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人補正史藝文志(經籍志)書類書目變遷研究

2022-05-23 08:30王玉祥
中國應急管理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著錄尚書書目

王玉祥

摘? 要: 本文從清人補正史藝文志(經籍志)出發,系統地研究了清人補正史藝文志(經籍志)書類書目的變遷和《尚書》的學術源流,理清了尚書學學術發展的脈胳,各個時代的書目區別和消長情況,以及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通過梳理,為讀者有效地利用尚書學典籍提供了一份比較全面、可信的書目。

關鍵字:書類書目;藝文志;分類;《尚書》

引言: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將學術分為“漢之經學”、“隋唐之佛學”、“宋及明之理學”、“清之考證學”四個“時代思潮”?!皾h之經學”主要闡述漢代今古文之學,而《尚書》是今古文之爭的核心問題,清代考據學的一個重大成果就是斷定今傳《尚書》為偽書。 眾所周知,《尚書》流傳過程頗為曲折。秦焚書坑儒,導致尚書多毀。秦博士伏生藏在家中傳下來的《今文尚書》,使用的是秦漢文字。稍晚,孔壁所出的《古文尚書》卻是用當時多已失傳的籀文即古文寫成,今文經和古文經之爭由此開始,影響中國學術史兩千余年。永嘉之亂,今古文《尚書》一并失傳,東晉梅賾所獻的偽《古文尚書》為今傳本?,F存二十五史中,有藝文志(經籍志)七部,分別是 《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經籍志》、《宋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和《清史稿·藝文志》。清代學者陸續對所有缺志的正史進行了增補,補志達到60種以上,還對已有藝文志的正史進行考證,使得二十五史志成為古代學術完整的綜合性目錄。

一、《清史稿·藝文志》書類類著錄特征

《清史稿·藝文志》是二十五史志的最后一部,繼承了《明史·藝文志》僅著錄一代藏書的做法,僅限于“清儒著述”?!肚迨犯濉に囄闹尽沸蜓灾杏袑ζ潴w例和收書標準有詳細的描述?!八囄呐f例,胥列古籍,清代《總目》,既已博載,茲志著錄,取則《明史》,斷自清代”。體例則基本按照《四庫全書總目》結構分類。部分書目來源亦取自《四庫全書總目》?!肚迨犯濉に囄闹尽吩鍨檎骡?,吳士鑒所作,后朱師轍輯錄,其余部分來源比較復雜,有序言中提到的《存目》,有清代輯佚之作,又章鈺在致繆荃孫信中說,是“諸家通行書賬”,信中提到的書目有《佳趣堂書目》、《八千目》、《江南圖書館書目》、《嘉業堂藏書志》和《適園藏書志》等?!肚迨犯濉に囄闹尽凡捎盟牟糠诸惙?,經部分為十類,著錄2155種,14906卷;史部分為十六類,著錄2473種,57995卷;子部分為十四類,著錄2371種,26211卷;集部分為五類,著錄2634種,38966卷,共著錄四部書9633種,138078卷。其中,書類151部,940卷。清代是經學復盛時代,皮錫瑞稱“兩漢經學所以盛者,由其上能尊崇經學、稽古右文故也。國朝稽古右文,超軼前代”。乾嘉實學,崇尚漢儒。求實辨誣,詁訓經義,遠邁前代。輯佚成書,無殊撰述。這一時期也誕生了學術總結性目錄《四庫全書總目》,《清史稿·藝文志》深受其影響。此外《清史稿·藝文志》書類又有一些其他顯著的特點。

1.出現大量輯佚之作,置于之后。輯佚之作始于北宋陳景元輯《相鶴經》,南宋王應麟更是輯佚出《尚書》鄭氏注,影響很大,《宋史·藝文志》卻不見著。到清代時,樸學大盛,在集前代之大成,輯佚學達到最高水平。書類著錄乾隆三十八年王際華等奉敕輯“宋胡瑗《洪范口義》二卷,宋毛晃《禹貢指南》四卷,宋程大昌《禹貢論》五卷,《后論》一卷,《山川地理圖》一卷……”等13種;馬國翰輯“《今文尚書》一卷,《古文尚書》三卷,漢歐陽生《尚書章句》一卷……”等11種;王謨輯“漢伏勝《尚書大傳》四卷,漢張霸《百兩篇》一卷,漢劉向《五行傳》二卷”等3種;袁鈞輯“漢鄭玄《尚書注》九卷,《尚書五行傳注》一卷,《尚書略說注》一卷”等3種,共30種,約占書類總量的五分之一。

