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森林火災保險研究進展

2022-05-14 02:58李汶靜
內蒙古林業科技 2022年1期
關鍵詞:區劃火災林業

李汶靜 張 恒

(內蒙古農業大學 林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我國于1984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試辦森林保險,至今持續了30多年,國內森林保險經歷了起步、緩慢發展、波動增長三個階段,在艱難的探索中取得了一些較為成功的經驗,為林業的穩定與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撐[1]。過去由于市場需求小、保險費率低、保險承保機構技術薄弱、林地產權結構復雜等因素影響著森林保險的持續發展[2],森林保險發展至今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2014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到,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制度建設為基礎,以商業保險為平臺,以多層次風險分擔為保障,建立巨災保險制度[3]。探索對森林火災等災害的有效保障模式,制定巨災保險法規[4],建立核保險巨災責任準備金制度[5]。2021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中提到,積極開發適合的金融產品,按市場化原則為項目提供中長期資金支持,推動綠色基金、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加大對生態保護修復的投資力度[6]。健全森林保險制度,鼓勵保險機構和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開展保價值、保產量、保收入的特色經濟林和林木種苗保險試點[7],加大保險產品創新力度,完善災害風險防控和分散機制。近年來,中央財政啟動了森林火災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工作,促使我國森林火災保險市場快速發展,林業發展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8]。

本研究選擇森林火災保險作為研究對象,為更好地把握森林火災保險的研究走向和變化發展,選擇對1980—2021年研究成果進行總結與分析。利用文獻計量學軟件CiteSpace,以“森林火災保險”為檢索主題,對CNKI數據庫中國內森林火災保險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以知識圖譜的形式呈現出41 a來森林火災保險領域研究熱點的變化趨勢,通過對41 a森林火災保險的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總結、歸納、分析,進行未來森林保險的研究趨勢分析。

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版本號:5.8.R2,2020),以CNKI作為數據庫,繪制森林火災保險領域機構、作者以及關鍵詞的可視化知識圖譜。

1.1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基于Java開發的一款科學計量軟件,能夠快速識別經典文獻、關鍵點文獻分析學科熱點和前沿,生產地理網絡合作圖譜,分析學科演進的潛在動力機制,找出學科領域演進的關鍵路徑。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所收集1980—2021年的有效文獻對作者、研究機構和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得到可視化知識圖譜,借此對森林火災保險領域的核心作者、研究機構和研究熱點作進一步分析。

1.2 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有效數據來源于CNKI數據庫,在CNKI中采用高級檢索模式,檢索字段的主題為“森林火災”或含“森林保險”,篇名、關鍵詞、摘要檢索同為“森林火災”或含“森林保險”。檢索時間跨度指定為1980—2021年,文獻類型僅限定為期刊文獻。為了保證研究文獻的質量,將來源期刊類別限定為中文核心期刊,或EI來源期刊,CSSCI來源期刊,或CSCD來源期刊,共計檢索2 301條結果,經過人工手動篩選,刪除與本文研究主題不相符的文章,最終得到有效文獻583篇。

1.3 數據處理

將有效文獻以RefWorks格式導出保存,作為文本中分析的樣本數據。將文獻數據導入CiteSpace軟件,時間跨度為1980—2021年,時間切片為1;Links參數選擇在時間切片內,網絡節點的關聯強度Cosine的標準化公式;修剪方法選擇切片網絡。

2 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森林火災保險研究論文發表時間、研究學者合作、研究機構合作以及關鍵詞進行可視化分析,可以得到森林火災保險研究領域41 a來的相關研究成果。

2.1 發文趨勢與研究發展階段劃分

2.1.1發文趨勢

文獻的發表年度和數量分布是研究發展趨勢的重要表征,能反映該研究在學界的受重視程度[9]。借助CNKI高級檢索功能,檢索字段的主題為“森林火災”或含“森林保險”,選擇全部期刊,得到相關文獻共18 614篇。從總體趨勢來看,森林火災保險相關文獻整體呈上升趨勢,2004年之前發文量緩慢增加,2005年至今發文量呈波動式上升趨勢(圖1)。

