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續發展視角下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測算

2022-05-30 17:20蔡迎旗王嘉逸
學前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關鍵詞:主成分分析法熵權法

蔡迎旗 王嘉逸

[摘 要]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重心已逐漸轉向內涵式可持續發展,需要充分考慮當地區域環境對學前教育的承受力與支持力,因地制宜和量力而行地發展學前教育。本研究借鑒OECD所提的DPSIR模型,經文本分析、理論建構、專家咨詢階段,建構了包含驅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五類因子,共25個指標的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進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與熵權法相結合的計算方法,以山西省晉中市為例,綜合計算了晉中市各區縣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結果發現,晉中市各區縣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水平差異較大,且普遍有明顯短板。為提高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各地應堅持公平原則,均衡配置學前教育資源;應加強動態監測,構建資源持續保障機制;應因地制宜,充分開發本土資源,同時厲行節約,高效利用環境資源。

[關鍵詞] 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環境承載力;DPSIR模型;主成分分析法;熵權法

一、問題提出

隨著學前教育發展水平與普及程度的提高,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心逐漸由規模擴張為核心的外延式發展轉向內涵式可持續發展。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即學前教育與人的發展、社會發展以及環境發展協調統一;另一方面即學前教育的發展具有持續性,包括資源投入的可持續、發展的連續性、面對壓力的韌性等。[1][2][3]因此,要實現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使各地區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與當地的人口、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相匹配,也就是要充分考慮學前教育所在區域的環境承載能力。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與速度、結構與質量既要符合當地老百姓對學前教育的合理需求,也要充分考慮當地區域環境對學前教育的承受力與支持力,權衡地區環境各方面因素對學前教育提供的最大可能發展空間與閾值,因地制宜和量力而行地發展學前教育,并為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適配的環境條件。故研究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內涵與指標體系、測算方法及影響因素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國內對于教育承載能力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資源承載力領域。馬鵬媛使用承載力指數模型分析法對區域高等教育資源承載力進行了量化分析。[4]石麗構建了高等教育資源承載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引入成熟度的概念對其進行了量化評價。[5]彭妮婭構建了高等教育綜合承載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全國各地高等教育綜合承載力和匹配度進行了實證分析。[6]柯文進采用熵權法與TOPSIS模型對全國37個城市的高等教育資源承載力及其貼進度進行了實證研究。[7]許浙川構建了學前教育資源承載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全國不同省份的學前教育資源承載力進行了量化評價與分析。[8]通過對已有研究進行梳理可以發現,當前對于教育承載能力的研究主要關注資源承載力,較少關注綜合性更強的環境承載力,在學段上更多集中于高等教育與義務教育領域。教育承載力的量化評價方法仍處于探索階段且實證研究較少,鮮有對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進行量化評價的研究。鑒于此,本研究嘗試對山西省晉中市的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進行量化評價,以期為各地區評估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提供可資借鑒的評價指標體系與計算方法,并為各地區科學評估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周遭環境的支持能力與承受能力,合理地規劃區域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與速度、結構與質量提供依據。

二、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基本內涵與評價指標體系

承載力的概念最早來源于力學領域,指物體在不產生任何破壞的情況下所能承載的最大載荷。環境承載力是在承載力概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與資源承載力、生態承載力等概念一同被廣泛應用于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環境系統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中。

環境承載力指在一定的時期和一定區域范圍內,在維持區域環境系統結構不發生質的改變以及區域環境功能不朝惡性方向轉變的條件下,區域環境系統所能承載的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9]從系統運行的角度看,它分為推動系統運行的“資源系統”,對系統運行產生壓力的“壓力系統”以及反作用于資源系統并對資源系統產生約束作用的“環境系統”。[10]學前教育作為社會的子系統,其生存與發展同樣離不開區域環境系統的承載。一旦學前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與質量超出其資源及相應環境的承載能力,那么就會對學前教育運行造成破壞進而導致系統的失衡,從而失去可持續性。[11]簡言之,環境承載力是環境的承受能力,是環境賦予事物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條件和閾限。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即一定時間和一定區域范圍內,學前教育環境系統確保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與閾限。

