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婦吟》中的人性觀照

2022-05-30 20:46張瑩雪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張籍人性

摘要:《節婦吟》是張籍沿用樂府命題的歌行古詩,拋開眾說紛紜的政治隱喻,詩中所隱含的復雜深刻的人性,特別是在古典語境中女性的選擇與掙扎是全詩最為動人的部分。在封建禮教的時代束縛下,張籍在《節婦吟》中對女性心理的洞察與觀照,無疑是對生命個體的生存意志與情感抒寫的內在關懷。

關鍵詞:《節婦吟》張籍樂府人性審美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節婦吟》)

張籍擅長古樂府歌行體古詩,白居易詩張籍“尤工樂府詞,舉代少其倫”,李商隱評張籍寫詩“純用賦語,單純敘事,不下斷語,不露主題”,王安石曾贊其詩“看似尋常最奇崛”。其代表作《節婦吟》的創作手法一波三折,曲盡描摹,將“節婦”的兩難處境和糾纏婉轉的心事描述得淋漓盡致。詩的三層看似各自獨立,然意蘊重疊,生發出許多令人悵然的感慨。

一、解讀文本的立足點

《節婦吟》在文學史上常被當作是一首政治諷喻詩進行歸類。在四庫本《張司業集》和四部叢刊本《張司業詩集》中,此詩僅題為《節婦吟》,副標題“寄東平李司空”的說法出現于宋代。洪邁《容齋隨筆》卷六:“張籍在他鎮幕府,鄆帥李師古又以書幣辟之,籍卻而不納,不敢峻拒,而作《節婦吟》一章寄之?!鼻迦送鯃蜥榈摹豆盘圃姾辖狻氛J為此詩系“張籍卻李師古聘,托言如此”。由這些說法看來,《節婦吟》的創作動機是張籍借“節婦”自喻來委婉回絕李師古拉攏其入幕府效力。中唐安史之亂以后,藩鎮割據狀況越發不可控制,割據者為壯大勢力與朝廷分庭抗禮,用盡手段拉攏勾結官吏和文人。張籍自然不敢得罪勢頭如日中天、炙手可熱的李司空,但又不愿背負背叛朝廷的罪名,便想妥善處理這件棘手的事,那么用女子口吻作詩回應便顯得委婉妥帖。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睆埣浴版弊员?,以“君”喻李師古,將其邀約拉攏喻為“贈珠”,但“妾”的身份是人婦,即喻指自己歸屬朝廷?!版辈涣⒓淳芙^,而是重視和感懷“君”之青睞,制造了一種友善親切的氣氛。詩中“良人”指朝廷,“高樓”“明光”等詞無不顯示富麗堂皇的闊大氣派,可見張籍認為朝廷對自己厚待有加?!笆路蚴臄M同生死”,申明了跟隨“良人”才是歸屬的道義,也是借此來說服和謝絕李司空。當然,為了不得罪對方,張籍將李司空的籠絡之舉形容成“用心如日月”,像日月一般昭昭的愛才之心,光明磊落而沒有不良動機?!斑€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更是凸顯張籍措辭委婉,小心翼翼,“雙淚垂”以示留戀,雖是辭謝卻令人感覺萬般無奈。張籍通過此種方式表達對李司空的感遇,既給了對方面子,又合情合理讓自己脫身,避免回絕不當可能遭受的政治危機。言辭間態度婉轉卻又明確堅決,對朝廷的拳拳之心躍然紙上。在這種解讀中,政治改頭換面以抒發男女情事的形式表現,其創作手法類似于朱慶馀的《閨意上張水部》。張水部就是張籍,詩歌內容展現的是一位新婚女子的聰慧,實際上是朱慶馀臨近科舉考試,向張籍請教詩文是否合適,以符合主考大人的口味。而張籍也通篇用比作《酬朱慶馀》回應,將朱慶馀的才華比作越地采菱女的美妙歌喉,暗示其不必為考試擔心,打消了朱慶馀的顧慮。兩人一唱一和,珠聯璧合,詩歌的藝術效果含而不露,一石二鳥。因此,將《節婦吟》闡釋成張籍為不得罪李師古拉攏所寫的婉拒詩,其闡釋路徑和人事關系隱托的確是可以說得通的。

