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課堂還給學生

2022-05-23 11:07藍金美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2年13期
關鍵詞:計算公式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藍金美

關鍵詞:動手操作 ?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在四年級學了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的面積,它的推算過程及計算方法將為以后學習三角形、梯形和圓的面積以及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奠定基礎。教材在編寫時以平行四邊形為重點,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先用書格子的方法計算圖形的面積,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含義,為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通過割補實驗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明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便于從學過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中推導出新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意義和來源,最后通過實例應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羅輯思維能力。學習重點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難點是理解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系。

二、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并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操作的過程,從而推導出計算公式。

(一)復習引入,思考激趣

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愿學、愛學、樂學,得到全面的發展。上課伊始,我先帶領學生復習以前學過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適時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樣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切入,既鞏固了舊知,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考:誰能說說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征?它和長方形有什么異同?你認為怎樣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既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又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我們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習的時間真正還給學生,尊重學生差異,提倡個性化的學習,遵循先學后教的原則,讓學生自己嘗試探究。

質疑:怎樣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操作:有的折,有的剪,有的畫,有的拼,有的則轉著自己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不知如何下手,有的看著別人一臉茫然。我走過去悄悄地問:長方形由什么特征?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該怎么辦?有些孩子馬上恍然大悟?!芭?,懂了”,并立即動手畫、剪、拼。

通過互相學習,多角度進行思考,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過程的嚴謹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觀察對比,發現規律

通過上一環節的學習,學生雖然掌握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但對為什么要沿著高剪開,還有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系是不理解。這時我用課件出示平行四邊形圖并演示隨意剪開拼接的過程,思考:為什么不能拼接成長方形?讓學生明白長方形的長和寬是互相垂直的,沿著高剪開才能拼成長方形。再動畫演示沿高剪開再拼接的過程,不管沿著哪一條高剪開,都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接著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由什么關系?

最后歸納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

長方形 ?= 長 × 寬

平行四邊形= 底 × 高

這樣利用轉化的策略加強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研究的過程,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思考建議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助、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角色定位、學生的角色定位、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及處理方式、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對課堂生成的處理方式、對學生學習情感的關注以及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等等,都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角色定位和學生的角色定位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教師只有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學,樹立平等的教育觀和學生觀,適應教師主體到學生主體的轉變,才能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的開拓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究新知活動,這樣學生的靈性和個性才能在課堂中飛揚。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及處理方式、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它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達成,新課程的內容和意義在本質上并不是對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對給定的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對給定的內容的意義都有其自身的解讀,從而對給定的內容不斷進行變革與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聯系學生的實際,關注生活的變化,擁有一份數學的敏感,從生活中捕捉更真實鮮活的素材,充實教材對生活的缺位,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使我們的課堂更具時代氣息,擁有超強的吸引力。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對課堂生成的處理、對學生學習情感的關注以及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環節,教師不僅思考把什么給學生,還應思考什么東西不給學生,什么東西用什么方式給學生可以給學生帶來最大的思考和收獲,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可以給學生帶來激勵性的評價,怎樣才能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徹底消除滿堂灌,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不僅教給學生知識、還應有方法、能力、意識,更有教師自己做人和做學問的態度。

參考文獻

[1]陳珊芬. 讀懂·信任·互動——把數學課堂還給學生"三部曲"[J]. 小學數學教育, 2020(5):2.

[2]陳曉招. 深度學習視角下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研討啟示[J]. 華夏教師, 2020(2):2.

猜你喜歡
計算公式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的煩惱
小長方形找朋友
有多少個長方形
談擬柱體的體積
“平行四邊形”易錯題
巧替換,妙解答
找圖形
尋找圖形中的比
微分在近似計算中的應用
特殊平行四邊形與圖形變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