圖1 1980—2021年森林火災保險研究發文趨勢圖Fig.1 Publication trend of forest fire insurance from 1980 to 2021

2.1.2研究發展階段劃分

41 a來,森林火災保險的研究可以劃分為萌芽階段、緩慢發展階段、波動增長階段(圖1)。

(1)萌芽階段(1980—1986年)。此階段年均發文量300篇左右,主要針對森林火災災后建設等相關問題進行闡述。我國的森林保險起步較晚,1982年開始進行森林保險理論與方法的探討[10]。同年,由林業部門與保險部門聯合發布了《對我國森林保險問題研究》的研究報告,并據此擬定了我國第一部《森林保險條款》。在此基礎上森林保險的理論研究也逐漸豐富,意義與必要性的研究成為森林保險的主流[11]。

(2)緩慢發展階段(1987—2004年)。此階段發文量由年均400篇逐漸增加到年均700篇。森林保險的主要問題為財政資金匱乏,粗放的林業經營管理,林農投保意愿低。出現了承保面積小、需求量低、經營效益差、虧損嚴重、供給主體不足以及信息不對稱等狀況[12]。森林保險問題的一一凸顯,對于保險業務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下一階段突破式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3)波動增長階段(2005—2021年)。此階段發文量出現了小幅度波動,但總體依舊為上升趨勢。自2003年起,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開始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晰了林業產權,通過政府的幫扶,初步形成政策性保險制度體系。福建省于2005年、江西省于2007年先后下發了關于開展森林保險試點工作的通知[13]。2008年、2009年中央以及財政部、原中國銀監會、原中國保監會、原國家林業局等部門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文件。例如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政策性森林保險等配套改革”。2009年10月,原中國保監會、原國家林業局發布了《關于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險體系建設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通知》。2010年我國森林保險試點范圍以每年新增3個省的速度穩步擴大[14]。2018—2021年,由于各方的合力推動,促進了我國森林保險試點推進工作的穩步發展。

2.2 研究機構與作者合作網絡分析

運用CiteSpace軟件得到了研究機構和研究學者合作網絡知識圖譜,其中只顯示發文量≥3的作者和機構,并且圖中節點大小表示發文量的多少以及中心性的強度。從研究機構的知識圖譜(圖2)可以得到研究機構的分布特征,研究院校主要包括西南林業大學大數據與智能工程學院、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南林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東北林業大學等;其他研究機構主要包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云南貝德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其中發文量較多的機構是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西南林業大學大數據與智能工程學院。綜上表明我國森林火災保險研究已經存在跨機構、跨區域的研究共同體。

圖2 森林火災保險研究機構合作知識圖譜Fig.2 Knowledge map of research institution cooperation

由學者合作網絡知識圖譜可以看出(圖3),目前森林火災保險研究學者呈現高度的團隊聚合性,發文作者間團隊合作明顯,學術交流多。該領域發文量較高的合作團隊有:以王秋華、寇衛利、徐偉恒、朱政等為核心的西南林業大學研究團隊,以秦濤、鄧晶、潘煥學等為核心的北京林業大學研究團隊,以冷慧卿、王珺為核心的清華大學研究團隊,以舒立福、田曉瑞為核心的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團隊。大多數作者來自農林院校和科研院所??偟膩砜?,除發文量較高的合作團隊以外,其他的學者之間合作較少,網絡結構分散。

2.3 關鍵詞共現分析

CiteSpace關鍵詞聚類分析可以實現對森林火災保險研究領域的熱點和發展趨勢的可視化呈現。通過對1980—2021年研究主題的聚類分析,對其整理后,得到關鍵詞聚類結果(圖4)。將聚類結果劃分為4類:森林資源情況、火災風險及預報、風險區劃及減災對策、森林保險。對研究文獻進行關鍵詞提取,選取出現頻次排列前10位的關鍵詞詞頻統計,詳見表1。

