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英語教學法”課程思政研究

2022-05-30 10:48陳琳秦中書路博政
校園英語·下旬 2022年8期
關鍵詞:新文科課程思政

陳琳?秦中書?路博政

摘 要:“英語教學法”課程的教學應堅持將英語教學法知識、教學技能與德育教育融為一體,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樹立跨學科教學意識勢在必行?!坝⒄Z教學法”課程通過構建課程思政體系,將教學法、心理學、教育學、生物學等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模式,同時增強學生主動發掘教育情懷、人文精神的積極性,從而將“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德才兼備的教育工作者。

關鍵詞:英語教學法;課程思政;新文科

作者簡介:陳琳(1975-),女,四川樂山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秦中書(1981-),女,四川瀘縣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翻譯理論與實踐;路博政(1981-),女,河北清苑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

一、研究背景

2018年,教育部提出全面推進我國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目標,一個“新”大大拓展了傳統學科的內涵和外延?!靶挛目啤惫膭羁鐚I、跨學科知識的融合,提倡文科學習智能化、信息化,強調高素養、厚基礎、強能力、新視野的育人目標?!靶挛目啤北尘跋?,加強該課程思政建設不僅是貫徹落實“新文科”建設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加強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適應新形勢下的育人要求,整合各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功能已經成為高校課程改革和發展的熱點研究課題之一。早期的思政研究多集中在理論方面,研究理論依據和思想體系,隨著理論的完善,更多的研究側重于課程思政的方法和策略。目前課程思政建設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視野狹窄,多從課程本身出發,重在研究本課程教材與思政元素的結合點。2. 忽視對課程思政對象——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洞察,多著力于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的協同,針對如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提升思政素養的研究卻比較少?!坝⒄Z教學法”是師范類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學生形成英語教學理論素養與培養教學技能的課程。該課程主要解決“如何學”“怎么教”的問題,同時開展英語教學實訓活動。如何將英語教學法知識、英語教學技能與德育教育融為一體,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樹立師范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升教師素養是本課題研究重點。新文科強調學科的交叉融合與創新性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更為宏觀的視角。

二、“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英語教學法”課程思政研究目標

“新文科”背景下,“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師應創新教學手段,增強英語教學法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同時增強學生主動發掘并體會教育情懷、人文精神的積極性,從而將“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助力其成為德才兼備的教育工作者。具體目標如下:

1.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地掌握英語課程與教學法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和掌握外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有一定的課堂實踐技能與班級管理方法,同時具有立德樹人的高尚品德,具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教師職業理想與職業信念。

2.學生能夠樹立跨學科學習意識,將英語教學法、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培養跨學科思維模式。

3.學生能夠在實訓練習中主動提升思政素養。

4.學生參加實際教學工作后能遵循課程思政理念。

三、“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英語教學法”課程思政構建思路

“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關鍵在于怎樣實現專業知識和育人導向的深度融合。英語教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屬于顯性教育知識點;而思政教育中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職業道德等屬于隱性教育知識點,隱性教育知識點的教學可以采用跨學科知識整合教學模式。教師整合相關聯的思政知識,并將其融入“英語教學法”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培養專業能力的同時接受價值觀的引導,從而取得獨特的育人效果。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有機融合途徑,包括對各個思政主題和不同切入方式的研究是“英語教學法”課程思政教育的重點,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有機融合。

(一)制訂思政大綱

課前授課教師挖掘、提煉思政元素,制訂思政大綱,在大綱中既明確各章節理論和實踐的專業知識要求,以及相關課程思政的內容及期望達到的目標,使教師和學生在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時有章可依。

(二)挖掘思政素材,推動跨學科知識深度融合

授課教師要圍繞教材對教學素材進行深度挖掘,注重資源的拓展延伸,在素材挖掘過程中不僅要關注與英語教學法相關的素材,更要注重跨學科資源的整合與引申,例如教育教學中涉及的名人逸事、社會時事等,引導學生形成跨學科思維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對語言教學中的教師角色這個知識點進行講授時可增加“范跑跑”與譚千秋老師對比案例素材,并從教育法和心理學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就以下論題進行辯論:危急時刻,教師該遵從本能還是該遵從教師的責任和擔當?在辯論中,學生各抒己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能清楚意識到教師肩上擔負的責任,并發揮榜樣的力量。在講授“audio-lingual method”這個知識點時,可引述巴浦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并整合生物學中有關神經活動的知識,加深學生對條件反射的理解。在介紹語言習得理論中行為主義的觀點時,可以引導學生在授課時善于應用積極強化手段,營造愉快學習氛圍,消除學習焦慮,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樂觀、寬容的生活態度。在講板書設計時可以補充審美的原則,從美學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板書設計,實現以美育人。素材的深度挖掘需要教師團隊不斷搜集整理與中小學英語教學及課程思政相關的案例,結合教育領域的社會熱點話題,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師德師風教育,通過完善案例庫建設進一步增強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三)細化教學過程,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交叉融合

