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蹭作戰指南

2022-05-30 16:45可樂媽
家教世界·V家長 2022年8期
關鍵詞:計劃目標作業

可樂媽

最近,在網上看見了一則視頻。視頻里,一個小女孩正坐在餐桌前。只見她舉著勺子,氣定神閑地舀著碗里的粥,可舀歸舀,就是不往嘴巴里送。而一旁背著書包,準備送女兒上學的爸爸則全程皺著眉。面對始終不慌不忙的女兒,爸爸神色復雜。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本應7點45分到校的女兒還坐在家里,爸爸終于忍不住移開了視線,并深深嘆了一口氣??赐旰?,真是又想笑又來氣。孩子磨蹭幾乎是全國統一的,起床要催,吃飯要催,上學要催……父母天天抓狂,奈何孩子磨蹭時間越來越長,越催越慢,怎么辦呢?

其實在家長圈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10個孩子9個磨蹭,還有一個是因為根本沒聽見你說什么。而面對孩子的磨蹭,大多數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催促??纱叽?,真的能幫孩子改掉磨蹭嗎?

孩子的磨蹭不是病,催促的家長最要命

《超級育兒師》中,曾出現過這樣一幕:媽媽是個“急性子”,但兒子灝灝卻天生就“慢吞吞”。每天還沒下班,媽媽就一遍遍打電話催兒子寫作業。

然而,等媽媽回家一檢查,卻發現灝灝還是什么都沒做,媽媽一下子就爆發了:“為啥一個字都沒寫?”“打了多少電話,催了多少次?”“是不是想氣死我?”

這樣的“戰爭”,幾乎每隔幾天就會爆發一次。一開始,面對媽媽的催促、吼叫,灝灝要么一言不發,任由眼淚在眼眶里打轉。要么一邊用手捂著耳朵,一邊往角落里躲??蓾u漸的,無論媽媽說什么,灝灝都無動于衷了。

有時候,他甚至還會惡狠狠地瞪著媽媽,一個字也不肯寫。生活中,不少父母就像灝灝媽媽一樣:看到孩子磨蹭,便催他、吼他,甚至想打他,卻發現,自己越著急,孩子越拖拉、效率越低下。

其實,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每個人的孩子都有一個程序,他在某個年齡段該領悟什么樣的問題,其實是固定的。你沒辦法強求,過分人為地加以干涉只會毀了他?!?/p>

心理學上,也有個“超限效應”:指的是當一個人受到的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后,就會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過多的催促,只會事與愿違。一個孩子之所以磨蹭,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沒有時間概念,可能是因為作業難度太大,可能是因為專注力不夠。也可能是有點“完美主義”的傾向……而這些都是可以解決、克服的。但如果父母總是沒完沒了地催促,或者氣急敗壞地打罵孩子。那么日后,孩子的磨蹭就只剩下一種理由:故意和家長對著干。督促孩子,本意是為了讓他珍惜時光,更好地成長。但催促得太多,只會激發了孩子的逆反情緒。最終,讓孩子將大量的時間花在跟父母對抗上。所以,與其催催催,不如和孩子統一戰線,一起面對“磨蹭”這個難纏的敵人。

為了孩子的成長,請家長一定要收好這份“磨蹭作戰指南”。

備戰階段:直觀地認識磨蹭及其后果

“自從當媽后,我每天早上都要打一場硬仗。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催到最后,永遠是我氣得七竅生煙,兒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p>

其實,起床、洗漱、穿衣服,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杉议L們卻在不知不覺間把這些當成了自己的任務,弄得自己比孩子還著急。久而久之,孩子也習慣了被催促著往前走的生活。他們甚至不認為自己是在磨蹭。因此,家長們首先要做的,是讓孩子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自己,直觀地認識自己的行為及其后果。就像文章導語中提到的那位父親。在翻看他的作品集時,我發現,他后來曾有意識地跟女兒進行“角色互換”。比如:爸爸也學著女兒的樣子,慢悠悠地吃飯,任由女兒在一旁干著急;眼看女兒已經遲到了,爸爸還在不慌不忙地穿鞋;另外,還有的父母擔心孩子錯過上課時間,或被老師批評,總是想方設法“幫助”孩子。