驅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框架模型(簡稱DPSIR模型)是OECD在1993年提出的一種基于因果關系來組織相關指標的評價模型,是在綜合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與DSR(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模型優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被廣泛應用于對環境系統的評價中,并逐漸成為判斷環境系統狀態及環境問題因果關系的有效工具。DPSIR模型將評價一個自然系統的指標劃分為五個方面:驅力、壓力、狀態、影響和響應。[12][13]將DPSIR模型應用于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中,有助于厘清學前教育區域環境系統運行的過程及因果關系。在此基礎上可以建構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而有利于把握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現狀及影響因素。[14]

本研究主要基于DPSIR模型的框架,結合學前教育環境的現實狀況與學前教育區域環境系統運行的因果關系鏈來選擇能夠反映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各影響因素與指標,從而建構出符合區域特征的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將DPSIR模型應用于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中,其區域環境系統運行的因果關系鏈表現為驅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這五種類型的因子。五種類型的因子反映了學前教育區域環境系統運行過程中的五個方面并通過具體的評價指標進行表征。[15]

指標的選擇遵循完整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等原則,經過了文本分析、理論建構、專家咨詢三個階段。

第一步,文本分析階段。對我國現有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相關法規與文獻進行文本分析,析出與學前教育發展相關的區域環境指標和環境承載力的理論模型。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2018)》中指出要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因此提取社會經濟發展相關指標;鄭益樂認為“全面二孩”政策會對我國學前教育資源的供給產生重要影響,[16]因此提取人口數量、人口自然變動等相關指標。

第二步,理論建構階段。結合DPSIR模型的基本理論觀點與學前教育環境的運行特點,界定學前教育環境系統五種類型因子的基本概念與內涵,并將文本分析中所析出的指標按照其在學前教育環境中所表現出的特點分別納入到各因子中,同時剔除一部分與本研究相關度不高的指標。

第三步,專家咨詢階段。分別與14名幼教專家、17名幼教專干和教研員、39名園長進行座談與訪談,對指標體系進行遴選,并根據幼教專家、幼教專干和園長的建議,對指標進行微調并最終確定各項指標。

五種類型因子具體包括:

第一,驅力?!膀屃Α笔菂^域環境賦予學前教育系統的推動力,也是造成學前教育系統發生變化的潛在原因。對學前教育而言,驅動學前教育系統發展變化的主要因素為社會經濟與文化因素。而社會經濟與文化對學前教育的驅動作用又可分為直接驅動與間接驅動。直接驅動主要包括外部環境對學前教育的直接投入,它是推動學前教育系統發生變化最顯著的因素。間接驅動則主要包括社會經濟文化與社會心理等因素對學前教育的驅動,比如,由于社會經濟發展與社會生活方式變革,導致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需求發生改變,促使學前教育不斷發展與完善。它以一種間接的方式對學前教育系統產生長期的潛在影響。由于驅動學前教育發展的社會文化及社會心理因素難以量化且數據不易獲取,所以本研究主要考慮驅動學前教育發展的財政投入與社會經濟因素?!膀屃Α笨蛇x用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等相關指標來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及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水平。

第二,壓力?!皦毫Α奔磪^域環境給學前教育系統帶來的需求壓力?!皦毫Α笔菍е聦W前教育系統產生不利影響的來源,同時也是“響應”產生作用的主要對象。[17]學前教育在運行和發展的過程中會不斷受到外部環境所施加的各種壓力,這種壓力包括現實壓力和發展壓力兩個部分?,F實壓力指的是外部環境對學前教育當前已有的規模與質量所施加的壓力,主要包括因需求過高造成的供給壓力以及因資源投入不足造成的資源壓力等。發展壓力指由于外部環境對學前教育的需求持續提升而要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提高學前教育的規模及質量所造成的壓力。如果學前教育系統運行中所受到的各種壓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釋放與調整,就會對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其中,發展壓力由于涉及各地未來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口、教育等方面的諸多發展規劃與變化,具有較大的地區差異且具有較多不確定性,所以本文重在介紹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評價指標體系與計算方法,本研究也主要考慮影響學前教育系統運行的現實壓力部分。若確要估算發展壓力部分,則加入未來發展相關數據即可。如我國法定幼兒3歲入園,而當年出生的幼兒3年后就會轉化為入園壓力,即發展壓力,當然還要考慮未來3年后的幼兒入園率、3年內出入本區域的幼兒人數等人口變遷因素。學前教育所受到的現實壓力集中表現為對學前教育的供給需求及資源壓力。因此,“壓力”可選用人口數、在園幼兒數等相關指標。

