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和希望”

2022-05-30 12:31韓璐穎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10期
關鍵詞:亞歷山大

關鍵詞:亞歷山大·仲馬 《 基督山伯爵》 成長主題 等待和希望

大仲馬作為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有著“通俗小說之王”的美譽?!痘缴讲簟愤@部作品,以法國“百日王朝”為社會背景,通過講述一段跌宕起伏的復仇故事,展現了主人公從單純懵懂的少年水手成長為成熟復雜的“基督山伯爵”這一蛻變歷程,并且最終實現了精神和人格上的成長。作者同時向我們傳達了“等待和希望”這一人類智慧,引發讀者關于成長、關于逆境的思考,以及對于人生價值的追尋。當前國內對于該作品的研究大多從浪漫主義、英雄主義、人道主義等角度切入,對作品中的復仇、愛情等主題進行分析,鮮有從成長小說這一角度來進行探討。但是,主人公的復仇史也是他的成長史,其敘述結構和特征符合成長小說的基本要素。

成長小說起源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德國,“因承擔啟蒙重責而誕生,又稱成長教育小說,明確承載著教育功能,甚至充當督導年輕人健康成長的教育圣經”。成長小說的引領意義便在于此,尤其是對青少年人格的塑造?!傲硗?,就成長小說的美學特征而言,成長的主人公通常都是13—20歲的不成熟的年輕人,都會經歷一個天真——受挫——迷惘——頓悟直到長大成人的過程”。因此,本文將從成長小說這一視角出發,按照成長的主人公、成長的引路人和成長的儀式這三大基本要素對作品中主人公的成長進行探究,剖析其中蘊含的成長主題,探尋成長中面對迷茫與困境時的態度,進而發掘人生的意義。

一、成長的主人公

成長小說往往都會以一位主人公的成長軌跡為主線從而展開敘述,時間跨度較大,一般包含了主人公的少年、青年、中年甚至到老年。但成長的標志不以年齡來劃分,而是以心智的成熟來定義。對于成長主人公的成長模式來說,大致可分為三種:“成長主人公或拒絕成長,成長夭折;或若有所悟,具有長大成人的可能性;或受到導引,得以頓悟,長大成人,主體生成?!毙≌f《基督山伯爵》中的主人公唐泰斯便可以認為是在歷經某些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后,同時受到關鍵人物的啟發,自身經過沉淀,完成了成長。

主人公愛德蒙·唐泰斯最初是以一個水手少年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的,他天真單純,善良淳樸,意氣風發,是那個年齡的少年特有的美好模樣,事業和愛情都穩步上升,生活平靜而又不失幸福,即將與心愛的人步入婚禮的殿堂,就在這種簡單的快樂即將達到頂端的時候,巨大的陰謀將他拖入了不幸的深淵——就在典禮上,他被逮捕了,蒙冤關進了令人生畏的伊夫堡監獄,時間是十四年。對于一個只見過海上浪花卻未聞人間風浪又不諳世事的少年來說,這個從天而降的挫折幾乎令人難以逾越。

在獄中,起初他也曾被痛苦啃噬,被絕望包圍,想過自殺來結束這一切?!八牒昧司瓦@么做了。每天兩次,他把食物從只露出一小方天空的鐵窗里倒出去,起初挺開心,繼而有些猶豫,最后就帶著遺憾了;只有想到自己的誓言,他才有力量繼續執行這可怕的計劃?!?/p>

這時候的唐泰斯還未開始他的精神成長之旅。正是這個成長的過程讓我們看到“英雄”不是生來就是的,而是被生活中的磨難塑造出來的。也正是這份在生與死、絕望與希望中的掙扎和游移將青少年成長時期的心理刻畫得如此真實。那時的唐泰斯還未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缺乏一種對事物堅定的選擇和對自己乃至世界清晰的認知。這份迷茫在獄中這個特殊的環境里被放大了,其實它也存在于每一個經歷成長蛻變的青少年的心靈深處。而青少年時期的重大挫折會將他們引向截然相反的兩個極端:或因此拒絕成長,成長夭折;或因此得以頓悟,實現成長,生成完整的自我。顯然,主人公唐泰斯屬于后者。在法利亞神甫的指引下,他踏上了精神成長之旅。如果說在獄中是法利亞神甫在教育和培養他,助他成長,那么出獄之后就可以說是他的自我成長了。

