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發展范式研究

2022-05-30 10:48農冠軍陸倩倩
理論觀察 2022年8期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

農冠軍 陸倩倩

摘 要: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發展是大數據時代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發展的重要途徑。虛擬現實技術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構想性、自主性的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政治性、科學性、實踐性的特點。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發展,符合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呈現出的數據化、精準化、科學化、智慧化要求。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發展要加強校企合作,提升思政課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標準;挖掘地方特色,豐富思政課虛擬現實技術教學資源;強化教師培訓,提升思政課虛擬現實技術素養能力。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8 — 0033 — 04

一、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發展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科學技術思想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科學技術”的內涵進行劃分,其一是意會形式存在,其二是實體形式存在。虛擬現實技術在現實取材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軟硬件和各類傳感器系統生成的三維系統,創造出可與用戶進行交互作用的虛擬環境。它旨在實現一種新型的、多維化的、人機和諧的信息系統。人們在使用科學技術的同時,伴隨著意識形態的滲透,同時制作者在創建之時就會把自己對客觀素材的認知加入創作過程。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融合,不僅僅可以把現實取材的真實素材客觀展示在課堂中,同時也可以讓教師把意會知識融入到虛擬情境中,提升學生獲得意會知識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課程,如何在課程教學中培育出擁有正確“三觀”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成為了課程的難題。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馬克思認為,科學技術可以促進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融合,是大數據時代創新教學形式,落實“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重要途徑。虛擬現實技術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內容,它強調通過大數據和算法來精準捕捉信息,為研究人們思想行為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帶來了人們思維方式的變革。虛擬現實技術中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資源可以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能貼合新時代學生對教學技術的期待與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更能滿足他們對不同知識點的興趣。此外,在大數據時代,可以通過學生參與到虛擬現實技術教學實踐中,來準確認識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最后再依托數據分析對其未來發展進行預測。因此,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融合,可以主動、精確了解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狀態,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反饋并制定相應解決措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快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思想的發展,同時能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創新,采用新技術、新載體,提高學生對知識探索的興趣,真正體現“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

2019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向首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所致的賀信上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不斷深入發展,科技要與社會各領域協同發展,科技變革會對人類文明演進,以及全球治理體制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主要包括科技創新整體戰略、創新動力、人才資源、科技供給和科技普及。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強調,要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為政治基礎,堅持培養科技人才隊伍為根本路徑,堅持建設科技自主創新強國為關鍵環節。隨著大數據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教育可以滿足人們對科技的需求,不同地區的學生可以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教育,實現全國教育資源共享,滿足教育欠發達地區的教育需求,縮小地區之間的教育差異。

加強科技普及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重點內容??茖W技術的發展不斷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變化??萍计占笆玛P全國人民的科學素養提升問題,所以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普及的內容和普及的手段,利用新媒體、新技術結合新內容,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科學知識的信息需求。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科學性,虛擬現實技術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具精準化、科學化。李懷杰(2020)認為,人工智能的使用,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數據—知識—評價—決策—引導”閉環鏈,是一個智能的教學系統。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融合,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在智能化教學中的獲得感,同時也是加強科技普及工作中的創新形式。

(三)技術創新思想

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融合,是在教育領域進行的一次發展創新,在虛擬現實技術領域也是一種技術創新。用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的技術創新思想來說,就是生產出一種新的產品并進行產業化和商業化。這樣的技術創新,用科學家萬尼瓦爾·布什的線性模式來看,它更偏向于應用研究;用巴斯德象限模式來看,偏向于應用研究引起的基礎研究。由于目前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融合技術還有待加強,因此要形成產業化和商業化的產品還需要進行下一步的創新研究。

二、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虛擬現實思政課技術標準雜亂

虛擬現實思政課技術開發標準不統一、技術使用不成熟。虛擬現實技術教學作為一種探索性的改革舉措,要發揮出它的技術效用關鍵在于形成一套規范、合理的管理標準。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現實教學處在探索階段,仍未制定出相應的技術應用標準。有不少高校建立了虛擬仿真實驗室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但至今尚未有統一指標來規范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實踐平臺建成及驗收。此外,虛擬現實技術目前運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標準不統一,致使其作用范圍狹窄,使用效率不高,降低了其教學資源利用率。

