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前期的中學教育生態與學生運動(1919-1930)

2022-05-30 09:10鄧長山
理論觀察 2022年8期

鄧長山

摘 要:1919年至1930年間保定二師學生屢屢掀起“倒?!睂W潮,相繼驅逐了多位校長。校長成為學潮斗爭的直接對象,而當局政府則是學潮角逐的主要對手,能否達成學潮目標關鍵在于學生能否在與政府的二力角逐中最終勝出。學潮爆發多因校長封建專制、貪污卑劣、黨派色彩濃厚和壓制學生校園民主要求所致。激進時代下的學生秉持學生運動的“正義性”而思想激進化,“欲革一切”的思想機制亦為學潮迭起推波助瀾。而政府當局漠視學生訴求和權益、輕視學生斗爭的戰斗力與毅力、缺乏對話、總想以鎮壓之手段消弭學潮應視為學潮對抗性不斷升級的主要原因。至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西方教育制度本土化困境依然存在。

關鍵詞:民國前期;中學教育生態;學生運動;保定二師;“倒?!睂W潮

中圖分類號:K26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8 — 0103 — 06

繼五四運動后,民國教育界學生運動頻發,驅逐校長乃是其中主要形式之一。1919年至1930年間,保定第二師范學校(以下簡稱“保定二師”)學生接連發起驅逐校長的“倒校運動”,此現象在民國學生運動史中較為罕見,其歷史內涵值得深究。關于九一八事變前民國學潮的研究,以往學界多從學生角度加以審視,著作頗盛①,對于校方或地方政府層面則甚少提及,校方管理方式和理念、政府應對學潮的措施和態度與學生運動的發展態勢及師生關系之間的邏輯關系等諸問題,尚欠具體分析。本文以1919年至1930年間保定二師“倒?!睂W潮為對象,擬以報紙、雜志、地方志、相關文史資料等材料重構史實,考察學潮起落中學生、校方與當局政府之間的沖突與對抗,以還原1920年代民國中學教育發展生態。保定二師學潮是為五四后十年間學生運動之縮影,以其為切入點,深入探究誘發學潮背后的原因,可從側面展示民國前期教育生態與學生運動間的復雜面相。

一、學潮初起:驅逐封建校長劉續曾

民國前期的保定二師即為現今的保定學院前身。據《保定學院志》載,保定二師的歷史可追溯至1904年8月創辦的保定初級師范學堂。清末民初時期該校改稱“直隸第二師范學?!?,至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其校名亦改為“河北省省立第二師范學?!?,因建校以來校址一直在保定,時人又稱其為“保定二師”[1]。

民國前期因保定二師為官費,故學生多為成績優秀、思想進步的貧苦子弟。據二師學子王振聲回憶,“當時窮人子弟上學,難于上青天,由于保定二師是官費,所以窮家子弟對二師都十分向往,每年招生兩個班,而報考者則達數千人。因此,凡被二師錄取的學生一般都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家境貧寒,他們了解和熟悉廣大人民的疾苦;二是學習成績好,求知欲強,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勇于追求救國教民的真理?!盵2]113-114而在“五四”時期,二師學生就受到反帝、反封建的俄國十月革命新思潮的影響,馬克思主義亦開始在校內傳播,并于1924年建立了中共保定二師支部。至二十世紀30年代初期,二師“校內學生群體中國黨團員和赤色群眾約占全校學生的三分之二??梢哉f這里是革命斗爭的演習場,青年接受革命鍛煉的大熔爐”[3]64。在中共保屬地下組織的領導下,保定二師學潮不斷,又有“紅二師”之稱。

(一)二師學生聲援“五四”被拒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當天下午消息很快傳至保定,得到大、中師生的熱烈響應。次日,育德中學全體師生舉行罷課,高舉抗議旗幟和標語,從西關涌向城中,與直隸高師、法政??频葘W校學生匯合,在城內各街道游行示威。24日,保定學聯發表總罷課宣言,痛斥日本帝國主義以強權之威對我國肆意侵略,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為虎作悵、引狼入室的賣國罪行[4]4-5。然時任保定二師校長劉續曾卻禁止學生外出與各校聯絡,使學生聲援北京愛國學生活動受到壓制。