為了避免遲到,父母可能會給孩子喂飯、幫孩子穿衣服、開車送孩子去學校;看到孩子因磨蹭沒完成假期作業,父母可能會幫孩子連夜做手抄報、全家人一起在開學前一天補作業等。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孩子誤以為磨蹭對自己的生活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正確的方式,其實是讓孩子自己承擔磨蹭的后果。提前告訴孩子大致要在幾點前出門。然后,將起床、吃飯、換衣服、收拾書包的時間全部交由孩子自己安排。父母既不催促,也不發火?;蛟S一開始,孩子會丟三落四,會沒時間吃早飯,會上學遲到。但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最晚幾點起床” “每天能在廁所可以待多久” “書包應該什么時間收拾”之類的問題,孩子一定會弄得一清二楚。

作戰武器:神奇的PDCA循環法

教育家葉圣陶說:“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p>

同樣,想要改掉磨蹭的壞習慣、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方法很重要。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曾提出一種“PDCA循環法”,用來提升工作效率。如今,也有不少人用它對抗懶惰和拖延。所謂的“PDCA”,其實就是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

“P”代表“Plan”,也就是計劃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給孩子列計劃表的意識,但最終卻發現,不僅目標沒完成,計劃也變成了笑話。其實,不是因為孩子太拖拉。而是因為列計劃的時候,大多數家長從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難以操作的目標。

而一個可操作的目標,必定是具體的、特殊的、可拆分成幾個小步驟的。例如:“我要改掉磨蹭的壞習慣”,這就是一個模糊的、難以實現的目標。而“我今天要在9點前完成各科作業”,則是一個具體的目標。另外,很多家長列計劃的時候,會直接復制網上的計劃表,或者參考其他孩子的。但實際上,因為每個孩子的基礎、特長和弱點都各不相同,別人的計劃往往未必適合自己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無論目標是大是小,實現它都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誰也沒辦法一蹴而就。

因此,任何一個目標都需要被拆分為一系列小的、明確的步驟。例如:“期末考試時考入班級前10名”,對孩子而言,這就是一個不知道如何實現的大目標。相反,如果將這個目標拆分為“分析以往的失分情況” “進行專項知識訓練” “梳理最基礎的知識點”等,它就變得容易多了。

“D”代表“Do”,也就是執行

看過一句話,頗有感觸:“這世界從來缺少的都不是完美的計劃,而是說干就干的行動力?!?/p>

不少家長也經常吐槽孩子:“只要媽媽不在家,計劃都是水中花?!?/p>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的年齡還小,大腦還沒有完成發育,因此,他們對目標的專注度也遠不及大人。這時候,父母的引導和幫助便顯得格外重要。

正如心理學家大衛·伍德說的:“父母應該充當孩子的‘腳手架:為孩子解決問題提供一個框架,讓孩子自己動腦筋,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p>

在此列舉幾個提升孩子執行力的對策,供各位家長參考:

1.執行計劃時,要確保第一步能在5分鐘內完成執行最難的部分,就是如何跨出第一步。所以,孩子在家做作業的時候,父母不要一上來就全部交給孩子,而是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先完成自己擅長的科目中的幾道題。一方面降低了執行的難度,緩解了孩子的焦慮;同時,也給予了孩子正向的反饋,讓他對完成目標充滿了自信。

2.和孩子一起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安靜的圖書館寫作業和在環境嘈雜的地方寫作業相比,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效率是天差地別的。因此,營造一個安靜、整潔、周圍人都在積極向上的環境,對孩子而言至關重要。