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標準的不規范,直接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果評價是以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的方式為主,個別學??赡軙捎玫谌綑C構介入進行評價。此外,虛擬現實技術教學發生在虛擬網絡環境,具有匿名性、隱蔽性等特點,學習者在使用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監督,學習空間存在“規范真空”狀態,無法進行很好的教學管理。將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發展,為教學考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途徑,但對學生的考評標準、對老師的教學效果難以實現統一,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現實技術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虛擬現實思政課程教學資源欠缺

普通高校難以獨立研發并推廣運用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現實空間。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發展效果產生的核心要素,就在于虛擬學習空間中該展示哪些內容、使用哪些素材以及創設怎樣的情景,以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的目標。但虛擬現實技術教學資源的開發難度較大,需要較成熟的虛擬現實技術與獨具思政特色的資源完美融合,因此,在虛擬現實教學平臺啟動建設之前,必須要依托技術成熟的虛擬現實技術公司,繼而選擇有效的內容和素材進行復雜的開發與設計,由于虛擬現實技術開發需要高昂的費用和成熟的技術投入研發,普通高校難以獨立完成學習空間研發到推廣運用這一系列工作。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與虛擬現實技術耦合生產艱難。當前虛擬現實教學資源內容的產生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直接購買成品,即向專業虛擬現實技術服務公司購買教學資源。此類產品注重“身臨其境的還原”“虛擬情境互動”。但由于是現成的“產品”,而且是面向全國市場開放,導致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個性化設計。

二是定向訂購,高校交由專業技術公司進行產品開發。這種方式個性化設計明顯,更能滿足部分高校需要的預想效果,但后期建設完成后資源內容難緊跟時事政治更改或調試,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使用范圍單一。

(三)思政教師虛擬現實技術素養匱乏

教師傳統教學理念難以實現轉變。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虛擬現實技術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虛擬現實技術耦合發展的關鍵。但長期以來,一些教師對虛擬現實技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存在認知偏差,并沒有認識到其對教師自身、教學實施以及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教師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主觀上進行抵觸,缺乏“終身學習”的意識,不主動及時更新學科專業知識、信息技術素養等等原因,使得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發展無法走完“最后一公里”。教師的思想觀念變革、教師隊伍的完善、教師技術素養的提高等問題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實效性。

三、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發展技術路線

(一)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征耦合

1.虛擬現實技術的特點

虛擬現實技術作為20世紀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具有沉浸與交互相結合、感知強、構想與自主相結合的特點。沉浸性能讓使用者視覺、觸覺等在虛擬的系統中得到刺激,使用者的情感與思維在情境中得到“刺激—反應”,通過情境轉化以達共情讓心理產生沉浸,繼而感覺自己進入了真實世界。交互性、多感知性、構想性、自主性這幾個特點,都包含在虛擬現實技術“刺激—反應”鏈中。蔣樂蓉(2010)從哲學角度探討虛擬現實技術的特點,指出其具有物質性、模擬性和超越性。劉新剛(2017)從馬克思“現實的人”理論角度,指出虛擬現實技術具有導向性,現實的社會關系場景能夠通過技術手段得到再現。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打造逼真、生動的學習場景,營造動人的學習氛圍,通過互動讓學生更能體會真情實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2.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特點及要求

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政治性、科學性、實踐性的特點。數據化、精準化、科學化、智慧化教育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要求?;ヂ摼W、新媒體、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是新時代的顯著特征。因此,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新技術創新發展,是創新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任務。虛擬現實技術具有的特點,正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新時代發展所需要的新技術的要求。虛擬現實所具有的立體感和真實感,在教育方面,人們將課本上的歷史事件、名勝古跡等資料通過計算機編寫,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能將書本上的知識變成具有互動性、視覺觸覺等具有深刻印象的情境,這更有助于進行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情境中,提高他們對學習的專注度和興趣。

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突出思想性,需要利用新技術幫助當代青少年鑒別出社會上的主流價值觀。在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大數據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在我們身邊。青少年們在培育自身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同時,會伴隨著這些魚龍混雜的價值觀信息的沖擊。利用新技術讓思想政治理論課幫助學生凈化三觀養成的環境,解決學生在現實中的困惑,實施精準化、科學化、智能化鑒別。虛擬現實技術在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的過程中,由于虛擬現實技術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加入設計者的構思和想法,因此,可以在設計時對主流價值觀的方向進行把握,可以幫助學生通過體驗式、互動式教學進行辨析甄別出主流價值觀,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具思想性,打造學生良好的三觀養成環境。

