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鐵路開通背景下

2022-05-30 10:48李丹李龍欠艾政公楊一達陸夢穎
客聯 2022年7期

李丹 李龍欠 艾政公 楊一達 陸夢穎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消費不斷升級,咖啡消費量也迅猛增長。以“咖旅”為代表的,圍繞咖啡的新興旅游消費模式創新層出不窮。寧洱,作為“茶馬古道”上的第一站,擁有絕美自然風光的同時,也是茶葉和咖啡的重要原產地。中老鐵路于2021年底開通后,通過發揮運力和成本優勢,在助力沿線的經濟、文化、旅游等行業發展的同時,也為寧洱發展“咖旅”產業帶來了契機。本文通過分析寧洱“咖旅”產業的發展現狀,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思維,找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和建議,希望“咖旅”產業可以成為寧洱的新經濟增長點,以此促進寧洱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也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發展提供思路與解決方案。

關鍵詞:茶馬古道;中老鐵路;咖旅產業

一、研究背景

本文是基于2022年7月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行商思遠實踐隊赴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縣磨黑鎮開展的為期7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調研成果分析總結而成,實踐隊歷時七天,基于寧洱縣的茶馬古道的文化底蘊,圍繞磨黑鎮鄉村振興發展,開展了黨團歷史教育學習、國家政策普及、鄉村建設調研、重走茶馬古道、對茶馬古道古今繁榮發展對比調研等活動。在學習寧洱縣紅色歷史、調研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結合所學知識,為講好寧洱故事,發展茶馬古道沿線經濟建設、文旅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少有的且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線性遺產,其沿線區域也是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茶馬古道旅游帶能夠促進沿線區域旅游經濟的發展,進而帶動社會經濟的全面增長。在以往的茶馬古道開發研究中,研究對象多為殘破的古道遺址,忽視了眾多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沿線古跡資源(袁三明,2020),這使得茶馬古道沿線的開發存在基礎薄弱和資源不足等問題。寧洱磨黑鎮,曾是“茶馬古道”上的第一站,是聞名世界的普洱咖啡豆(云南小??Х龋┑闹匾a地。中老鐵路開通后,寧洱可有效輻射很多周邊地區,帶動沿線經濟、文化、旅游等行業的發展,更好地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歷史上,茶馬古道作為沿線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聯系紐帶,是邊疆地區的重要貿易通路。在“一帶一路”戰略布局和“中老鐵路”順利開通的背景下,依托“咖啡旅游+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思路。寧洱可以依靠其區位優勢,主動參與并積極融入國家的發展戰略中去,從而,進一步的促進社會經濟健康且可持續的發展。

(二)中老鐵路

1961年中老正式建交。在建交的半個多世紀以來,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戰略順利實施的近年來,中老雙方在貿易、政治、經濟、軍事、人文等領域的友好交流與互惠合作不斷深入。由于中老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老撾政府一直非常重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然而,老撾作為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對外交通運輸方式嚴重依賴于陸路運輸,成本極高,效率極低。中老鐵路的建設,對于老撾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實現“陸鎖國”變“陸聯國”的決定性因素。

中老鐵路的建成通車,不僅可以促進中老之間國際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還為國內段沿線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中老鐵路物資班列、旅游班列的不斷開行,使得鐵路沿線城市一改往日的貿易冷清,實現了在貿易、旅游和科研等眾多領域的新嘗試。另外,中老鐵路通過發揮運力和成本優勢,助力途經城鎮的農副產品更好地走向內地,走出國門,走進沿線城市更多民眾的生活中,中老鐵路對于“茶馬古道第一鎮”寧洱而言,是一條開放之路、產業之路,是一條將會衍生出許許多多“加號”的發展之路。