然而將此詩中女性的“守節”比喻為詩人的“卻聘”,用“諷喻”來解釋作者的創作動機而去糾結作者“卻聘”與否、忠于朝廷與否,無益于對詩歌本身價值的探尋,是一種本末倒置。文學作品的接受是比創造更為普遍的活動,政治隱喻之意在乎作者一人,而詩歌本身能夠打動讀者,才具備長久不衰的生命力。所以本文的立足點在詩作本身,而不是張籍是否“卻聘”。當然,對《節婦吟》的解讀應基于這首詩的“代言”性質?!按栽姟迸d起于《楚辭》,由男性詩人借助女性身份言說,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詩中,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典型特征之一。古時文壇向來是男性抒寫的舞臺,題材也大多厚重恢宏,展示的是人性的廣度。文學作品如果能關注到女性不同于男子的命運,能借女性被桎梏的人生來思考普遍意義上的人的存在,由細瑣題材去深入生命的內部體驗、展示人性的深度,無疑具有超越時代的意義,張籍的《節婦吟》便是其中一首。

二、人物言行與詩題的沖突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點明了詩中女子已嫁作人婦的身份,而對方仍執意贈予一對明珠。出于《詩經》中的“贈物抒情”這一表達方式在樂府詩歌中的盛行是一個典型?!爸焙汀百洝闭f明雙方接觸已有一段時間,而且應是私下見面的場景,所以女子的口吻里帶著猶豫不安,還有些許責怪?!案芯p綿意,系在紅羅襦?!睗h樂府《有所思》寫道:“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薄敖B繚”即纏綿,如此裝飾,如此貴重,無非是用心?!豆潒D吟》中女主人公所動心的便是贈珠的意義,而不是明珠本身,以至于小心翼翼“系在紅羅襦”。紅是唐朝婦女最喜歡的衣著顏色,韓愈曾詩:“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卑拙右子谩把_裙翻酒污”來形容驚心明艷的那一抹紅?!凹t”令人窺見《節婦吟》中女子的心事,像點燃沉重生活的火焰。羅襦即輕薄絲綢短衣,從東周起便作為內衣搭配,即便西漢以后,襦逐漸演變為外衫,但在襦之外仍需要搭配各類服飾。許多詩歌中,“羅襦”是具有私密意味的,因此詩中“襦”可作內衫解。由“感”而“系”的動作欲拒不忍,大膽又莊重??梢娫谔瞥?,女性被允許對異性表示一種“感”,而這種“感”,早在漢樂府中就有跡可循?!短拼鷭D女習尚考》中提到:“將近三千年的封建社會對婦女的要求不外是貞操、柔順、服從,很少有什么例外。如有例外,那便是唐代婦女?!痹诜饨ㄨ滂粝?,一個女性可以有情感的寄托,可以在精神上有自然的人性,這完全不同于唐以后的封建社會的氣象。張籍無疑讓人性的更多維度于促狹現實中有了展現的空間,這種相對松弛的貞節觀出現在封建王朝的開化時代——唐朝。

周邦彥云:“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薄娜缥L過后的湖水歸于靜止,卻不再是原樣。那么詩中這位心旌動搖的女子豈非是失節?晚明學者唐汝詢以“系珠于襦,心許之矣以良人貴顯而不可皆是以卻之。然還珠之際,涕泣連連,悔恨無及,彼婦之節,不幾岌岌乎?”來評論這位女子,說既然是節婦,怎么還會把追求者送的禮物系在內衫上?言外之意,就是這女子態度太柔婉軟弱,應該如《陌上?!分械那亓_敷鐵石心腸作靈魂拷問:“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如此才完美襯得上“節烈”二字。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淺陋,根源在于禁止人性的封建禮教。那么為何要以“節婦”稱呼這位女子?張籍是否對“節”自有標準呢?