2.脫漏嚴重,且有錯誤。如前所述《清史稿·藝文志》僅著錄清代著作,收錄范圍有限,來源也有很多問題。首先,《四庫全書總目》和《存目》成書于乾隆間,嘉慶及以后不見著。其次,“諸家通行書賬”的來源書目并不全面,清代很多著名書目著者并未搜集到。從收書的成果看,僅著錄151種,而王紹曾《清史稿藝文志拾遺》亦僅著清一代,卻著錄書類352種,201種,可見脫漏之嚴重。此外,著《書傳補義》一卷,方宗誠撰是書本三卷:其卷一通論大義,卷二通論要義,卷三附論疑義。見《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史稿·藝文志》誤為一卷。

3.疑“書”之作激增。清代是疑“書”運動的高峰,是分辨疑偽古文時期,這一階段出現了多位學者著書提出自己的觀點。有專門辨偽之作,也有涉及疑“書”之作。如朱鶴齡《尚書埤傳》十七卷、朱彝尊《古文尚書辨》一卷、胡渭《禹貢錐指》二卷、 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八卷、毛奇齡《古文尚書冤詞》八卷等。這些作品約有20種,在書類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清代疑“書”運動的浪潮。

二、清代考據學與尚書學

考據學即清代所謂漢學,又稱樸學。其內容主要是從文字音韻、名物訓詁、??陛嬝确矫鎻氖掠诮洉帕x的考證。明清之際,顧炎武、黃宗羲等人主張學術要有關當世之務,反對“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學風,宋明理學空談心性的弊病,提倡漢學。清初,顧炎武、黃宗羲、朱彝尊、姚際恒、閻若璩等,都提出疑孔安國《古文尚書傳》為偽的觀點。顧炎武在《日知錄》提出,古時有《堯典》無《舜典》,又因《泰誓》有“獨夫紂,洪惟作威,乃汝世仇”之語,疑其為魏晉人偽造。黃宗羲為解答閻若璩的疑問,作《授書隨筆》,在《尚書古文疏證序》中,區別孔安國所傳之真古文與梅賾所獻假古文。朱彝尊在《尚書古文辯》對孔安國《古文尚書傳》提出三點質疑,姚際恒著《古今偽書考》,又作《尚書通論》,從古書里面找偽孔經文剽竊的證據,指出偽孔安國《古文尚書傳》排偶和四子或四六成文的毛病。閻若璩集古今考辨偽《古文尚書》之大成的著《尚書古文疏證》八卷,列出128條證據(其中12條有錄無書,17條錄文全缺),從篇數、篇名、典章制度、歷法、文字句讀、地理沿革和古今行文異同等多方面考證,此書非孔安國所作。

三、清代學者對正史藝文志(經籍志)書類書目增補

《明史·藝文志》開創了藝文志記一代著述之例。僅收明代人的著述,未能補救宋、遼、金、元四朝藝文志之缺,明人著作也遺漏不少。有鑒于此,清代學者陸續對缺志的正史進行了增補,且形成一時之興盛,由遼、金、元三代向前推至五代、兩晉、三國、兩漢,對缺志的所有正史都進行了修補,對已有的志書亦進行考證、校補工作,完整地敘述了中國古代學術的源流和書籍發展的歷史。古典目錄學成一時之顯學,現存或見于記載的補正史藝文志就多達60種,參與人數達49人,連貫一致,形成了一部反映中國古代學術發展和典籍收藏狀況的綜合性目錄。

1.對 《漢書·藝文志》和“后漢書·藝文志”的增補。對《漢書·藝文志》考證拾補共有5家,王仁俊《漢書藝文志考證校補》是針對《漢書藝文志考證》進行校補工作,姚振宗《漢書藝文志條理》、孫德謙《漢書藝文志舉例》和劉光賁《前漢書藝文志注》皆是考證,并未增加新書。故僅有姚振宗《漢書藝文志拾補》,補書8家8部(附見2家4部)?!昂鬂h書.藝文志”的增補共有5家,錢大昭《補續漢書藝文志》、侯康《補后漢書藝文志》、顧懷三《補后漢書藝文志》、姚振宗《后漢藝文志》和曾樸《補后漢藝文志并考》。5家共增補書類29部,剔除重復和《漢書藝文志拾補》中已出現的《漆書古文尚書》,實際26部。

2.對“三國志·藝文志”、 “晉書·藝文志”的增補。補輯“三國志·藝文志”有兩家,侯康著對“三國志·藝文志”、“晉書·藝文志”的增補《補三國藝文志》,姚振宗著《三國·藝文志》。姚《志》書類增補7部。三國時期,戰爭多亂,對典籍破壞很大,增補較少,且王肅有《王肅尚書傳》、《王肅尚書駁議》、《王肅尚書答問》3部之多。王肅崇奉賈逵、馬融的古文經學,根據馬融學說對古文各經進行注解,“王學”逐漸興盛,與“鄭學”對立。對“晉書·藝文志”進行輯補的共五家:丁國鈞《補晉書藝文志》文廷式《補晉書藝文志》秦榮光《補晉書藝文志》吳士鑒《補晉書藝文志》和黃逢元《補晉書藝文志》,丁、文、秦、吳、黃五家共增補26部,剔除文、秦、吳、黃四家重復者2部,即“李軌《尚書音》”與“《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實際增補24部。