3.堅守時間期限,并盡量不要改變它。很多父母都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延長孩子行動的時間。比如,計劃用10分鐘的時間默寫一首古詩詞。但看到孩子今天狀態不錯,默寫完一首后,居然又主動默寫起另一首,父母便不忍心打斷孩子。不知不覺間,孩子就默寫了半個多小時。于是,下一次設置目標時,父母就會將默寫的時長定為半小時,甚至45分鐘??蓪嶋H上,孩子的狀態總是時好時壞。下一次,孩子可能默寫了三五分鐘,就開始走神了。這時候父母難免會責怪孩子,而孩子也會對“執行計劃”這件事產生反感,進而選擇逃避。所以,當時間期限到了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懂得讓孩子停下來。而不是讓孩子憑借著一時的沖勁兒繼續做下去。

“C”代表“Check”,也就是檢查

檢查,通常包括兩種常見的方式:一種是自檢。也就是由孩子自己對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打分、總結,這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難度稍高。另一種是他檢。即是由父母密切監督孩子的完成情況,幫孩子抗擊惰性。

“A”代表“Act”,也就是處理

當孩子達成了全部或部分目標時,父母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梢允钦Z言上的稱贊、表揚,也可以是帶孩子吃一頓大餐、看一場電影或者滿足孩子一個合理的心愿。對于沒有完成的計劃,可以交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但如果孩子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經常遭遇磕磕絆絆,每一步都很難進行下去,也要考慮修正目標,根據現實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

作戰技巧:學會利用身體和感官體驗

正式開始寫作業前,先復習一下舊的知識。曾有一項研究顯示:一個恐懼數學的人,之所以在做數學題前會磨蹭、拖延,其實是因為一想到要對付數學這件事,他大腦那種痛覺中心就會被激活。但值得注意的是,真正讓他痛苦的不是數學本身,而是對數學的恐懼。

對此,有專家解釋道:“對一項任務的恐懼,會比這項任務本身消耗更多的時間和能量?!?/p>

相反,如果一個人對某件事游刃有余,他自然就不會害怕,反而會樂在其中。所以,孩子在正式做作業前,父母可以安排一個小的復習環節。從熟悉的知識入手,既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也能幫助孩子迅速進入狀態。

在執行一件艱難的任務前,和孩子一起做10分鐘運動。面對艱難、復雜的任務時,大多數人都會本能地回避,陷入磨蹭、拖延的怪圈。而處在磨蹭、拖延的掙扎中時,就會焦慮、恐懼,內心充滿了壓力。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生長因子的釋放。這種生長因子能夠有效刺激新神經元,包括大腦海馬神經元的生長,而海馬神經元有助于孩子對事物建立起一個全局的視野,從而擺脫焦慮、恐懼的困擾,用更好的狀態處理問題。另外,還有一些技巧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執行力,對抗磨蹭:1.保證充足的睡眠;2.多食用能為大腦提供養分的食物;例如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亞麻籽、獼猴桃;含有維生素C的西柚、牛肉和牛肝;含有維生素D的魚油、牛奶和谷物;含有維生素E的菠菜、花生和蘆筍等。3. 保留娛樂、放松的時間。? ? 其實在家長圈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10個孩子9個磨蹭,還有一個是因為根本沒聽見你說什么。而面對孩子的磨蹭,大多數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催促??纱叽?,真的能幫孩子改掉磨蹭嗎?

孩子的磨蹭不是病,催促的家長最要命

《超級育兒師》中,曾出現過這樣一幕:媽媽是個“急性子”,但兒子灝灝卻天生就“慢吞吞”。每天還沒下班,媽媽就一遍遍打電話催兒子寫作業。

然而,等媽媽回家一檢查,卻發現灝灝還是什么都沒做,媽媽一下子就爆發了:“為啥一個字都沒寫?”“打了多少電話,催了多少次?”“是不是想氣死我?”