三、“節”的另一種解讀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本涫阶優槠哐运木?,轉為仄韻,于是帶來全詩氣氛與節奏的陡然一轉,暗示著人物心理的矛盾沖突。前文提到的“襦”,一般出現于古時中上層婦女的打扮,可見詩中女子系出名門?!傲既藞剃鞴饫铩?,唐人寫詩喜歡以

漢喻唐,明光殿即是漢宮。古代婚姻關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越是中上層,婚姻中的經濟、政治屬性越明顯。因而詩中女性自然不會下嫁,丈夫的地位必然不一般。為此有學者批判詩中的物質與功利,這也是此詩的立意局限?;蛟S可以這樣推測,能贈珠打動此類女性的心,自然不是等閑人物,“用心如日月”可見對方的赤誠真心,非拈花惹草的閑逸風流,兩人也應該是彼此尊重仰慕的。但詩中女子所受封建禮法的規訓是深植于心的,她沒有辦法主宰自己的命運。所以“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看似是女子柔婉拒絕對方的理由,不如說是她在起心動念后的思慮與權衡,即使內心的痛苦百轉千回,仍以無法拒絕的理由來強迫說服自己選擇與現狀訣別。

“事夫誓擬同生死”,節烈與貞潔,在封建時代向來是規范女性的金箍?!兑讉鳌は笙隆吩啤皨D從貞吉,從一而終也”,《儀禮·喪服·子夏傳》規訓女性“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丈夫在時不能離夫改嫁,丈夫死后不能再嫁他人??梢哉f在封建時代,女性在社會與經濟上是從屬于父權的私有財產,守節是對婦女身心的巨大考驗,意味著清苦的生活,屏絕人事,去追求節操上的“滿足”,而女性的自身需求和自我實現是被壓抑禁止的。唐太宗即位之初便詔告天下,令各地旌表貞節烈婦,提出“節義之夫,貞順之婦,州府列上,旌表門閭”,并為之立祠祭祀宣揚。政府的積極提倡與獎勵舉動,無疑潛移默化地加強了唐代社會男性對女性貞潔的要求以及女性自身的貞潔意識?!短坡伞芬幎ǎ骸叭舴蚱薏幌喟仓C而和離者不坐?!奔词狗梢幎穗x婚的合法性,看似帶來了更多的婚姻自由和解放,但唐代女子總體上在婚姻中的從屬地位沒有改變。這使得其本身很難在生存空間和存在質量上得到本質的突破,也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所以此詩的立意局限性難以掩蓋,即女性無論是憑借自己的美貌還是才智德行,其能否在婚姻家庭中安定地生活,最終是否會變為“棄婦”都得仰賴丈夫的恩賜。這種認識在儒教文化的封建社會中自然是司空見慣的。

中間七言四句的起伏,為結尾的“還珠”蓄勢,橫溢著一種張力?!斑€君明珠雙淚垂”是一個動人的細節,“雙明珠”和“雙行淚”互相映襯,“同珍珠一起我回贈你淚滴——為我們沒有早幾年相遇”,多么妥帖與無奈,微妙又深遠,憂郁中帶著溫暖的坦誠。安史之亂后,外族乘虛而入的戰亂動搖了大唐的根基,穩定的局面一去不返。然而“生活不幸詩家幸”,戰爭為離亂的社會注入思想的催化劑,如戰國時代的思想爭鳴,充實了中唐文學和詩歌內容,《毛詩·大序》提到的“變風”之詩也由此而生?!白冿L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痹娭信酉仁恰鞍l乎情”,暴露了她得之自然的人性?!爸购醵Y義”,是不逾越禮教。據此來看,這首詩應當屬于“變風”,也并未違反詩教。與魏晉文人的及時行樂、放蕩不羈的感性相比,張籍面對社會環境和人物角色之間的沖突,沒有去做過多的反叛和超脫,而是巧妙地處理了情緒化將會導致的偏激,讓掙扎最終歸于禮教的體面。如杜麗娘般因愛而生,因情而死,是不符合倫理道德的。也許“發乎情,止乎禮”是解決人生困境的方法,不失為一種務實和睿智,而這樣的結局無疑具有亞里士多德所崇尚的“凈化”與“升華”色彩?!皽厝岫睾?,有所節制”,女子的一系列行為,是一種節制和清醒,也更有力地證明“節婦”之“節”。無情何須生斯世,是人之常情;動搖之后的放棄,是人之自我犧牲的成全,也許這就是張籍對節婦的定義和標準。