3.對“南北朝·藝文志” 《隋書·經籍志》、“五代史·藝文志”的增補。為《宋書》補撰藝文志者有王仁俊、聶崇岐兩家,王仁俊《補宋書藝文志》屬未完之稿,而聶崇岐并非清人,其《補宋書藝文志》書類僅著錄《集釋尚書》1部,皆不可取。為《南齊書》作補志僅陳述一家,書類增補3部,今皆不存。 補“南北史·藝文志”僅徐崇一家。其中,《南史》補書類6部。各家增補書類僅9部,剔除重復的《尚書要略》,實際增補8部,其中義疏4部。

4.對《遼史》、《宋史》、《西夏史》、《金史》和《元史》的補志。遼、宋、夏、金對“西夏史·藝文志”進行補佚的有王仁俊《西夏藝文志》,書類未增補一部新書。對“遼史·藝文志”進行增補的有三家,繆荃孫《遼藝文志》和黃任恒《補遼史藝文志》書類均未著錄。王仁俊《遼史藝文志補正》則增補3部。對《宋史·藝文志》進行補輯的有黃虞稷、盧文韶合著《宋史藝文志補》補書類6家,計8部。專門對“元史·藝文志”進行增補的有錢大昕《補元史藝文志》,增補58部。又有倪燦撰,盧文弨補《補遼金元藝文志》,其中著錄金代著作1部“王若虛《尚書義粹》三卷”元代著作49部,去掉與錢大昕《補元史藝文志》重復內容,增補16部。金門詔《補三史藝文志》增補元代著作33部,去掉與錢大昕《補元史藝文志》重復內容,實際增補12部。以上三家共增補元代書類86部,剔除重復1部,即《七政疑解》,實際增補85部。

四、結語

清人補志書類搜集的資料豐富,其數量超過了正史藝文志(經籍志),成為古典目錄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結合已有正史藝文志(經籍志)的書類書目,完整的敘述了尚書學的學術源流和書類書籍發展的歷史,為研究古典目錄學輯佚了大量珍貴資料。清人補志書類有以下幾個特點:

1.著者眾多,成果輝煌?,F存或見于記載的補正史藝文志(經籍志)多達60種,參與補志人數在49人以上,且歷代均有涉及,不僅對缺志的正史進行修補,對已有的志書亦進行考證、增補,如姚振宗《漢書藝文志拾補》和張鵬一《隋書經籍志補》。

2.增補數量與時代關系密切。三國、南北朝、五代時期,增補較少,這些時期往往社會動亂頻繁,對文化和典籍的破壞很大,政府無法顧及,學者疲于奔命,可提供增補的資料缺乏。東漢、兩晉、元代,增補較多。這些時期都是統一時期,社會較為安定,古籍的流傳的脈絡也較為清晰。從《漢書藝文志拾補》僅增補8部到元一代共增補85部,總的趨勢是逐步增加的。

3.書類增補書目與尚書學的發展息息相關。尚書學每一時期的發展特點,在增補書目中得到了體現。如曹魏時,“王學”與“鄭學”對立,這一時期,補志中王肅著作出現三部之多。又如南北朝時,義疏體形成。這一時期增補的書目中,義疏類就占了一半以上。再如宋元時期,有疑古之風,這一時期,正史藝文志(經籍志)和補志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大量針對梅賾所獻偽孔安國《古文尚書傳》的考辯之作。

4.私人著述,有缺陷。補志都是清代學者憑一己之力完成,在信息傳播不便的時代,獨立搜集大量資料,難度可想而知,因為缺乏合作,補志的學者往往重復收書,或同時針對某一時期進行補志,且著錄形式不一,如著者、書名前后不統一,卷數不一,產生不少同書異名異卷的現象,為后人研究帶來一定的麻煩。此外補志中也有錯誤,如丁國鈞《補晉書藝文志》載“《尚書逸篇注》二卷,徐邈”,其書下小注曰“謹按見《新唐志》”,查《新唐書·藝文志》可知著錄錯誤,實為三卷。

參考文獻:

[l](清)王鳴盛撰.十七史商榷[M].北京:中國書店,1987,1.

[2](清)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二十五史補編》[M].北京:中華書局,1955,5090.

[3] 清史稿,《二十五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4226.

[3] 蔣善國:尚書綜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猜你喜歡
著錄尚書書目
推薦書目《初春之城》
北魏四部尚書釋疑*
謙虛
我國檔案著錄的基本概況
自大的馬謖
錄附:《石渠寶笈》著錄的圓明園舊藏書畫目錄
試析協同應用國際檔案理事會系列檔案著錄標準
蒲松齡戲尚書
《全國新書目》2009年1月薦書榜
贈書書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