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BAR溝通模式在精神科交接班的應用效果

2022-05-10 05:24朱永鑫崔會欣徐曉華高逾凡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0期
關鍵詞:護理工作工作模式

朱永鑫 崔會欣 徐曉華 高逾凡

關鍵詞:SBAR溝通模式;護理工作;精神科交接班;工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0--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定兩年內,60例我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以及20名責任護士為對照組,對照組責任護士施行常規交接班制度,選擇60例我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以及20名責任護士為觀察組。其中觀察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區間為37~61歲,平均年齡(52.1±5.8)歲;對照組患者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齡區間為39~65歲,平均年齡(51.2±4.7)歲;觀察組護士均為女性,年齡區間為26~47歲,平均年齡為(40.2±4.2)歲;對照組護士均為女性,年齡區間為25~48歲,平均年齡為(39.1±5.1)歲。兩組患者、護士的一般資料組間差異為P>0.05,提示無統計學價值[1]。

1.2納入標準

(1)患者為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近半年內未參加其他臨床研究;(2)患者不患有其他嚴重心臟疾病、血液疾病、免疫疾病、胃腸系統疾病且在半年內未發生其他疾病引發的急性反應;(3)責任護士為我院精神科具有兩年及以上工作經驗的護理工作人員。

1.3方法

對照組施行常規交接班制度,即護理工作人員口頭溝通病人情況、注意事項等,同時交接相關文件。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施行SBAR溝通模式(現狀、背景、評估、建議),具體措施為:(1)根據精神科病人的現狀、背景、評估、建議,制定SBAR溝通交接表,其中現狀一欄明確病人基本信息、臨床癥狀、癥狀發生時間、癥狀嚴重程度;背景一欄明確患者發病原因、不良習慣、理化檢測報告、入院時間;評估一欄明確當前對患者病癥做出的專業評估以及已經落實的護理措施、臨床效果;建議一欄明確下一步需采用的護理方法以及可能會發生的癥狀。(2)圍繞SBAR溝通交接表,制定完善的交接班模式,并有針對性的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育,護理工作人員需要明確SBAR溝通交接表的填寫方法,同時分了解SBAR溝通模式應用主要目的[2]。

1.4評價標準

由責任組長記錄研究時間內發生的交接問題、交班內容不合格率;組長圍繞“交接班效率、合作安全、合作與責任、信息提供”四個層面對護理工作質量進行評價,評價方法為我院自制的“護理工作質量調查表”,表中以分值反映工作質量,最高分為20分,分值越高則代表護理工作質量越好。

1.5統計學方法

選擇統計學軟件18.0版本SPSS對組間差異數據進行處理,計量數據采用“x±s”顯示,計量數據采用“t值”檢驗,組間差異P<0.05表示統計數據具有統計學價值。

2結果

2.1兩組護理工作人員交接班效果

觀察組護理工作人員交接班效果各項評價分數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具體可見表1。

2.2兩組患者合作與責任

根據責任護士記錄,觀察組患者合作與責任表現的更好,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具有對比意義)。

3討論

SBAR溝通模式是一種圍繞患者現狀、背景、評估結果、建議的程序化、標準化、規范化的溝通模式,近幾年廣泛用于臨床上的醫護溝通,四個部分可充分反映患者的實際情況,表達邏輯清晰、信息記錄全面,可規避傳統交接班模式溝通模糊、溝通不暢等弊端,保證護理工作人員在交接班的過程中掌握到護理重點,以避免不良事件發生,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證。SBAR溝通模式本身只是醫護工作人員可應用的一個工具,若不合理應用,必然無法起到完善溝通內容、提高溝通有效性的效果。部分研究人員認為,SBAR溝通模式的應用對于部分護理工作人員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尤其是缺乏足夠護理經驗的護士,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才能夠掌握SBAR溝通模式[3]。

在本次研究中,應用SBAR溝通模式的觀察組,交接班內容不合格發生概率低于對照組,且護理質量相關評分高于對照組,研究結果和廖英桃芳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證明SBAR溝通模式的應用效果明顯??偟膩碚f,SBAR溝通模式在精神科交接班中有著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提高交接班效果的作用,對于確?;颊呷松戆踩兄匾獌r值,值得各級醫院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艷,孫平.護理風險管理對精神科患者家屬滿意度和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22):3790-3792.

[2]張穎.優質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狀態量表評分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22):3209-3211.

[3]趙靜,劉曉,李志新,邵靜,許冬梅.SBAR標準溝通模式在精神科開放病房晨會交班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14):1857-1860.

猜你喜歡
護理工作工作模式
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刑事執行檢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構建
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機構的專業化建設研究
護理美學對護理工作者的作用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護理工作在口腔正畸中發揮的實用價值
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