劉續曾,清末舉人出身,曾赴日留學速成師范,其思想封建守舊,作風專制獨裁,在校內推行封建奴化教育,以選送“優等生”留學、留?;虼衣殬I為誘餌,誘使學生埋頭書本,不問政治。同時,劉還規定了許多禁條,“平素壓抑學生過甚,如強迫學生出門戴軍帽、穿便衣、學生素日不得與校長見面,其數年來所以平安過去者,只以不準看報與雜志,使學生無反抗而無能力與智識”[5]。劉續曾把持二師10余年,其不準學生參加社會活動、不準私自閱讀課外書刊、不準學生組織社團、校內不準談論時局與校政、師長等壓制學生自由的管理方式,引起二師學生強烈不滿,青年學生甚至將二師譏諷為“第二模范監獄”。

(二)驅逐劉續曾

1922年12月,二師舊制七班學生帶頭成立學生自治會,經過秘密聯絡,各班學生紛紛響應,并得到部分進步教員的支持。在此基礎上,各班選派代表醞釀籌備成立校學生會,校長劉續曾獲知此消息后憤怒不已,污蔑學生們要造反,下令不許成立學生會組織。劉的無理指責遭到學生們的拒絕,遂企圖以全校停課為由,迫使學生會解散后再復課,妄圖孤立和分化學生骨干。此舉一出,立即激起全校大部分學生的不滿,各班學生遂紛紛集會,聲言要保衛學生會,反對校方蠻橫無理要求和停課威脅。二師學生代表召開大會,正式成立二師學生自治會,由進步學生王化機擔任主席,并建立了秘書股、宣傳股等各部門,決意要與校方反抗到底。劉續曾見勢不妙,倉皇逃出學校,“自被學生驅逐后,即奔走京津之間,大肆活動”[6],一方面指使親信到處造謠惑眾,破壞學生的團結;同時又宣布停止學校的一切經費,妄圖以強制手段鎮壓學潮。

為了應對校方的專制打壓,二師校學生會隨即提出了“反對專制、反對壓迫、驅逐校長劉續曾”的口號,并在中共保定團組織的領導下,學生會聯合部分進步教員組成校務委員會,一邊照常上課,一邊堅持斗爭。并采取了三項應對措施:一是請求保定各界特別是文化教育界,對二師給予道義上和物質上的支援;二是派學生代表去直隸省教育廳請愿,要求撤換校長劉續曾;三是投書報館,說明學潮真相,揭露劉繼曾及少數親信迫害學生的陰謀活動。[7]17二師學生會即選派三名代表前往省教育廳請愿,未料省廳不僅無視學生們的請求,反將赴津請愿學生代表拘捕羈押,且令保定道尹以軍警保護劉續曾入校。同時,為盡快平定學潮,省廳遂派該廳第二科科長井守文前往查辦和調解,強迫學生入堂上課,但學生等始終不為所動。

1月18日,保定道尹和劉續曾偕同大批軍警武力入校。道尹入校后,“學生屈膝泣請撤換校長,謂劉氏摧殘吾等,無所不用其極……今令彼入校,無異置我等于死地”。道尹答謂:“此時已不必多說話,省長已早有辦法,即先解決風潮,然后再談校長問題”[6],隨即宣布學校暫時解散,并動用武力強制將學生送出保定?!氨6ň鞆d長張汝桐、憲兵司令王啟貴恐學生等滋生事端,遂督同兵警驅逐回籍,不準逗留”。[8]在此形勢下,二師校學生會決定留下王化機、李貴鎮等17名學生代表留守保定觀察形勢,其余學生暫時回家等待通知。同時,利用報刊闡明學潮真相,以求全國學界援助,及省教育界之同情:“敝校校長劉續曾,摧殘教會,毒害學生,罪惡昭彰,有口皆碑。同人等忍無可忍……為直省教育而奮斗,為自身前途而奮斗,才力棉薄,遭此荼毒,凡我國人,諒表同情?,F同人等決議一致堅持到底,誓必達驅逐劉續曾志不懈。諸公主持正義……伏乞同聲奮起,與以援助?!盵9]

劉續曾得知被遣送回籍的學生又潛回保定后,宣布開除王化機等17人學籍。由于保定二師驅逐反動校長劉續曾的學潮已堅持月余,大公報、益世報等大報紛紛予以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劉此舉一出,立刻遭致社會各界強烈的輿論譴責。如陳獨秀即在《向導》周刊上發表文章予以譴責“保定師范學生驅逐素行惡劣之校長,省長竟拘押學生代表,以軍警護送校長復校,開除學生代表十七人,這種武裝的校長,豈非教育界之恥辱”。[10]2-3劉續曾事后倍感壓力,無顏繼續留任二師,遂向省教育廳引咎辭職。至此,1923年保定二師“倒劉學潮”以學生斗爭勝利、劉續曾去職謝幕。

