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茅盾的文學批評特色

2022-05-30 13:35王欣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2年11期
關鍵詞:茅盾

王欣

內容摘要:從《蝕》三部曲到《子夜》,茅盾可以說是一個出色的創作者。正因為如此,人們會太過關注他的文學作品往往忽略他文學批評家的身份。茅盾的文學批評具有巨大的社會反響,他的文學批評在新文學初期和左翼時期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將以《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為中心,從幾個方面分析茅盾的批評特色,即內容分析、題材分析、階級分析及對后世的影響。

關鍵詞:茅盾 批評特色 《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

《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是著名編輯趙家璧聯合五四最為優秀作家共同打造的一部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文獻,它收錄了十位新文學先驅者獨具特色的文學批評,體現了各自獨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視野。它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導讀功能,正是因為這本書的出版,我們看到了新文學開拓者回顧自身文學歷程,對第一個十年的創作進行反思總結,它不僅僅是第一個十年的紀念品,更是現代文學史的一座里程碑,對后世學術研究影響深遠,因此《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值得我們深入探究。本文將以《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導言》為中心,著重分析茅盾的文學批評特色。

一.內容——細致縝密,涵蓋豐富

不同于其他的文學評論家,茅盾一開始就列舉了民國六年至民國十年文學成長過程,宏觀把握發展歷史。在這篇導言的第三部分,茅盾回顧了民國十一年至民國十五年創作界的情形,為了展現當時文學界的盛況,茅盾列舉了全國各地成立的文學團體及刊物,篇幅極長。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茅盾是一個嚴肅的文學批評家,這并不是多此一舉,他把他的理論分析建筑在大量的準確的資料的基礎上,反復研究歸納材料,作出切合實際的分析和判斷。恰恰是由于他的整理分析,我們才能看到文學研究會的帶動下全國各地新生的文學團體活躍的盛景。更重要的一點是這種全國范圍內的文學團體及刊物介紹使第一個十年前半期和后半期文學界創作概況對比更加強烈。他的第一手詳盡的資料和準確的數字不僅當時令人嘆為觀止,至今也令人望塵莫及,為以后的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茅盾導言的材料主要是文學研究會各位作家的作品,然而他的重心除了放在當時的文學主將上,也為我們介紹了好幾位久而不見的作家,例如利民、王思玷、樸園、李渺世等,帶我們了解到了“無名作家”。除此之外,在介紹民國多少年時,都會在后面備注幾幾年,在介紹作家作品時,都會備注是哪份刊物第幾卷第幾號,便于讀者去查詢閱讀。相比較小說集導言的其他兩位作家的開放寬厚,茅盾的細致縝密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二.題材分析——批評重點

茅盾認為最能看出作家人生觀的切入點是關于題材的選擇處理,甚至從作家的題材選擇來審視作家對文壇的貢獻。在導言的第四部分,茅盾提及了在第一個十年前半期和后半期交點發表的作品,即自己的《評四五六月的創作》,他關注到了在那三個月里已發表的一百二十多篇小說里皆以戀愛小說為主,縱然有二十篇寫社會生活的,但還是包含了男女關系。雖然他的批評太過絕對,忽視了有些表現了作者世界觀和宇宙觀的作品,但從普遍大方向分析,那時的小說確實存在個人主義的享樂傾向,茅盾已經看到了第一個十年前半期的重大缺點,即很多人由于生活單調,生活環境限制了他們選取題材,所以很多人都只寫了個人生活的一角,幾乎沒有寫全般的社會現象。而在1921年這個界線之后,文學創作題材范圍擴大了許多,后半期的文學題材開始轉到廣大的社會,茅盾肯定了那些在題材上有新意的作家,不論是利民寫的農村木匠,還是王思玷寫的賣兒女的貧農,還是樸園描寫的形式虛偽的孝,都讓我們見到了后半期題材熱鬧的場景,這一點就很明顯地體現了后半期的進步。在提及編選四位已久不見作家的感想時,茅盾又再次提及了值得注意的兩點,其一就是他們的題材已經不是單調的學校生活和戀愛,而是寫社會生活的一角,具有歷史的社會意義。利民、王思佔、樸園、李渺世都不是文學研究會的成員,這違背了當時的既定編輯設想,而且這幾位作家在當時僅僅發表了幾篇文章就退出文壇,后世文學史上屬于“無名作家”,但是“為人生”的人生目的被他們率先表現出來,茅盾在導言中用大量的篇幅分析肯定了他們的價值。由此看來,他是很不喜狹小且被用濫的題材的,他肯定的是那些關注社會生活,描寫貧苦群眾這些壓迫者的生活和斗爭的作品,鼓勵寫反映全部社會現象的作品,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是優秀的作品。