第三,狀態?!盃顟B”是區域環境系統承載學前教育的現實狀態,是區域環境系統在“驅力”與“壓力”共同作用的情況下,承載學前教育系統時所表現出的狀態?!盃顟B”是對“驅力”與“壓力”進行研究的前提,同時也是對“影響”及“響應”進行分析的出發點。[18]“狀態”可通過環境中的人力資源與財政投入對在園幼兒的承載狀態來進行反映,因此可選用幼兒教師與在園幼兒比、教職工與在園幼兒比、生均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進行計算。

第四,影響?!坝绊憽笔菂^域環境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所造成的環境影響,是區域環境作用于學前教育系統的最終結果,也就是學前教育系統在區域環境“驅力”“壓力”和“狀態”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最終變化及效果,主要表現為學前教育質量水平以及學前教育需求的滿足程度?!坝绊憽弊鳛閰^域環境影響學前教育系統的最終結果與表現,是檢驗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標準。結合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指數和統計數據,本研究中的“影響”維度可選用班師比、班級規模等指標反映學前教育的質量水平,每十萬人口在園幼兒數來反映學前教育需求的滿足程度。

第五,響應?!绊憫奔磪^域環境對學前教育系統的反饋與調節狀況。為了實現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疏導區域環境系統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壓力,必須對學前教育系統的運行進行不斷的調整,這種調節能力也是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重要體現。因此,“響應”可選用新增教師數、新增教職工數、師幼比降低程度、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增長率等相關指標來反映區域環境系統對學前教育的調節狀況。

其中,凡是在學前教育系統的運行過程中釋放壓力的指標均為負向指標,即數值越大,對學前教育系統的壓力越大,如人口數、在園幼兒數等。此外,師幼比為每個幼兒教師所對應的幼兒數量,班級規模為平均每個班級的幼兒數,數值越小越好,因此師幼比改善程度與班級規模也為負向指標。最終構建出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共包含25個指標,如表1所示。

三、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計算方法與數據來源

根據上文所構建的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各項指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熵權法相結合的計算方法,[19]以山西省晉中市為例,綜合計算晉中市各區縣學前教育的環境承載力。

(一)主成分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作為計算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主要計算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在盡可能多地反映其原有信息的前提下,對高維變量空間進行降維處理,并計算綜合得分的一種方法。[20]將主成分分析法應用于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評價中,可以較為客觀地對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進行計算。其具體步驟包括:

1. 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并建立標準分數矩陣。本研究采用極差變換法對所收集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排除量綱的影響。

對于正向型指標,其計算公式為:Zij(i=1,2,…,n; j=1,2,…,m)

對于負向型指標,其計算公式為:Zij=i=1,2,…,n; j=1,2,…,m)

式中,Zij為標準化后的數據;xij為第i個地區第j項指標的原始數據;max xij與min xij分別為各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原始數據中的指標值無論是正數還是復數,其標準值都滿足0≤Zij≤1,即最低值為0,最優值為1。

2. 計算數據的相關系數矩陣,相關矩陣的特征根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同時計算每個主成分的貢獻率及其累積貢獻率,從而確定主成分個數。

3. 求出主成分載荷矩陣、主成分系數矩陣及各主成分單因子得分。

(二)熵權法

為了客觀地確定指標權重并計算綜合得分,本研究將熵權法引入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計算中。熵權法是一種根據所評價指標的離散程度來進行賦權的客觀賦權法。若某項因子的變異程度越大,則該因子信息熵越少且權重越大。[21][22]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 對數據進行非負化處理,并且為了避免計算熵值時對數的無意義,進行坐標的平移。公式為:Yij=(i=1,2,…,n; j=1,2,…,m)

式中,Yij為非負化后的數據;yij為第i個地區第j項主成分的得分;max yij與min yij分別為各主成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計算第i個地區第j項主成分占該主成分和的比重:Pij=(i=1,2,…,n; j=1,2,…,m)

式中,Pij為第i個地區第j項主成分占該主成分和的比重。

3. 計算各主成分的熵值:ej=-Pij ln Pij(i=1,2,…,n; j=1,2,…,m)

式中,ej為第j項主成分的熵值。

4. 計算各主成分的熵權:wj=-(1≤j≤m,j=1)