(三)咖旅文化

寧洱縣被譽為“茶馬古道的源頭”,茶葉相關產業已經非常成熟。但近年來,咖啡似乎逐漸成為普洱乃至云南的另一張名片。寧洱小??Х葷舛豢?,香而不烈。目前,寧洱咖啡的種植面積和咖啡產量位居全普洱市第一(普洱日報,2022)。從1892年第一??Х确N子在普洱瀾滄縣東河鄉拉巴村種植,到2021年,普洱市咖啡種植面積達66.8萬畝,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種植戶從無到有,投入了許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將咖啡產量提高到了4.6萬噸,綜合產值更是達到了27.8億元。此外,為推動普洱咖啡走出云南、走向全國、享譽世界,有關的一系列賽事、展會紛紛落地普洱?!翱梦幕币辉~最早于2018年11月在《普洱咖啡》專業性雜志上被提出,隨著一個個咖旅莊園、基地如雨后春筍般成立,深度的“咖旅融合”產業鏈將成為未來普洱咖啡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借助中老鐵路,“快旅慢游”的時代已經到來,“散客自由行”呈現出較快的增長。未來,普洱將建設一批集種植加工、旅游觀光、咖啡餐飲為一體的咖啡特色莊園,打造咖旅文化線路,發展咖啡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讓咖旅之路走得更好更遠(中國日報,2022)。

二、研究意義與目的

(一)研究意義

茶馬古道是一條政治、經濟的紐帶。其特征是一種持久地互補互利經濟關系(劉禮堂,2021)。這種互補關系使不同地區的人民之間形成了一種互通有無、互利共贏的良性機制。新世紀“中老鐵路”的建成通車,在我們看來是對茶馬古道貿易模式的一種延續與傳承。中老鐵路的開通,極大地降低了經濟貿易的運輸成本,更加凸顯寧洱縣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寧洱縣林產業、咖啡業、茶業等發展也將迎來新機遇,為更好地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的建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推動區域經濟融合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與保障。

近年來,我國消費不斷升級,咖啡消費量迅猛增長,2014-2018年,我國咖啡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18年,我國咖啡市場規模超2000億元(咖啡行業市場情況分析,2020)?!翱谩弊鳛橐环N新興的旅游范式,是將咖啡文化有機的融入休閑游的主題中去;基于寧洱作為咖啡重要產地與擁有絕佳自然環境的特征屬性,具有特色的“咖旅”在未來必將會成為寧洱縣發展的一個亮點。研究針對中老鐵路開通對沿線,特別是對寧洱縣的“咖旅”經濟模式的影響,發現問題,提出積極的完善發展路徑,通過對這一課題的持續研究,可以深入挖掘基礎設施建設對區域經濟的深入影響,為茶馬古道旅游帶的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同時,還將為引導寧洱乃至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指導作用。

(二)研究目的

近年來,咖啡消費全面升級,無論是購買人數還是人均年消費額都快速提升,其中咖啡購買人數增加約五成(青年咖啡生活消費趨勢洞察,2021),是最關鍵的驅動因素。在此背景下,依托茶馬古道的歷史文化傳承與中老鐵路開通的契機,結合研究小組對寧洱縣咖啡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走訪與調研,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思維,提出中老鐵路開通背景下寧洱縣咖旅產業發展現狀及提升路徑的研究構想。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是基于對當前社會“咖啡文化”消費人數不斷增加的大背景下,依托茶馬古道的歷史文化傳承與中老鐵路開通的契機,結合對寧洱縣咖啡與旅游產業的走訪與調研,研究中老鐵路開通背景下寧洱縣“咖旅”產業發展現狀及提升路徑。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在明確研究目的和意義的前提下,首先論述了茶馬古道、中老鐵路、咖旅文化三個方面的研究背景,其次,通過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訪談法。收集了相關文獻研究資料,總結出國內外研究現狀,結合實地調研,分析訪談資料,論述了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實施建議,為寧洱縣依托“中老鐵路”開通的契機,打造特色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一條可參考的發展路徑。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在知網、萬方、維普等官方平臺上,查閱大量與茶馬古道、生態旅游、莊園經濟、中老鐵路經濟發展等相關主題的研究文獻資料,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前人對于相關主題所獲得的研究成果。

