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音戲+”的全生態傳承

2022-05-17 22:21魏偉
走向世界 2022年18期
關鍵詞:五音聊齋淄博市

魏偉

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戲曲資源豐富,著名地方劇種五音戲已在這里傳承發展了400多年,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作為五音戲的傳承保護單位,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通過不斷探索,創新打造了珍稀獨有戲曲劇種保護傳承的新途徑、新模式,其申報的“五音戲+”珍稀獨有劇種全生態傳承創新工程,獲第五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

“五音泰斗”傳妙音

五音戲,最早由民間小調發展而來,俗稱“肘鼓子”,又叫“周姑子”,以唱腔優美動聽、語言生動風趣、表演樸實細膩而著稱,地方特色濃郁,對研究中國北方,特別是魯中地區的戲曲發展和傳承具有重要的學術和研究價值。

歷史上,五音戲一直以藝人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和發展,鮮有文字記載。直到1935年,五音戲一代大家鄧洪山(藝名“鮮櫻桃”)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制唱片,獲贈“五音泰斗”美名,五音戲才得以定名,從此唱響了全國。

一個劇種的興盛和發展,往往與該劇種的代表人物和領軍人物的創造力和影響力分不開,要了解五音戲,就應記住鮮櫻桃這一閃光的名字。從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鮮櫻桃就已聲名鵲起。1949年之后,五音戲進入繁盛時期,以鮮櫻桃領銜的五音劇社更名為“淄博市五音劇團”。上世紀60年代,鮮櫻桃率團進京演出,梅蘭芳、荀慧生、歐陽予倩、張君秋等眾多戲劇家親臨觀看。

鮮櫻桃戲路寬廣,青衣、花旦、彩旦、老旦皆擅。他那獨特的“甜中帶酸,酸中帶甜”的表演風格,將五音戲劇種的個性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至今在淄博、濟南一帶,還流傳著不少俚謠,如“賣了褲和襖,也要看看鮮櫻桃”“三天不吃飯,也得把鮮櫻桃的戲來看”“聽說周姑子戲進了莊,忘了喝飯湯”。人們對鮮櫻桃的喜愛,于此可見一斑。

鮮櫻桃挖掘整理了大量五音戲傳統劇目,提升了五音戲的藝術境界。同時,他還創作了許多新編歷史劇、現代戲,特別是聊齋戲,成為五音戲的新經典。而他與“四大名旦”的交往和藝術切磋,堪稱劇壇佳話。鮮櫻桃80多歲高齡時還能登臺演出,為五音戲培養了大批優秀傳人,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霍俊萍、呂鳳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7年12月14日,由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籌建的鮮櫻桃紀念館揭牌開館,這是山東省內第一家近現代戲曲人物專題紀念館,集收藏、展示、教育、研究等功能于一體,目前已成為傳承、保護、發展五音戲等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基地。而建設鮮櫻桃紀念館,只是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實施“五音戲+”珍稀獨有劇種全生態傳承創新工程的創新舉措之一。

“六個維度”辟新天

傳承、保護和發展是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課題,也是基層戲曲工作者面臨的一道難題。在實施“五音戲+”珍稀獨有劇種全生態傳承創新工程的過程中,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聚焦繁榮精品創作、夯實傳承基礎、拓寬傳播途徑、實施數字保護、聚力人才培養、推進劇種研究“六個維度”,創造性地解決了珍稀獨有劇種在傳承保護發展創新過程中精品力作不多、理論研究薄弱、傳承形式手段單一、歷史資料散亂、受眾人群萎縮等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新時期珍稀獨有劇種的傳承發展提供了新經驗。