經歷了九死一生的越獄,那個曾經天真單純、懵懂無知,面對危險和困境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的少年消失了。他改頭換面,成為擁有巨額財富和智慧的基督山伯爵,然而,他內心的成長才剛剛開始。在縝密的復仇計劃中,他不僅對惡人實施了復仇,也對恩人進行了報恩,甚至在最后寬恕了曾經的仇人,人性的光輝得以展現。在這一個漫長的過程中,他也受到過靈魂的拷問和痛苦的折磨。復仇的過程其實也是他自己靈魂救贖的過程,甚至直到復仇完全結束,基督山伯爵的生活才正式重新開始。他經歷過人生中的潮起潮落,平息了內心里的大風大浪,面對接下來未知的人生,要如何去過,生活真實的意義又藏在哪里。此時的基督山伯爵,用他平靜而智慧的語氣,在船上揮一揮手,告訴我們“等待和希望”,繼而向遠方航行,消失在了海天相接的地方。

從懵懂弱小的唐泰斯到睿智強大的基督山伯爵,主人公經歷了重大挫折,投身于復雜的人際恩怨里,正是這些看似痛苦折磨的經歷,成為他向上生長的養料,令他逐漸領悟出了人生的智慧。

二、成長的引路人

( 一) 導師型引路—— 法利亞神甫

“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每個人的成長都會受到一些人的影響,這些人從正、反兩方面豐富著主人公的生活經歷和對社會的認知”,而在成長小說中,正面引路人往往具有這樣的特質:他們“能夠以平等的身份與比自己年幼的人相處,樂于助人,富有同情心,身份或性格比較特殊,與主流社會保持一定距離,樂于跟年輕人交朋友等”。積極正面的引路人對于青少年的成長起到了鼓勵和教導的作用。而在《基督山伯爵》中,獄中的法利亞神甫恰巧符合這些特質,扮演了唐泰斯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引路人角色。

作為“導師型”引路人,顧名思義,法利亞神甫比唐泰斯年長許多,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知識儲備和精神世界。起初,他就被監獄里的長官認為是“瘋子”,被認定為是“精神已經失常的人”,這也就證明他非同尋常,是一個傳奇人物,有著神秘的身份和獨特的性格。正是這種別人眼里的“不正?!辈沤忉屃撕髞硭摹安粚こ!?。如果他和其他被打入監獄的人一樣,行事作風符合這個社會中看似最普遍也最正常的認知,那么他勢必將會被這個社會的風浪裹挾著淹沒在絕望的浪潮中,也就無法解救同樣被挫折淹沒的年輕一代。法利亞神甫深知知識對一個人的成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他教給唐泰斯天文地理歷史,武裝他貧瘠的頭腦,讓他不再是一具空殼,充實著他的思想;法利亞神甫,被長久囚禁在這暗無天日的地牢中,他同樣懂得靠什么活下去,那就是一種精神力量,一種頑強意志,一種生生不滅的希望。所以他伸出手將徘徊在死亡邊緣的唐泰斯拉了回來,聽他講述內心的苦痛,幫他尋找活下去的意義,告訴他目前活下去的第一步——越獄,還幫助他撥開迷霧,認清仇敵,確立好了出獄之后的復仇行動。從當今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法利亞神甫在幫助唐泰斯樹立信心、尋找意義感和目標感。這三大因素是提高心理彈性,做一個健康人所必需的條件。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成功地對抗了監獄里的虛無感,給予了唐泰斯活下去的希望,帶領他進入一個新的世界,將他引到了成長的路口。最后,神甫給他留下的不僅僅是一筆可觀的物質財富,更是一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二)做自己的引路人——基督山伯爵

成長小說中的引路人都是他者,多半是智慧開明的父母、德高望重的長者或者是較為成熟的伙伴,等等。但是其實如果一個人生活的環境足夠惡劣,周遭的人沒能幫助他成長反而阻礙他成長;或者一個人處在一個孤立無援的環境下,要如何實現成長呢?環境可以對人產生巨大的影響,但究其根本,那屬于外因,引路人終究只是方向的指引,只有自己才能完完全全地將自己帶領到成長的大門前并且走完成長的旅程。重要的是自己對自己的持續培養。毋庸置疑,《基督山伯爵》中的唐泰斯就是這樣的人。法利亞神甫死后,引航的燈塔滅了,但那道啟蒙之光并沒有熄滅,成長的種子已經深深埋在了唐泰斯的心里,他自己引領著自己不斷成長,成為最后那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基督山伯爵”。

