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分析

2022-05-18 04:50高行
大觀 2022年4期
關鍵詞:后期制作數字媒體藝術

高行

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經濟水平的迅猛發展,數字媒體藝術應運而生,以高效率的信息傳播方式、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豐富的信息整合方法,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改變人們的審美觀念的同時,數字媒體藝術也滲入了影視創作領域。對數字媒體藝術的內涵、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融合發展歷程進行介紹,并對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形式以及融合特征進行更深層的分析,以更好地推動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全方位融合。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影視創作;后期制作

傳統的影視作品在一定階段中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實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于人們的審美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數字媒體藝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影視作品提出了新的需求。而將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進行融合,可以給人們帶來現代先進科技、傳統藝術文化、生活價值、社會風貌等多元結合的新的影視審美享受。在將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進行融合時,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數字媒體藝術能夠得到更有效、廣泛的傳播;另一方面,影視作品也能夠迎來新的機遇與發展。

數字媒體藝術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內容橫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以及社會科學,是藝術、人文、科學理念的集合體,屬于交叉學科領域,主要涵蓋了藝術設計、交互設計、數字圖像處理等。其中,數字指代數字圖像處理,這也是數字媒體藝術的科技基礎,媒體則強調了所在行業為媒體行業,藝術則指對作品進行藝術設計的具體實踐應用。

一、數字化與影視創作的融合發展歷程

在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誕生了愈來愈多與之相融合的影視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與里程碑意義的便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拍攝的電影《星球大戰4:新希望》。這是歷史上首部運用數字化技術的科幻電影。它的上映,使得人們第一次在熒幕上認知與感受了數字化技術與影視劇的結合,也使得影視行業的發展步入了新的階段。直至1995年,有超過半數的美國電影運用了數字化技術[1]。與此同時,我國的數字化技術也在快速發展。1995年,由胡雪樺導演的電影《蘭陵王》同樣應用了數字處理技術。尤其在21世紀以后,影視創作中數字處理技術的應用案例數不勝數,此技術在影視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成為主流。無論是在前期的策劃、創作過程中,還是在中期的攝影、布景過程中,或是在后期的剪輯、合成過程中,數字化技術均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介入了影視創作的方方面面。

(一)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數字化技術迅速發展,佳作不斷

數字化技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以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4:新希望》為開端,這部電影的出現為數字化與影視創作的進一步融合打下了基礎。自此,數字化影視創作開啟了迅猛發展歷程。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這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里,一大批優秀的數字化影視作品涌現出來,諸如《超人》《異形》等,在豐富了數字藝術的同時,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得數字化技術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數字化技術為那些以往無法通過傳統拍攝方式展現的鏡頭提供了新的實現手段與路徑。

(二)20世紀90年代至今:數字技術與數字藝術的精益求精

20世紀90年代后,技術與藝術結束了之前蓬勃、“井噴”的發展態勢,用更加沉穩堅定的步伐一路走到今日,不斷地進行完善以及穩步發展。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場景、情節得以通過拍攝呈現出來。其中,《指環王》中的“咕?!币唤?,便是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融合的產物。其惟妙惟肖的動作、表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優于真人的表演。以此為基礎,《盜夢空間》《黑客帝國》的創作與上映,也進一步地推動了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在《黑客帝國》中,數字化技術特有的邏輯、敘述方式被生動地展現出來?!侗I夢空間》則更是通過多變的場景、交叉的敘事讓觀眾感受到了數字化技術與影視創作融合的深層美感[2]。與此同時,我國在此方面的發展步伐也不曾停歇。1995年,我國首次推出數字化技術與傳統影視創作融合的電視劇《我愛我家》。1998年,我國香港地區制作并上映了采用大量特效的古裝玄幻武俠片《風云雄霸天下》,其中的背景合成技術、粒子渲染技術以及虛擬角色的構建,均進一步為我國數字技術與數字藝術的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形式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媒體藝術已經介入了影視創作的方方面面。依靠數字化技術手段提升影視作品的視覺效果已經成為如今影視創作過程中的主要工作內容。其中,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形式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補充型融合

