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從《人間世》看莊子的生命觀

2022-05-30 20:46黃麗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顏回名利寓言

摘要:莊子重視生命,他能夠從最普通的事物當中領略生命的真諦?!百F生重身”就是莊子哲學的重要思想內核,他善于通過寓言去表達自己對生命獨特的思考,在《人間世》中他運用了六個寓言去闡述處世之道。他通過顏回請行說明當時世道與統治者相處的艱難,人們為了名利相互傾軋,為了在亂世保全自己,應拋棄名利私欲,全身遠害,虛己順物,去除矜伐自恃之心;又通過社樹夢囈說明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的道理,有用無用應當從個體生命的角度去判斷,保全自己免受外界的戕害,才是真正的有用。

關鍵詞:《人間世》莊子生命觀

人間世就是人間社會,主要描述了人世紛爭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核心問題即“涉亂世以自全”。莊子在《人間世》中運用了“顏回請行”“葉公子高適齊”“顏闔將傅太子”“社樹夢囈”“南伯子綦游于商丘”“支離疏形殘”六個寓言進行說理,最后再以《楚狂接輿》結束。前三者都是寫與統治者相處的艱難,為了保全自己,莊子提出“齋心”“游心養中”“順導”等方式去規避矛盾:或摒除自己心中的求名之心,達到空明虛靜的境界;或順應萬物悠游自己的心靈,蓄養心性;或順應其心意加以引導。后三者闡明了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的道理,有用無用都應當從個體角度進行判斷,而并非由外界賦予。莊子對于生命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他能夠從最普通的事物當中領略生命的真諦。從莊子的寓言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莊子對生死的憂慮。在亂世之中,去除矜伐自恃之心,拋棄名利私欲,全身遠害,虛己順物,才能保全自己。

一、顏回請行——虛己順物,全身遠害

莊子學說本于老子,他不像儒家積極入世,舍生取義,以天下為己任;也不像縱橫家朝秦暮楚,反復無常,重利輕義;更不像法家那樣,提倡嚴刑苛法,刻薄少恩。而在莊子的處世哲學中,他視功名利祿為殺生害身根源,所以他鄙棄名利,修身養性,去除利祿之心,全身遠害。這一觀念在其寓言中也有反映。

莊子在《人間世》中用“顏回請行”一事闡述了與統治者之間相處的困難?!邦伝卣埿小敝饕v述了顏回適齊,希望用自己所學去解救衛國之事。但是此行遭到孔子的阻攔,孔子認為顏回修道不足,去了恐怕會遭受刑戮。于是他告誡顏回,先修養自己,去掉名利之心,然后再往說國君,如果國君采納自己的主張則諫之,不從則止,待不能言而言之事方可成。衛國的國君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他荒淫昏亂,縱情無道,草率處理國事,殘害百姓,“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a,所以顏回請行,想要前往解救衛國的人民。

莊子所處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混戰,詐偽并起。處于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保全自身生命,全身遠害,就成為莊子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名利是災禍的根源,莊子對于功名利祿都持一種鄙棄的態度,所以在顏回請行當中,他借孔子之口勸諫顏回,讓他莫行以免災??鬃颖臼侨寮业拇?,儒家的思想是積極入世,但是在《莊子》一書當中,孔子多以被批判、被嘲笑的形象出現。在《德充符》中,孔子認為叔山被砍掉腳趾是因為他不謹慎,將他當作殘疾人,并且對他的弟子說,叔山無趾形殘,仍然努力學習彌補以前的過錯,更何況是形體完整的人。但孔子反而被叔山嘲笑用奇異怪誕的聲名傳聞天下,根器不夠,無法解除自身的桎梏。他是一個問道者,偶爾又呈現為一個釋道者。在書中,他積極入世,但是在實施政治理想的過程中,他受盡困厄,最終就出現一位得道者來勸諫孔子,讓他放棄虛名,修己以遠害。如《山木》篇就記載了孔子困于陳蔡之間,幾乎餓死,太公任前往問候,以“東海之意怠鳥”之事勸諫孔子。其言東海有只鳥名為意怠,此鳥成群結伴而飛,食不敢先,隱于眾鳥之中,既不會受到排擠,外人也不能傷害它,因此它能夠免除禍患。但是孔子有意修飾自己的德行,彰顯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凸顯出別人的愚笨與污濁,因此遭受困厄。想要保全自身就應當“削跡捐勢,不為功名”,就像東海之意怠鳥一樣,隱匿于眾鳥之中,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虛己順物”在“顏回請行”中體現為修道。顏回在孔子勸諫后,仍堅持適衛,他提出了“端而虛,勉而一”“內直外曲”“成而上比”三種修煉方法,企圖說服孔子。但孔子認為衛君性情剛猛,毫無定性,世人都不敢違逆他,他壓抑別人對自己的忠諫,追求內心的舒適,表面附和而內心拒絕,所以即使你外形端正、內心謙虛,行事勉力,心志專一,依然是行不通的。內心真誠,援引成說而比于古人,最多只能免罪而已。所以孔子建議顏回進行心齋以達到空明虛靜的心境,忘掉自我,不追逐虛名。莊子認為,關龐龍被夏桀殺害,比干被殷紂王剖心,都是因為他們修飾其身,以臣下的地位愛撫民眾,違反君主的意志,因此君主借助他的修身好名借口殺害他們。名是人們相互傾軋的禍根,智慧是人們相互斗爭的工具,追逐名利就會導致自身的災禍。莊子借“顏回請行”去闡明人世間的種種紛爭,在于求名斗志,唯有拋棄利祿之心,才能保全自己,因此提出“心齋”之法使心境空明。接著,他借“葉公子高適齊”闡明臣子與君主之間相處的艱難。臣子面對君主,充滿了疑懼,無論事情成功與否,對于自身而言,都不能免患。為免于受患,莊子提出要“忘身”“游心”“養中”?!坝涡摹奔错槒娜f物之理悠游自己的心靈,使精神獲得愉悅,從而達到理想的境界。