茅盾在左翼文學時期摸索形成了“作家論”批評文體,這個文體及相關的批評方法充分適應了激進時代。這一時期的作家論包含了冰心、丁玲、廬隱、徐志摩、王魯彥、葉圣陶、落花生、魯迅8位作家,茅盾在導言里也提到了落花生、葉圣陶、冰心、廬隱。茅盾曾明確表示他與其他批評家重視情感表現方式不同,他重視的是從作者所處理的題材中看出作家的宇宙觀與人生觀。

李渺世是茅盾比較欣賞的作家,他具有豐富的社會生活,茅盾贊賞他描寫的“近代機器文明”的黑暗面的題材,但是茅盾對他無法透視理解熟悉生活感到遺憾。茅盾指出李渺世具有豐富的生活積累,但他卻因為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不足沒有達到現實主義的理想境界。在導言的第七部分,茅盾認為葉紹鈞是第一個十年冷靜諦視人生、客觀寫實描寫灰色卑瑣人生的重要作家。他在《一個朋友》中題材雖然是寫了小市民知識分子的灰色人生,但茅盾卻看出了葉紹鈞背后的“深意”。在《一個朋友》中以第一人稱“我”揭露和抨擊了那個朋友卑瑣庸俗的人生哲學,他將傳宗接代視為人生的要義,認為好好守住一份家產、娶妻生子、繁衍下去就能無愧于祖先了。但是全文不盡是灰色,而是在“灰色”上點綴一兩點“光明”的理想。作為他朋友的“我”處于似醉非醉的狀態,在文章的最后竟無所顧忌地在婚禮上思考如何替朋友寫諛墓之文,這顯得幽默又諷刺?!拔摇毕駛€聚集焦點的過濾器,濃縮了丑陋的事物,將自己深入社會的感知和價值觀燭照那位朋友卑瑣、灰暗、庸俗的人生觀。其實作者是通過“我”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表現出來,表達葉紹鈞對生活的理想,即美與愛。

茅盾在提到落花生時,特別強調他的題材獨樹一幟。他的每一篇作品里都要放進他所認為的合理的人生觀。茅盾將落花生的形式二重性與人生觀二重性聯系起來。寫浪漫主義異域情調體現了落花生積極昂揚的意識,而五四風暴過后的寫實主義則體現了落花生消極的意識,這些都表現在了他的宗教異域題材之中。葉紹鈞、落花生等人的作品風格、思想隨著他們的人生觀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茅盾對此進行了評析,并且詳述了他們的寫作特色。

茅盾的這篇導言大多評論的是文學研究會的作家,在提到文藝的“人生派”時,作者介紹了當時有這類傾向的兩位重要文學研究會女作家,即冰心和廬隱。茅盾通過冰心的兩部小說《超人》和《悟》對比分析中國青年對于人生問題的變化。在《悟》發表時期,青年人已經不愿思考支配人生的愛憎問題,導致《悟》的青年讀者反映不如前期的《超人》。冰心早期小說是問題小說,即使不是很明顯的問題小說,她的作品也是圍繞“人生究竟是什么”而談的。

同樣對人生問題進行探索的還有廬隱。與冰心有所不同的是,廬隱加上了戀愛的外衣。她與冰心幾乎同時發問“人生是什么”,但茅盾卻從他們各自的生活環境分析她們的回答。冰心良好的家庭氛圍使她的童年生活幸福而多彩,結婚后家庭也幸福美滿,所以他認為人生是由愛組成的。而廬隱的小說則是她身世和情感的縮影。例如茅盾提到的代表作《海濱故人》其實就是一部自傳性小說,露莎的身世、性格、情感都與廬隱相同。從露莎的內心矛盾、彷徨、苦惱和惆悵,我們可以探究廬隱的心理,所以茅盾認為在那樣的環境里廬隱對“人生究竟是什么”必然是憎。

無論是落花生、葉紹鈞,還是冰心、廬隱,我們都可以發現他們的小說題材都是涉及人生問題、時代問題,并且茅盾是從他們的題材深入分析他們的人生觀??梢钥闯雒┒芄膭钭骷叶嚓P心和考察社會生活,作者不能被個人的生活、情感所局限,應該多方面關注時事,描寫社會生活的各個部分,希望作品能反映出全部的社會現象,注重啟蒙性,激發民眾的國家民族意識,這體現了茅盾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三.階級分析——把握作品價值

階級分析是指用社會學的階層理論、觀點,觀察和分析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基本方法。茅盾在這篇導言中最突出的寫作特色之一即是對階級方法的運用,他可以說是最早運用階級分析法分析社會、從階級斗爭的角度表現社會變革的作家。他從作家的寫作立場進行階級性質的判斷,以此作為評論作品意識形態性質特征的主要依據。他認為評論作品的價值和意義,不能單純地從作品本身入手,而是要結合作家的階級出身、社會閱歷及政治態度綜合分析。茅盾的第二個批評黃金期是在左翼時期,左聯十分重視理論批評,開展了許多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傳播活動。作為左翼文學的巨擘,茅盾以馬克思為指導,尤為關注文學現象的社會分析及階級分析,在左翼批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這里還是要提到剛才的兩位女作家,茅盾在對比分析她們對“人生是什么”的回答時,是從她們的生活環境入手的。他是通過分析她們的知識修養、生活環境、家庭出身等方面進行分析。冰心和廬隱的家庭出身、生活環境截然不同。她們的立場制約著她們的作品傾向,茅盾又將她們的趨向和問題放到社會現象的高度進行分析,判定她們的作品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有可能產生的社會作用。他的批評的基本思路是尋找時代要求到作家的立場到作品的傾向。