成長小說中的故事“往往從年輕的主人公經歷某種遭遇或目睹某些罪惡,失去往日的天真開始;這些經歷使他們心靈受到震撼,從起初手足無措到逐漸適應,從逃避現實到直面人生。他們逐漸懂得怎樣在這個失去昔日光彩的復雜世界中生存。這種頓悟標志著他們人生的新起點。對一些人來說,這是邁向成熟的關鍵一步,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幻滅的開始”。唐泰斯可以說從云端一下子跌入了谷底,蒙受了不白之冤。在監獄里,他迷茫痛苦,法利亞神甫把他從絕望的深淵拉了回來,然而后來他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覷的。他九死一生,成功逃出監獄。他選擇直面破碎的生活:去世的老父親、改嫁的未婚妻,以及勢力強大的仇人們。他帶著法利亞神甫的智慧與財富重新上路,獨立應對了生活里的種種驚險時刻和危難時分,也在這個過程中飽嘗了人間冷暖,最終并沒有陷入仇恨的旋渦,而是成長得更加平和與睿智。這漫長的過程,無人指引,均靠他自己引領著自己走在正確的成長道路上,慢慢打開內心的結,放下仇恨,心懷善念,探尋到人生的真諦。十八九歲的唐泰斯蒙冤遭受突如其來的牢獄之災,這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十四年的監獄生活,塑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中年伯爵,他認清了世間的善惡,明白了人心的復雜,變得思維縝密而性格堅毅。如果說曾經由于不諳世事和天真無邪而認知到的美好世界是虛幻的,那么如今歷經了這一切,進入了復雜甚至險惡的世界才是真實的。

三、成長的儀式

(一)監獄中開啟成長之門

個人的成長分不同的階段,十二歲會有“圓鎖禮”,它意味著一個人從童年走向少年;十八歲會有象征性的“成年禮”,象征著從這一刻開始走向成熟。作為成長小說,成長儀式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爸魅斯趦x式之后,獲得某種洞見,進入人生新的起點。這些儀式起到了催化或教育作用?!彪m然說成長是一個逐漸積累,不斷接近的過程,但其實總會有一些人物或者事件出現,使人頓悟,甚至改變其成長的路徑。

對于唐泰斯來說,關進地牢和認識神甫就是他人生路上的新起點。成長必定是痛苦的,只有挫折和苦難才能激發人的潛能,塑造人的心性?!叭私邮苊\和所有苦難、背負起十字架的方式為他提供了賦予其生命更深刻含義的巨大機會,即便在最困難的環境下也是如此?!辈豢煞裾J,對于有些人來說它是成長的毀滅,是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成長會就此夭折;但對于本身有成長潛能同時遇到正面引路人的青少年來說,這是成長最好的機遇。在獄中,唐泰斯經歷了從迷惘消沉到堅毅強大的過程。起初他苦苦思索仇人是誰,為何被打入監獄,然而答案并不十分明了,這令他內心糾結萬分;面對冰冷的銅墻鐵壁、惡劣的監獄環境和漫長的服刑年限,他被可怕的孤獨感和虛無感包圍,絕望在第一時間縈繞腦海,他想到了死。這種剛飛上云端又立即墜入深淵的落差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失衡,不是一個十八九歲的青少年可以在當下適應的挫折。然而正是遇到了法利亞神甫,他才從這種困境中走出來。當他看到神甫挖過來的地道,他被震撼了,即使用最簡陋的工具,身處最絕望的環境,生命的時間所剩不多,也不應該在地牢里坐以待斃,消極等死,生的希望甚至生命的意義是靠自己去賦予的。這無疑是唐泰斯成長的啟蒙之光,照亮了他之前生活的那個小世界。原來跳脫出自己之前生活的場景,甚至是現在所處的地方,看看身邊其他的人,就會發現不止有一種面對生活的態度和活下去的方式,思維模式也會因此豐富起來甚至發生改變,成長便由此開始。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情緒ABC 理論便可用來解釋這一成長路徑。A 是被打入地牢這一消極事件,C 是最后開啟成長這一積極結果,在因果之間最直接的橋梁是B,即唐泰斯對這一事件的解釋或由此產生的信念。生存還是毀滅,是相同挫折下出現的不同結果,這取決于個體信念的選擇。