式中,wj為第j項主成分的熵權。

5. 計算綜合得分:Si=wj Fij(i=1,2,…,n; j=1,2,…,m)

式中,Si為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綜合得分;Fij為第i個地區第j項主成分得分。

(三)案例概況及數據來源

晉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北與太原市毗鄰。晉中市下轄2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2019年晉中市總人口約為338.9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為1 447.6億元。在學前教育方面,2019年全市共有幼兒園611所,在園幼兒106 286名,專任教師5 680名,師幼比為1 ∶ 19。在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方面,2019年晉中市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為20 618萬元,占教育財政性經費比為3.8%。截至2020年,晉中市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為97.1%,公辦幼兒園就讀幼兒占比為57.16%,普惠覆蓋率為82.5%?!稌x中市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中提出,晉中市學前教育總體上發展較為迅速,但在經費投入保障及保教質量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完善、不均衡的問題。適齡兒童“有園上”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入園貴”的問題仍然存在。

本研究的全部數據來源于《2020晉中統計年鑒》《2019晉中統計年鑒》、晉中市教育局以及晉中市各區縣政府信息公開網站,使用SPSS 27進行數據處理。

四、晉中市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評價示例

下面以山西省晉中市為例,根據前文所構建的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對晉中市各區縣2019年的各項指標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并結合熵權法計算晉中市各區縣的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綜合得分。

(一)晉中市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計算

首先使用極差變換法對所評價的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以排除量綱的影響。使用SPSS軟件對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得到主成分的特征根、累積貢獻率及主成分載荷矩陣,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前四個主成分的特征根均大于1且累計貢獻率超過了80%,這說明前四個主成分基本能夠代表原始指標對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進行評價,最終確定主成分個數為四。由于主成分原始載荷矩陣中有些變量歸屬的主成分不夠清晰,因此采用四次冪極大法對原始主成分載荷矩陣進行旋轉,得到旋轉后的主成分載荷矩陣,如表3所示。

求主成分的系數矩陣,并根據各指標的主成分系數計算各主成分單因子得分,得出晉中市各區縣在四個主成分上的得分,如表4所示。

將主成分分析所得各區縣在四個主成分上的得分作為熵權法計算的原始數據,依次計算出各主成分的熵權。利用所得四個主成分的熵權計算出晉中市各區縣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綜合得分以及各因子類型的綜合得分,如表5所示。

主成分得分越高,說明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水平越高,反之則越小。其中,正值表明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處于平均水平以上,負值則表明在平均水平之下。[23]如圖1所示。

(二)晉中市各區縣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差異分析

將晉中市各區縣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綜合得分的均值加減0.4個標準差和1.2個標準差作為分界線,可以將各區縣的環境承載力水平相對劃分為五個區間:高承載力地區(綜合得分大于0.605)、較高承載力地區(0.202<綜合得分<0.605)、一般承載力地區(-0.202<綜合得分<0.202)、較低承載力地區(-0.605<綜合得分<-0.202)、低承載力地區(綜合得分小于-0.605)。[24]由此可知:

第一,榆次區為高承載力地區。榆次區是晉中市人口數量最多的地區,因此其壓力指標得分較低,但由于榆次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驅力水平以及響應水平等方面表現較好,有效改善了當地的承載狀態,因此取得了較高的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綜合得分。

第二,較高承載力地區:靈石縣、壽陽縣、介休市、太谷區。介休市與靈石縣作為經濟發展水平僅次于榆次區的兩個地區,也取得了較高的分數,特別是靈石縣的驅力水平為全市最高分。2019年靈石縣的人均生產總值為8.53萬元,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為28 994元,均遠高于晉中市其他地區??梢?,較高的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極大地提高了當地的環境承載能力。但同時也應注意到靈石縣的狀態水平不高,且壓力與響應水平相對較低,不利于當地學前教育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此外,太谷區的經濟發展處于中等水平,導致其驅力水平較低,但由于太谷區的環境承載狀態良好,其師幼比為10.95、班師比為1.93,均為全市最優值,且“壓力”“影響”與“響應”都高于平均水平,因此也取得了較高的綜合得分。