(2)案例分析法

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某一咖啡企業(寧洱漫崖咖啡莊園)為研究案例,通過分析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其供應鏈上下游,探尋企業劣勢及問題,結合當地特征與企業自身的優劣勢,提出可行的改善方案,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

(3)訪談法

通過了解寧洱縣“咖旅”產業經濟的發展狀況,結合全縣經濟發展趨勢,找到咖啡供應鏈上各方開展訪談,包括政府主管部門相關人士、咖農、咖啡生產企業負責人以及咖啡消費者進行訪談,編寫一份詳細的訪談提綱,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形成一份完整的訪談記錄,與之相結合,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實施方案。

四、寧洱咖旅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咖旅產業供給端--咖啡產品的供給

(1)寧洱縣咖啡種植基本情況

寧洱縣兼有熱帶、中亞熱帶、南溫帶等氣候類型,非常適合咖啡的種植。自2000年開始,寧洱縣開始大面積種植咖啡樹,到目前為止,全縣共有咖啡種植面積6579.10畝,擁有計580戶的咖啡種植農戶,現有采摘面積約3800畝,產量約269.04萬公斤,目前已形成了以把邊江為主線、覆蓋6鎮3鄉59個村325個村民小組,面積達10.35萬畝的“把邊江咖啡谷”熱區經濟帶,走出了一條規?;Х犬a業發展之路,2021年實現咖啡總產值2.78億元,2022年有望突破3億元。

(2)現存問題及成因

1.咖啡種植端問題:基礎設施薄弱、良種選育工作滯后。

一是園區基礎條件差,缺乏灌溉、蔭蔽等基礎設施,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差,咖啡園管理水平不高,中低產園比例達50%,綜合生產能力低。二是物流倉儲等生產基礎設施沒有得到很好改善,缺乏咖啡倉貯物流中心,不利于咖啡保質貯存,農民自行存貯的咖啡容易變質。適宜咖啡種植的區域,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給咖農生產資料運輸和企業咖啡原料運輸帶來諸多不便,制約了產業發展。三是咖啡生產加工的機械化技術應用水平落后,加工技術和晾曬場地嚴重不足,也造成了產品質量下降。普洱咖啡30多年來生產主導品種均為“卡蒂姆”系列品種:P1、P2、P3、P4、P5、PT,品種單一、優良性退化較嚴重,抗病能力下降,導致銹病、旋皮天牛、滅字虎天牛等難以控制,現有品種已不能滿足生產發展需要。

2.咖啡生產端問題:產業鏈短。

一是咖啡企業生產加工規模小、技術設備落后、精深加工能力弱,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二是咖啡關聯產業發展滯后,咖啡食品、咖啡飲料、咖啡粉、咖啡包裝制品等相關產品研發不足,咖啡館、咖啡社區等業態不發達,咖啡產業的附加值沒有得到充分挖掘。三是銷售渠道單一,90%以上以咖啡生豆原料銷售,價格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大,缺乏話語權,對雀巢、星巴克等公司依賴度高,缺乏有知名品牌和實力的本地銷售企業。

3.咖啡銷售端問題:企業不強。

企業小、散、弱,規模企業少,產品質量不穩定,市場占有率不高。缺乏開拓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明星”龍頭企業。

(二)咖旅產業供給端--旅游服務的供給

(1)寧洱縣旅游服務產業基本情況

寧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鄉,是普洱茶的核心原產地和集散中心,是茶馬古道的源頭?!懊?、名道、名碑、名人”是寧洱的四大文化品牌。寧洱提出了“一軸三環一廊一帶”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把環線的鄉村旅游線路串點成線、串線連面、串面成域,推動“全縣景區化、景區處處化,隨處可游推動鄉村游全面增收”目標實現。2021年,寧洱縣共接待游客410.7萬人次,同比上升29.9%;旅游收入34.6億元,同比上升22.5%。群眾通過開辦農家樂、民宿和民族工藝品店等,人均純收入達1.85萬元,靠山吃山的村里人吃上了“旅游飯”。