圖3 森林火災保險研究學者知識圖譜Fig.3 Knowledge map of research authors

2.3.1森林資源情況

將“#2森林”、“#8生態系統多樣性”所涵蓋的內容聚類為森林資源情況。森林保險作為一種綠色保險,在發揮其一般保險經濟價值的基礎上,還應該體現其獨特的綠色性與生態性。森林火災作為一種突發性強、危害性大的自然災害對森林資源的破壞力極強,危害性極大。從表1中的聚類 #2中可以看出衛星遙感、森林、區劃關鍵詞反映出這一研究主要內容。森林一般條件較差,因此,森林保險災后的查勘定損面臨巨大困難,衛星遙感可以解決這一工作難題。由于我國的降水、溫度等南北差異,各地火災特點有著顯著的差異,所以應進行合理的區劃,只有有效解決森林保險區域劃分經營,才能使我國森林保險長遠發展。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在生態價值考量中加入森林保險制度,能更好地完成森林保險制度的價值追求,從而實現森林保險制度的生態保護功能。因此,需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生態安全,對森林保險制度進行完善。對森林保險制度的實施進行研究,將森林的綠色環保價值真正納入森林保險法律制度,并給以相應的法律保護。做到真正實現林業生產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以及林業的綠色發展[15],最終實現森林保險制度的生態價值,促進社會生態文明建設。

2.3.2火災風險及預報

“#1氣象風險預報”、“#3森林火險”聚類的內容為火災風險及預報。指數保險是一類當風險災害達到了一定級別,就會觸發預設的賠付條件,進行理賠的險種[16]。由于成本高、道德風險、逆向選擇等原因,傳統的林業保險被稱為“賠償性”保險,并不能有效地幫助和減輕發展中國家林業所有者的各種風險?;谥笖档谋kU已經被各種組織和學者提出并推薦為一種解決方案,作為發展中國家克服傳統保險挑戰的手段[17]。指數保險最常見和最廣泛使用的形式是天氣指數保險,它利用了天氣數據與災害發生的高相關性,該方法旨在減少傳統林業保險中經常出現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聚類 “#1氣象風險預報”,其中氣象預報、天氣指數等關鍵詞,反映了主題的研究內容與主要方法。森林火險等級區劃是林火管理的基礎,大多學者的研究基于聚類分析方法。森林火險等級區劃是制定森林防火政策和森林保險行業發展的基礎,精準的等級劃分可以極大地推動森林防火事業的發展[18]。

圖4 關鍵詞聚類圖Fig.4 Keyword clustering diagram

表1 森林火災保險研究領域關鍵詞聚類及分布Tab.1 Keyword clustering and distribution in forest fire insurance research field

2.3.3風險區劃及減災對策

“#4森林防火”、“#5 logistic回歸模型”、“#15分區減災對策”聚類的內容為風險區劃及減災對策。logistic回歸模型在林火領域多用來預測森林火災發生概率和時空分布。通過有效的風險評估方法,可以評估森林火災危害的風險。定量風險評估是數學的、概率的或隨機的,基于作為模型輸入的現有或實時信息。這些方法大多依賴于對潛在氣候的信息和預測。精準的預測是克服各種災害和減輕災害的關鍵因素[19]。對森林災害風險的所有可能組成部分進行適當評估后,可對森林火險等級進行合理地區劃。

2.3.4森林保險

將“#0森林保險”、“#11投資收益率”、“#21保險業”等所涵蓋的內容聚類為森林保險。保險機制是管理自然風險問題最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這使得森林保險的研究已日漸成為林業經濟領域的熱點和前沿問題[20]。對森林保險進行合理定價的前提是科學的風險區劃,國內森林保險的主要險種為森林火災險。因此,多是圍繞森林火災受災風險進行區劃的研究。森林保險的發展是深化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金融配套措施,也是森林保護的重要手段。為森林投保是應對森林所有者可能遭受的經濟損失的一種補償方式[21]。建立一個有效的保險市場,除了了解公共項目的影響外,還必須了解林業所有者對林木保險的支付意愿。我國的森林面積大、森林條件差、成本較高以及森林保險賠付率低。我國森林保險的解決辦法大多包括以下步驟:承保驗標、進行過程監測、實時監測風險預警、建立林火預警平臺、勘察定損、費率分區、費率厘定、建立風險評估體系,最后進行科學賠付。從表1中的聚類 #0中可以看出保險費率、林業保險、林業風險、保費補貼、支付意愿、巨災風險反映這一研究內容。建立有效的保險市場和費率補貼能夠有效地應對我國的森林火災災后建設[22]。

