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場的大飛機人

2022-05-30 21:40陳吟文
大飛機 2022年7期
關鍵詞:吳英外場飛機

陳吟文

攝影 | 陳宇輝

這個夏天,對于在閻良戰區外場奮斗的上飛院人來說,是充滿信心、士氣高漲的夏天。日常的試飛跟飛工作忙碌但不忙亂,即使遭遇突發問題,條線上的所有人都像訓練有素的士兵,能迅速對情況作出反應,從自己分管的領域出發行動起來。井然的秩序感和沉穩的自信感構成了這個夏天的主基調。

這個夏天,也是百感交集的夏天。上飛院人有不斷收獲勝利的興奮,有面對問題泰然處之的淡定,更有面對自己即將“畢業”的感慨。如果說,外場是一所大學,那么在這四五年時光里,上飛院人都有哪些難忘的經歷?

心中有數,心中有度

飛機在成長,組織在成長,個人也在成長。這是許多外場上飛院人在這個夏天最深的感觸。在這幾年里,顫振ASE團隊的李效法有大半的時間都駐扎在外場一線,他說這次來到外場明顯感覺到“順了”:“一方面是飛機的狀態好,還有一個是人和人、團隊和團隊之間的溝通都很順暢,大家都有配合的默契和對彼此的信任?!?/p>

這份順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結果,而是大家前期一路摸爬滾打、一路吃苦后的共同成長。同一團隊的孫亞軍還記得,在和外場各個團隊磨合的初期,因為對彼此需求及專業不夠了解,大家幾乎從早到晚都在協調開會,一遍遍地確認情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團隊間對彼此的信任在加深:“磨合的過程,就是你讓一步,我讓一步,然后大家還是為了同一個目標,把事情往前推進?!?/p>

信任感的建立來之不易,如何能夠合作愉快推進任務,李效法有兩個心得,一個是“心中有數”,另一個是“心中有度”。所謂的“心中有數”是要把自己負責事項的情況都掌握全面:“當人家問起飛機的重量、飛機的狀態,我們心里都要有數,這些數據在交流的時候不可能說‘我回去查查文件再告訴你,人家對我們的信任度就會下降?!?/p>

“心中有度”則是說,要對對方能夠承受的工作量有個提前的度量:“我們要對對方做工作的難處有個提前的了解,不能把所有的壓力都傳遞給其中的某一個環節,而是要把事情的工作量、工作內容提前告知人家,甚至幫忙一起分擔及策劃,只有大家都協調好了,才能齊心協力打有準備之仗?!?/p>

對于“磨合”,項目中隊的吳英有更感性的認識。2020年,吳英剛到外場時,曾因為和其他團隊的同事有誤會,起了幾句小爭執。但隨著工作的推進,雙方不但誤會解除了,合作也越來越順暢。那位同事后來和吳英說,恰恰是因為那一次的較真,讓他對心直口快的吳英印象深刻,而后的合作讓他更加確信,彼此其實都是眼中有事、愿意做事的人。

一次,吳英在路上遇到那個團隊的同事們正在飛機邊合影留念,他們看到吳英,立馬熱情地招呼她一起來合影。吳英看到他們都穿著整齊的隊服,有些不好意思上前?!安涣瞬涣?,你們的合影,我來干啥?!薄昂?!平時可是你老愛和我們說‘一個團隊,怎么現在你就不跟我們‘一個團隊了?”對方打趣道。吳英說,那一刻她的心里很甜。大飛機事業總是能讓有共同信仰的人聚在一起共同奮斗,然后成為能把后背交給彼此的人。

擔當與堅守

“咱院的同志在外場個個都能挑起大梁?!闭f起院里的同志,吳英的話匣子頓時打開了,一連蹦出了好多形容的話語:“有學霸氣質”、“特別靠譜”、“不愛抱怨”……“有時候我們開玩笑說,上飛院的同志都特別‘卷,而且?!碜约??!?/p>

“卷”自己的實質,其實是一份永遠無法放下的責任心。疫情期間,許多在外場有任務的團隊都有“最美逆行”的經歷。疫情形勢一旦有不確定的苗頭,上飛院人總會選擇排除萬難前往外場,寧可提前到場讓人等飛機,也不愿因封控原因延誤現場工作。對于需要多方聯動協調的試飛跟飛工作來說,只要有一方停滯了,全局的進度都會受到影響,上飛院人高度的責任心背后,大都有一個樸素的想法:把自己的事做好,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飛控系統部的梅存浩也是一位喜歡“卷”自己的上飛院人。作為科目負責人,梅存浩在外場幾乎一肩挑起了整個科目的重點難點任務,在壓力之下,他對自己的工作要求依舊是要“盡善盡美”,就算時間再緊迫,他都要把關好每一份經手的文件質量。