唐泰斯活下去的信念是他開啟成長之門的鑰匙,而之后他在法利亞神甫的指引下,完成了學識上和思維上的成長。一個人的成長意味著心智上的成熟,而如果缺乏豐富的知識作為基礎,成長之路必定走不遠。唐泰斯之前只是一個船上的年輕水手,生活在小小的漁村,工作在大海上,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也自然沒有豐富的學識,對于一個想在此平凡度過一生的他來說,也許這就夠了。但命運在他面前掀起了驚濤駭浪,打破了這種安逸平靜,他現有的知識儲備已不足以應對這些。為了越獄,他學習了地理、歷史、數學等領域的知識,為逃離監獄和今后的生活做了充分的準備。就像斯蒂芬·埃德溫·金筆下《肖申克的救贖》里的主人公安迪,他們作為“越獄小說”里蒙冤入獄又成功出逃的人物有時會被拿來做比較,而他們身上的其中一個共性便是都具備豐富的知識,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從土木工程到人文社科樣樣精通。他們不是莽夫強行越獄,而是通過漫長的時間積累,制定了周密詳盡的計劃去換取應得的自由。豐富的學識在個人成長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而除此之外,根據前面提到的情緒ABC理論,思維的轉變與成長才是使其最終走向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一旦思維開始轉變,它將會帶領一個人踏上追尋成長的旅途,這個過程促使人不斷更新和完善思維方式,收獲成長。思維是成長的動力也是成長的果實。唐泰斯當初是遭人陷害入獄的,而他起初并不知道三個仇敵的確切身份。在法利亞神甫的引導下,他得以確認復仇的目標,也在此過程中逐步培養了自己縝密的思維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直至最后,唐泰斯鉆入了裝運尸體的麻袋逃出了地牢,而這麻袋原本是為死去的神甫所準備的。他已經從一個面對挫折迷茫絕望、不知所措的懵懂少年成長為臨危不懼,思維縝密的成年人。此外,最重要的便是這一次的挫折帶給了他全新的思考,讓他明白了面對殘酷命運時,不止有被動接受這一種方式,僅僅一墻之隔,就有人用不同的方式在努力生存,這地牢外的廣闊天地更不知有多少種生存方式,有多少種生活意義。

(二)復仇中走完成長之路

在監獄中,是法利亞神甫為主人公唐泰斯打開了成長的大門,而逃離監獄實施復仇計劃的整個過程中,他是他自己戰略上的軍師,也是自己精神成長的導師。被捕入獄這種極端事件使他頓悟,而漫長的復仇則使他漸漸成長。這場復仇看似是對惡人的討伐,其實是對自己的救贖。在復仇中,他也沒有忘記對善良的船長一家人進行報恩,更沒有陷入仇恨的黑洞,而因此變得心狠手辣冷酷無情。相反,在復仇的過程中,他對自己有時牽連了無辜弱小之人而進行反思和懺悔,也懂得了寬恕和原諒,才得以收獲精神上的成長。有時放下便是一種成長,成熟便意味著一個人有堅毅的品格但兼具柔軟的內心。

仇人維爾福善良的女兒遇到了婚姻上的阻礙,看到一對美好的戀人即將被無情地拆散,此時的基督山伯爵并沒有計較她的身份,反倒盡其所能真誠相助;當面對昔日的未婚妻嫁給了自己的仇人并懇求不要傷害他們的兒子時,基督山伯爵放棄了他的那一項計劃;唐格拉爾破產后身無分文,家庭破碎,基督山伯爵選擇寬恕了曾經的仇敵并施以援手。雖是復仇,但人性并無泯滅,人道主義的光輝在此時得以凸顯。有人生于黑暗也會變得黑暗,有人困于黑暗卻愿意播撒光明,后者就是生活的強者,是苦難中成長起來的人?!靶睦淼某墒炜梢园莞嗟牡赖旅?,道德的成長可以減少心理恐慌,保持心靈平靜,增強對社會邪惡現象的心理承受能力?!睆倪M入監獄到謀劃復仇再到實施計劃,直至最后復仇即將結束,唐泰斯也逐漸變成了“基督山伯爵”。學會思考和分析,認清敵人,明辨善惡,從而確定生活的階段性目標,同時了解世界的丑惡一面,這就是成長。復仇之初,主人公基督山伯爵滿懷仇恨,內心充斥著對三個仇敵的道德和情感譴責,而隨著復仇的深入,他開始反思甚至懺悔自己的復仇計劃是否合適,是否會傷及無辜,也曾陷入矛盾掙扎和對自己的靈魂追問中,但他逐漸認清了世界的本來面目絕不是非黑即白這么簡單,客觀世界是復雜且矛盾的。在這個過程中,他沒有走向極端,反而是走向了平和,容納了曾經帶給他的傷害。這更是成長。