補充型融合是指運用數字化技術對不同的影像資料進行重新組織。許多拍攝成本過高的鏡頭以及無法真實拍攝的畫面都會通過這種方式呈現,對于傳統的影視創作來說是一種有效的補充手段。如果影視作品的實拍成本過高,或者影視作品中需要出現一些無法進行實拍的畫面,為了使劇情更加連貫,最后呈現出來的畫面更加飽滿豐富,相關人員可以運用數字媒體藝術將已經拍攝的影像進行整合,對其進行補充。這種類型的融合形式主要是通過計算機摳像技術,將真實的畫面與其他的畫面融合在一起,從而合成一個全新的畫面,使得拍攝的風格、質感呈現出和諧的藝術效果。在拍攝這種類型的影視作品時,演員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完成表演,拍攝出的畫面無法直接實現所需要的效果。相關人員需要利用計算機中的各類視頻、圖像處理軟件,將真實拍攝的畫面與想象中的人物、場景或其他影像資料進行融合,使之成為一個全新的畫面。

例如,電視劇《戰長沙》中的大量風沙鏡頭便是來自之前真實拍攝的視頻資料。2015年的諜戰題材電視劇《偽裝者》中的城市風貌及背景,也是來自留存的舊日長沙的影像檔案資料。相關人員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其完美地與影視創作相融合。數字媒體藝術發揮了其獨特的優勢,能夠將奧特曼打怪獸、超人拯救世界,以及愚公移山、嫦娥飛天等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呈現出來。在數字媒體還未完全發展成型時,補充型融合這種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形式是應用最廣泛的。

(二)創造型融合

創造型融合是指運用計算機中的各類視頻、圖像處理軟件,根據作品需要來構建虛擬的人物或者場景,然后將其與實拍的畫面進行融合。在構建虛擬人物或者場景時,要對其中的人物動作及其運動軌跡進行適當調整,使之與實拍鏡頭高度一致,最后呈現出滿意的效果。其中,主要包括對于物體運動軌跡的構建以及對虛擬場景、角色的建構。

創造型融合可以將超出現實范圍的、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物體、角色、場景建構出來。例如,在2016年由周星馳導演的電影《美人魚》中,大量的虛擬場景與物體便是通過計算機采用創造型融合的形式展現出來的。除此之外,創造型融合還可以為觀眾營造夸張的視覺效果,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用更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在2016年由王晶導演的《澳門風云3》中,觀眾便可以看到許多采用創造型融合形式展現的鏡頭。觀眾所看到的目不暇接的洗牌動作便是通過應用相關的計算機軟件后期生成的??梢哉f,創造型融合這種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形式使得影視劇的觀感體驗更佳。

(三)特殊型融合

特殊型融合是指運用數字媒體藝術對實際拍攝的畫面進行特殊處理,以加強鏡頭的表現力。一般情況下,需要在影視作品中呈現回憶過去的場景時,會使用這種融合形式。此外,需要相同的演員飾演不同的角色時,也會應用到這類融合形式。特殊型融合不需要呈現特別逼真、引人入勝的畫面,而是要運用特殊的融合手法將觀眾帶入文學作品。主要指通過對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對實際拍攝的鏡頭進行重新組合、特殊處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畫面的表現力。特殊型融合與創造型融合、補充型融合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并不注重畫面的逼真感。相反,特殊型融合會“刻意”留下處理的痕跡,以此給觀眾帶來特殊的審美體驗[3]。例如,許多影視作品中均出現了“黑白畫面”的處理,使觀眾可以明顯地意識到此段畫面是劇中的“回憶”部分。通過故事的相關設定,特殊型融合還可以營造出蒙太奇的效果。例如,《超時空同居》這一影片通過彩色畫面與黑白色畫面的不斷跳轉,使得觀眾可以清楚地厘清時間線,區分1999年的故事情節與2008年的故事情節。因此,特殊型融合在特效的構建與運用中跨越了一定的技術門檻,使得鏡頭的視角不再受限于燈光、場景,而是能夠進行任意的切換。

三、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特征

(一)催生新的敘事手法

敘事方式作為一個傳統概念,在影視領域誕生的那一刻便已經存在,在影視行業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影視劇的敘事方式,主要是對故事動機、故事情節、故事發生的場景和時間、故事中人物的特點等進行表達與敘述。同時,還注重對敘事的時間線以及空間線的應用[4]。然而,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影視作品的革新迫在眉睫,傳統的敘事方式、敘事手法、敘事結構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的敘事手法應運而生,打破了原來傳統敘事手法的桎梏,變得更為復雜,突破了二維的敘事結構,促進了特效技術的運用與更新。因此,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催生了新的敘事手法,而新的敘事手法又為影視藝術創作提供了依據。