“設計師編寫的各種輸入文件,是下游專業執行的依據來源。如果按照錯誤的輸入去執行,會給下游專業造成很多麻煩。所以我們自己的那塊工作一定要做好?!痹诿反婧瓶磥?,每一份給出的文件都是自己的一張名片、一塊招牌,做設計師的第一要義,就是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不愿給別人添麻煩的上飛院人,在“被麻煩”的時候卻很少抱怨,主動擔責甚至成為一種習慣。今年3月,操穩團隊的科目負責人吳戴鵬準備趁著工作間隙回上海一趟,陪陪家人。雖然只有兩三天時間,離家已一個多月的他十分期待與家人的團聚。

晚上7點,飛機落地虹橋機場,吳戴鵬滿懷期待地打開手機,卻收到了妻子發來的令人無比糾結的消息:他家的小區剛剛新增一例陽性病例,目前小區執行“只進不出”的防疫政策,也就是說,一旦回小區,他就無法再次外出支援外場。

面對兩難的境況,吳戴鵬沒有多想,便決定原路返回外場。在征得妻子的理解后,他立刻買了最近一趟返程航班,重新投入戰斗,這一出發就又是五個月。當被問起當時的心情,吳戴鵬說那時任務即將全面鋪開,團隊在一線的人數原本就不多,如果不回去,團隊將要面臨更大的壓力。然后還有——“特別感謝我媳婦兒的理解?!?/p>

對信仰的踐行,很多時候只是一個人和自己悄無聲息的較量,是平凡生活中一個又一個選擇。你選擇什么,你便成為什么。有這么一群人,他們選擇了擔當與堅守,選擇成為大飛機設計師。

都是成長的過程

“只有來過外場,才能真正體會什么是‘戰時狀態。這種緊迫感,如果沒在外場鍛煉經歷,就很難深切體會到?!弊鳛轭澱馎SE團隊的一名老兵,范石磊覺得經受住外場的鍛煉,才能成為一名真正戰士:“一個人在外場呆過,他在往后處理問題,哪怕是面對沒見過的情況也不會懼怕,因為他經過外場的大風大浪,面對問題時是有信心、有方法的?!?/p>

許多外場上飛院人必經的“壓力一刻”,是在正式試飛前,參加和試飛機組的交底會。在交底會上,試飛機組會從試飛專業的角度對設計師們提出各種問題,確保試飛安全的萬無一失。而對操穩團隊的李永濤和林佳銘來說,交底會是“壓力測試會”,更是專業能力的“試金石”,是兼具挑戰性和價值感的場合。

林佳銘把和試飛機組交底的過程比作“出招接招”,設計師不知道試飛機組會提出哪些問題,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解答機組的疑問。如果機組拋出的“球”自己都能接住,那種快樂的感覺就好像打完一場酣暢淋漓的比賽。

最?!皯獞稹睓C組問答的李永濤認為,和試飛員的交流互動,也是互相促進、共同成就的過程:“回答試飛員的問題不但是檢驗我們的專業能力,更是提升我們專業能力的過程。從試飛員的角度看待設計,能更客觀地感知到自己設計的好壞與否,了解要改進的原因?!?/p>

外場如戰場,最難打的仗往往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對副架機長王冬明來說,難熬的一仗是在去年的年頭上。那時,他接連肩負著幾個重大的試驗任務,任務量大,工作強度大,進度壓力大,安全壓力也很大。為了保證試驗進行的氣象窗口期,那個春節他留在外場加班,沒有回家。

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王冬明哭過兩回。第一回是在試驗準備時給全機搭支架布銅網的時候。這項試驗風險很高,幾千伏的電壓都要往飛機身上流過,因此準備階段容不得半點閃失。壓力最大的時候,王冬明跑去機庫旁的地下室哭了一場。還有一回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通完電話后,看著電視上熱鬧的春節晚會,他的眼淚再次沒繃住——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在外邊一個人過春節。

不過每次情緒釋放之后,王冬明總是很快調整狀態,回到機庫繼續帶著大家干。他明白,此時不是他一個人在經受考驗,團隊的每一位隊員都在竭力堅持著。為了這些可愛的年輕人,他也必須沖鋒在前。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十多天的緊張準備,試驗在預期時間內一次性順利通過了。那一刻,王冬明深刻體悟到苦盡甘來的成就感與喜悅感。