這樣的“戰爭”,幾乎每隔幾天就會爆發一次。一開始,面對媽媽的催促、吼叫,灝灝要么一言不發,任由眼淚在眼眶里打轉。要么一邊用手捂著耳朵,一邊往角落里躲??蓾u漸的,無論媽媽說什么,灝灝都無動于衷了。

有時候,他甚至還會惡狠狠地瞪著媽媽,一個字也不肯寫。生活中,不少父母就像灝灝媽媽一樣:看到孩子磨蹭,便催他、吼他,甚至想打他,卻發現,自己越著急,孩子越拖拉、效率越低下。

其實,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每個人的孩子都有一個程序,他在某個年齡段該領悟什么樣的問題,其實是固定的。你沒辦法強求,過分人為地加以干涉只會毀了他?!?/p>

心理學上,也有個“超限效應”:指的是當一個人受到的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后,就會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過多的催促,只會事與愿違。一個孩子之所以磨蹭,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沒有時間概念,可能是因為作業難度太大,可能是因為專注力不夠。也可能是有點“完美主義”的傾向……而這些都是可以解決、克服的。但如果父母總是沒完沒了地催促,或者氣急敗壞地打罵孩子。那么日后,孩子的磨蹭就只剩下一種理由:故意和家長對著干。督促孩子,本意是為了讓他珍惜時光,更好地成長。但催促得太多,只會激發了孩子的逆反情緒。最終,讓孩子將大量的時間花在跟父母對抗上。所以,與其催催催,不如和孩子統一戰線,一起面對“磨蹭”這個難纏的敵人。

為了孩子的成長,請家長一定要收好這份“磨蹭作戰指南”。

備戰階段:直觀地認識磨蹭及其后果

“自從當媽后,我每天早上都要打一場硬仗。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催到最后,永遠是我氣得七竅生煙,兒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p>

其實,起床、洗漱、穿衣服,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杉议L們卻在不知不覺間把這些當成了自己的任務,弄得自己比孩子還著急。久而久之,孩子也習慣了被催促著往前走的生活。他們甚至不認為自己是在磨蹭。因此,家長們首先要做的,是讓孩子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自己,直觀地認識自己的行為及其后果。就像文章導語中提到的那位父親。在翻看他的作品集時,我發現,他后來曾有意識地跟女兒進行“角色互換”。比如:爸爸也學著女兒的樣子,慢悠悠地吃飯,任由女兒在一旁干著急;眼看女兒已經遲到了,爸爸還在不慌不忙地穿鞋;另外,還有的父母擔心孩子錯過上課時間,或被老師批評,總是想方設法“幫助”孩子。

為了避免遲到,父母可能會給孩子喂飯、幫孩子穿衣服、開車送孩子去學校;看到孩子因磨蹭沒完成假期作業,父母可能會幫孩子連夜做手抄報、全家人一起在開學前一天補作業等。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孩子誤以為磨蹭對自己的生活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正確的方式,其實是讓孩子自己承擔磨蹭的后果。提前告訴孩子大致要在幾點前出門。然后,將起床、吃飯、換衣服、收拾書包的時間全部交由孩子自己安排。父母既不催促,也不發火?;蛟S一開始,孩子會丟三落四,會沒時間吃早飯,會上學遲到。但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最晚幾點起床” “每天能在廁所可以待多久” “書包應該什么時間收拾”之類的問題,孩子一定會弄得一清二楚。

作戰武器:神奇的PDCA循環法

教育家葉圣陶說:“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p>

同樣,想要改掉磨蹭的壞習慣、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方法很重要。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曾提出一種“PDCA循環法”,用來提升工作效率。如今,也有不少人用它對抗懶惰和拖延。所謂的“PDCA”,其實就是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

“P”代表“Plan”,也就是計劃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給孩子列計劃表的意識,但最終卻發現,不僅目標沒完成,計劃也變成了笑話。其實,不是因為孩子太拖拉。而是因為列計劃的時候,大多數家長從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難以操作的目標。