“倒劉”學潮堅持一月有余,最終以當局武力鎮壓才得以結束,其發生開始打破保定二師以往尊師重道的師生關系,在學生面前,師者的地位不再神圣而不可冒犯。它側面反映了五四運動后的師生關系開始發生嬗變的態勢,且顯現出學生越來越“強勢”,而師者則日益被動的局面,這在二師1928年至1930年間的再起學潮中尤為明顯。

二、學潮再起:學生、校長與當局之間的角逐

(一)劉法曾去職

繼驅逐反動校長劉續曾之后,保定二師校長先后由張敬虞、靳瀛旭二人任職。1926年7月,靳瀛旭去職,劉法曾接任二師校長。然劉法曾督導校務期間,雖形式上竭力粉飾革新,實質上則終為保守,難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1928年9月30日夜,二師學生會召開會議,“誓須將劉法曾攻走,校務革新,始除障礙”,次日,學校集體停課,由學生會維持全校秩序,并派出學生代表將促使校長辭職的意見書交給劉法曾,決意以和緩辦法迫使劉法曾辭職。同時推選專員監視校長劉法曾和會計主任邢翰卿,一切印信公文賬目,與銀行存款執照、錢柜鎖鑰等,均由學生會保管。并組織糾察隊,分派糾察員把守校門,無論職員學生均須經學生會之允準,領取出入證方得出入校門?!盵11]10月2日,劉法曾迫于無奈,以舊疾復發為由書寫辭職呈文一封出示學生會,但實無辭職之心。學生會故代其另行撰文,并轉呈向省教育廳。6日,二師學生在大公報上發表宣言,闡釋本次學潮真相:“我們這次對校長的表示,不是對個人有什么惡感,更不是故意的搗亂鬧風潮,這乃是因為一種正當的迫切的要求——求知——而發出的并當舉動……我們的目的不是單純的解決校長,而是貫徹我們的主張,滿足我們的要求”。二師學生在此宣言中,對新校長人選提出了三點要求:“繼任的校長必須是(一)要思想正確,能領導青年去革命的;(二)要對教育有深切研究的,一切施設能滿足我們的求知欲望的;(三)要肯同學生和衷共濟的”。[12]鑒于學生較為嚴格的繼任校長人選要求,河北省省長商震推薦“前北平特市黨指委梁子青為保定第二師范學校校長,梁已前往就職?!盵13]

(二)梁子青鬧劇

然而,頗為出人意料的是梁子青上任保定二師校長兩月即因內部爭權奪利鬧劇而自動辭職。由于適逢國民黨要成立國民黨保定市黨部,梁子青想在市黨部爭個職位?!耙驗槟抢锏男剿?、工作清閑、權力大,誰都想趁機撈一把”[14]52。而保定育德中學校長、國民黨西山會議派郝仲青則是梁的有力競爭者,為達目的,梁子青便利用學生運動排擠對手。1929年1月13日下午,二師校長梁子青慫恿保定二師和六中千余名不知真相的學生上街演講、游行示威,呼喊進步口號,“投身國民革命中去”。待行至育德中學時,梁子青突然喊出“打倒國民黨西山會議派”的口號,宣揚育德中學是西山會議派的大本營,矛頭直指育德中學校長郝仲青。梁子青此舉一出,很快遭致社會輿論的譴責,自感無顏立足保定二師,為保聲譽而全身而退,便借反對大學區制為擋箭牌,自動提出辭職?!按髮W區制,移自西歐,不適國情······繩筠身長二師,愛護教育,不落人后,愧無回天之力,轉抱杞人之憂,粗知自愛,不甘合流”。[15]隨后,經大學區教育行政處照準后,梁子青離開學校,另行委任韓桂從繼任。8月,韓桂從去職,秦萬瑞任二師校長。

(三)斗爭“秦二爺”

