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左傳》邲之戰的對比描寫

2022-05-30 10:23王琪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10期
關鍵詞:左傳戰爭

關鍵詞:《左傳》 邲之戰 對比描寫 戰爭

《左傳》作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敘事手法巧妙高超,尤其以散文敘事為精妙,其中對戰爭場面的描寫具有突出的成就,在敘述時善用“屬辭比事”的手法,《禮記注疏》稱:“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倍ㄟ^敵我雙方相互對比,成敗得失顯而易見。梁啟超曾在《梁啟超史學論著四種》中提到五大名戰——泓、城濮、鞌、邲、鄢陵,其中邲之戰極其注重對戰爭細節的描寫,運用了細致的對比描寫,詳細地寫出了晉楚雙方力量的對比以及晉國失敗、楚國勝利的原因。邲之戰敘事細膩委婉,巧妙靈活,不僅將戰爭過程中發生的事件敘述清楚,更揭示了諸侯爭霸的時代下尊禮為主的社會風尚。

一、晉國內部的對比描寫

在敘述邲之戰時,作者著重刻畫了晉國內部的人物群像,這些人物的刻畫與戰爭的敘事緊密結合,他們或是沖動魯莽的士兵,或是機智勇敢的謀士,或是猶豫不決的將領,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構成這次戰爭的關鍵節點,通過這些個性鮮明、神采各異的人物側面反映出了晉國內部存在很大的分歧。作者在塑造他們的時候也毫不吝惜筆墨,運用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對比描寫、烘托映襯等手法,力圖真實地再現人物。

《左傳》在敘述戰爭時于“一事之中,斗出一人,此人為全篇關鍵”,通過具體人物的言行記敘戰爭的場面和過程,如邲之戰中士會勸誡旬林父:“善。會聞用師,觀釁而動。德刑、政事、典禮,不易,不可敵也,不為是征……撫弱耆昧,以務烈所,可也?!毖指缚吹洁崌统呀浿v和,此時進攻,成功的概率不大,不如等到楚國收兵以后再進攻鄭國。士會從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則、禮儀等角度肯定了旬林父的決定,同時也顯示出了士會的運籌帷幄,在治國理政和帶兵打仗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理智地分析了楚國的實力:在德行方面,楚國不僅能討伐背叛,還能夠安撫順服;在經濟方面,作戰的同時不打擾商販、農民、工匠的工作,各行各業井井有條;在軍事方面,能有好的法典和英明的將領,士兵都能夠令行禁止,部隊嚴整有序;在對待人才方面能夠禮賢下士,對待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等級規則。由于楚國符合這些強大國家的必備要素,所以士會勸諫旬林父進攻弱小而昏昧的國家。士會這一番勸諫之言從多個方面把不進攻楚國的原因敘述明白,條理清晰,循序漸進,不僅彰顯了士會的口才,更體現了他的謀略和大局觀。

然而先榖在聽到士會這番話后表達了強烈的反駁:“不可。晉所以霸,師武、臣力也。今失諸侯,不可謂力;有敵而不從,不可謂武。由我失霸,不如死。且成師以出,聞敵強而退,非夫也。命為軍帥,而卒以非夫,唯群子能,我弗為也?!彼J為不進攻敵人就顯得軍隊不勇敢、臣下不得力,面對強大敵人如果不能迎難而上就不是大丈夫的所作所為。通過這番話,可以看出先榖為人剛愎自用,并且急功近利,不能夠正確分析局勢,而是一味地逞一時之快,反其道而行之,不懂得順勢而為,甚至違抗主帥命令,最終導致了禍患。面對鄭國皇戌的計謀,先榖沒有識破,反而陷入敵人的陷阱,“敗楚服鄭,于此在矣。必許之!” 在與楚國的外交中,先榖逞一時之快,認為委婉的說辭是諂媚對方,“行人失辭。寡君使群臣遷大國之跡于鄭,曰:無辟敵。群臣無所逃命”。相比之下,士會的外交辭令更加委婉妥帖,而先榖直言沖撞,失去了使臣氣度的同時又使得晉國陷入被動尷尬的地位。作者通過士會和先榖的語言對比描寫,突出了兩個人不同的性格特征,進而把人物刻畫得更為鮮明。作者刻意把士會和先榖的對話放在一起,深刻地揭示了先榖的剛愎自用,對下文他打敗仗埋下了伏筆,預示了戰爭的結局?!蹲髠鳌吩谟洈馉幍耐瑫r,注重對關系全局的人物進行仔細刻畫,描寫得栩栩如生,帶有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味。正如錢鍾書所言:“史家追敘真人真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時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蓋與小說、院本之臆造人物,虛構境地,不盡同而可相通?!蹲髠鳌酚浹远鴮嵞藬M言、代言,謂是后世小說、院本中對話、賓臼之椎輪草創,未遽過也?!?/p>