充分的素材挖掘需要落實于具體教學過程中,否則只會是“紙上談兵”。因此,“英語教學法”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要細化過程,將課前、課中以及課后的課程思政有機貫通起來,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相結合,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感悟優秀英語教師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茖W技術的飛速發展對課堂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影響,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刻不容緩。授課教師通過在線平臺在課前上傳思政素材,素材能體現理想信念、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教師職業道德等思政元素,并引發思政案例討論,引領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不斷提升思政素養。在課中,教師可以利用云班課、雨課堂、學習通等進行與思政話題緊密聯系的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等活動。比如在講授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時,可利用超星平臺發起投票,選出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三項素養。教師還可精心設計小組討論、情境模擬等活動,將學生參與活動的內在動機調動起來,使學生自己感悟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意義,并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品質、道德行為。學生在任務完成中、討論中、情境模擬中,融合多學科知識,在整合、探索知識的同時領悟師德師風,塑造積極、健康、樂觀、包容、向上的人生觀。比如,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悟交際能力的概念,可以利用超星平臺布置任務發起討論:1.分析 “Why don't you close the door?”這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中蘊含的意義。2. 如果要勸某人買一件黑色的大衣,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語言表述方式?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能夠意識到一種語言形式可以表達不同的語言功能,同一種語言功能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從而明白交際能力的提高需要說話者在不同的場合運用正確的語言形式。在課后,教師可以借助在線學習平臺如學習通等上傳優秀教師的授課視頻、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比如上傳展現張桂梅老師的感人事跡的視頻,學生能夠深切體會到張老師那種成就學生、奉獻教育的崇高精神。

(四)融合科學技術,加強實訓練習

教師應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實訓,并引導學生在實訓中提升自身思政素養。實訓是將專業知識與價值觀念統一的有效手段。比如,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試講的時候,選取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1“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教學設計,共同打磨課件。小組成員既要分工明確,又要協調配合,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后在微格教室進行模擬試講,并進行視頻錄制。模擬試講結束后,教師可以從每組中選取一個視頻材料進行小組互評, 要求從教案設計、PPT 制作、講課學生的課堂活動組織及將德育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成效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最后教師總結點評。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備課時學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試講中學會以教學活動為載體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獲得師德體驗和職業認同感。

(五)師生雙向激活,思想共鳴,協同發展

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努力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讓學生從思想深處認同思政理念,不僅僅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把理論講透徹,而是教師的講解能否引發學生的情感、信念的共鳴,這就需要教師本身有堅定的信念和思想道德規范,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因此教師和學生要雙向激活,協同發展。教師通過集中理論學習、師德師風教育學習,積極參加思政課程培訓等活動,在不斷學習中提升自我修養,同時定期開展交流研討、集體備課等,認真聆聽和領悟課程思政成功案例,討論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加深對課程思政的理解,汲取適合自身發展的好經驗、好建議,積極發揮示范輻射作用。教師只有在提升自身思政育人能力后,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容易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思想碰撞,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最終達到育人的效果。

四、結語

在全面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科教學法課程只有不斷改革才能與時俱進。本文中,筆者重點闡述“英語教學法”這門課在“新文科”背景下進行課程思政的思路,主要通過制訂思政大綱、深挖思政素材、細化教學過程、增強實訓練習、師生雙向激活思政理念這五條途徑實現該課程的思政價值?;谟行Ы涷?,教師今后應進一步完善思政元素案例庫建設,加強實訓練習,增強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著力提升教師自身思政育人能力,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梁惠梅.“課程思政”在地方師范院校英語專業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梧州學院學報,2020(1):82-86.

[2]歷娜.初探兒童英語教學法的研究現狀[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2):111-112.

[3]謝劍華.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幼兒英語教學法》教學改革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25):109-111.

[4]楊慧.“英語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J].晉中學院學報,2022(1):26-30.

[5]張鵬君.大學與中小學合作研究中“雙向成長”的生發機制探究[J].教育科學研究,2021(1):42-47.

猜你喜歡
新文科課程思政
“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路徑探析
“新文科”內涵探析及建設思考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