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界譚:疫情后,企業路在何方?

2022-05-30 10:48意明
銷售與市場·管理版 2022年8期
關鍵詞:桃李慣性價值觀

疫情后,這次不一樣!

新冠肺炎疫情,不是非典疫情,當下,也不是非典時的世界。非典疫情僅8個月即結束,且正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市場處在上行期。而新冠肺炎疫情,恰逢中美貿易爭端,影響市場諸多領域,市場處在下行期。國內國際形勢都不同了,如果經營者以非典疫情作參照,必將誤導企業決策。

例如,2020年春節后,各地復工復產,人們以為新冠肺炎疫情像非典疫情一樣,很快就會過去。于是,海底撈趁著物業租金低廉,逆市擴張,當年開店500多家。海底撈每3家店面中,差不多2家是在最近兩三年新開的。

海底撈生意越做越大,卻越來越不賺錢,銷售額增長,利潤下滑虧損,2021年虧損超41億元。

海底撈在中國香港上市之初,總市值最高時4700億港元,而今年股價跌去75%,市值蒸發3600億港元。據報道,2022年2月21日,海底撈關停300余家門店。當然,海底撈不會由此倒閉,但教訓深刻。

傳統營銷理論中,“產品、價格、渠道、推廣”是四個要素,也是市場營銷的四個抓手。當市場消費力不足、消費意愿減弱時,對企業來說,這四個抓手,可能各個抓瞎。想走出這個局面,先要擺脫“經營慣性”?!耙饨缱T”,給你不一樣的眼界!

企業家,擺脫“經營慣性”

商人很容易陷入“經營慣性”?!敖洜I慣性”是什么?思維的慣性,成長的惰性。

市場上行時,所有錯誤,都可能視為努力;市場下行時,所有努力,都可能成為錯誤。

由于慣性,“做大做強”就像經營者腦袋里的魔咒,使企業誤入歧途,發展逐漸失衡。

例如,桃李面包發布2021年度業績公告,實現營業收入63.43億元,同比增長6.38%,歸屬股東凈利潤7.64億元,同比下降13.51%,像海底撈一樣,營業額增長,凈利潤下滑。

桃李面包東北和華北市場,貢獻了60%的收入和將近90%的利潤,可以說是靠東北和華北市場補貼其他地區發展。此形勢下,桃李面包認為,東北和華北市場增量空間有限,必須走向全國。但這一過程并不順利:2016年至今,華中和華南市場,連年虧損。即使如此,桃李面包依舊在慣性中奮進,準備在江浙地區加大投資,擴大產能。

無論海底撈,還是桃李面包,問題出在哪兒?出在只看到規模效益,沒看到系統變量。

躲不開企業“經營慣性”,出現問題是遲早的事。如果你的企業,既沒有財政撥款,也沒想圈風投的錢,就要擺脫“經營慣性”。因為疫情后,企業面臨的不是“發展與否”,而是“存亡與否”。

企業,回歸經營本質

回歸經營本質,警惕賭徒心態!

疫情帶來的大環境轉變,也迫使商人要做思考:路在何方?

例如:前面談到的海底撈,疫情期間逆市擴張,除了慣性,還有一個原因——海底撈老板張勇在賭。

他賭的是什么?賭疫情迫使中小餐飲企業倒閉,退出市場。而對海底撈來說,疫情使開店成本降低,市場份額擴大。

在海底撈瘋狂擴張的那些城市,賭的是:此時布局,是承接這塊市場份額最好的時機。但因賭失衡,結果導致大量關店。

經營,不是與市場賭博。賭徒心態,必定導致企業經營失衡!請回想一下,你最初創業的原因或目的是什么?

創業之初,沒啥“高大上”,大多為“身上衣裳口中食”,進而為安全感?,F在,也許在別人眼里,你是成功人士,但安全感達成了嗎?

糾正賭徒心態,要懂得:別把安全感,建立在財富積累上!

想通過財富積累獲得安全感,就像水中撈月,難以達成。反而讓你陷入“經營慣性”中,疲憊不堪。事實上,你的不安全感往往來自財富積累。

真正的安全感來自“量場積累”,企業應轉型為超現代企業。否則,繁華如夢一場空。

路在何方?轉型超現代企業

人們把商界比喻為商海,很多經營者學習西方商業理論,認為企業做大做強,就像把小船做成航母,才能抵抗風浪。

別說航母,就算潛水艇也會沉,做成“商海乒乓球”,才不會沉。這個“商海乒乓球”,就是指超現代企業。什么是超現代企業?就是超越現代商業認知,完成意理念導入的企業。

超現代企業“一宗旨·五要素”。

“一宗旨”:逆發展,順平衡。逆市場發展,順量場平衡。

“五要素”:

第一,從辦企業到辦量場

首先,要明白一句話:離開員工,你什么都不是。這便是從“辦企業,到辦量場”。

無論公司還是企業,經營者要懂得,你與員工共同構成的是“量場”(可以把量場理解為組織或系統)。

超現代企業目標:不是發展,而是成長。發展是成長的不期然而然。企業成長,來自量場平衡外延。

第二,從造產品到造價值

對于生產型企業:為價值創造需求,為需求提供價值。

企業核心競爭力只有兩個:價值和價值觀。這里,需要問一句:“企業價值觀”你有過嗎?不是指掛在墻上的,而是真正踐行的。否則,你那不是價值觀,只是“褒義詞堆砌”。轉型超現代企業,也是塑造“企業價值觀”的過程,關乎企業及企業主的命運。

第三,從做經營到做平衡

對于企業經營,很多企業家請營銷策劃公司出謀劃策:漲工資,給股權,搞激勵,但你想過嗎,以利誘之,利盡人散!

那不是企業團隊,而是逐利團伙。遇到問題時,“團伙屬性”就暴露了。

超現代企業經營目的: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平衡最大化。在超現代企業經營中,“產品、價格、渠道、推廣”將在意理念之下重塑。

第四,從勞資雙方到量場共識

只要你頭腦中還有“勞資雙方”概念,就不是超現代企業。超現代企業,是從勞資雙方,到量場共識,老板、管理層、員工成為“量場一方”。以前,你和員工、你和企業,是割裂的,量場共識是消除這個割裂。

超現代企業:員工從為工資而工作,到為“企業價值觀”而工作。這樣的企業,才會生生不息。

第五,從企業文化到意理念

無論創業還是經商,都要學會思考,把頭腦還給自己。從企業文化,到意理念,是一場“企業家的自我救贖”。將原有企業文化,提升到“企業價值觀”,提升到意理念,這是傳統商業理論所沒有的。

限于篇幅,本文對轉型超現代企業只作簡要介紹,有興趣的企業家,歡迎參加“意界譚”,屆時詳細解讀超現代企業“一宗旨·五要素”,歡迎實地考察,更多交流。

意明,意學院院長,“超現代企業”導師。卓越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是“企業家成長”及“企業價值觀”研究領域的踐行者。

猜你喜歡
桃李慣性價值觀
我的價值觀
桃李滿園
普遍存在的慣性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只為桃李現芬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