二、晉楚兩國的對比描寫

《左傳》作為一部文學著作,在真實記錄歷史的同時,也選取了一些極具代表性的國家進行敘述描寫, 其中晉楚兩國是戰國時期國力強盛的兩個代表國。通過對晉楚兩國戰前的準備和戰爭中的表現進行對比描寫,側面體現了兩國的力量懸殊,為晉楚兩國爭霸的結局埋下了伏筆。如《左傳》細致描寫了晉楚開戰之前的場面:“晉人逐之,左右角之。樂伯左射馬,而右射人,角不能進。矢一而已。麋興於前,射麋麗龜?!背汕彩拐呦驎x國求和,許伯、樂伯和攝叔向晉國單車挑戰,在挑戰的過程中,樂伯被晉軍左右夾擊,身陷囹圄,此時他只剩一支箭,突然出現的麋鹿救了他一命,樂伯急中生智用最后一支箭射死了這頭麋鹿,并讓攝叔把它送給了晉國的鮑癸,并說出了一番懇切且卑微的言辭:“以歲之非時,獻禽之未至,敢膳諸從者?!睒凡脵C智的話語化解了困局,以獻鹿肉來向晉國示好使自己成功脫困,鮑癸也欽佩許伯、樂伯、攝叔三人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互相配合,各司其職,鮑癸曰:“其左善射,其右有辭,君子也?!弊罱K,許伯、樂伯、攝叔三人憑借自己的機智成功脫困,突出了楚國軍隊內部的團結,也為楚國最后奪得霸主地位埋下了伏筆,體現了當時時代大背景下戰爭的特點以及時代的特色。

作者在安排《左傳》情節時精心構思,在下文設置了相似的情節,但前因后果皆與楚人射鹿有很大的區別。晉國的魏锜想要做公族大夫但沒有被準予,于是想向楚國單車挑戰,意在挑撥晉楚之間的關系,但是在挑戰的過程中遭遇了楚國的潘黨,“楚國潘黨逐之,及熒澤,見六麋,射一麋以顧獻”,魏锜遭遇了跟樂伯一樣的困境,這時他也射死一頭麋鹿,把它獻給追趕自己的潘黨,潘黨也下令不再繼續追擊。這一情節跟上文晉人樂伯射死麋鹿的故事極其相似,但與之不同的是潘黨最后并未贊揚魏锜的機智,僅僅是把他放走而已,很有可能是為了報答晉國放楚國人一馬的恩情。而且魏锜的初衷是為了擾亂晉楚兩國的關系,通過上下文的對比可見魏锜動機不純,能夠和樂伯做出一樣的舉動也有東施效顰之嫌,《左傳》巧妙地將這兩個事件放在一起敘述,運用了對比描寫的手法,將魏锜和樂伯二人的性格品質展現得淋漓盡致,雖不著一字,但卻從二人所要成事的動機以及最后達到的結果表現兩人的道德和品性有云泥之別,通過晉楚兩國這一事件的對比描寫,側面暗示了晉楚兩國最后的結局。

《左傳》對晉楚兩國實際戰爭過程的對比描寫也栩栩如生,比如在敘述晉國戰爭失敗后逃跑時的場景就通過細節將兩軍戰士的品質描寫得淋漓盡致,“晉人或以廣隊不能進,楚人惎之脫扃,少進,馬還,又惎之拔旆投衡,乃出”。晉國因戰車陷在泥潭里,馬也盤旋不能前進導致逃跑過程受阻,此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晉楚兩國明明是敵對國,但楚國人卻教他們如何脫困,然而晉國卻對楚國出言嘲諷:“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楚國人好心幫助晉國人卻被嘲笑,這樣出人意料的場景竟然會出現在殘酷的戰場上,雖說“春秋無義戰”,但能從中看出以善為尚、以和為貴仍然是當時的思想準則?!蹲髠鳌吩谶@里用了帶有喜劇色彩的筆調,語言幽默風趣,通過晉楚兩國人對待逃跑時的態度也能窺見晉國失敗的原因,楚國人樂善好施,即使是在戰場上也能夠在敵人逃跑時給予幫助,沒有趕盡殺絕。但晉國人雖接受了別人的好意卻不忘嘲諷兩句,足以體現出晉國心胸狹窄,沒有容人之量,兩相對比更加凸顯了楚國人的胸襟開闊。

