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金山區美國白蛾發生規律初探

2022-05-21 01:36黃廣育
中國森林病蟲 2022年2期
關鍵詞:歷期白蛾金山區

黃廣育

(上海市金山區林業站,上海 201599)

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世界性檢疫害蟲,為我國重要林業植物檢疫對象[1-2]。2019年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布上海浦東新區、寶山區、嘉定區、青浦區為美國白蛾疫區,同年9月20日,金山區在其所轄廊下鎮、呂巷鎮發生美國白蛾疫情,2020年2月金山區被劃定為美國白蛾疫區[3]。金山區位于長江南岸,是上海市的西南門戶,全區陸地總面積約5.86萬hm2,人口64.56萬,轄9個鎮1個街道1個工業區,林地面積1.03萬 hm2,森林覆蓋率14.73%[4],主要樹種有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池杉 Taxodium ascendens、落羽杉 Taxodium distichum等。美國白蛾在金山區發現以來,發展迅速,目前全區均有分布,發生面積266.67 hm2。美國白蛾在金山區的發生,對上海的林業建設、城市綠化和自然生態造成極大破壞,極大影響對外經貿往來、市民生產生活,形成了美國白蛾疫情突破長江天塹向南擴散、取食植物增多、發生世代可能增加、危害程度加劇的新情況和新風險[5]。為更加科學有效開展美國白蛾防控工作,筆者結合生產防治,積極開展了上海市金山區美國白蛾生活史、生活習性等發生規律調查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取食范圍調查

2020年和2021年,在美國白蛾各代幼蟲危害期,根據美國白蛾習性,地面踏查金山區美國白蛾易感樹種,在發現美國白蛾的林地設立臨時標準地,詳查其寄主種類、分布范圍和取食習性。

1.2 生活史觀測

通過野外定點觀測、誘捕器監測、實驗室人工飼養等方法,觀察記錄金山區美國白蛾各世代的發生過程、發育歷期和種群數量。在全區設立美國白蛾生活史野外觀測點3處。2020年和2021年,分別懸掛美國白蛾性誘捕器276個和772個,誘捕時間從3月下旬到10月上旬,誘芯在6月下旬更換1次;2020年4月,建設人工飼養觀察實驗網室1個,面積20 m2,共觀察成蟲892頭、卵塊123塊、幼蟲2萬~3萬頭、蛹 2 000~3 000枚,飼料為桑樹Morus alba、落羽杉等的枝葉。

1.3 生活習性調查

通過野外調查和定點觀測,觀察分析美國白蛾在金山區發生規律和特點,包括成蟲活動規律、卵著生特點、幼蟲發生情況、化蛹場所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取食范圍

金山區美國白蛾取食危害的林業、園林和經濟林樹種主要包括落羽杉、池杉、水杉、核桃Juglans regia、楊樹Populusspp.、桑樹、柿樹Diospyrosspp.、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紅葉李Prunus cerasifera、櫻花Cerasussp.、杏樹Armeniaca vulgaris、桃樹Amygdalus persica、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懸鈴木Platanusspp.、榆樹Ulmus pumila、紫荊Cercis chinensis、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槐樹Styphnolobium japonicum、柳樹Salixspp.、櫸樹Zelkova serrata、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棗樹Ziziphus jujuba、無花果Ficus carica、樸樹Celtis sinensis、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等。通過比較,美國白蛾取食寄主樹種較北方地區新增了落羽杉、池杉、水杉,取食寄主樹種范圍有所擴大。

與其他發生地區相比,美國白蛾在金山區最大的取食特點是喜食落羽杉,其次才是其他寄主植物。落羽杉林地美國白蛾發生最為嚴重,有蟲株率最高達30%,高于桑樹、柳樹、楊樹等;被害株平均失葉率也高于柳樹、楊樹等(表1)。

表1 美國白蛾喜食樹種受害情況Tab.1 Damaged situation of favorite trees of H.cunea

2.2 生活史

美國白蛾在金山區仍1 a發生3代。第1代相對整齊,7月后第2,3世代重疊嚴重。自4月中旬至9月下旬均有成蟲出現,10月中下旬有零星發現,最晚為10月25日;10月17日仍有卵塊,11月4日仍有4齡幼蟲活動取食(圖1)。