秦萬瑞原系封建軍閥中的小官吏,曾在某部隊師部做秘書,后來經過奔走、活動得到二師校長一職。然而到二師后,他即實行家長式的封建統治:只準讀四書五經,不許閱讀進步書刊,查封圖書館,解散學生團體,嚴厲壓制學生的進步活動。他還依仗職權,貪污學校修建經費,克扣學生伙食費以飽私囊,學生不僅譏諷其為“秦二爺”[16]119,還編了一首順口溜:“秦二爺,瞎胡鬧,打牌喝酒睡大覺。教員請得真不好,多數都是大草包?!盵17]130

到任僅一月,秦萬瑞的所作所為,即激起學生們強烈不滿,在中共保屬特委領導下,二師黨組織負責人侯薪、賈良圖等人決定開展了驅逐校長秦萬瑞的斗爭。1929年9月,二師學生聯合罷課,校內滿貼“打倒秦萬瑞”之標語,校學生會成立糾察隊,封鎖校門,割斷電話線,將秦萬瑞軟禁于住宅內,強制迫使其主動辭職,同時發布宣言,向社會控訴秦的罪行,選派代表赴省教育廳請愿,要求撤換秦氏的職位。省廳聞訊后,急忙派督學李逸群前往會同秦氏共同處理。李帶領數十名警察進校后,以談判為名邀請學生代表開會。在談判中,學生侯薪、趙天敘等人列舉了秦萬瑞“不懂教育、無故辭退教員、取消學生組織,禁止學生參加政治活動”等8條罪狀,表示為爭取讀書自由,不撤換秦萬瑞決不復課。[16]119但二師學生們的正當要求并未打動督學,反遭斥責“目無法紀”,且將學生談判代表全部羈押,強行解散校糾察隊,并放出了秦萬瑞。

恢復自由的秦萬瑞為盡快平定學潮,貼出布告將侯薪等23名學生骨干開除,嗣后返?!罢屑瘜W生訓話,解釋過去錯誤,說明今后希望,意圖繼續維持照常上課。但因教員泰半離校、缺課頗多,且在校學生雖表面上對秦氏虛與應付,而實則對彼依然反對甚力。秦氏雖百般拉攏,亦終歸罔效?!盵18]為破除僵局,秦萬瑞遂赴北平請示解決辦法,而全體學生趁此時機復行罷課,同時集體簽名呈文省教育廳,聲述秦氏廢弛學務、陷害青年,請求撤換。秦氏聞訊后,又向教廳請示辦法,然因有二師學生請求撤換校長呈文,不便有確定的答復,乃暫令秦氏返保調查真情,自行斟酌進退。秦氏返校后軟硬皆施,“一方掛牌,催令上課”,同時“竭力設法威嚇鎮壓”,甚至動用家長施行“苦肉計”。如益世報所載:“二師罷課已經七天,學生空氣甚為緊張,校內校外遍貼打倒驅逐校長之標語,雖經校長多方威赫,學生訖未稍殺。昨(廿八日)該校長秦萬瑞為解決校潮起見,特致函各生家長,訓誡各生勿受人蠱惑,貽誤將來?!盵19]面對秦氏軟硬皆施手段,二師學生“以正式明令尚未到達,故力持鎮靜,全體仍住校內”[20]依舊不為所動,學潮之解決仍陷僵局。

“倒秦”學潮持續三月有余,學生、校方與當局政府間的沖突對抗不斷升級,這種僵化局面直至河北省省長徐永昌來保后才開始出現轉機。12月14日,徐永昌來保定,暫住保定光園。次日,保定二師全體學生結隊前往光園向徐永昌請愿。然學生并未見到徐,由省委黃盧初出見。據黃所言“教廳令二師停課等項辦法,系省府會議決議,主席即刻回平,明日省府例會提出討論,如何辦理,后日定能電知。諸生認為滿意,乃結隊而去?!盵21]

為了營救候薪等被捕學生,二師學生不僅在校內進行反復斗爭,也曾派出學生代表劉澤普、劉士毅等人前往天津設法營救。后來二師學生終于找到省教育廳廳長沈尹默的車牌,直接向沈請愿。沈同意撤銷秦萬瑞校長職務,并宣布被秦開除23名學生因未經教育廳批準而無效。[14]60隨后,沈尹默向省府會議提出四項辦法討論,決議“校長秦萬瑞調廳任用,委派督學張陳卿,前往負責切實整理。整理就緒,即行招集學生開學?!盵22]至此,歷時數月的保定二師“倒秦”學潮在三方角逐中,最終以政府屈服答應學生撤換要求、校長秦萬瑞去職,學生獲勝結束。

