工作人員任務更加繁重,而薪勞報酬并不會同等增加。

2.4資金投入不足、專業人才匱乏(怎樣提供)

我國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都很高,無論是在養老機構中設立醫療機構,還是在醫療機構中設立養老機構,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然而在現實中,資金投入不足,資金籌集渠道狹窄,導致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無法提供優質完善的服務。在一些養老機構中,由于工資水平低、工作繁重,使得護理人員供給量少、流動率高,導致養老機構處于護理人員不足。而且其護理人員大多是社會兼職人員或來自家政服務公司,缺乏專業護理知識,存在服務態度差、水平低、經驗不足等現象。

3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的對策

3.1明確界定主管部門的責任范圍,推進“醫”和“養”的更好結合

涉及將兩個領域結合起來的問題,必然會存在“誰來管”的矛盾。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中,首先,應該明確規定民政、人社以及各級衛計委等部門的職責范圍,避免權責交叉。其次,衛生、人社、民政、老齡辦等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強橫向聯系,建立統一的標準,改進審批方式,加快審批速度,提高審批效率。最后,應結合區域特色,統籌規劃,將醫養結合產業發展與區域發展有機結合。

3.2準確定位需求主體

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時,不應盲目地定位于高端市場與高端人群。我國大多數養老機構具有明顯的公益性質,首先要保障“三無”、農村“五?!?、失能、半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群體的養老服務。應該綜合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人口結構等,分析實際養老需求,準確定位需求主體。

3.3服務內容多元化,提高服務主體的參與熱情

應該多角度考慮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日常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只是一部分,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心靈和精神上的慰藉。故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還應注重開展心理咨詢、精神慰藉和文體娛樂等活動,例如可以讓寵物陪伴老年人以緩解其孤獨感。應基于當地風俗習慣,為老年人提供特色的服務內容。另外,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問題亟須解決,要引導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增加信任與理解。另外,應完善相應的激勵措施,提高相關服務主體的參與熱情度。

3.4引入多方投資,發展專業型人才

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是公益福利性質較強的事業,故需要國家大力支持,政府應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提供堅實的財政后盾。而且要保證撥款在下發過程中透明化、高效化,避免貪污腐敗現象的滋生,使財政補貼能讓老百姓受益[2]。但是僅僅依靠政府單一的力量遠遠不夠,不僅加大了政府的財政壓力,也難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醫療護理需求。

4.結語

醫養結合模式應適應新常態發展的要求,從管理體制等多個方面加強創新工作,為醫養結合模式提供制度與政策支持。醫養結合要完善支付保障體系,建設多渠道資金籌措機制,使老年人醫得起養得起。醫養結合要抓住數字化產業機遇,通過物聯網、影像傳輸、可穿戴設備等技提高服務效率。醫養結合服務要堅持以人為本親情至上的服務理念,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使老年人能夠更好安享晚年。

參考文獻:

[1] 崔方圓,周潤明,姚衛光. 廣州市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醫學與社會,2018,31(2):39-41.

[2] 王敏翔. "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總會計師,2020(1):164-166.

猜你喜歡
老齡化
老齡化對技術創新的結構性影響
——總效應、異質性與時間上的結構性特征
老齡化是醫藥行業的福音嗎
全國深度老齡化?。ㄊ校┰鲋?個
健康月歷
淺析女性老年人活動狀況
北京超老齡化將持續50年以上
杭州民營養老機構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淺析老齡化背景下公園小品設計
太極養生在老年人群中開展的必要性分析
韓國將成為第二大老齡化國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