圖1 金山區美國白蛾生活史Fig.1 Life history of H.cunea in Jinshan District of Shanghai

金山區美國白蛾越冬代成蟲發生期為4月中旬至5月中旬,最早出現時間2020年為4月20日,2021年為4月14日,盛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第1代成蟲期6月下旬至8月上旬,盛期7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2代成蟲期7月下旬至9月上旬(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仍有零星發現),盛期8月中旬至8月下旬。

金山區美國白蛾第1代卵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最早發現時間2020年為4月25日,2021年為4月20日,孵化盛期5月上旬至5月中旬;第2代卵期6月下旬至8月上旬,盛期7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3代卵期7月下旬至9月上旬(2021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仍有零星發現),盛期8月中旬至8月下旬。

金山區美國白蛾第1代幼蟲期為4月下旬至7月上旬,最早發現時間2020年為5月2日,2021年為4月27日,危害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幼蟲6月下旬至8月下旬,盛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3代7月下旬至10月上旬(2021年11月上旬仍有低齡幼蟲零星發現),盛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

金山區美國白蛾第1代蛹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蛹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3代越冬代蛹期為9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

2.3 生活習性

成蟲羽化集中在15:00—21:00,剛羽化的成蟲在草叢、樹干、垃圾堆等處均有發現。剛羽化的成蟲通體柔軟、潮濕、翅短小,15:00—18:00(氣溫25℃以上)爬行能力強,3~6 min翅完全展開,18:00—21:00(氣溫約20℃)爬行能力較弱,約10 min翅完全展開。分析認為,展翅時間的差異與氣溫相關,氣溫越高展翅時間越短。翅膀展開后往往靜伏于樹干、墻面、葉面等部位(圖2A)。雄蟲與雌蟲比例約為3∶1。越冬代雄成蟲翅膀帶黑點的特征明顯,第1代、第2代雄成蟲翅膀帶黑點的特征不明顯。

卵塊在杉樹葉片的正反面均有發現,背面居多,個別產在嫩枝上。美國白蛾卵成圓球形,初產卵呈淡熒光綠色,表面覆白色鱗毛,后變灰綠色,孵化前呈灰褐色。第1代卵塊多數著生在樹冠下層,第2代卵在樹冠中層較多,第3代卵主要發生在樹冠中上層。第1代每產卵處卵塊數量500~700塊,第2代卵塊數600~900枚,第3代卵塊數500~700塊。卵塊呈不規則塊狀單層排列,或隨樹葉形狀呈條狀或點狀分布(圖2B)。第1代卵發育歷期15 d左右,第2,3代卵發育歷期均為8 d左右。

美國白蛾幼蟲孵化后不久便吐絲結白色網幕,在網幕內聚居生活,隨著蟲齡增長取食量增大,網幕不斷擴大。在落羽杉上網幕直徑為0.4~0.6 m,大的可達1 m以上(圖2C)。幼蟲于4齡期破網擴散至整株樹甚至到周邊臨近的樹上取食,取食以葉肉為主。落羽杉的葉片被美國白蛾危害后網幕中混雜大量帶毛皮蛻和蟲糞。生長勢越好的杉樹越容易被美國白蛾危害,同一片林地,美國白蛾危害多發生在林地四周通風采光好,或近水的位置,尤其是家禽、家畜或水產養殖場等周邊林地危害尤為嚴重。分析認為與美國白蛾的趨光性、趨水性、趨味性有關。根據對美國白蛾幼蟲的觀察,第1代幼蟲6齡的發育歷期為32 d左右,第2代幼蟲7齡(對比頭寬、體長和體色)的發育歷期為26 d左右,第3代幼蟲7齡的發育歷期為26 d左右。

美國白蛾在金山區多選擇較為干燥的場所化蛹,如杉樹的枯樹皮層(圖2D)、樹洞內,以及林地周邊地勢較高的磚塊瓦礫下、竹架竿和林地周邊菜地秸稈內、枯枝落葉中等,有極少數在杉樹的網幕內化蛹,在林地內地表淺土層較少發現。分析認為,可能與金山區雨水充沛、地下水位較高、地表濕潤、土質為黏性較板結、透氣性差等有關。越冬代蛹的發育歷期228 d左右,第1,2代蛹發育歷期均為15 d左右。

