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高校大學生個人信息安全意識調查研究

2022-05-10 11:02馬亞萍范景陽
科技資訊 2022年5期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安全意識信息安全

馬亞萍 范景陽

摘要: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社會逐步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各種大數據技術和應用在變革我們的工作、生活及思維方式的同時也悄然侵蝕著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邊界。當前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大學生個人信息安全意識問題已成為社會一大難題。該文將從實際出發,深入分析高校大學生個人信息意識情況,結合學生自身、高校教育、第三方平臺等方面探究個人信息安全教育實踐途徑。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高校大學生? 信息安全 安全意識

中圖分類號:TP393.08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3(a)-0000-00

Research on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Conscious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MA Yaping1FAN Jingyang2

(1.Hebei University; 2.Business School,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Province,071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the society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 All kinds of big data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are quietly eroding 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boundaries while transforming our work, life and way of thinking. In the current era of big data,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major social problem.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in-depth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information awareness, combined with students themselves, college education, third-party platforms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education.

Key Words: Big data era;College students;Information securit;Safety consciousness

個人信息是國家數據要素最重要的基石,如果個人信息的界定和保護存在缺失,那么影響的不僅是個人體驗,還會動搖國家的數據安全。2021年8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 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會議明確表明:“公民要切實保障自己的信息安全,提高安全意識,維護好、保障好、發展好網絡空間的合法性,健全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體制機制?!蔽募龑М敶髮W生樹立信息安全意識,保障個人的信息安全,維護社會健康穩定。

該調查在河北省內不同區域普通高校進行,對800名學生進行調查,將對當代高校大學生個人信息安全缺失原因以及對其個人信息進行保護的途徑進行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調查研究,分析高校學生在個人信息安全方面的現狀并且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途徑進行探究,通過個人、學校、第三方這三個方面,整理相關數據得出結論。

1? 高校大學生個人信息安全意識缺失原因分析

1.1? 大學生個人信息安全意識不足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生社會群體,由于自身社會經驗不足,信息安全意識薄弱,對信息安全的認知處于懵懂的狀態。首先,大學生不會正確處理自己及他人的信息資料,將其直接丟棄或扔到垃圾桶內,認為即使信息流失也不會對自己產生影響,容易導致個人信息的泄露。其次,當代大學生沒有良好的用網習慣,隨意在互聯網留下自己的個人信息、在社交軟件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造成姓名、電話等信息的泄露,威脅我們個人信息安全[1]。最后,大學生法律意識薄弱缺乏,高校法律意識培養模式單一,學生對法律意識淡薄,缺乏主動性、參與性。遇到信息安全問題時,不會運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安全。大學生信息安全意識的缺失,導致大學生出現信息安全問題,致使信息安全隱患加劇。

1.2? 學校信息安全教育機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在信息安全上存在著問題,沒有形成完善的信息安全教育體系,沒有合理的目標及科學的規劃,教育機制不夠健全,對于學生的信息安全教育缺失組織與監督。根據調查結果表明,高校對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校期間沒有定期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即使開展過安全教育,上過安全教育課程,也僅僅停留在理論上,知識沒有落到實處化為實際行動,沒有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學校信息安全系統的建設與使用存在問題,74%學生在使用校園網絡平臺的時候,出現了個人信息泄露、賬號被盜用等情況,這說明學校自身管理出現問題。學校信息安全規章制度體系不夠健全、管理部門監管力度較低、管理人員沒有安全制度意識,缺乏對互聯網所帶來的信息安全隱患和風險,存在著信息安全認知缺失,導致學生的個人安全信息無法得到保障。這就要求學校對自身信息安全體系要有充分的認識,有效地幫助同學們處理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提高學校應對信息安全問題的能力。