三、余論:從學潮審視民國前期中學教育生態

(一)激進時代下的學生

五四運動以后,中國社會進入劇烈變動時代,新舊文化雜糅,思想日趨開放和激進,而崇尚自由與民主儼已成為學生追求的熱潮。對學生而言,五四運動的價值“不在于學生暴打章宗祥、火燒趙家樓……也不在于種種熱烈悲壯的請愿、游行、罷課”,而在于“深植于學生心中的共同念頭——‘解放‘改造,而這正是后五四時期新學生撥弄風潮的關鍵所在?!盵23]41五四運動得到社會的廣泛肯定,即意味著學生內心這種謀求“解放和改造”的思想與集體請愿、游行、罷課等行為方式為社會肯定,這便為隨后的學生運動創造了“良好”的開端,或變相鼓勵了學生秉持學生運動的“正義性”而公開罷課,反對學校職員與校園管理。若為師者難以滿足甚至抑制學生需求,學生發動學潮向校方和政府施加壓力、甚至斗爭和對抗則漸次成為一種固定模式。1919年至1930年間保定二師的校長即成為學潮斗爭的直接對象,而當局政府則是學潮角逐的主要對手,能否達成學潮目標關鍵在于學生能否在與政府的二力角逐中最終勝出。

然而學生因過度追求“自由”,極易導致思想極端化,學風破敗。1921年,陳獨秀即對當時的青年學生之舉動心生不滿,在報刊上感慨道“你說不可埋頭讀書把社會公共問題漠視,他就終日奔走運動把學問拋在九霄云外……你說要打破偶像,他就連學行值得崇拜的良師益友也蔑視了?!盵24]而涵冰亦在《教育雜志》上寫到當時的學生“對于學校中人和事體或人員,一有不滿意的地方就立刻起來,借助學生自治會的力量,毫無顧忌趕校長、趕教員……舉平日教授自己的教師,陶冶自己的校長、職員,視若路人之不如。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盵25]而年輕人浮躁沖動的群體特征可能無形中加劇了這種態勢,以致遇事不滿,即言打倒。正如益世報社論時評所言“今日青年通病,大都志高氣浮,能小欲大。無論任何人物,到得眼來,什九都不滿意,幾視天下無可滿意之視,無可滿意之人。是以遇事即主破壞,開口便言打倒?!盵26]在這種“欲革一切”的思想機制下,便不難理解多位繼任校長接連被學生驅逐辭職,側面反映出該時期中學校園師生關系逐漸完成從傳統的“尊師”到“倒師”之間的置換。正如劉繼青所言“師與道日益分離,傳統的師道尊嚴漸趨式微”[27],師生之間浮現出一種日漸緊張和對抗勢態。

(二)校園民主呼聲與管理間的錯位

臺灣學者呂芳上曾對民國八年至十七年十年間有資料可憑的248起學潮事件(包含學運)加以統計,研究顯示“民國十一年、十四年是學潮的高峰,十一年的106件以園內反對新舊校長風潮99件最盛,占了40%,大約與五四之后學生競相要求校園民主及注意校務改革的風氣有關”[23]19對比保定二師學生的“倒?!本売?,與上述結論也是大致符合的。而十年間該校學潮不斷的主要原因,即多是由于校長辦學和管理方式貪污腐化、封建保守、壓制學生自由求知欲望等。從保定二師屢遭驅逐的校長也可看出,民國前期的中學管理層來源多為舊制封建知識分子與國民黨,體現出較強的封建性和黨派色彩。學生們為個人前途與利益考慮,打倒反動校長,亦呈現出百折不撓、不畏強權,頗有赴湯蹈火、非達目的不止之勢態。

在學潮迭起的“后五四”時代,政府面對日趨自由、自治的學生群體時亦會遭遇地方治理的困境,若處置不當就會加深日益對抗的師生關系裂痕。就保定二師爆發的幾次學潮過程來看其原因,正如大公報所言“雖然教廳曾施以嚴厲手段,扣留請愿學生,終未能消弭制止,反愈激愈烈,倒引起控告廳長種種舉動。而教廳視彈劾若具文,視學生為不足重輕,對貪污卑鄙之校長不加懲。且復撤換成績卓著在職多年富有經驗與聲望之校長,不為學生利益設想!以致學潮頻起?!盵28]