而一個可操作的目標,必定是具體的、特殊的、可拆分成幾個小步驟的。例如:“我要改掉磨蹭的壞習慣”,這就是一個模糊的、難以實現的目標。而“我今天要在9點前完成各科作業”,則是一個具體的目標。另外,很多家長列計劃的時候,會直接復制網上的計劃表,或者參考其他孩子的。但實際上,因為每個孩子的基礎、特長和弱點都各不相同,別人的計劃往往未必適合自己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無論目標是大是小,實現它都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誰也沒辦法一蹴而就。

因此,任何一個目標都需要被拆分為一系列小的、明確的步驟。例如:“期末考試時考入班級前10名”,對孩子而言,這就是一個不知道如何實現的大目標。相反,如果將這個目標拆分為“分析以往的失分情況” “進行專項知識訓練” “梳理最基礎的知識點”等,它就變得容易多了。

“D”代表“Do”,也就是執行

看過一句話,頗有感觸:“這世界從來缺少的都不是完美的計劃,而是說干就干的行動力?!?/p>

不少家長也經常吐槽孩子:“只要媽媽不在家,計劃都是水中花?!?/p>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的年齡還小,大腦還沒有完成發育,因此,他們對目標的專注度也遠不及大人。這時候,父母的引導和幫助便顯得格外重要。

正如心理學家大衛·伍德說的:“父母應該充當孩子的‘腳手架:為孩子解決問題提供一個框架,讓孩子自己動腦筋,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p>

在此列舉幾個提升孩子執行力的對策,供各位家長參考:

1.執行計劃時,要確保第一步能在5分鐘內完成執行最難的部分,就是如何跨出第一步。所以,孩子在家做作業的時候,父母不要一上來就全部交給孩子,而是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先完成自己擅長的科目中的幾道題。一方面降低了執行的難度,緩解了孩子的焦慮;同時,也給予了孩子正向的反饋,讓他對完成目標充滿了自信。

2.和孩子一起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安靜的圖書館寫作業和在環境嘈雜的地方寫作業相比,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效率是天差地別的。因此,營造一個安靜、整潔、周圍人都在積極向上的環境,對孩子而言至關重要。

3.堅守時間期限,并盡量不要改變它。很多父母都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延長孩子行動的時間。比如,計劃用10分鐘的時間默寫一首古詩詞。但看到孩子今天狀態不錯,默寫完一首后,居然又主動默寫起另一首,父母便不忍心打斷孩子。不知不覺間,孩子就默寫了半個多小時。于是,下一次設置目標時,父母就會將默寫的時長定為半小時,甚至45分鐘??蓪嶋H上,孩子的狀態總是時好時壞。下一次,孩子可能默寫了三五分鐘,就開始走神了。這時候父母難免會責怪孩子,而孩子也會對“執行計劃”這件事產生反感,進而選擇逃避。所以,當時間期限到了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懂得讓孩子停下來。而不是讓孩子憑借著一時的沖勁兒繼續做下去。

“C”代表“Check”,也就是檢查

檢查,通常包括兩種常見的方式:一種是自檢。也就是由孩子自己對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打分、總結,這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難度稍高。另一種是他檢。即是由父母密切監督孩子的完成情況,幫孩子抗擊惰性。

“A”代表“Act”,也就是處理

當孩子達成了全部或部分目標時,父母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梢允钦Z言上的稱贊、表揚,也可以是帶孩子吃一頓大餐、看一場電影或者滿足孩子一個合理的心愿。對于沒有完成的計劃,可以交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但如果孩子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經常遭遇磕磕絆絆,每一步都很難進行下去,也要考慮修正目標,根據現實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

作戰技巧:學會利用身體和感官體驗

正式開始寫作業前,先復習一下舊的知識。曾有一項研究顯示:一個恐懼數學的人,之所以在做數學題前會磨蹭、拖延,其實是因為一想到要對付數學這件事,他大腦那種痛覺中心就會被激活。但值得注意的是,真正讓他痛苦的不是數學本身,而是對數學的恐懼。