圖2 美國白蛾蟲態Fig.2 Stages of H.cunea

3 結論與討論

美國白蛾增加新寄主,對我國江南地區的適應能力增強。金山區美國白蛾除取食已見報道的林業、園林和果樹等寄主[2]外,還新增了落羽杉、池杉、水杉等杉樹類植物,且是其較為喜食的樹種。觀察發現,在發生林地,美國白蛾一般首先危害落羽杉,其次才危害其他寄主植物。杉樹在南方地區種植廣泛,是重要的生態林、商品林樹種,園林綠化應用普遍。金山區美國白蛾寄主植物面積2 560 hm2,占全區林地24.80%,其中杉樹732.34 hm2(水杉410.12 hm2、池杉 178.44 hm2、落羽杉 143.78 hm2),占全區林地的7.09%,占美國白蛾寄主植物面積的28.61%。美國白蛾新增落羽杉等新寄主,其適應江南地區森林結構和生態環境的能力增強,為其定殖、繁衍、危害提供了有利條件。

美國白蛾持續南進,世代增加的可能性提高。雖然目前金山區美國白蛾發生世代仍為1 a 3代,但實驗室人工飼養觀察發現,有第3代成蟲和第4代幼蟲,但未形成完整世代。野外調查和觀測點觀察發現,10—11月仍有美國白蛾成蟲和低齡幼蟲活動。這些跡象顯示,跨過長江后,隨著有效積溫的提高[6],美國白蛾世代數增加的潛在可能增強,在南方地區形成1 a發生4代的趨勢進一步明顯。一旦美國白蛾在南方地區實現4代化,隨著其種群數量的幾何級暴增,其傳播擴散可能更加迅猛,造成的災害損失可能更大[7]。

美國白蛾進入經濟活躍地區,發生擴散和擾民事件的風險加大。金山區地處杭州灣畔,位于滬、杭、甬和舟山群島經濟區域中心,水系、路網發達,陸路、水路物流頻繁,尤其是夜間航行船只的燈光極易吸引美國白蛾成蟲,且船只航行速度較慢,為美國白蛾的人為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金山區還地處沿海,風力資源豐富,臺風時有發生,也為美國白蛾自然擴散提供了良好條件。同時,金山區內人口眾多,城鄉交錯,美國白蛾寄主樹種眾多,分布范圍廣泛,美國白蛾的發生對居民的生產生活影響極大,已有多起美國白蛾老熟幼蟲下樹化蛹時大量爬到村民住宅地上、墻上影響居民生活,以及老熟幼蟲下樹取食危害蔬果的情況發生。

我國南方地區的美國白蛾防控工作需高度重視。鑒于在金山區發現的美國白蛾生活習性等發生規律的變化,特別是發現危害落羽杉等新寄主,應充分認識美國白蛾進入南方后的潛在風險,高度重視防控工作。應進一步深入開展南方地區美國白蛾生活習性等發生規律調查研究,積極開展發生危害風險分析,強化防控技術儲備,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工作。當前,應重點做好宣傳發動,提高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單位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防控意識;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省際、縣際和部門間等協調溝通、責任落實;根據情況變化,科學合理地制訂美國白蛾監測、檢疫、防治等技術方案,提高美國白蛾疫情及時發現能力、有效封鎖水平和精準防治效果。

猜你喜歡
歷期白蛾金山區
上海市金山區龍泉學校 從傳統走向未來,成為祖國新一代接班人
防治美國白蛾的藥劑試驗分析
我與風的故事
13個新選水稻不育系播始歷期配合力分析
美國白蛾的危害特點及關鍵防治技術
播撒雷鋒精神的金種子——上海市金山區朱涇小學打造雷鋒文化新空間
歐黑抗蟲楊N12對美國白蛾的抗蟲性研究
食物因素對暗黑鰓金龜一、二齡幼蟲歷期及成活率的影響
日本松干蚧生物學觀察與防治
美國白蛾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