第三,和順縣為一般承載力地區。和順縣的驅力水平遠低于平均水平,但和順縣的壓力、狀態與響應都獲得了較高的分數,其中“響應”為全市最高水平。2019年和順縣的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增長率為1.44%,同時其生均財政性經費為5 088元,均為全市最高??梢娫诮洕l展水平相對落后的情況下,當地仍然十分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并對學前教育予以了極大的支持,從而有效提高了當地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水平。

第四,較低承載力地區:昔陽縣、左權縣、平遙縣。昔陽縣的壓力得分較高,可見當地環境對學前教育的壓力并不大,但由于昔陽縣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特別是其人均收入不高,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為全市最低,沒能有效驅動當地學前教育的發展。同時昔陽縣的承載狀態較差,其師幼比為37.69,因而導致昔陽縣的總體環境承載力得分較低。此外,平遙縣是除榆次區外人口最多的地區,但由于平遙縣的環境支持水平不高,其“驅力”“狀態”“影響”與“響應”都低于平均值,因此導致其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水平相對落后。

第五,低承載力地區:祁縣、榆社縣。祁縣與榆社縣的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是晉中市最低的兩個地區,其中,祁縣的生均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為晉中市最低值。同時,祁縣與榆社縣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晉中市多數地區相比都較為落后,因此兩縣的外部環境對學前教育的支持與驅動力度都較低。此外,祁縣與榆社縣的“響應”得分也都遠低于平均水平,2019年祁縣與榆社縣的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均為負增長。其中,祁縣2019年新增教師僅2人,其外部環境對學前教育的調節與反饋力度遠遠不足以改善當地學前教育的現狀。

(三)晉中市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總體分析

通過對晉中市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綜合得分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晉中市各個區縣的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水平內部差異較大,各個地區普遍都有較為明顯的短板。通過對表3中的指標載荷值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各個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從而了解各指標對晉中市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大小,具體包括:

第一,“驅力”中反映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的指標載荷值普遍較高,人均生產總值與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的載荷值分別為0.956、0.834。其次為反映政府財政與預算的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其載荷值分別為0.828與0.895。兩者構成了驅動學前教育發展的兩個主要因素,這反映出晉中市存在學前教育家庭成本分擔比例過高的問題。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尚未納入義務教育且民辦園的比例較大,學前教育成本家庭分擔比例長期處于40%以上。[25]因此,居民的個人收入與消費水平就成為其是否能夠接受學前教育以及接受什么水平的學前教育的一個限制條件。同時,較高的家庭分擔比例也使得居民個人收入與消費水平會對幼兒園的收費與資金來源產生重要影響。

第二,“壓力”中的人口數與在園幼兒數的載荷值分別為-0.972、-0.983??梢?,人口是外部環境對學前教育產生壓力的最主要因素,對晉中市的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有重要的影響。但晉中市各個地區規劃學前教育資源投入并未充分考慮人口因素,如:和順縣與榆社縣的人口數較為接近,但和順縣的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為榆社縣的1.84倍。外部環境對學前教育的資源投入與人口壓力之間的動態平衡是區域學前教育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如果一個地區的學前教育投入水平長期高于當地的人口壓力,就會造成學前教育資源利用率和邊際效益的降低;反之,如果一個地區的學前教育資源投入水平長期低于當地學前教育的人口壓力,則會影響學前教育供給平衡并制約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進而損害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

第三,“狀態”中的幼兒教師與在園幼兒比的載荷值為0.808。這反映出承載學前教育最重要的主體為幼兒教師。此外,生均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的載荷值僅為0.705。根據晉中市各區縣的具體數值,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榆次區與介休市,其生均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都較低,但其“驅力”與“狀態”水平仍然較高,結合“驅力”中反映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的指標載荷值高于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的情況來看,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尚無法獨立支撐當地學前教育的發展,這也能夠再次印證當前晉中市學前教育成本家庭分擔比例過高的問題。

第四,“影響”是區域環境系統作用于學前教育的最終結果,而“影響”中最重要的指標為大專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其載荷值為0.856。其次為班師比,其載荷值為0.757。這兩個指標主要反映了學前教育的質量水平,由此可知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水平會對學前教育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

第五,“響應”中較上一年新增教職工數與較上一年生均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增長率的載荷值最高,分別為0.919與0.956。由此可以看出,加強加快人力資源與財政經費投入是對晉中市學前教育發展進行調節的最有力方式。