三、邲之戰與城濮之戰的對比描寫

《左傳》在記言敘事方面別具一格,其對戰爭的描寫和結構的布局對后世古典小說的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除了邲之戰,《左傳》還描述了晉楚兩國在中原地區爆發的第一次爭霸戰爭——城濮之戰,這兩次戰爭的敵對雙方都是晉楚兩國,但是戰爭的結局卻恰恰相反。在邲之戰中作者沒有用過多的筆墨描寫戰爭的場面,而是著重寫了晉國和楚國兩個國家的軍隊作戰。晉國在這場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軍心渙散,沒有堅定統一的軍隊領導,組織凌亂,這里通過一個小細節的描寫就可以看出:“桓子不知所為,鼓于軍中曰:‘先濟者有賞!中軍、下軍爭舟,最后舟中之指可掬也?!避髁指该鎸Τ姷墓魰r,竟然下令獎賞先渡過河的士兵,而士兵們為了獲得獎賞不惜砍掉自己同伴的手指,防止他們登上船,最后舟中的手指竟然都可以捧起來,由此可見當時已經血流成河,士兵們傷痕累累,叫苦連天,晉軍內部已經一片混亂,將士們軍心不穩,側面反映了邲之戰的殘酷無情。而楚國則恰恰相反,楚國的軍隊看到自己的君主要被敵人追擊的時候,軍隊上下團結一致,“楚人亦懼王之入晉軍也,遂出陳。孫叔曰:‘進之。寧我薄人,無人薄我?!对姟吩疲涸质?,以先啟行。先人也?!盾娭尽吩唬合热擞袏Z人之心。薄之也。遂疾進師,車馳卒奔,乘晉軍?!背嗽趹馉帟r團結一致,搶占先機,最終圍攻了晉國。僅僅是這一細節的對比就讓兩國軍隊的狀態一目了然:楚軍令行禁止、浴血奮戰;而晉軍組織混亂、貪生怕死,軍隊的人心向背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成功或者失敗。作者以小見大,用作戰時的對比描寫揭露兩國軍隊的差距,進而為晉國的最終敗局埋下了伏筆。

而在城濮之戰中,晉楚兩國的民心向背也決定了兩國最后的成敗。晉國在此次戰爭中以弱勝強,首先在于軍民協力,晉文公作為軍隊的統帥深知百姓的力量,他通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伐原以示之信”“大蒐以示之禮”教民以“義、信、禮”,使百姓為己所用;其次君臣同心也是本次戰爭勝利的關鍵原因,宋國被楚國包圍遂向晉國求救,在“取威定霸”的關鍵時刻,晉文公的臣子們如先軫、狐偃、趙衰都紛紛建言獻策,最終制定了攻打曹、衛,拉攏齊、秦,孤立楚國的策略。晉文公本人也懂得選賢任能,以自己為中心聚集了一大批有勇有謀的臣子,他采取子犯等人的意見,使得晉國在戰前準備工作中取得優勢。上至君臣將帥,下至販夫走卒都在積極為本國的發展出謀劃策。反觀楚國,在戰前楚成王就已經和蒍賈在軍隊的統帥問題上發生分歧,蒍賈認為“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蒍賈對子玉的分析一針見血,子玉雖有一定的政治能力,但卻為人殘暴,在戰場上剛愎自用,但楚成王卻執意要傳政于子玉,這造成了君臣之間的意見不合,也為最終戰爭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在城濮之戰是否要出兵的關鍵問題上,楚成王和子玉之間也發生了矛盾,楚成王深知晉國現在的實力,認為楚國應該“適可而止”“知難而退”,采取保守的策略;但是子玉卻急于證明自己,“非敢必有功,愿以間執讒慝之口”,他為了堵住讒言而貿然出兵,不僅僅低估了晉國的實力,更惹來了楚成王的不滿,于是楚成王只派遣“西廣”“東宮”與“若敖之六卒”跟隨子玉一起出征。城濮之戰和邲之戰,戰爭雙方都是晉、楚兩國,但其結局和立場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左傳》善用對比的敘事方式,使得國與國之間、戰爭與戰爭之間兩兩相對、彼此交互,敘事變得長而不散,有所約束。正如張高評所說:“前后參看,敵我相形,是非成敗,不待辭費,自然呼之欲出?!边@兩次戰爭在敘事結構上相似,都是以敵我雙方的對比為主,經過一系列的對比,結局也就不言而喻。這兩次戰爭不僅暴露了晉楚兩國的野心和必戰的決心,也凸顯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觀念、倫理觀念和正統觀念,雖然諸侯爭霸導致戰爭繁多,弱肉強食現象時有存在,但以民為本仍然是當時的主流思想和民族文化心理。

四、結語

《左傳》對戰爭的描寫成為后世小說、散文的寫作范本,打破了史學家對歷史的固定記錄方式,對戰爭的描寫詳略得當、剪裁合理。尤其是邲之戰中,作者著重運用了對比描寫的手法,從戰爭經過、人物形象等多個角度展開對比映襯,手法新穎奇特,從一次次對比中更加清晰地窺探到戰爭的風云和內幕,體現出了作者高超的敘事技巧。雖然邲之戰過程曲折復雜,且有多個插曲出現,但作者依然能憑借高超的駕馭歷史事件的能力,把邲之戰的真實場面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靈活地運用了對比描寫的手法,使繁復的戰爭過程變得簡明清晰?!蹲髠鳌?的散文敘事藝術成熟,尤其是戰爭的敘述成就極高,不管是謀篇布局還是遣詞造句,都對后世的敘事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作者:王琪,碩士,聊城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學。

猜你喜歡
左傳戰爭
未來戰爭我們最強
未來戰爭我們最強
《左傳》“攝官承乏”新解
《左傳》疑難考辨一則
《左傳》“譏失教也”句獻疑
從善如流
被風吹“偏”的戰爭
誰是戰爭的幸運之子
他們的戰爭
戰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