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視域下民族高校虛擬仿真實驗室育人路徑思考

2022-05-10 05:24高宇飛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0期
關鍵詞:民族高校虛擬仿真三全育人

高宇飛

關鍵詞:三全育人;民族高校;虛擬仿真

【中圖分類號】G6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0--01

一、前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推動相關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提出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并以此為指導,建立了一個統籌理論與實踐、教學與思政、課堂與課后、校內與校外、網上與網下的系統性綜合性一體化高校育人體系[1]。

以“三全育人”為契機,構建網絡育人、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體系。尤其是在實踐育人方面,形成全方位育人機制,全面貫徹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對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講話精神具有重大意義。

二、民族高校虛擬仿真實驗室“三全育人”存在的問題

1.“三全育人”教育場域間缺乏聯動

教育場域即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其他參與者相互之間所形成的一種以知識的生產、傳承、傳播和消費為依托,以人的發展、形成和提升為旨歸的客觀關系網絡”?!叭恕泵鞔_要求要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就是說,這個場域內的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其他參與者不是一種散在的狀態,而是要求彼此間都參與進來,共同承擔育人的責任。具體而言,目前,高校主要從思政課程、科研實踐、校園文化、網絡思政、管理服務、黨團組織育人等方面開展“三全育人”工作[2]。民族高校虛擬仿真實驗室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體系,本應該和各個體系形成協同聯動機制,實現“三全育人”的全覆蓋。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各體系資源沒有整合,存在著聯動不足的情況。這很難達到“三全育人”的合力育人目標。

2.技術至上主義導致醫學院校大學生缺乏人文精神

目前我國大學教育中存在一種重智育輕德育、重科技輕人文的傾向,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分離的情況比較普遍[3]。特別是專業教師,對醫學生的思政教育漠不關心,認為學好知識和技能就是王道。不可否認,知識和技能在當今社會的確很重要,但是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樹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如果弄不清楚這些問題,就會導致“三全育人”成為一句空話。中國人文精神是人與人、族與族、文與文相接相處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也就是說,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實現人文精神和醫學技術的相互滲透,是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追求,是實現“三全育人”的最基本條件。

3.缺乏文化認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4]價值觀是文化認同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國大學生存在著文化認同危機,對中華傳統文化重視不夠,主流文化意識缺失,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在今天這個全球化時代的影響下,民族、國家、地區的完整性不斷受到挑戰,文化認同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文化認同指人們共同體對自己所屬民族文化的深刻認知、自豪感、歸屬感和文化意義判斷[5]。虛擬實驗室是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的新型教育形態,從文化的高度建設和組織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運行,以文化認同為導向,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具有重大意義。

三、“三全育人”實現路徑

1.堅定文化自信,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

國際醫學教育委員會研究和建立的“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也將醫學職業態度、行為和倫理,作為醫療實踐的核心,將醫學教育的人文性作為整個標準體系之首。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边@就意味著醫學院校要積極探索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構建與專業教育相匹配的人文教育課程體系,虛擬仿真實驗室也應該積極配合其他課程,不僅要向學生介紹醫學技術知識,還要向學生講述醫學技術進步的背景知識以及技術發明者們所付出的努力,這樣就實現了科學技術和人文精神兩手抓,“三全育人”自然也就不會成為空話。

2.聚焦教育場域,保持教育體系的連貫性

新時代“三全育人”教育場域包括家庭教育場域、學校教育場域、社會教育場域、網絡教育場域四個維度。因而“三全育人”教育體系的構建,應該聚焦以上四個維度,在工作中,不能各自為政,而是發揮其聯動作用,共同推動“三全育人”工作取得實效,從而達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形成“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的多元一體的有機教育場域?!叭恕苯逃ぷ魇且豁楅L期而復雜的育人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只有發揮聯動機制,各個教育場域共同參與,才能達到育人目的。

四、結語

總之,“三全育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如何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也勢必成為今后民族高校仿真實驗室建設的根本任務。而筆者以為,堅定文化自信,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聚焦教育場域,保持教育體系的連貫性;加強文化認同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驗室實踐育人的重要路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梁倩蓉.新時代高?!叭恕迸c新媒體融合平臺探索[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20(6):693.

[3]譚月明.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覺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20:75.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3).

[5]孫杰遠.個體文化教育與國家認同[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57.

基金項目:2021年度內蒙古民族大學校級科研項目:VR 背景下護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究(YB2021011);

2021年度國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學改革

研究項目:基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照護理論的人文關懷課程建設(21083)。

猜你喜歡
民族高校虛擬仿真三全育人
高腳競速運動引入民族類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淺析虛擬仿真技術在海軍院校教學中的應用
虛實結合和科教融合的計算機實驗教學體系
基于素質教育視角下的民族高校邏輯學教學探索與實踐
數字積分法插補仿真實驗教學系統開發
民族高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
網絡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建設研究與實踐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教師課外育人長效機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