1.3? 第三方信息平臺責任與義務的缺失

此處的第三方信息平臺指所有掌握用戶、客戶個人信息的第三方平臺,包括互聯網公司、應用軟件等。2021年7月,“滴滴出行”因為嚴重涉嫌違法執紀非法收集并使用用戶個人信息被國家互聯網信息辦責令將其下架。第三方信息平臺本身的責任與義務的缺失是出現此現象的主要原因,對于法律缺乏敬畏意識,把用戶的個人信息當作公司盈利的手段,面對用戶的舉報與反饋選擇視而不見,使得個人在個人信息維權上困難重重。第三方信息平臺行業之間缺乏共識,行業之間的風氣影響平臺本身,如使用App時強制勾選隱私條款,隱私條款當中隱藏著許多平臺可以濫用個人信息的不平等條款,而使用者迫于無奈而使用、缺乏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等原因,對于這種霸王條款多數情況下被動地視而不見。在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行起,各大應用軟件都更新了其隱私條款,但是仍然出現了個人信息隱私共享第三方信息平臺、隱私條款仍是霸王條款、個人信息維權難的現象。在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的保護仍然是一個難以解決的難題,如何能夠更好地保護個人信息,是需要社會各方共同探討、協同努力的難題。

2? 高校大學生個人信息保護途徑及對策展望

2.1? 大學生個人信息安全素養

2.1.1? 提高個人信息安全意識水平

加強大學生思想建設,大學生作為信息安全教育的接收者,要加強自我的信息安全意識,通過自我教育與反思等方式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加強大學生制度建設,信息安全制度規定和制約著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可以使大學生形成一種行為規范與準則,因此要加強制度教育,完善信息安全監督保護的規章制度體系,要讓全體大學生充分了解規章制度、遵守規章制度,樹立起制度意識[2]。加強大學生行為建設,大學生要培養和規范自身的信息行為習慣,通過參加實踐教育課程提升自我信息保護的意識水平與能力,成為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具體行動者和制度踐行者,從而努力營造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識教育氛圍。

2.1.2? 增加個人信息保護途徑技能

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技能。首先,在日常網絡社交購物時一定要注意釣魚網站,謹慎在互聯網填寫個人信息賬戶和支付密碼,在日常網絡社交時期不在微博、貼吧、群聊等社交網絡平臺隨意向他人透露個人信息,不隨意使用免費的Wi-Fi,避免個人隱私的暴露。其次,當接到疑似詐騙、騷擾電話或短信時,一定不要將真實信息隨意地透露給陌生人,處理含有個人或他人信息的資料時,不能隨意丟棄或直接扔進垃圾桶,尤其是已經廢棄的資料,確保不含信息材料時再處理,不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最后,第三方平臺在與用戶的支付協議中,都明確了雙方的保密協議,但消費者由于網絡的隱蔽性及自身往往忽略了這些條款,因此從個人的角度來說,要重視第三方隱私條款內容,避免誤入網絡陷阱。所以,大學生對信息安全要有規范意識,增加技能的掌握情況,從而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

2.1.3? 加強大學生信息安全的法律保護工作

大學生信息安全離不開法律法規的保護。2021年8月20日《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在一定程度彌補了針對大學生信息安全方面法律的缺失[3]。大學生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信息安全經常受到侵害,但不會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為此,大學生要加強信息安全法的學習,規范個人信息的使用問題,避免信息被不法分子盜取,依法對個人的信息進行處理,保障自身的信息安全。高校構建大學生個人信息安全法律體系,落實國家出臺的各項法律法規,組織法制進校園活動,宣傳法律知識普及法律保護意識,對在校大學生,開展法律知識大講堂學法系列講座,從源頭入手,引導在校學生注意保護自我信息安全,不隨意向人透露任何個人信息,遇到問題時學會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安全。

2.2? 高校應完善信息安全立體化教育體系

學校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搖籃,是學生開展各類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教育場所。在信息安全教育中,要完善信息安全立體化教育體系,全方位地開展信息安全教育工作,傳達信息安全教育理念,讓每一位大學生深入學習信息安全知識,達到深入人心的目的。

2.2.1? 建立高校信息安全部門

高校信息安全系統包括信息安全部門、領導機構、信息監管人員等。建立高校信息安全部門,要明確其職能要求,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和落實信息安全監管系統,明確信息安全部門的主體責任意識,強化統籌協調的原則,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4]。各相關人員要發揮主導作用,承擔起主體責任。學校信息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學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完成學校下達的各項安全工作任務,配合學校做好安全事件發生之后的緊急處置工作。要及時了解大學生的信息安全情況,對學生反映的相關信息泄露情況公開化透明化,不斷提高信息安全的高效性,學生個人信息泄露后,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2.2.2? 加強安全教育,強化安全理念