2.4 研究熱點分析

通過CiteSpace軟件分析處理,得到森林火災保險關鍵詞時區圖(圖5),其中節點十字大小代表關鍵詞出現頻次,連接線體現了關鍵詞中心中介性,即同一關鍵詞延伸出的連線越多其中心中介性越強。

“森林火災”一詞涵蓋本文選擇的時間跨度,在出現頻次最高的同時具體有最大的中心中介性,側向突現了火災保險的研究原因及研究內容。1995年“森林保險”、“林業保險”等詞凸顯,其熱點與國家理論研究和試點工作相對應,對于林業抵抗火災風險的能力逐步提升。

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森林火災和森林保險的熱點也逐步演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森林火險”、“火險等級”等與火災密切相關的研究,到二十一世紀初期的“經濟損失評估”、“風險分析”森林火災與政策性保險相銜接的研究,再到今天的“動態評估”、“火災風險區劃”等森林火災保險的精準研究,熱點不斷細化,不斷前沿化,豐富了森林火災保險的研究層次,也讓學者們的研究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3 展望

通過梳理國內森林火災保險研究進程,國內森林火災保險的相關研究愈來愈深入,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探討。

(1)區域化保險制度。對于我國森林火災保險的研究,僅涉及到省級層面的區域劃分,劃分形式過于單一。在進行風險區劃時,忽略了我國部分地方的風險差異,實施“一省一費率”的火災保險費率厘定模式。在市、縣級的火災區域的劃分上,由于統計資料的缺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細致劃分[23]。因此,為使我國基于風險區劃基礎上的森林火災保險費率厘定更加科學合理,費率補貼更加精細,可對我國森林火災保險的區劃方面進一步細化。

(2)大力發展指數保險。氣候變化正在增加全球許多地區發生與天氣有關的災害風險,這對林業和農業產生了不利的社會經濟影響[24-25]。有效管理氣候相關災害的一些策略包括基于指數的保險產品,即指數保險作為一種新興的保險模式,越來越多地作為傳統保險的替代品提供。然而指數保險的采用率仍然很低,可以部分歸因于基礎差別風險的固有問題。為運作良好的保險市場創造有利環境,采用一種綜合方法,將保險與“基差風險”機制相結合。指數保險作為更加靈活的保險制度,通過指數保險建模和預測計算方法,能夠有效應對天氣變化和自然災害,也是發展中國家林業保險[26]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在一些發達國家,指數保險是林業系統的重要風險管理工具,是值得我國借鑒學習的一種森林火災保險研究的新方法。

(3)多維度森林火災保險方法創新。我國森林火災保險制度采取不區分樹齡、樹種、費率的制度,保險費率厘定方式不夠精細。我國現行的森林火災保險制度與發達國家較為完善的森林保險制度存在較大差異。雖然我國對森林火災保險研究已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但國內現有研究在進行森林火災風險區劃時風險指標較為簡單,對后續費率厘定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未來的研究方向應考慮在風險區劃時采用多種更為先進的模型,綜合火災致災因子和火災歷史損失率,科學厘定費率。應該借鑒精算科學和基于索賠頻率和幅度分布分配保險費的過程,生成火災發生和火災成本的參數化概率分布[27]。構建適合于研究區內森林火災的蔓延模型,進一步提高模型的準確性。

猜你喜歡
區劃火災林業
歡迎訂閱《林業科學研究》
南充市滑坡災害易發性區劃與評價
《林業科學》征稿簡則
《林業科技》征稿簡則
北極地區潛艇破冰上浮風險評估建模與區劃仿真
社區治理如何密織服務網——成都安公社區劃了“五條線”
land produces
對自然地理區劃方法的認識與思考
掌握火災逃生知識
離奇的火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