復仇和報恩都結束了,目標達成了,成長卻沒有結束,生活也才真正開始。小說的結尾是基督山伯爵和海黛屹立船頭,即將遠航,去開啟新的生活。臨行前留給了他的恩人莫雷爾一封信,信中寫道:

人類的全部智慧都在這兩個詞里——等待和希望。

這是一個歷經沉浮而成長起來的平凡英雄所得出的人生智慧。在監獄里,他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等待了十四年,籌備了十四年,而重生的希望也讓他克服了身體和心理上的巨大折磨。復仇過程中,他等待最合適的時機,相信善惡終有報,事情總會得以了結,借此沉淀自己的心性。而面對未知的新生活,他懷著平和積極的心態去主動擁抱。復仇行動大多是向外的,復仇結束后的生活才是向內的。此時的基督山伯爵最大限度回歸了自身,已經具備了穩定且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了自己的“生存理論體系”,成長進入了一個更深入也更穩定的階段,即開始探索自我與世界,包括人的價值、人生的意義。

小說中主人公的成長歷程按照三個階段層層深入,分別是在監獄中、復仇過程中和復仇結束后,每一個事件結點都相當于一個成長儀式。黑暗孤寂的地牢生活將現實惡的一面展開給他看,同時教會了他忍受孤獨,承受苦難,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通過學習去豐富精神世界從而應對成長中的痛苦。他從中獲得了戰勝生活的武器。而復仇計劃的開展,絕不僅僅是復仇 ,更是唐泰斯成長為基督山伯爵的見證,這一路發生的事情,其中復雜的人際關系帶來的內心沖突和靈魂拷問,都對主人公的心智成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催化了他的成熟,英雄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光芒在漸漸平息的仇恨中熠熠生輝,精神成長也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直到最后復仇和報恩均已完成,一切塵埃落定,基督山伯爵將要面對的是一個更大的人生課題—— 應該如何真正地迎接生活?!暗却拖M弊鳛樾≌f的結尾,也是全書的點睛之筆,更是主人公歷經千帆行將遠航之際總結出的人生智慧。此時的基督山伯爵睿智、平靜、堅定、沉穩 ,形成了一個穩定而偉大的人格。這便是成長饋贈的禮物,一個天真單純的青少年脫離自己單一的小世界,長大成人,主體生成,融入了真實而復雜的成人世界。

四、結語

從社會的宏觀角度來看,這是一部法國19 世紀的歷史小說,從個人的微觀角度來看,這是一位青少年稍顯傳奇的成長小說。作者大仲馬將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渲染得淋漓盡致,也許旨在以其生動曲折,情節豐富的故事抓住讀者的眼球,但其中蘊含的成長啟蒙和教育價值不容忽視?;貧w成長這一主題,主人公青少年唐泰斯的成長經歷非同尋常,但他成長的心路歷程是整個青少年群體所共通的。成長小說的跨度通常從主人公青年時期到成長為一個人格完善且成熟的理想人格時期。本文從成長小說的基本要素入手,剖析了成長的主人公,發掘了成長的引路人,分析了成長的儀式,同時提出自己也是自己成長引路人的新思想,從而更全面地了解了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的成長軌跡。他的成長遵循了經典成長小說的成長模式,即從青春期開始,歷經磨難,完成了迷惘到頓悟的蛻變過程,最終經過一系列事件的推進,人格定型走向成熟。從向外探求到向內追尋,回歸自身,達到了內心的充盈與平和,參透了人生的智慧,聚焦于個人存在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此外,成長中的苦難課題也是這部作品中格外突出的一個方面,無論是囚禁還是復仇,都是充滿矛盾和掙扎的過程,而其中所體現的主人公日漸堅毅的品格和樂觀的信念也回答了成長的真諦,同時給予了廣大成長中的青少年一些思考和啟迪,“等待和希望”不僅是基督山伯爵送給恩人莫雷爾的忠告,也是作者送給所有青少年的成長箴言。

作者:韓璐穎,中國海洋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國文學。

猜你喜歡
亞歷山大
威廉·亞歷山大:通過畫筆讓西方了解中國
亞歷山大的消暑之物
亞歷山大訴耶魯大學:美國依據第九條提起的校園性騷擾第一案
愛哭的亞歷山大
愛哭的亞歷山大
孩子與海豚
亞歷山大 戰無不勝的征服者
學齡前期兒童患“亞歷山大Ⅱ型”1例
慷慨的惡作劇
亞歷山大技術在聲樂表演與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