高校課堂是學生學習安全教育知識的首要場所,我們要開展貫徹啟發式而非灌輸式教學理念的教學課堂,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時應當與實際相結合,學生安全教育的養成要靠文化來引導,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引導的信息安全教育,充分發揮文化在其中的引導作用。通過一些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加學生的參與性,如舉辦安全知識文化節、大學生網絡安全知識理論競賽、大學生信息安全演講比賽等教育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信息安全意識,激發大學生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責任與使命,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教育新風氣。高校應開展多種多樣的創新活動,充分利用好第二課堂,為大學生傳達安全理念,培養安全意識。大數據時代,網絡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安全,提高安全意識,保護個人隱私變得尤為重要,同時讓學生明白“沒有信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現代化就沒有現代化”。

2.2.3? 強化高校信息安全制度建設

要使高校信息安全體系不再紙上談兵變成現實的、具體的、有效的,就要依賴于相關制度的約束。高校應當完善系統化的制度體系,讓制度在大學生之間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制度體系,首先要規范個人行為,規范校園網絡的使用情況,包括校園卡、校園網、學生信息等,落實網絡安全技術防范措施,規范校園網絡安全系統的管理與監督機制,防止學生校園信息泄露問題。其次,學校要保護學生信息安全就要建立相對完備的信息監管制度,完善信息安全的規章制度,管理規范大學生日常信息安全行為,同時根據大學生所遇到的安全問題,要加強監管力度,建立健全自身的規章制度。同時利用各種有效措施保護好學生個人信息,從而營造良好的安全意識氛圍。

2.3? 第三方信息平臺責任意識與自我約束

2.3.1? 履行保護個人信息的義務、承擔相應的責任

以互聯網公司為主的第三方信息平臺需要進一步明晰其責任與義務,尤其是在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行之后,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應該更大,對于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現象應嚴厲打擊,對于違法行為使其承擔相應的責任。對于履行保護個人信息的義務也是如此,在隱私條款的更正、個人維權等方面也要做出一定努力。第三方平臺之間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只是初步,如何讓平臺自發地重視個人信息、保護個人信息,為保護個人信息做出切實的努力才是所要追求的成效。

2.3.2? 第三方信息平臺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大數據背景下,大量用戶的個人信息儲存在第三方的平臺上,一旦第三方機構沒有做好自我約束與管理,大量的信息會造成泄露。因此,第三方信息平臺自身應該重視用戶的信息安全問題,構建科學合理的風險控制體系,要在技術和人員方面加強管理,加大對互聯網平臺的網絡的投入力度,加強控制網絡安全,加大軟件的開發力度,保障最基本的環境安全。一旦發生信息泄露情況,能夠有效識別并及時修復,防止個人信息泄露[5-6]。為此,第三方平臺應嚴格管理自身系統的運營和維護,約束自身的行為規范,做到自發地重視個人信息、保護個人信息,切實保障用戶個人信息的安全性。

4? 結語

個人信息安全是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前提,提升大學生信息安全意識成為大數據時代下保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為培養大學生信息安全意識、養成信息安全習慣擁有較高的保護技能,不管是個人、高校還是社會都要對其充分重視,以道德為約束,以法律為底線,把個人信息安全教育納入人才培養之中。通過個人信息意識的養成,切實保障大學生個人信息安全,為形成法律嚴密、體系健全、制度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系統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鄭建蕓,林素真,黎楚紅.大數據時代大學生個人信息安全意識調查研究[C]//Proceedings of 202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MSE 2020).2020:202-205.

[2] 汪海霞.大數據時代高校大學生個人信息安全意識的養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2(10):41-44.

[3] 鄧琬心.高校學生個人信息法律保護的現狀及優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8):67-69

[4] 吳翔.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信息安全意識提升途徑研究——以安徽省幾所高校為例[J].營銷界,2019(21):157-158.

[5] 苗青.論第三方支付平臺個人信息泄露風險與防范[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7.

[6] 許亞潔.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體系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20.

猜你喜歡
高校大學生安全意識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不止單純的技術問題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模型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模型
在電類實踐操作課程中對士官學員安全及規范操作意識的培養
為幼兒營造安全的港灣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研究
航母艦員安全意識養成探索與實踐
2014第十五屆中國信息安全大會獎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