(2)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1.規劃水平不高,統籌謀劃不足。農村無序建設、私挖亂建現象存在。發展旅游的意識不強、氛圍不濃,促進旅游發展的措施不夠配套,旅游項目招商引資、旅游產品的開發等沒有形成合力,效果不明顯。

2.基礎設施配套滯后,服務功能不完善。目前寧洱縣旅游仍處于起步階段,硬件設施不到位,星級賓館少且標準低,娛樂與特色購物沒有形成規模,不能適應旅游業大發展的需要。

3.產業融合度不高,輻射帶動力不足?!奥糜?”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高,留不住游客。四是旅游產品“包裝”、營銷手段不足。

(三)咖旅產業需求端

一杯來自中國云南的普洱咖啡,香氣撲鼻,醇香濃郁、回味無窮。2020年,電影《一點就到家》的熱映,讓片中的“國貨之光”普洱咖啡引起觀眾好奇,更讓“遠山樹林的味道”成為了普洱咖啡的代名詞,吸引了觀眾對中國咖啡原產地的向往。其中,寧洱漫崖咖啡莊園也成為了很多“咖迷”去到寧洱必須打卡的網紅地(普洱日報,2022)。近年來,寧洱旅游產業呈現以下特征:

(1)中老鐵路沿線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可極大地促進寧洱知名度,提升影響力;

(2)擁有來自國內國際旅游行業巨大的市場需求,急需擴大寧洱旅游產業規模;

(3)面臨著“中老鐵路”開通的重大歷史機遇,亟待進一步發展創新旅游行業;

(4)寧洱旅游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未來一段時間,將迎來全新的挑戰。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遠高于世界2%的增速,預計2021年國產咖啡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國內游泳巨大的咖啡消費市場和快速發展的消費趨勢。特別是中老鐵路的建成通車,國內外旅客通過鐵路客流大量進入寧洱,為了能夠找到一個可以一站式了解和體驗普洱咖啡風味和文化的地方,有的時候要費盡心思。寧洱可以抓住時機,大力發展“咖旅”產業,寧洱立足發展咖啡產業有基礎、有資源、有條件的優勢,這些條件都為寧洱縣大力推動生態旅游與咖啡產業融合發展,在咖啡體驗、研學探索、莊園度假、養生旅游等領域帶來很大幫助,如果可以把寧洱咖啡旅游做成一個集生產、加工、品飲為體驗賣點,以旅游、度假、觀光為區域經濟增長鏈,那將成為帶動寧洱經濟增長的又一個手段。

五、實施路徑與對策建議

(一)實施路徑(見上圖)

(二)對策建議

(1)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任務,也是擴大內需、拉動當前經濟增長的重大舉措。集中資源對咖啡生產和銷售相關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參考景洪“橡膠”交易中心與呈貢“鮮花”拍賣中心的模式,對已經成立的“咖啡”交易中心進行提升,增強對咖啡交易的把控程度,盡最大可能降低不確定因素對咖啡價格的影響,最大化保護咖農利益,同時,也增進對咖啡供求信息的掌控度,及時獲取市場信息,從而使本地咖啡供需匹配,第一時間掌握市場信息變化,從而迅速調整銷售策略。

(2)創新技術研發,構建系統完善的技術支撐體系

加強創新技術的建設,按不同類別進行科學系統地構建體系,優化創新服務意識,統籌協調好各方面的工作,實現從基礎創新到一體化的全方面融合,提高咖啡產量的豐產性,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提高種植技術,達到提高咖啡的豐產性效果。建立和完善產業技術標準認證體系,促進咖啡的提質增效。

(3)加強國際間的合作,進行產業互補

重視國內消費市場和國際銷售渠道的培育,豐富本土咖啡產業鏈,借鑒國內外特色咖旅小鎮的相對成熟的經驗,再結合本地小鎮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設計制定合理的可行性方案,在借鑒的同時也要不斷創新與超越,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發展。