“被按在地上摩擦一次、脫一層皮,也蛻變一次。在外場,能得到成長的不僅有專業技術,還有管理能力、統籌能力、心態調整能力等等。每一次試驗試飛攻關都是一次成長的過程?!边@或許是所有在外場奮戰的上飛院人的體會。蛻變的過程也許痛苦,但也唯有經歷蛻變,方能成長,展翅翱翔。

對飛機感情最深的地方

一線,是最貼近飛機的地方,也是對飛機感情最深的地方。對常駐于外場的上飛院人來說,提起飛機,他們說得最多的是“敬畏”——人要保持對試飛安全的敬畏之心。就算當下的試飛工作已經越來越順,但在每天的早例會上,安全永遠是被強調的重點,是被擺在第一位的考慮因素。

副架機長王睿說,因為離飛機太近了,所以太能體會到試飛安全的重要性,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為試飛安全帶來隱患。在工作中,王睿特別注重細節,在和別人溝通協調的時候絕不能出現“差不多就行”的情況,要保證雙方的理解是同步的、是到位的。保障飛行安全“十拿九穩”還不行,要“十拿十穩”才行。

越是貼近,越是敬畏。但這種對飛機的敬畏并非源于憂慮與惶恐,而是一種有溫度的牽絆。王睿的公文雙肩包上掛著一塊“起落安妥”的小牌子,這是他特意定做的,也給了周圍朋友一人一個,他說飛機安全是大家在外場的最大心愿。

王冬明說,在飛機旁邊的時間越久,心中對飛機的敬畏就越重,感到“飛機是有‘靈性的,會回應我們的態度”。依據他的觀察,如果某段時間大家沒有合作好,那么那段時間飛機的狀態肯定會跟著人的狀態一起變差,會有各種排故問題。但如果每個人都盡全力、想細致、做周全,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飛機的狀態一定是好的,試驗試飛工作的開展一定是順的。

這種和飛機緊密的聯結感,是每個常駐在外場的上飛院人都熟悉的“沉浸式”體驗。平日里,大家想的是飛機,討論的是飛機,一切工作都圍繞飛機,就連吃飯的時候聊天,也會聊著聊著往飛機的話題偏去。每次飛機起飛前,機庫外總會有向飛機深情揮別的人,大家的目光緊跟著飛機滑行的路線,直至飛機起飛才逐漸散去。

副架機長王海強就是一個經常送飛機的人。在飛機邊呆久了,無論停機坪上停著幾架飛機,他只要掃一眼,就能認出自己分管的那架飛機,就像父母絕不會認錯自己的孩子一樣。對王海強來說,自己分管的架機就像一本打開的相冊,他知道飛機經歷的每一處磨練,團隊在外場走過的每一步路。

站在飛機旁,王海強和隊友汪浩立刻就開啟了回憶模式:“剛才說的齊心保障飛行的經歷,就發生在這里?!薄斑@邊的機頭區域,也有幾個故事?!薄皩α?!還有后機身尾橇改裝那塊,一定要去看看……”如果你看到了對著飛機滔滔不絕的上飛院人,那你一定能明白,什么是愛。

每當一個科目即將迎來收官,停機坪上就會格外熱鬧。大家在機庫里,穿著紅色的T恤,拿著早已準備好的鮮花和橫幅,焦急地等待著飛機歸來。飛機終于回來了!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大家都興奮地朝著飛機快步走去,用鮮花和掌聲迎接走下飛機的試飛機組,在飛機前迫不及待地拉起科目收官橫幅,招呼戰友們一起合影。

“來,我們準備拍照啦!大家看這邊,一起說我們的飛機棒不棒?”“棒!”無論是鏡頭里還是鏡頭外沒有參與合照的人們,在那一刻都異口同聲地大聲喊道。那叫喊聲直沖云霄,如同白日里的煙花,在明朗的半空中綻放。

猜你喜歡
吳英外場飛機
飛機失蹤
淺談高速公路外場ETC門架供電系統保障方案
吳英父親:拎著120斤的箱子,奔走14年
“拼座飛機”迎風飛揚
乘坐飛機
公路外場監控設備防直擊雷與接地技術探討
外場監控系統建設
金溢科技出席我國LTE-V2X頻率驗證外場測試
神奇飛機變變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