五、研究結論及建議

本研究利用DPSIR模型構建了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熵權法對山西省晉中市的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進行評價。通過對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進行分析與評價,可以有效確定各區域學前教育環境資源的優勢、特色與短板,進而提出提升區域環境承載力的合理建議。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發現,承載學前教育的核心主體是環境中的資源,而環境中資源的投入、使用、狀態以及調節等因素則共同構成了學前教育環境的承載能力。因此,只有對環境中的資源予以統籌安排,合理分配并綜合利用學前教育資源,才能有效提高區域學前教育的環境承載力,從而為各地區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基礎與條件。承載學前教育的區域環境資源內涵十分豐富,不僅包括人力資源與經濟資源,也包括土地資源、文化資源等。本研究出于對數據的可獲取性與推廣性等因素的考慮,僅納入了其中最為關鍵的核心要素,而在具體實踐中,應當綜合考慮并挖掘利用環境中的各種資源來,用以支持當地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為了提高各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下文將從環境資源的配置、監測、開發與利用四個方面提出系列建議。

(一)堅持公平原則,均衡配置學前教育資源

均衡配置學前教育資源不僅是實現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實現學前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26]政府應當堅持“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通過多層次舉措對學前教育的環境資源予以合理的分配。第一,地方政府要均衡配置整體教育資源,改變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投入占教育投入比過低以及學前教育經費占GDP比過低的現狀,持續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27][28]第二,要統籌安排區域內不同片區以及不同類型幼兒園之間的資源投入,[29]按照生均學前教育經費來合理配置各園所經費投入,按照師幼比來配置教師資源,以保障各地區及各類幼兒園之間的公平。第三,要構建面向弱勢幼兒及其家庭的資助體系,通過對處境不利兒童進行資助來降低低收入家庭的學前教育成本家庭分擔比例,[30]從而保障幼兒之間的公平。

(二)加強動態監測,構建資源持續保障機制

學前教育環境中的各項要素一直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中,這種變化趨勢對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例如“全面二孩”政策會改變適齡幼兒人數的變化趨勢,從而影響環境對學前教育的需求與壓力。因此,政府要加強對學前教育環境各要素的動態監測,通過建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數據庫、環境動態監測系統等措施來了解、判斷并預測學前教育環境的發展變化趨勢。[31]同時,根據相關信息提前規劃與籌備學前教育資源,及時調整區域學前教育資源的配置方案,適時、適度調配資源,確保維持資源動態平穩、平衡和持續性供給。如根據生育率與地區人口流動情況等因素預測適齡幼兒人數的變化趨勢,并提前規劃區域學前教育資源的布局與投入,從而避免因需求的變化而導致的學位供給不足或資源浪費。

(三)因地制宜,充分開發本土資源

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資源稟賦,不僅體現著當地的環境特點,同時也是支撐其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學前教育的發展應當充分挖掘利用當地的各項資源條件,調動一切可以獲取的有形或無形資源來為學前教育提供保障。因此,各區域的學前教育應當因地制宜,走特色化發展道路,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不僅要重視人財物等物質資源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意義,還要重視利用當地的鄉土地理、民風習俗、社區生態等多種地方資源來豐富學前教育的資源底蘊,[32]從而為各地學前教育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此外,各區域的學前教育在充分發揮當地環境資源的長處來促進自身發展時,也要客觀地分析當地環境資源的弱點與不足,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補齊短板,從而實現學前教育事業的均衡、穩定發展。

(四)厲行節約,高效利用環境資源

盡管自2010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頒布以來,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但由于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且學前教育的基礎較為薄弱,學前教育經費占教育經費比例偏低,學前教育的總體資源仍然不足。[33]因此,在規劃和使用環境資源時,必須堅持經濟適用、高效節約以及“實用”“夠用”“耐用”等原則,將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體系,杜絕鋪張浪費、資源的過度聚集和偏廢,確保區域學前教育環境資源的公平配置、持續供給、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從而充分挖掘和提升區域學前教育環境承載力。

參考文獻:

[1]龔欣,曲海瀅.高質量學前教育體系:基本構成、主要特征及建設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21(11):34-42.

[2]NAIDU S. Building resilience in education systems post COVID 19[J]. Distance Education,2021,42(1):1-4.