(二)創造真實的感受

就藝術創作而言,其根本原則是真實性,但藝術的真實性有別于科學的真實性??茖W的真實性能夠被檢驗和論證,而藝術不能。同時,藝術也無法與日常生活同步。影視作品就是為觀眾營造一個“夢境”,但是顯然觀眾并不愿意進入平淡無奇的“夢境”。數字媒體藝術的重要功能就是給觀眾帶來新奇的體驗,讓他們的“夢”變得更加精彩。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滿足兩大前提。一是要保證影視作品中景物的真實性。在鏡頭中,無論是虛擬的場景、聲音還是色彩,都需要保證經過合理的編排,能夠呈現出真實的效果,避免讓觀眾意識到“人工”的痕跡。二是要完成鏡頭的超現實展現。傳統的鏡頭運動有著十分嚴格的軌跡要求,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使得影視作品中出現了許多超出拍攝可能的鏡頭。例如,一個鏡頭可以從地球大氣層開始,不斷地拉進,最后聚焦到地球表面的一個建筑物。這種鏡頭雖然超乎尋常,卻能給觀眾呈現出真實客觀的感受,而這一切都是數字化技術造就的。

(三)影視創作的主體

人們通常認為,數字媒體藝術僅僅是數字特效,是一種制作影視作品的工具。這種觀念顯然會使數字媒體藝術脫離影視創作的整體框架、風格,甚至會使影視作品成為空殼,只是單純地展示特效技術。實際上,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需要在影視創作的每一個環節都得到體現。在創作影視作品時,所有人都在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而如何將想象的故事拍攝出來變為現實呢?數字媒體藝術便在這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化不可能為可能,將腦中的故事、情節、畫面呈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數字媒體藝術能夠呈現出人們心中所想的、當前世界不存在但更加真實的場景。影視媒體藝術可以重現過去的歷史,實現時間與空間的轉換,使得拍攝者脫離思維方式的桎梏。

因此,數字媒體藝術獨特的表現形式為影視創作創造了巨大的上升空間,使影視創作突破了傳統的創作模式,為影視藝術的下一步發展提供了動能。

四、結語

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迎合了時代發展的需求。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為影視創作在各個環節的運作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極大程度上推動了影視領域的進步與發展。在影視作品中,演員精湛的演技和嚴謹的故事架構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缺少了符合劇本內容、烘托演員情感的影視場景,影視作品就缺失了一部分的靈魂。因此,現代影視作品無論類型如何,都要使用數字媒體藝術進行適當的處理。而且,為了滿足拍攝要求,在大多數情況下,演員需要進行無實物表演。這很大程度上考驗了演員的演技,間接性地影響了拍攝效果。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形式主要有三種,即補充型融合、創造型融合和特殊型融合。在影視創作中融入數字化技術,不僅可以使得影視作品的敘事方式不斷改進,而且可以使得觀眾觀影的真實感受不斷加強。數字媒體藝術逐漸成為現代影視創作的主體。與此同時,數字化技術仍在不斷地進步。因此,數字媒體藝術不應該是“技術決定論”的產物,它在修補、調整影視作品的同時,也給影視作品帶來了新的拍攝技巧、敘事手法等,從而增強了影視作品的表現力。數字媒體藝術將藝術的思想與科技的思想進行有機融合,使其在影視劇中得到有效的體現,促使影視藝術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郝巍東.數字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性探究[J].中國電視,2016(12):101-104.

[2]王方.數字時代藝術媒介化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7.

[3]徐彬.影視藝術微傳播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3.

[4]薛文峰.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特性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17):41-43.

作者單位:

吉林藝術學院

猜你喜歡
后期制作數字媒體藝術
數字媒體藝術與少兒美術教學概述
效果圖后期制作中Photoshop的運用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輯藝術
數字媒體藝術與平面設計的關系
淡妝濃抹總相宜
影視同期錄音的后期制作探析
淺談電視節目編輯與后期制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