(4)進行合理規劃,挖掘旅游文化資源,提高資源整合度

從不同區域、不同層面挖掘旅游資源、開展相關的旅游活動,此外,還應通過擴大旅游資源豐腴度,提高旅游資源組合、數目、質量、品味,提高資源觀賞游覽的旅游價值,從而提高茶馬古道文化線路的旅游吸引力。結合區域資源發展優勢,將文化、藝術融入其中,從物質享受到精神休閑,打破傳統農家樂同質化的競爭格局。遵循現有的歷史和文化,充分利用、整合現有資源,不斷發展壯大小鎮,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打造知名品牌。

(5)打造旅游文化多樣化產品,提高旅游產品品質

保證旅游體驗活動和營運項目的多樣化和豐富度,形成多樣化的且富有特色的價值鏈及盈利模式。發揮區位優勢,繼續深度結合本地小鎮特色旅游服務,擴大市場。通過完善政策環境、生態環境、增加旅游服務企業的數量、提高旅游企業的服務質量、完善旅游設施條件,使其與其他旅游地有所區別,從而樹立自己的獨有形象和特色,推動可持續發展。

(6)借咖啡文化的對外宣傳加大文化旅游的宣傳力度

咖啡文化旅游應該與本地的區位優勢、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地方特點相結合,提高消費者生活品質,通過豐富和拓展文化內涵不斷滿足游客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提升旅游產品的品位。將咖啡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是進一步擴大龍頭產業的產業優勢并鞏固產業格局,提高行業集中度的必然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咖啡產品與旅游產品產生了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效果,是對本地小鎮咖啡產業與旅游業產業豐富資源的優化整合,也可以進一步擴大其發展空間,提高咖啡產業之間的緊密聯合度。

(7)建立一個健全完善的咖旅產業規章制度

完善的政策體制是小鎮發展的基礎,讓咖農充分了解咖啡產業政策,在關于咖啡產業完善的政治體制下,政府與咖農互相合作,能夠掌握好政策下的新一輪契機,政府參與目的是彌補咖啡市場機制的不足,通過機制創新來帶動特色小鎮的發展。

(8)加強領導,提升政府服務質量

政府扶持不能僅僅停留在政策的基本建設和旅游形象營銷等方面,要突出本地小鎮的特征,具有針對性和整合性。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需要政府內部資源的配置和外部相關聯產業的相互促進作用。此外,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要提高質量標準,經營靈活且保證質量,遵從政府法律法規的引導,合法經營。

(9)加強對咖啡品牌化的意識,確立屬于自己的品牌定位

采取積極的品牌宣傳策略,推進特色旅游項目,只有擁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競爭的基礎和可能性,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獨特文化,才能立足于市場,并且擴大市場的核心市場競爭力。對品牌文化進行正確決策、科學設計,并對品牌進行強有力的保護。

參考文獻:

[1]高紅霞.中老鐵路:承載共同夢想的跨境通道[J].國際工程與勞務,2020(05):85- 86.

[2]楊揚,李欣怡.國際鐵路開通對跨境物流可達性及經濟聯系影響研究———以中老鐵路為例 [J].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2020,34(04):24- 32.

[3]黃歡,趙杰,蘇婷婷“.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和老撾跨境物流現狀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06):129- 130+133.

[4]黎丹妮.李學俊.價值鏈視角下的云南咖啡產業發展—評《云南小粒種咖啡栽培技術》[J].糧食與油脂,2021,34(5):163.

[5]劉禮堂,陳韜.西南茶馬古道:漢藏交融的千年大通道[N].光明日報,2021-01-25.

[6]普洱茶馬古道的歷史脈絡.普洱茶馬古道的研究與保護[N].普洱日報,2022.6.28.

[7]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云南篇.中老鐵路助力普洱市思茅區咖旅產業大發展[N].中國日報網,2022.7.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