對此,有專家解釋道:“對一項任務的恐懼,會比這項任務本身消耗更多的時間和能量?!?/p>

相反,如果一個人對某件事游刃有余,他自然就不會害怕,反而會樂在其中。所以,孩子在正式做作業前,父母可以安排一個小的復習環節。從熟悉的知識入手,既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也能幫助孩子迅速進入狀態。

在執行一件艱難的任務前,和孩子一起做10分鐘運動。面對艱難、復雜的任務時,大多數人都會本能地回避,陷入磨蹭、拖延的怪圈。而處在磨蹭、拖延的掙扎中時,就會焦慮、恐懼,內心充滿了壓力。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生長因子的釋放。這種生長因子能夠有效刺激新神經元,包括大腦海馬神經元的生長,而海馬神經元有助于孩子對事物建立起一個全局的視野,從而擺脫焦慮、恐懼的困擾,用更好的狀態處理問題。另外,還有一些技巧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執行力,對抗磨蹭:1.保證充足的睡眠;2.多食用能為大腦提供養分的食物;例如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亞麻籽、獼猴桃;含有維生素C的西柚、牛肉和牛肝;含有維生素D的魚油、牛奶和谷物;含有維生素E的菠菜、花生和蘆筍等。3. 保留娛樂、放松的時間。

1-12年級孩子磨蹭程度測試表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進行作答,選“是”計1分,選“否”不計分。最終,將所有的分數求和,對照后面的測試結果。

1.在學習中,總是選擇最容易但最不重要的事情做(比如,削鉛筆),越重要的事拖得越久?? 是(1分)否(0分)

2.每天做作業時總忍不住開小差,臨近睡覺了才開始寫作業?? 是(1分)否(0分)

3.從來沒有為學習列過計劃,也不懂得時間管理。? 是(1分)否(0分)

4.在學校能做完的事,非要拖到晚上回家后才開始做?是(1分)否(0分)

5.家長布置任務后,很難立刻行動,而是推托說“等一會兒” “再玩5分鐘”?? 是(1分)否(0分)

6.每次老師或家長問及任務進展時,總說“快了” “馬上” “還差一點”?? 是(1分)否(0分)

7.平日里很懶散,很多事情都想著等會再做?? 是(1分)否(0分)

8.要寫作業時腦子里突然冒出很多想法,然后就開始走神,很難進入學習的狀態?? 是(1分)否(0分)

9.經常完成不了定好的計劃,或者無限期推遲計劃?? 是(1分)否(0分)

10.必須要等全部細節到位(上完了廁所、喝好了水、整理了桌面等)后,才開始學習?? 是(1分)否(0分)

11.經常因為時間緊張,潦草完成,結果被家長和老師批評?? 是(1分)否(0分)

12.書桌上放著一堆零食、玩具、課外書,學習的時候經常開小差?? 是(1分)否(0分)

13.臉皮比較厚,任家長怎么催,也不慌不慌,習以為常?? 是(1分)否(0分)

14.從不會主動匯報作業完成的情況?? 是(1分)否(0分)

15.經常因為磨蹭耽誤睡覺,每天表現得很疲憊?是(1分)否(0分)

測試結果分析

0-4分:輕度磨蹭。父母一定要提高警惕,找到孩子磨蹭的原因,盡量幫助孩子克服這一壞習慣。

5-11分:中度磨蹭。磨蹭已經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改善它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時間,更大的耐心。

12-15分:重度磨蹭。磨蹭已經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這時候父母的催促和焦慮,很容易變成指責和壓力給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陪孩子一起做計劃,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更重要的是,永遠不要放棄孩子。

提示:孩子磨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某一階段的狀態及心理因素的影響等等,因此本測試僅供參考。

猜你喜歡
計劃目標作業
暑假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學做假期計劃
作業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