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有關五音戲的文字、音像資料日漸豐富,但缺乏系統的整理。為此,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投入人力物力,利用數字技術,對歷史上有價值的紙質文獻以及歷代五音戲表演藝術家的音視頻資料進行數字化保存,建立了相對完整、權威的五音戲藝術文獻、音視頻資源庫,出版了《鮮櫻桃五音戲經典唱段音配像》?!皵祿斓慕?,一方面為五音戲的傳承、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另一方面為藝術研究部門、五音戲工作者、五音戲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弊筒┦形逡魬蛩囆g傳承保護中心主任馬光舜介紹,數據庫還面向全社會,提供五音戲歷史資料的瀏覽、查詢服務。

戲劇人才的培養是劇種永續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高度重視五音戲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的培養,通過舉辦國家藝術基金五音戲表演人才培養資助項目等系列活動,以及將年輕人擔綱主演的大戲送上舞臺,為年輕人成長搭建了平臺。一大批優秀的五音戲人才脫穎而出,接過了五音戲薪火相傳的接力棒。

“五音戲的未來在孩子,基礎在保護,重點在民間?!瘪R光舜說,近年來,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深入開展五音戲進校園等“五進”活動,舉辦五音戲表演人才培訓班、編印出版《五音戲校本課程》,進一步夯實了五音戲的傳承基礎,激發了五音戲的傳承活力。而通過建設鮮櫻桃紀念館、五音戲博物館,舉辦五音戲藝術節、五音戲全國巡演活動,則讓五音戲走出淄博,走向全國,唱響世界。

小劇種有大氣象

五音戲自誕生之日起,就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至今保留有傳統劇目170多出,其中不乏《王小趕腳》《拐磨子》《彩樓記》等全國知名劇目。其與淄博當地濃郁的聊齋文化相結合,更是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五音戲聊齋劇。

早在1958年,趙云生等五音戲研究者就結合聊齋俚曲《墻頭記》創作出了聊齋題材的五音戲新作,在淄博、濟南公演后,反響熱烈。2004年,大型五音戲交響樂演唱會暨五音戲精選唱段專輯《五音神韻》,開創了山東省地方戲與交響樂結合的先河。2013年,新版《云翠仙》在北京長安大戲院唱響,展現出小劇種的大氣象,該劇人選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參賽劇目,并獲第十四屆文華獎優秀劇目獎。

馬光舜表示,新版《云翠仙》在五音戲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耙酝奈逡魬蚨嗍且恍┘议L里短的生活化故事,語言較為通俗,而新版《云翠仙》做到了雅俗共賞,既沒有脫離五音戲的根,又從根上尋求新的發展?!?/p>

繼承傳統,又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五音戲的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成效明顯。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專業五音戲表演團體,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始終把創作演出作為立院之本,努力打造聊齋題材五音戲品牌,接連創作排練的《墻頭記》《姊妹易嫁》《云翠仙》《珊瑚》《小謝與陶望三》等10個聊齋戲劇目,在學術界和國內演出市場收獲了良好口碑。

繁榮精品創作是劇種發展之本。多年來,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高度重視原創劇目創作,著力推動文藝創新,用一部部經典劇目和創新作品,實現了五音戲的鳳凰涅槃。

“五音戲+”珍稀獨有劇種全生態創新工程自實施以來,一批青年戲曲人才脫穎而出,一批優秀傳統劇目得以傳承,一批新創作的精品力作立上舞臺,一批中小學生成為五音戲的愛好者和傳播者,社會影響不斷擴大。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的這一創新實踐得到媒體和同行的一片贊譽,中央電視臺、《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大眾日報》等國家級、省級媒體紛紛進行報道,在業內引起巨大反響。

(本文圖片由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提供)

猜你喜歡
五音聊齋淄博市
聊齋書介
“五音戲+”的全生態傳承
淄博市大力推進交互式在線教學系統應用
聊齋書介
繼齊韻往昔,以今聲開來——思考自五音戲主奏樂器的演變、本體及延伸
梁曉聲:我與《聊齋》
五音戲緒論
我的媽媽是“超級偵探”
我家的小客人
論儒家思想中“五色”“五音”與生命靈性和諧的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