[3]祝智庭,彭紅超.技術賦能的韌性教育系統:后疫情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路向[J].開放教育研究,2020,26(5):40-50.

[4]馬鵬媛,米紅.區域高等教育資源承載力定量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5(09):48-52.

[5]石麗,陳萬明.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承載力的成熟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9):21-29.

[6]彭妮婭.我國各地區高等教育綜合承載力及匹配度的實證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7,37(9):37-44.

[7]柯文進,王軍.基于熵權TOPSIS模型的城市高等教育資源承載力評價[J].統計與決策,2020,36(18):50-53.

[8]許浙川.學前教育資源承載力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0:105-147.

[9]彭再德,楊凱,王云.區域環境承載力研究方法初探[J].中國環境科學,1996(01):6-10.

[10]雷勛平,邱廣華.基于熵權TOPSIS模型的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實證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16,36(1):314-323.

[11]賀祖斌.高等教育系統的生態承載力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02):14-17.

[12]孫曉蓉,邵超峰.基于DPSIR模型的天津濱海新區環境風險變化趨勢分析[J].環境科學研究,2010,23(1):68-73.

[13]李天霄,付強,彭勝民.基于DPSIR模型的水土資源承載力評價[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2,43(8):128-134.

[14]王曉瑋,邵景力,崔亞莉,等.基于DPSIR和主成分分析的阜康市水資源承載力評價[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7,15(3):37-42+48.

[15]高超,梅亞東,呂孫云,等.基于AHP Fuzzy法的漢江流域水資源承載力評價與預測[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4,31(9):21-28.

[16]鄭益樂.“全面二孩”政策對我國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的影響及建議:兼論我國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的現狀與前景展望[J].教育科學,2016,32(3):83-89.

[17]許浙川,柳海民.論資源承載力支撐下的區域學前教育合理有序發展[J].中國教育學刊,2020(04):57-61.

[18]于伯華,呂昌河.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農業可持續發展宏觀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4(05):70-74.

[19]邵磊,周孝德,楊方廷,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權法的水資源承載能力及其演變趨勢評價方法[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2010,26(2):170-176.

[20]虞曉芬,傅玳.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綜述[J].統計與決策,2004(11):119-121.

[21]周文華,王如松.基于熵權的北京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模糊綜合評價[J].生態學報,2005(12):3244-3251.

[22]陶曉燕,章仁俊,徐輝,等.基于改進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6(05):38-41.

[23]查木哈,吳琴,馬成功,等.基于DPSIR模型評價內蒙古水環境承載力[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1(6):65-73.

[24]焦露,楊睿,郭琳.國家級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估研究:以貴安新區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2(5):87-100.

[25]劉焱,鄭孝玲.關于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屬性定位的探討[J].教育研究,2020,41(1):4-15.

[26]鄭楚楚,姜勇,王潔,等.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區域配置的空間特征與均衡程度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7(02):17-26.

[27]李芳,祝賀,姜勇.我國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的特征與對策研究:基于國際比較的視角[J].教育學報,2020,16(1):43-54.

[28]龐麗娟,楊小敏.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經費投入保障思考與建議[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08):3-13.

[29]蔡迎旗,馮曉霞.論中國幼兒教育財政投資體制的重構[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02):21-24.

[30]洪秀敏,馬群.澳大利亞學前保教財政資助體系改革的動因、進展與特色[J].外國教育研究,2017,44(1):41-54.

[31]王藝芳,姜勇,林瑜陽.“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國學前教育資源的配置:基于Leslie模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8,17(3):59-66.

[32]林虹.地方文化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J].學前教育研究,2019(10):93-96.

[33]柏檀,王水娟,李蕓.外部性視角下我國學前教育財政政策的選擇[J].教育與經濟,2018(05):65-72.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Its Calcul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I Yingqi, WANG Jiayi

(School of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To ensur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its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region should have the proportional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DPSIR model, and us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of Jinzhong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Its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varied widely and had significant shortcomings in all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Jinzhong C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ed: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and balancing alloc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dynamic monitoring and establishing a mechanism for ensuring sustainable resources;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fully developing local resources;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and efficiently using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DPSIR mod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ntropy weight method

猜你喜歡
主成分分析法熵權法
高職機電專業學生數學能力的調查及對策
中國裝備制造業階段競爭力研究
陜西省各地區人力資本水平綜合評價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