(三)西式教育制度本土化困境

尊師重道是為中國傳統美德,故民國以前,師者在中國傳統社會享有崇高的地位。然而,自清末新政興辦新式教育以來,伴隨西方新式教育制度和理念的引進與施行,本土傳統教育土壤中的精華也隨著一次次教育改革揮發。在新舊教育制度更迭過程中,新制度往往代表進步的、科學的,而舊制度則被視作封建的、落后的,趨新勢必除舊,這種現象一味崇尚西方、全盤否定舊有傳統的行為早已為時人所批判。錢穆在評價義和團事件中就曾批判近代知識分子“引進西學”時的不良傾向,“外國的件件對,中國的件件不對?!盵29]177

就近代學制的演變而言,從“癸卯學制”“壬子癸丑學制”到“壬戌學制”,國人亦存在片面模仿西方學制而難以融入本國實情的情況,這雖然與清末民初政局變動關聯緊密,但西方教育制度本土化困境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時期依然存在,繼而亦促使學制變換不斷。教育體制的變更是為了制度與國民教育實際更加融合,然而清末民初這種“摸著石頭過河”式的制度探索所衍生的弊端也較為明顯,即當改革過程中舊有學校秩序規范被革除而新制又尚未完全建立之際,即新舊教育制度更迭出現斷裂,師生之間的行為規范亦將失序。加之五四運動以后,崇尚西學、追求民主與自由的學生群體成為時代“進步”的代表,而校方教職員有時“甚至反主為客,聽學生之指揮”的“奇異之舉”,顯現出民國知識分子逐漸邊緣化下師生關系發生的“權勢轉移”。[30]238在此情境下,保定二師屢屢爆發“倒?!睂W潮便于情理之中了。

〔參 考 文 獻〕

[1]齊衛東.保定學院志1978-2010[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4.

[2]王振聲.追憶保定二師“七六”慘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石河子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石河子文史資料第1輯[Z].1988.

[3]宇斧.憶保定二師學潮.河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河北文史集粹·革命斗爭卷[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4]中共保定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保定黨史大事簡介[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03):4-5.

[5]保定二師又起學潮[N].益世報(天津版),1923-01-05(10).

[6]保定二師風潮武力解決[N].大公報(天津版),1923-01-23(10).

[7]中共保定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保定黨史大事簡介[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03):17.

[8]保定二師之解散[N].益世報(天津版),1923-02-03(10).

[9]保定二師之告哀 一息尚存 此志不懈[N].大公報(天津版),1923-01-31(10).

[10]陳獨秀.最低問題[J].向導,1923(17):2-3.

[11]保定二師發生學潮 學生逼校長去職[N].大公報(天津版),1928-10-05(08).

[12]再志保定二師風潮[N].大公報(天津版),1928-01-06(08).

[13]保定省立二師新校長[N].益世報,1928- 11-18(16).

[14]方仲山.侯薪與保定二師的學潮.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隆堯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隆堯文史資料選輯 第2輯[M].1988:10,51-52,60.

[15]河北二師 校長向省政府辭職[N].益世報(天津版),1929-02-04(16).

[16]中共保定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保定地方史第1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17]保定二師學潮的領導者——賈良圖.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石家莊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石家莊文史資料 第9輯 井陘史料專輯[M].1989(12):130.

[18]保定二師學潮再起 學生續作倒秦運動[N].大公報(天津版),1929-12-03(08).

[19]二師風潮近訊 校長請家長勸子弟[N].益世報(天津版),1929-12-04(16).

[20]保定二師風潮依舊不了[N].大公報(天津版),1929-12-17(08).

[21]保定二師學潮 徐永昌允再提出省府會議[N].大公報(天津版),1929-12-17(08).

[22]解決保定二師風潮 沈尹默提出善后辦法四項 委任督學張陳卿前往辦理[N].益世報(天津版),1930-01-28(13).

[23]呂芳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 民國八年至十八年[M].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19):41.

[24]陳獨秀.青年的誤會[J].新青年,19l9(02),131-132.

[25]涵冰.師道[J].教育雜志,2016(04).

[26]戰一.學潮與學生[N].益世報(天津版),1927-12-05(03).

[27]劉繼青.近代中國社會轉型中的師生關系畸變[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1):20-26.

[28]河北省學潮擴大原因[N].大公報(天津版),1931-07-15(11).

[29]錢穆.中國思想史[M].香港新亞書院,1962:177

[30]羅志田.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238.

〔責任編輯:包 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