四、人性觀照下的審美生成

張籍對詩中人物內心沖突的處理手法十分巧妙,女子在“情”與“理”中持久拉鋸,波瀾翻覆、酸楚無奈借由留白與想象被隱秘而又莊重地道出?!斑€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是全詩最為動人的一句,也成為千百年來人們口中回味不已的珠璣??梢哉f以“恨”收尾,令《節婦吟》變為一曲哀歌,預示著女性終歸要走向溫和的良夜?!扒椤痹凇赌档ねぁ分惺且环N可以超越生死的理想,但此種積極的浪漫主義是為現實所不容的。杜麗娘哀嘆:“可惜妾身顏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封建禮教使人命如一葉,“以禮殺人”是用一種社會氛圍將人禁錮。反叛者如杜麗娘般順性而為,以生命作代價;順從者最終只能以蒼涼的姿態立于人生長河。張愛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感嘆:“‘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詩,然而它的人生態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歡壯烈,我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币蝗缌_襦觸目的紅,美麗卻蒼涼。

《節婦吟》細膩勾勒與刻畫了掩藏在歷史外表之下的女性意志、情緒、思想和作為。詩中女性不得不屈從命運所發出的喟嘆,一如千百年來相同遭遇的同類人群的情感經驗及其抒發方式,喚起了我們內心的某種集體無意識情感,深深打動我們,令人哀憫和動容?!皣@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闭\然,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愿意看到美滿,但在文學里,人們關注作者如何描寫創傷、矛盾、顫動與痛楚。將人性幽微、審美趣味、價值取向、人生境遇等呈于筆下,這也是文學藝術的價值??梢哉f,張籍作為儒家正統的擁護者,在對女性世界的切身感受中體悟到女性獨特的心性與氣質,挖掘人性的深度,以此接近生命的意義,這是對“文學即人學”的極佳詮釋。人的生命情感因此得以賦形傳遞,其意義非凡。

《增定評注唐詩正聲》評《節婦吟》:“前四句似樂府,結句情深,卻非盛唐口吻?!庇喙谟⑾壬f:

“《詩經》本是漢以前的樂府,樂府就是周以后的《詩經》?!睆埣膭撟鲗嵺`繼承了《詩經》、漢樂府乃至盛唐的現實主義傳統,兼具高度的人性觀照。其代表作《節婦吟》正是承襲漢魏樂府之質樸、深情,并回歸《詩經》傳統,演繹出“文學即人學”的基本命題,而封建禮教大防則遠不及正視“人性”的文學藝術作品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劉明華.張籍《節婦吟》的本事及異文[J].文獻,2010(2).

[2]楊樹嫻.唐代家庭禮教探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0.

[3]王紹軍.唐代婦女服飾研究[D].武漢大學,2014.

[4]吳永芳.唐代婦女守節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

[5]劉勰.文心雕龍.[M].北京:中華書局,2012.

[6]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7]湯顯祖.牡丹亭[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

作者:張瑩雪,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語文教師。

編輯:趙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歡
張籍人性
韓愈與張籍的金石之交
逼近人性
婚姻的盡頭,藏著人性的底色
《張籍集系年校注》由中華書局出版
雕塑應反映人性的不完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