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FT課程建設模式的大學英語思政教學設計

2022-05-30 20:01曹獻玲
客聯 2022年7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

曹獻玲

摘 要:教育部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主動融入學校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使之在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運用FT課程建設模式,梳理課程思政育人路徑,構建以項目為載體的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立足課點,將課點中的態度點與知識點、技能點有機融合,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課程中,達到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FT課程建設模式;課程思政;大學英語課程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要用好課堂教學,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合力。課程思政是黨和國家的核心教育方針,也是一種新時代中國語境下的“課程觀”[1]?!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融入學校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使之在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作用”[2]。因此,大學英語有使命為學生提供兼容并包的教育場景,幫助學生形成開放的心態,自覺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使命的完成,需要“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等方面”。

一、FT課程建設模式

應用型課程建設指南中明確了FT課程建設模式應用型課程建設模式——“四真三化(FT)”課程建設模式?!八恼妗保‵our Principles)源自教育部等六部委于2014年6月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 年)》中提出的“按照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即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三化”(Three Methods)是根據《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 號)中提出的“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的要求,在姜大源研究員提出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理論和曹勇安教授課程團隊應用型課程建設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工作任務課程化、教學任務工作化、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應用型課程開發方法[3]。FT課程建設模式并非只適用于工科類課程,人文學科建立在服務專業基礎上同樣適用于此教學模式。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內涵

大學英語作為人文學科,具有思政教學的先決優勢,而課程思政中的“思政”是各類課程存在于知識體系中的核心價值觀、科學發展中的人文精神、家國情懷、政治認同、社會責任、行業規范、職業操守等,我們將其視為“態度點”。通過挖掘知識點、技能點背后的人文精神及核心價值,將態度點轉化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實現對學生思想價值的引領,達成立德樹人的目標。課程思政中的態度點滲透在課程的知識點、技能點中,是隱性的,而思政課程中的態度點則是顯性的課程思政育人只有將思政元素和價值因子契合學科需要,以學科特色和價值出發尋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結合課堂實際才能實現有效契合[4]。

三、基于FT課程建設模式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

FT課程建設模式通過構建“全課程”育人體系矩陣、門課課程思政育人矩陣,將態度點與知識點、技能點整合為課點,利用課點的“小顆粒度”特點,解決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大粒鹽”難溶解問題,通過課程四要素--定位、設計、實施、評價,達到課程思政“如鹽化水、潤物無聲”育人效果。

(一)通過課程定位,確定思政目標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提出大學英語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其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弘揚人的價值,注重人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機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大學英語課程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和載體,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華。在定位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時,除了要明確知識體系外,還要將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建構成為態度目標。在教學實踐中,為便于應用,我們將態度目標歸納為人的核心素養,其包括道德、情感、哲思、審美以及批判性思維。將核心素養做進一步分解,細化為思政育人指標點,才能更精準地明確思政育人目標。

(二)通過課程設計,實現有效契合

教師通過“教學任務工作化、工作任務課程化”將課程內容進行項目化設計及重構的過程中,尋找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的結合點、切入點,形成思政課點,從而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契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藝術地呈現知識點、技能點所承載的思政內涵以及價值引領。如下圖所示《大學英語III》課程思政設計,通過英語知識與車輛專業工作任務有機融合設計教學項目,充分挖掘知識點和技能點蘊含的態度點,即找出相應的思政教育點,并匹配相應的思政元素以講故事的形式滲透教學之中,從而達到“如鹽化水、潤物無聲”育人效果,充分發揮大學英語課程對學生核心素質培養學科優勢。

《大學英語III》課程思政設計(適用于車輛專業)

(三)通過課點實施,實現育人目標

課程實施是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的方法和路徑,通過將項目分解為課點,課點細化為知識點、技能點、態度點,完成教學過程的有效實施。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態度點與知識點、態度點與技能點或態度點與知識點、技能點的有機融合,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完成思政目標,達成育人成效。通過小組展示匯報、討論質疑等教學過程實施,不但完成了課程的教學目標,同時培養了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通過態度點與知識點的有機融合,巧妙地完成了課程教學目標及思政目標。

(四)通過課程評價,檢驗育人實效

課程思政育人效果最終將通過學生的外顯行為進行體現,因此,在評價方面應根據學生行為制定具體的量化考核表,側重實效。思政教學設計應從認知認同、情感內化、行為轉變方面進行教學方法及目標設計,考核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定性評價、發展性評價。開展過程性評價時教師要結合項目,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思政目標,以小步伐、高頻率、快反饋的評價方法,將課程思政評價納入學生課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定性評價通過學生完成真實項目時的各種表現、遇到問題時的求真務實態度、與他人合作的方式方法等進行評價;發展性評價重心放在學生前后變化的對比。課程思政的考核評價要落實到課點的細化考核,通過課點考核是否達標,確定育人成效是否達成。

課程思政不是用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替代思政課程,而是要加強各課程的課堂建設,有機挖掘并融入育人元素,把價值引領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實施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以思政課程為育人核心,其他課程形成育人合力,同向同行,產生協同育人效應。

參考文獻:

[1]劉鶴,等. 課程思政建設的理性內涵與實施路徑[J]. 中國大學教學,2019(03).

[2]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應用型課程建設指南(試行)(2022 年版).

[4] 鄒蒲陵.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合力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1.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
高校思政課程的現狀與改革措施研究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
“專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課程思政理念下英漢口譯教學改革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