(二)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路線

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單向性傳遞為主,遵循“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的發展。大數據時代,根據虛擬現實技術的特點、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點及要求,遵循“刺激—反應”鏈雙向互動的主線。得出二者耦合結構(如圖2-1),在閉環系統結構中,實踐載體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創建出來可應用于教學的作品,教師通過實踐載體與學生進行刺激鏈的互動,而學生則通過在實踐載體中接觸到的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反應鏈”的反饋,讓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反應鏈上收集到的信息,科學化、精準化預測設計出學生在實踐載體中想要獲得的知識和想要了解的內容,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互動程度,進一步確立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主體地位。耦合結構整體體現交互性、數據化、科學化、智能化特點,形成新時代具有智能思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四、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發展啟示

(一)加強校企合作,提升思政課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標準

借助企業合作,提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標準。虛擬現實技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通過其強大的感知功能特點與人在構建的環境中進行人機互動。因此,專業的虛擬現實技術研發企業,通過研發過程中內容特點的設定、故事路線的設計、虛擬平臺環境的搭配等,構建起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邏輯框架是提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標準的重要途徑。此外,校企合作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重要的育人方式,強化二者之間的合作有利于提升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政課耦合發展的技術應用標準,使高校最大化地運用開發出來的虛擬現實技術平臺,不易造成資源浪費,也可以在全校范圍內規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形成公平、有效的耦合發展評價體系。

(二)挖掘地方特色,豐富思政課虛擬現實技術教學資源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構想性、自主性特點,結合時代熱點與地方歷史紅色資源形成系列特色教學資源。虛擬現實技術所呈現的大數據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多樣性相契合,可以更好地發揮二者耦合發展的作用。虛擬現實技術的內容是客觀的,從認識和體驗來說,也是一種實踐。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現實技術教學資源的供給與需求無法呈正向發展,影響了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耦合發展。因此,從研究供給端挖掘地方特色教學內容到研究需求端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渴求,可以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用于耦合虛擬現實技術的教學資源庫,并能及時根據時事政治的變化更新資源庫,更方便與虛擬現實技術耦合,既解決了教學資源不足和浪費的問題,又解決了教學資源不夠特色的問題。

(三)強化教師培訓,提升思政課虛擬現實技術素養能力

強化思政課教師培訓力度和專業度,加強擁有技術創新素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各高校要提供培訓平臺,承擔一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專業培訓,著重加強信息化教學能力、媒介素養等相關技能的培訓。同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端正對新型教學媒體輔助教學的態度,增強改革創新的意識,強化互聯網思維,樹立信息化教學理念。教師在延續傳統教學形式,又要不斷在教學中使用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技術,提升個人技術素養,增強新媒體新技術應用能力,夯實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基本功。尤其要主動學習與虛擬現實技術相關的基礎性知識,了解虛擬現實技術的運行機制和工作特點,掌握運用虛擬現實技術輔助教學的基本方法,積極將虛擬現實技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中。

〔參 考 文 獻〕

[1]孫偉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視域中的“智能社會”[J].哲學分析,2020,11(06):4.

[2]楊春花.馬克思主義科技思想中國化及其影響探究[J].科研管理,2020,41(11):290.

[3]黃欣榮.大數據時代思政系統理論的創新研究[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8(05):28.

[4]袁周南.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依據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0(08):94.

[5]劉新剛,裴振磊.虛擬現實技術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理考察——以馬克思現實人理論為視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7(09):57.

[6]蔣樂蓉,羅如為.虛擬現實技術的哲學思考[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3(01):87.

〔責任編輯:丁 冬〕

猜你喜歡
虛擬現實技術思想政治理論課耦合
非Lipschitz條件下超前帶跳倒向耦合隨機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基于Internet環境下的虛擬現實技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虛擬現實技術在三維動畫制作中的應用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數碼繪畫在虛擬現實技術下的多元表現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基于“殼-固”耦合方法模擬焊接裝配
求解奇異攝動Volterra積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