莊子視名利為腐鼠,他曾經迫于生計做過漆園吏,又因家貧,曾穿破布衣和草鞋去見魏王,也曾向監河侯借糧,但是他始終沒有刻意追逐過名利。他贊嘆像顏回一樣的人,顏回貧而不仕,東郊之地足以供給其日常所需,鼓琴足以使其心情愉悅,夫子之道足以使其自樂,富貴對于顏回而言,就如同浮云一樣,二人對于名利的態度基本是一致的。莊子曾在濮水垂釣,楚王派使者請莊子去做官,莊子說楚國有只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死后被藏在廟堂之上,莊子問使者,它是愿意“曳尾于涂”還是愿意死后以巾笥藏之于廟堂之上,使者回答愿意“曳尾于涂”。莊子也是如此,他只想自由自在地活著,而不愿被權勢地位所束縛。在《列御寇》中,莊子同樣以祭祀之犧牛來說明自己不圖衣錦紋繡以榮身,只圖能自由在世上生活。

莊子認為個體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不應該為了虛無縹緲的名利而使自己的生命受到傷害。所以他在《達生篇》里用“祝宗人養彘”去諷刺權貴人物惑榮華而遭害,逐權位而取禍。故事講述了一位祭祀官“臨牢說彘”,他將以好的食物喂養豬三個月,為豬戒十天,齋三天,用白茅作為襯墊,將其腿和臀部放在雕刻精致的祭器上,問豬是否愿意。莊子借“祝宗人養彘”這一寓言去諷刺那些貪圖權位的人,并且將自己的想法加到豬身上,認為豬和他一樣,希望在生前能夠享受尊貴的待遇。祝宗官認為只要活著能享有乘車戴冕的尊位,死后能安放在有花紋的靈柩和棺槨里,死了也值得。但是對于豬而言,它只需要用糟糠來喂養,將其放在豬圈里就可以了,它不需要白茅和花紋祭器,獲取那些軒冕、柩車和棺槨者都是“祝宗人”自己主觀的欲望。作者借此寓言旨在說明“欲贍則身亡,理常俱耳,不間人獸也”的道理。

二、社樹夢囈——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莊子借顏回請行去闡明求名用智的危害,又借“葉公子高適齊”“顏闔將為太子師”提出游心養中,順導人情以保身的方法,這些都是從個人修行的角度進行論述。接著莊子進一步用“社樹夢囈”闡明全身遠害的方法在于無用之用?!啊疅o用之用是身處亂世的莊子對于主體全軀保身的生存策略思考,是他‘尊生理念的核心內容之一?!眀 莊子曾經擔任園吏,所以在《莊子》一書中經??梢钥吹酱髽?、漆樹、大木等植物,而莊子在書中常用大樹寄寓自己的思想。如“社樹夢囈”,講述了一位將要到齊國去的石匠,在曲轅看見了一棵長在社中的櫟樹,這棵櫟樹巨大無比,可以遮蔽幾千頭牛,樹身有一百圍粗,樹干高出山頂八丈才有分叉,這些分枝可以做成數十個獨木舟,觀看它的人像趕集一樣多,但是匠伯對此不屑一顧。他的弟子從未見過如此粗壯高大的樹木,也從未見過如此好的木材,所以他跑去問師父為什么對其不屑一顧。匠人認為這是一棵無用的散木,用來造船,船容易沉沒,做棺材容易腐爛,做器具容易毀壞,做門框容易脂液外滲,做柱子容易被蟲蛀。在匠人眼里,這就是一棵無用的散木,但是正因為它無用,所以它才能如此長壽。匠人是從社會價值的角度出發,要求外物具備某種功能,能夠為人類所使用,由此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果這個外物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就會被視為無用。晚上這棵樹就給匠人托夢,向匠人陳述自己對于生命的訴求。山楂、梨樹、橘樹、柚子樹以及瓜果樹這些樹都是有用的樹,因為它能夠結出甘甜的果實,滿足人類的需求,所以被賦予了“有用”的標簽。但是對于其個體生命價值來說,因為它們的有用導致他們的外在形體受到了摧殘,果實被采,枝條被折,受到棒子捶打,致使自己遍體鱗傷,最終早夭,無法享受長壽。而“社樹”追求的是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不是人類所賦予它的價值。所以“社樹”

