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雙碳人才,高教變革需跟上

2022-05-26 17:25王元豐
環球時報 2022-05-26
關鍵詞:變革校園大學

王元豐

教育部日前印發了《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幾乎同時,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以及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所謂大學影響力排名,就是評估大學在實現聯含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努力,包括對氣候變化的研究、能源使用情況和應對氣候變化后果的工作。這說明,無論國內還是國際,都非常重視高等教育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應該發揮的作用。筆者認為,當前在培養“雙碳”人才方面,高等教育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首先,高等教育需要實現教育理念的重要變革。培養“雙碳”人才,不只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相應的人才支撐,還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為了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做出教育發展的方向性變化。當前我們的大學還是按照過去工業革命發展模式,以提高生產效率為主,以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國教育部文件也提出要“實施面向全員的新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責任教育”。因此,面對碳中和的要求,我國高等教育需要深刻思考如何回應人類氣候危機對大學提出的重大時代要求。

第二,高等教育需要實現教學思想的重要變革。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培養“雙碳”人才,就是在能源專業領域加大力度,或者在儲能和氫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碳金融和碳交易這三個“雙碳”人才短缺領域去搞教育。實際上,碳中和是一場關系到經濟社會的系統性變革,因此,大學的“雙碳”教育幾乎與每個學院和專業都相關,不是增加幾門課、開設一兩個掛上“雙碳”名字的新專業、設立一般的碳中和研究院就能完成。相反,這需要系統性的教學設計,其中一項基礎工作是要把培養學生的“氣候素養”和“碳中和素養”,作為教育的重要任務。大學應當要做好碳中和的通識教育?!?020年中國青年氣候意識與行為調研報告》顯示,年輕學生接受氣候教育的渠道有限,只有19%的人受過相關教育,學校教育應盡快補上這個短板。此外,高等教育還要盡快推動碳中和的相關學科建設。碳中和工作不僅是能源領域,工業、交通、建筑、農業、金融、法律等領域都要在可再生能源系統上實現轉型發展,因此在教育上,每個專業和學科都要基于碳中和要求,更新教育內容,做好本學科的“學科建設”。另外,碳中和是“新能源系統+”模式,各行各業都要疊加新能源發展。因此碳中和的專業和學科建設具有明顯的交叉性。學科交叉融合是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學科產生的重要源泉,是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的有效路徑,做好碳中和交叉學科發展,是“雙碳”教育的一篇大文章。

第三,高等教育需要教育方法的重要變革。誰來培養“雙碳”人才? 用什么手段加快培養“雙碳”人才?目前大學的師資條件難以滿足“雙碳”教學工作要求,在這方面可以借鑒大規模在線教育(MOOC)等新的信息化教育技術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經驗。芬蘭利用MOOC推動了讓1%的人口接受培訓的免費計劃,對于“雙碳”教育,同樣可以利用MOOC克服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其次,“雙碳”教育的產學研合作非常重要。大學可以多請產業界的專家到學校授課、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聯合培養研究生。另外,國際交流合作也是“雙碳”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通過向國際先進高等學校學習,利用國際“雙碳”教學資源,與國外高校共同開展研究,這既能改進“雙碳”人才培養質量,也能提升大學的辦學水平。

第四,高等教育需要校園運行管理的變革。大學自身也要成為碳中和的踐行者。由于校園中人員很多,擁有大面積的教室、宿舍和實驗室建筑,大學一般也是當地的能耗和碳排放大戶,面臨作為機構節能降碳的要求。此外,大學應該充分利用自身校園場地,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光伏太陽建筑等方面,成為新技術的試驗場,讓學生在校園就能切身體會到“雙碳”的先進實踐。

總之,高等教育做好“雙碳”人才培養工作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而是人類面對氣候危機,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新使命。大學需要在教育和教學理念、思想變革的指導下,通過系統謀劃、不懈努力才能實現?!ㄗ髡呤侵袊鴳鹇园l展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歡
變革校園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卷首語
至善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變革領導力的三個層面
“致敬變革者”頒獎盛典
門檻最高的大學(前10名)
偶的大學生活
變革中的轉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