茅盾是較早以階級觀重新審視文學作品中勞動問題的批評家之一。在導言的第八部分,茅盾分析了四位描寫農村生活的作家,茅盾認為潘訓《鄉心》描寫了兩種農村人物典型,一種是命定論者的阿貴父母,一種則是對生定的命掙扎的阿貴。其實阿貴的父母思想中存在著根深蒂固的階級意識,他們麻木地接受一切。除此之外,茅盾還分析了王任叔的《疲憊者》中的運秧駝背那種麻木失敗的反抗。他是從階級論來分析作家作品的價值的。鄉土作家關注底層人民,揭示宗法社會的不良習俗,從整體上顯示出自覺又可貴的民族化追求。

四.茅盾文學批評的特色對后世的影響

茅盾往往從微觀入手、宏觀把握,他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中細致縝密的評論留下了詳盡的資料整理,為后世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后世某些文學評論只有虛泛的空論,單純地從宏觀把握,沒有具體的分析,作品顯得浮躁而空泛,某些沒有讀過完整的作品或者只讀過某些片段就展開長篇大論的批評的人,茅盾的細致縝密的內容分析就顯得尤為優越。茅盾的批評重點是從題材入手,他從題材的社會性和時代性的判斷中尋找作家的人生觀,他很看重題材與社會生活的熱點及時代中心的結合程度,這體現了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的評論是為人生的,他要為社會人生負責,對評論對象負責。他很重視選材問題,他反感那些對社會各種問題不關心,甚至流于享樂主義的作品,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值得后世學習。茅盾的階級分析方法帶給后世以巨大影響,即當代許多評論家能夠比較明確地結合時代變遷去把握作家的思想和藝術的發展脈絡,不在單一地從作品分析作品,多層次多視角地分析作品價值。

但是茅盾在導言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值得我們注意。茅盾的題材評析在追求宏觀時,常常過于夸大了題材的決定作用,而忽視了作品的藝術價值及作者的藝術視景。他往往先分析題材,然后歸納主題。不論是分析第一個十年前半期和后半期的區別,還是分析冰心、廬隱的問題小說,還是落花生、葉紹鈞的,還是鄉土作家,他都提及了題材的社會性、重大性。題材的評析主要依賴于它與時代的距離,并以這種距離來評定其社會性與時代性的強弱,考察作家的思想是先進還是落伍,這不免有些絕對,這是值得后世評論家反思的。當今人們是有些反感階級分析這種批評方法的,原因是已經在左傾思潮中吃夠了階級斗爭為綱的階級擴大化的苦頭。

茅盾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中細致縝密的內容分析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便利,他從題材分析作者的人生觀,檢視他們對文壇的貢獻,這在當時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的。他的階級分析的方法在當時是很能適應時代、滿足社會閱讀心態的??梢赃@樣說,盡管我們時常會為茅盾的批評缺少審美力的參與而感到遺憾,盡管他的批評還存在某些不足,但是他批評的史識和氣度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文獻

[1]徐越化.論左翼文藝思潮與茅盾的文藝批評[A].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茅盾研究會、南京大學、江蘇省社聯、江蘇省中國現代文學學會、浙江省桐鄉縣文聯. 茅盾與中外文化——茅盾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茅盾研究會、南京大學、江蘇省社聯、江蘇省中國現代文學學會、浙江省桐鄉縣文聯:中國茅盾研究會,1991.

[2]劉慶厚.從愛與美的追求到困惑中的張望[D].揚州大學,2008.

[3]石中華.論《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中的批評思想[D].華中師范大學,2008.

[4]朱智秀.《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小說選集·導言》研究[D].蘭州大學,2008.

[5]劉喆.《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小說集·導言》研究[D]. 鄭州大學,2012.

[6]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7]任杰.茅盾、魯迅和鄭伯奇的新文學觀考辨——以《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小說選集導言為例[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7(04).

[8]程蕾.論“階級意識”在茅盾早期文學批評思想中的發展[J].江西社會科學,2019(04).

[9]肖戎.《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集》(1917-1927)的經典化研究[D].贛南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青海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茅盾
茅盾的較真
茅盾不怕被騙
茅盾不怕被騙
茅盾不怕被騙
茅盾半途棄稿扶持新人
茅盾半途棄稿扶持新人
茅盾:人生得益于母親的施教
茅盾:良好家風奠定人生基礎
早就定了親
茅盾手稿管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