為了滿足自身的追求,尋求人類所認為的“無用”。正是因為自己不能滿足需要,所以才能成為“大木”,獲得長壽。它寄托在社中,招致別人的譏諷,從而保全自己,實現了個體的生命價值。作者以“社樹”為喻,寫有才者以其能而害其生,遭到斧斤之刑,轉而道出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的哲理,這與莊子在《逍遙游》篇末之中所說的為了躲避斧斤之害而求無所用處,因為無所可用就不會遭受砍伐,也沒有其他的東西來傷害它,具有相似的處境和沉痛之感。

《人間世》中還有與此相同的寓言,如“南伯子綦游于商丘”。故事講述了南伯子綦到商丘去游玩,看見了一棵大樹,這棵大樹可以遮蔽千乘之車,南伯子綦認為這一定是非同尋常的樹。于是他觀摩這棵樹,發現這棵樹雖然長得很高大,但是它的細枝彎彎曲曲,不能用來做棟梁,主干的下部木紋旋散不能做棺槨,葉子的汁液會使人嘴巴潰爛,它的氣味會使人大醉如狂。最后南伯子綦得出結論,這一定是一棵不成材的樹木,所以才能長得如此高大。但是宋國荊氏有一個地方,適合種植楸樹、柏樹和桑樹這樣有用的樹木,而這樣有用的樹木,卻早早受到殘害。有的樹才長到一兩握大,就被人砍去拴猴子,有的長到三四圍粗的時候就被人砍去做建造房屋的棟梁,有的樹長到七八圍粗的時候,就被人砍去做棺材板。它們不能盡享天年而中途受到斧斤之禍,都是因為他們有用而招致禍患。就如同豐狐文豹,他們棲息在深山洞穴之中,晝伏夜出,即使是饑渴難耐,它們也不會到人類密集的地方去覓食,而是遠在郊野,但還是會遭到人類的獵殺。因為它們的肉可食,并且還擁有美麗的皮毛,即使它們處于山林之中,遠離人群,還是招致了人類的獵殺。作者在此處極言“有用”給自身帶來的災難,接著又用“祭祀之牲”的例子去說明“無用免災”的哲理。在祭祀的時候,額頭有白色斑點的牛、鼻子朝天的豬和長痔瘡的人,如果用于祭祀河神的話都是不吉祥的,它們自身的缺陷反而使得自身的生命得到保全。

作者運用“社樹夢囈”“南伯子綦游于商丘”“祭祀之牲”三個例子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說理,闡發自己對于生命的思考。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同樣也適用于人類,《人間世》中還描繪了一位因為形殘無用于國家而得以保全的人,其名為支離疏。支離疏形體扭曲,但是他為別人洗衣、篩糠、播米,足以養活十多個人。國家需要征兵,他因為形體殘缺而不用充軍;國家征勞役,他也因為形殘而不用受勞役之苦;國家在救濟貧苦殘疾之人的時候,他可以獲得國家的救濟的糧食和柴火。支離疏因為形殘,不用充軍打仗,生命可以得到保全;不用服勞役,形體可以免于勞累和傷害。從社會價值判斷而言,他是無用之人,但是因為無用,他獲得了個體生命價值的保全。當然,這些寓言故事都有時代的局限性,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使自我的理想得到實現。

三、結語

莊子借寓言表達自己的關于生命的思考,在寓言的背后,也蘊含了莊子痛苦的生命意識。他對于功名利祿充滿了排斥,不愿意淪為統治者的奴隸,更不愿意受到他人的限制。人處于社會之中應各盡其用,能者盡其才匡扶國家,造福百姓,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能者不能受到重用反受其害。他說:“方今之時,僅免刑焉?!鼻f子厭惡這樣的社會,但是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所以他虛己保身,遠離名利場,逍遙于天地之間,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在處世時,虛己求存,追求客體認為的“無用”,進而保全自己,發展自己,以期獲得個體所想獲得的生命價值。莊子通過寓言表達虛己順物、全身遠害的重要性,通過個體對于生命價值的判斷,傳達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的道理。莊子寓言寄托深遠,蘊含許多深刻的處世道理,對于當今社會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a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王孝魚點校,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132頁。(本文有關該書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b 楊允:《〈莊子〉寓言故事中生命學說的四個層次》,《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2期,第88頁。

參考文獻:

[1]陳鼓應.莊子淺說[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2]陳鼓應.老莊新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3]張恒壽.莊子新探[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作者:黃麗,渤海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

編輯:趙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歡
顏回名利寓言
時裝寓言
修心
閻戈 名利對我沒有吸引力
顏回之樂
寓言的馬甲
顏回之樂
看破名利愛名利
看破名利愛名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