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常見病多是“熱”鬧的

2022-05-10 01:07張蕊
家庭科學·新健康 2022年3期
關鍵詞:口唇內熱易怒

張蕊

“內熱”是很多孩子常見病的根源,尤其是一些不斷反復的疾患,大多是“內熱”引起的。中醫理論認為,孩子尤其是嬰幼兒是“純陽之體”,生命力旺盛,猶如旭日東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那么小兒“內熱”從何而來?孩子“內熱”又有哪些表現?

小兒脾常不足,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脾胃的正常功能,加之現在孩子喜歡吃油膩、甜味等食物,非常難消化,從而導致積滯,蘊而生熱。這種情況多表現為腹脹、厭食、手足心熱、心煩易怒、夜睡易醒、自汗盜汗、好翻動、蹬被、大便臭穢等。

小兒肺常不足,熱病后余邪未清,內熱久蘊于肺,一旦外邪侵襲,新感易發,留邪內發,容易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小兒心常有余,心氣旺盛,腎陰不足,心火易炎,容易出現口腔方面的問題,比如動不動就口腔潰瘍,反復感染皰疹性口炎等;火熱之邪易擾心神,心火旺的孩子也會出現心煩易怒、狂躁好動等癥狀。

小兒肝常有余,開竅于目,導致孩子眼屎多或出現眼睛紅腫等急性結膜炎癥狀。同時肝具有升發疏泄全身氣機的功能,肝陽亢盛的孩子還有性情急躁、容易發怒等表現。

由此可見,造成小兒“內熱”的原因很多,建議家長朋友們平時要給孩子做好預防保健工作。

孩子飲食宜定時定量,不能過饑過飽,不宜過食生冷、肥甘油膩之品,應選擇易消化和富有營養的食物,多吃些新鮮蔬果,糾正偏食、吃零食等不良習慣。平時也可多給孩子揉揉肚,建議順時針摩腹,這樣做可以加快胃腸蠕動,利于大便排出。

俗話說,“欲得小兒安,三分饑與寒”,不要給孩子穿太多,但要注意少穿的同時應做到“背暖”“肚暖”“足暖”,以固護陽氣。

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大便的情況(大便干或臭穢黏膩)、小便的顏色(尿黃)、舌質舌苔變化(舌質紅,苔黃)、口唇顏色(口唇色紅)、口氣變化(尤其是晨起口氣明顯)、飲食情況(如食欲)等,及時發現孩子是否存在內熱,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就醫,在醫生辨證下進行調理。

猜你喜歡
口唇內熱易怒
外出踏青排內熱
Talking About Sleep
冰糖葫蘆
黃芪當歸湯益氣又補脾
污泥內熱式炭化技術探討
污泥內熱式炭化技術探討
臭菘靠“內熱” 融冰的花兒
中國美貌漢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測量
瀟灑才年輕
瀟灑才年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