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鄭州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2022-05-30 20:01郭潤萌
客聯 2022年7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鄭州制造業

郭潤萌

摘 要:鄭州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中提出“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著力打造中國先進制造業基地,持續調結構、增動能、促轉型,加快自主創新,以挺起制造業脊梁帶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這也要求鄭州必須對標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目標,準確定位鄭州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構建新時代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

關鍵詞:鄭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多次到鄭州調研,要求鄭州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努力打造國家創新高地、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國家開放高地、國家人才高地,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提質進位,提升集聚、裂變、輻射、帶動能力,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為了能圓滿完成省委囑托,鄭州市強力實施“創新驅動、強基提鏈、數字賦能、企業培育、項目建設、品質提升、集聚提質、綠色發展”八大專項行動,著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持續推進規??偭繒x位升級,積極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努力開創新時代鄭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加快完善產業制度環境

(一)健全產業政策體系

提高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政府要充分發揮其經濟職能,出臺有利于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實現產業政策向創新政策轉移,有效利用稅收杠桿、財政補貼政策和產業專項基金等手段激發企業的發展活力。同時,放寬準入政策,取消對民營企業一些不合理的限制,讓更多民間資本進入,推動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政府要進一步簡政放權,給企業讓利,全流程打通制造業項目落地建設“綠色通道”,簡化審批程序,實現一站式服務。深入開展降成本專項活動,著力降低企業交易成本、稅費負擔、用人成本、物流成本等,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集成優化企業服務綜合平臺,構建區縣(市)聯動的服務企業工作體系,持續開展“萬人助萬企”“企業家接待日”“四項對接”等活動,落實“13710”工作機制,確保問題解決時效。改進環保執法與管控辦法,分行業、分領域建立差異化管控機制,優化環保執法監管方式,確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生產經營。

(三)構筑金融支撐體系

政府要時時考慮鄭州制造企業的需求,優化資金安排,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助推中小企業釋放最大活力。完善金融支撐體系助力制造業企業推進產能優化,對鄭州制造業的龍頭企業和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利用新技術優勢,開展企業并購,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幫助其拓展市場。同時,積極培育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天使投資等,把更加資金轉移到高科技的新興產業,實現資源聚集,便于企業升級改造,從價值鏈的低端引向價值鏈的高端,進而逐步占領競爭的制高點。

二、著力推動重點領域發展

(一)搶灘占先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成長潛力巨大,代表著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方向。我市重點聚焦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職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六大優勢產業,搶灘高精尖技術,開發高性能新品,提升高能級群鏈,實現快速發展,培育一批千億級和五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成為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二)高位嫁接傳統產業

傳統產業是工業發展的基本盤,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市重點圍繞傳統汽車、裝備制造、鋁工業、食品制造、服裝家居、耐材建材等六個優勢產業,大力嫁接新技術,發展新模式,培育新品牌,形成新制造,再造新優勢,基本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

(三)前瞻謀劃未來產業

未來產業是代表科技和產業長期發展方向,但當前尚處于孕育孵化階段的新興產業。我市應重點謀劃布局氫能與儲能、量子信息、類腦智能、未來網絡、虛擬現實、區塊鏈等六個未來產業,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源頭供給,推進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未來產業先導區、示范區。

三、優化提升創新發展環境

(一)引進培育創新人才

支持高等院校圍繞產業發展重點領域,加強學科和專業設計,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聯合企業建設實訓基地、產業學院等機構,與企業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相匹配。根據產業發展,制定人才需求目錄,內育外引相結合,促進人才隊伍結構與產業發展相匹配。完善引才引智機制,采取超常規政策力度,大力引進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人才和團隊。

(二)積極打造創新平臺

充分利用公共科技服務體系,積極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科創投資機構深度合作聯合進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國家級的制造業研究中心,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加強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發展,實現多方共享。聚焦數字文創、信息技術、前沿科技、生命科技、人才教育五大產業,高標準打造中原科技城,積極推動重建重振省科學院與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三合一”融合發展。圍繞產業創新發展共性需求,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綜合性技術創新平臺。

(三)積極營造創新環境

要積極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要明確侵害知識產權的損害賠償機制,對裁判標準、范圍認定、侵權認定、損害賠償認定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培育一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加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行業競爭力的知識產權強企。同時,技術交易實質上就是知識產權的轉移,政府應該給予適當補貼來降低企業獲取智力成本的資本,從而進一步刺激企業的創新精神。

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一)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開展“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聯合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工業云平臺服務商、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等企業和組織,打造數字化轉型生態服務體系。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建設一批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型平臺、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特色型平臺以及面向特定技術和場景的專業型平臺。實施“萬企上云上平臺”行動,引導企業上云縱深發展。廣泛開展“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加快智能化改造,建設一批智能場景、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著力推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打造5G+智能制造、自動駕駛、智慧醫療等典型應用場景。

(二)推動生產資源綜合利用

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強化環保、能耗、水耗等要素約束,深化“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改革,實施好以畝均效益為導向的要素優化配置政策體系,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推動鍋爐窯爐、電機、風機、內燃機等高耗能設備系統節能技術改造,推動電力、建材耐材、裝備制造等行業清潔生產改造。開展重點工業園區清潔生產示范行動,推動園區綠色化、循環化和生態化。推動水資源節約利用。加快推進國家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建設一批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園區、企業和項目。完善再制造舊件回收體系,實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

(三)深化產業綠色轉型發展

推進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加快綠色設計平臺、綠色關鍵工藝、綠色供應鏈三大領域建設,打造一批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示范項目,促進產業綠色轉型發展。推進綠色制造業服務平臺建設,實施綠色發展和清潔生產數據共享,為企業提供節能環保技術服務;推動重點行業領軍企業牽頭組建聯合體,加大綠色制造關鍵工藝技術和裝備的創新和集成應用,提升關鍵工藝流程綠色化水平;引導行業龍頭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推動設計商、生產者、物流商、經銷商、服務商等主體行為轉變,形成“以點帶線、以線代面”的綠色制造發展格局。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鄭州制造業
第九屆“博博會”將在鄭州舉辦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哥哥從鄭州來
哥哥從鄭州來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夢啟鄭州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